诸子喻山水沪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孙小飞老师

《诸子喻山水》教案

一 教学目标

领悟诸子言论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二 课文探究

第一则

孔子所强调是一种自强不息、持之以恒的精神。这是儒家精神的重要一端。孔子本人就具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意志力。《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荀子》上说:“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后来的《列子》上讲述的“愚公移山”的故事也是在强调人的韧性战斗。这些思想与孔子的精神内核保持高度一致。可见自强不息的精神已成中华民族的共识。这方面的说法还很多,《诗经》上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成语里有“行百里者半九十”的说法。西方人强调“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能中国人的功利性心更重,更喜欢看重结果。

第二则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民族精神当中很早就强调包容的意识。从山水当中古人就得到了启示,这并非是韩非的发现。与韩非同时的李斯在《谏逐客书》里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意思与韩非完全一样。《易经》上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是强调包容性的一面。韩非和别人略有不同的是,他更强调治国的一面,这和他的法家思想是一致的。

第三则

《管子》应归入杂家,杂取了儒法道名诸家的思想。《管子》中最有名的话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阐述得很明白,仍然给今日的社会治理带来启发。《管子》的这一则与韩非的有些重复,仍然是有山水得到“包容”启迪。比起韩非来,《管子》又加了“士”这一层,不但治国,还讲了治学,在面上又得到了扩大。山水影响心胸襟怀,影响禀气品格,实在是不小。

第四则

儒家习惯把君子分为两种,仁者与智者。仁者强调道德的完善,智者偏于智慧的通达。其实在最高的层面上,仁者与智者他们自然会在“山顶”会合 。仁智有分,不过在特定的背景下强调其特殊性而已。山的厚重,宽博,安静,从容,确实具有仁厚的特点。水的灵动不拘,变化恣肆,不择地而流,确实像智慧的化身。《世说新语》上讲北人学问与南人学问的差异,也指出北人厚重,南人通透的特征。这样说来,北人像山,南人像水,本来北方多山,南方多水,山水影响人的性情,这又是一个显例。

第五则

李泽厚先生认为,关于时间的感悟,是《论语》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言论。孔子从流水之中领悟出时间的永不止息,给人以很大的警醒。人是时间的存在,人在世间的存在只能以时间来计算。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挑明了时间的短暂与永恒。时间是永恒的,但属于每个人的又是非常短暂的。人生有限,不可不深长思之。只有有所作为,才不愧对短暂人生,化短暂为永恒。如果满足于做匆匆过客,人生的意义丧失大半,殊为可惜。人要做有意义的事,这也是时间给我们的提醒。李泽厚先生把时间分为实用时间(物理时间工具时间)和情感时间(心理时间)。他说实用时间的意义是“无”,只有在情感体现中,时间才获得意义,这更是警醒人们,创造人生意义,才算明白人生的真谛。就像流水一样,时间还具有单向性的特点。虽然苏东坡说过“门前流水尚能西”这样的话,但这不是常态,不过是替人“打气”的话。“水东流”具有不可逆性,时间的流逝就让人惶恐。“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及早努力啊,才不愧对人生。

第六则

有本无本,现代人几乎颠倒了的问题,孟子予以强调,甚至上升到是否合乎君子之道的高度。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不可能长久的。现代人喜欢捷径,总期望以最小的劳动甚至不劳动换取收获的最大值。不去浚源,不去固本,期望有所斩获。久而久之,追名逐利的风气便形成了。其实这样的名利是用纸糊成的,根本靠不住。孟子从水的源头去思考,意识到固本浚源的重要性。提出“声闻过情,君子耻之”的观点,对现代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算是当头一棒。没有源头的水,不会流得长,没有“实”的名,当然也是靠不住的。后人说,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说的也是这个理。名实相副,才能心安。

第七则

登高才能望远。人要有高远之志,才能拥有一定的境界,才能举重若轻。所谓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没有高度,很难有宽度和深度。一个人只有立志高远 ,才能成就大事业。真正的君子也必然是志向高卓,异于常人者,如山 ,如水,如日月,有高度,有深度,有亮度,才能高蹈世尘。君子应该从山水日月中得到启发,磨砺志向,坚持不懈地修炼自己,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第八则

水是天地间最高的善,因为水性最柔,水又善居于下,这最接近大道。人生诸端,如果能吸收水的特性,就能够达到很高的人生境界。居住要安于卑下,不求华屋广厦,安于贫寒的生活,专著内心的修炼;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拒绝浅薄,增加涵养蕴蓄,人就变得醇厚;交友也要像水那样,相亲相近,不留间隙,不藏机诈;说话像水那样要诚信,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含糊之处;治理国家也要像水那样,有条不紊,讲究礼仪秩序;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水滋润万物,水惠爱万物;行动要像水那样,把握好时机,孔子说,时间如逝水,稍纵即逝,一定要掌握时机,成就事业。水有七德,人有七善,从水性中得到借鉴,完善人的品德,使人更趋近于道。

附:古人注解

李贽:凡利物之谓善,而利物者又不能不争,非上善也。惟水不然,众人处上,彼独处下;众人处易,彼独处险;众人处洁,彼独处秽;所处尽众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此所以为上善也。“居善地”以下,则言圣人利物不争之实,非仍指水也。

苏辙: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天一生水,道运而为善,犹气运而为水也。二者皆自无之有,去道未远,故可名之善。未有上于此者焉。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而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渊也;挹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时也。夫有不善而未免人非者,以其争也。水唯兼此七善而不争,故无尤矣。

第九则

惟下乃大,这是老子哲学的重要论点。现代人讲处事低调,就包含着这种智慧。唯有低调,才便于守,便于察看,表面上看是被动,实则是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处居于下,又可以多方包容,最后,壮大自身,天下人也没有能与争锋的。扬雄所谓自下者人高之,自后者人先之,也是这个理。

第十则

柔弱胜刚强,是老子反复讲述的道理。其理易明,其行甚难,因此老子不厌其烦地申述。火性最刚,水性最柔,对付火的最佳手段就是水。这就是生活的辩证法。把理论付之实践,殊非易事。人心好争斗,血气方刚,名利相诱,能不争者天下有几人?争到后来,往往两败俱伤,“夫惟不争,乃是大争”,这样的道理,不是谁都能悟透。

第十一则

孙子主张,上兵伐谋,军事上的胜负更多地取决于谋略。可以说《孙子兵法》是一部智慧书,难怪现代人有的把它用于商战甚至人事之争。兵形像水,是孙子谋略的重要部分。水的重要特性是避高趋下,而且变化万方,因时因地,随机而变,可能是世间最善变之物。遇到障碍物毫不迟疑地改变自己,丝毫也不会犹豫。用兵能像水一般,避实就虚,避强击弱,哪有不战而胜之之理?兴兵打仗,掌握了一个变的原则,真可称作用兵如神。以万变应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就可成为常胜将军。

三 课外阅读

(一)论语选读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9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0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13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7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1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2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3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4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5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29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3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3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2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3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34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斯滥矣。”

35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老子选读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5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

得之货,令人行妨。

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8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9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1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3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1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5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7治大国若烹小鲜。

1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2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22小邦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四 练习

(一)读《论语》,识成语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9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20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2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27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1——4题。(10分)

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2分)

是关于治国的(填入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_________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分)

3.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附:参考答案

1.(2分)①④,品德修养

2.(3分)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3.(3分)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

4.(2分)A

五 推荐阅读

《论语心得》于丹

《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孟子选读》(人民文学出版社)

六 备课参考书目

李泽厚《论语今读》

杨伯峻《论语译注》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王先慎《韩非子集解》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 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必”同“毕”,尽。

2. 知者乐水 “知”同“智”,智慧。

3. 源泉混混 “混混”同“滚滚”。

4. 是之取尔 “尔”同“耳”,罢了。

5. 正善治 “正”同“政”,为政。

6. 明主不厌人 “厌”同“餍”,满足。

二.古今异义:

1. 未成一篑 古义:差,今义:未来。

2. 虽覆一篑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 太山不立好恶 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 江海不择小助 古义:不加选择, 今义:不选择。

5.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古义:君主、气魄, 今义:年长的人。

6. 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古义:心胸,今义:内心。

7. 下无伏怨之患 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 上下交朴 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 以道为舍 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 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诸子喻山水》同步练习

(一)读《论语》,识成语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7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11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2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3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5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16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19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20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2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24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25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26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27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二)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1——4题。(10分)

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1.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2分)

是关于治国的(填入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_________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3分)

3.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附:参考答案

1.(2分)①④,品德修养

2.(3分)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

3.(3分)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

4.(2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