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学习他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
2、学习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引用诗句和故事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重点] 1、了解华罗庚的人生经历,学习他奋力拼搏的精神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之情。
2、学习人物传记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引用诗句和故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识记积累】(学习单元导读时已做补充)
署(shǔ)名 苏家驹(jū)扉(fēi)页 怠(dài)慢 吴筱(xiǎo)元 一拐一瘸(qué)怜悯(mǐn)停滞(zhì)不前 蜚(fēi)声 金瓯(ōu) 鹯(zhān) 褒(bāo)奖 追溯(sù)商榷(qùe)置若罔(wǎng)闻 出类拔萃(cuì)
※补充词解: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作者等项的一页。
勤能补拙:勤奋能够弥补笨拙的不足。怠慢:冷淡。蜚声:扬名。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比喻外地再好,也不是适宜长期居住的地方。
备至:完全,到了极点。商榷:商讨。如获至宝:好像得到了最珍贵的宝物。
置若罔闻:放在一边不管,好象没听见一样。指不予理睬。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等)
运筹学: 利用现代数学的成就,特别是统计数学的成就,来研究人力物力的运用和筹划,使能发挥最大效力的科学。
从实以终: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直到最后。
《华罗庚》重点难点
本文是科学家传记,作者通过对华罗庚三部分的记叙,介绍了华罗庚的生平事迹,表现了他执迷于数学事业,刻苦自学的顽强毅力,更表现了他献身祖国的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为国家民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的爱国精神
这篇传记作品的描述对象,是中国现代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通过生活细节突出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特性的写法不同,这篇文章较为完整的介绍概括了传主华罗庚一生的生活经历。但是,要通过有限的文字给人物做传,也只能抓住最能凸现人物特征的某些材料,来为人物进行文字画像。
文章以时间流变为线索,勾勒华罗庚的基本生命历程,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
《华罗庚》同步练习
一、基础与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含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A.署(shǔ)名 苏家驹(jū) 扉(fēi)页 戎马倥偬(cōng)
B.怠(dài)慢 吴筱(xiǎo)元 蜚(fēi)声 呱呱(gū)坠地
C.怜悯(mǐn) 停滞(zhì)不前 金瓯(ōu) 聊以慰藉(jiè)
D.追溯(sù) 置若罔(wǎng)闻 商榷(qùe) 汪洋咨(zī)肆
2.下面语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华罗庚对华林问题和哥德巴赫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的研究结果将他欧洲同事的工作包罗殆尽。
B.在华罗庚的培养下,数学研究所不断涌现出出类拔粹的人才。
C.每逢遇到待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
D.三十多年之后,他已是举世闻名的大数学家,在《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这本书的菲页他写过一首诗
3.下面句子中加点熟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A.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
B.一大批在农村插队的知青深感“梁园虽好,非久住之乡”,掀起了返城的浪潮。
C.因违法施工被杨广信副市长责令立即停工的亨泰·锦绣园项目对禁令置若罔闻,工地内依然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
D.看了这封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那天欧盟的大使跟龙永图谈话以后,他一夜没睡着;第二天到经贸大学去作报告 , 血压也因此升得很高。
B. 台湾有好几个全天播放华语电影的有线电视频道,而周星驰主演电影的回放频率极高,简直到了每时每刻至少有一个频道在播放周星驰电影的地步。
C. 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考试,对于一些商家已经成为一种谋取巨大利益的教育“副业”,因此对其推波助澜,煽风点火,惟恐其不红不火。
D. 在众星簇拥下,被草帽状美丽光环围绕的土星和光芒四射的月亮彼此依偎,常常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
5.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览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①
②
6.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答:
7.文章小标题有怎样的好处?
答:
8.填空:
⑴《 》,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来称《诗》或《诗三百》,悼念汉代被尊奉为 经典之一。
⑵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归园田居》其三)
⑶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
1925年,华罗庚在金坛中学毕业后,进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的是能谋个会计之类的职业养家糊口。后来由于交不起学费,没有毕业就失学了。他回家乡一面帮助父亲在“乾生泰”,这个只有一间小门面的杂货店里干活、记账,一面继续钻研数学。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 是冬天,罗庚 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 这样伸着,右手 在不停地写……”
那时,华罗庚站在柜台前,顾客来了就帮助父亲做生意,打算盘、记账,顾客一走就又埋头看书演算起数学题来。有时人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把算题的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使顾客吓一跳。因为经常发生类似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时间久了,街坊邻居都传为笑谈,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每逢遇到怠慢顾客的事情发生,父亲又气又急,说他念“天书”念呆了,要强行把书烧掉。争执发生时,华罗庚总是死死地抱着书不放。
9.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添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是冬天,罗庚 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 这样伸着,右手 在不停地写……
A.不管 依然 就 仍
B.尽管 仍然 只好 还
C.不管 仍然 只好 仍
D.尽管 依然 就 还
10. 指出选段中的一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11.华罗庚失学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推想当时的社会状况吗?
答:
1949年新中国成立。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了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于1950年2月带领全家登上一艘邮船从美国动身回国。在香港,他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建设。他在公开信中说:“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就在这一年的3月16日,华罗庚到达北京,回到北京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
回国后,华罗庚除致力于数学研究外,还非常注意发现和培养有志于献身数学科学的青年人。他积极倡导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
有一天,他收到一封信,信是厦门大学图书馆管理员陈景润写来的,陈景润在信中说,他精读了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并就其中关于他利问题的几个地方,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堆垒素数论》出版后,国内外数学界赞赏备至,没有人提出其中还有需要商榷的地方,他想不到一个无名青年竟然提出有的地方似乎值得改进。
华罗庚看了这封大胆而又坦率的来信,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置若罔闻,而是如获至宝。他兴奋地说:“这个年轻人真有想法!”随后。他向全国数学界推荐了陈景润,建议数学学会邀请陈景润来北京参加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不仅如此,还把陈景润从厦门调来北京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自己的研究生,亲自指导他继续深入地钻研数论。
12. 选段画横线的内容的顺序可不可以掉换?为什么?
答:
13. 画“ ”的句子中含有“没有……也没有……而是……”句式,说说这一句式对内容表达所起的作用。
答:
14. 从华罗庚发现陈景润这件事,我们得到许多启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年人应该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B.作为青年人应善于发现问题并敢于向权威提出挑战。
C.作为权威,应该甘做人梯,为青年人的成长作出贡献。
D.作为前辈应该正视自己学说中的瑕疵并关心培养后来者。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20题。
俞曲园 陶文瑜
“花落春仍在”,这一句话对于俞樾意义非常,如果要说明俞樾或者我们必须从俞樾一生的千言万语中选出一句话来,自然就是“花落春仍在”。
道光三十年,在京城科举复试的试卷上,有一道名为“淡烟疏雨落满天”的诗题,这是一幕笼罩着丝丝愁怨,显露了淡淡寂寞的景致;众多的考生借着这样的景致,抒发了“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情感,而俞樾意气风发写下了这一句“花落春仍在”。
这一句话说得很有气概,也十分精神。我听说的一则民间传说,说唐伯虎一副穷书生的样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将那儿趾高气扬的文人墨客损了一番,最后大家知道了这个人原来是唐伯虎,便在他离开之前说了一句“虎去山还在”,唐伯虎不假思索地回答:“山在虎还来。”“山在虎还来”和“花落春仍在”似乎是异曲同工。
我们不能说清楚,俞樾在写“花落春仍在”时的所思所想,我们只知道,俞樾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绝对和曲园的故事无关,因为俞樾建造曲园,已经是写下了“花落春仍在”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这一届科举,礼部的主考官是曾国藩,当时清廷刚刚和太平天国打完仗,正在恢复损伤的元气,而清王朝自康、乾的兴盛顺流而下,已经开始走向山雨欲来。在曾国藩眼里,“花落春仍在”成了弘扬主旋律的力作,因此他点了俞樾为部试的第一名。第二年有授予翰林院编修。之后,新登基的咸丰皇帝,对俞樾的才识比较欣赏,委派俞樾到河南出任提督学政。
这是一项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工作,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才呢?俞樾动了一番脑子以后,将《四书》《五经》中的句子拆开了再拼成一道考题,别出心裁是为了能够考察到考生灵活掌握的应变能力,结果不少考生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和俞樾罢官还乡“永不叙用”。
“试题割裂经义”存的是“图谋不轨”的心思。这样向朝廷举报的,是御史曹登庸。这是一条死罪。为俞樾说情的还是曾国藩。
历史一向同情和袒护落难的才子书生,并对曹登庸之流给予义正辞严的脸色。但反过来想一想,《四书》《五经》是范文,更是当时朝代的纲领和宪法,俞樾犯的是“大逆不道”的罪过,曹登庸不举报,别人也会举报,纵然没有人举报或者朝廷网开一面,俞樾最公式的前程,无非是从才华横溢一腔抱负的书生,成长为空怀壮志碌碌无为的官吏。
这个转折就是“花落”,“花落”也是一种宿命。
从京城到苏州千里迢迢,决定俞樾走上这条道路的,是与他一同金榜题名的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聘请俞樾担任苏州紫阳书院的讲习。而俞樾走进苏州的这一刻,也就决定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依旧灿烂并且更显辉煌。
“门秀三千士,门高四百洲。”这是评说俞樾的一副对联,三千士说明桃李满天下,三千士包括了陆润、章太炎和吴昌硕。
苏州人称呼俞樾为俞曲园,建造曲园,是俞樾来到苏州十六年以后的事情,这时候的俞樾已是知名学者和国学大师,方有能力在马医科购得五亩田,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园子。而在此之前,这么一位有名的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竟居无定所,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知识分子相对还是比较清贫的。而同为曾国藩门下的李鸿章已是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了,因此民间有“李少荃拼命做官,俞曲园拼命著书”的说法。
曲园是一座书斋园林,书斋园林的特点是园以人传,而一亭一廊,一水一石更像是线装书的字里行间。
曲园之中,俞樾讲学和会客的厅堂名为“春在堂”,依旧是“花落春仍在”的情绪,但这时俞樾已经明白了对他来说,人生的春天不是仕途功名,而是笔墨纸砚。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半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安安稳稳,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俞樾写自己的句子,现在刻成抱柱对,挂在“春在堂”上了。
15.解释下列词语。
景致:
义正辞严:
大逆不道:
16.指出下面句子所包含的修辞方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清王朝自康、乾的兴盛顺流而下,已经开始走向山雨欲来。
答:
17.俞樾命名“曲园”厅堂作“春在堂”时,依旧是“花落春仍在”的情节。试分别说明此句中“花落”“春仍在”的含义。
答:
18.曾国藩是与俞樾一生关系密切的人物。试概括曾国藩两次出手的情况和原因。
答:
19.文中画线的“生命中的春天”“人生的春天”各比喻什么?(不超过10个字)结合全文,试说明俞樾所作“春在堂”的一副抱对从哪两个方面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不超过40字)
答:(1)
(2)
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为这篇散文的线索,“花落春仍在”在文中多次出现,起了很好的照应作用,使全文脉络十分清晰。 B.俞樾在试卷上写下了“花落春仍在”这一诗句,喻指大清王朝元气大伤,但仍气数未尽,故得曾国藩赏识。 C.“山在虎还来”和“花落春仍在”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都表现出有才能的读书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的情绪。 D.俞樾对科举试题的改革,目的是为国选才,可是,连这样改良主义的行为,清朝统治集团也难以认同。 E.将李鸿章与俞曲园作比较,目的是批判李鸿章的为官之道,弘扬俞曲园的治学精神。
二、课后反思
在描写华罗庚作为一个杰出的数学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写到了他的爱国情怀。对于华罗庚爱国情怀的表现,文章也是在时间顺序的框架之中、在华罗庚生平经历的延展之中来表现的,这样,就写出了华罗庚作为一个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科学家所特有的一种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与《“布衣总统”孙中山》主要通过生活细节突出传主某一方面的精神特性的写法不同,这篇文章较为完整的介绍概括了传主华罗庚一生的生活经历。但是,一个人的一生是漫长的,有许多生活事实可能是芜杂的,要通过有限的文字给人物做传,也只能抓住最能凸现人物特征的某些材料,来为人物进行文字画像。
学习这篇文章,就要学习华罗庚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与人交流和合作等方面的精神品质。
【参考答案】
华罗庚
(一)基础知识
1. 2. A(B出类拔萃;C怠慢D扉页)。3.B(“梁园虽好,非久住之乡”意同“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梁园:汉梁孝王修建的一座名园。指一切繁华快乐的场所,都不如自己的家乡那样值得留恋。显然,词语意思不合文句语境。)4. D(A中“他”指代有歧义;B用语累赘,去掉后一个“周星驰电影”;C后一分句主语残缺;若承前以“考试”为主语,又不妥)。5. (1)该校80%的图书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比较数据后得出的结论)(2)学生不爱惜图书,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反思折射的社会问题)6.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7. 一是突出了华罗庚一生学习研究的主要事件。二是遵循了时间顺序。三是很好的统领了所辖部分的内容。这样纲举目张,眉清目晰,使人一目了然。8. ⑴《诗经》儒家 ⑵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⑶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
(二)课内阅读
9.D。10. 回忆当时他刻苦自学的情景,他的姐姐华莲青说:“尽管足冬天,罗庚依然在账台上看他的数学书。鼻涕流下时,他用左手在鼻子上一抹,往旁边一甩,没有甩掉,就这样伸着,右手还在不停地写……”这是一段很成功的细节描写,尤其是“一抹”、一“甩”、“伸着”这几个动词,形象很具体,很感人,华罗庚连处理“鼻涕”这样的小事都没有心思,也顾不上管了,极好地刻画了人物对数学学习的痴迷状态。11.交不起学费;当时社会贫穷落后,战乱不止,民不聊生。12.不可以,因为“国家利益”只能摆在第一位。13. “没有……也没有……而是……”句式的运用,将常人可能有的两种错误态度与华罗庚的不一般表现做对比,鲜明地突出了华罗庚发现科技人才的兴奋和喜悦。14.C(“作为权威,应该甘做人梯”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根据)。
(三)课外拓展
16.比喻与用典。“山雨欲来”出自唐五代许浑的诗《咸阳城西楼晚眺》,是用典。把朝代更替和发展喻为水“流”,把当时社会矛盾的蕴育和即将爆发的情景喻为“山雨欲来”,是比喻。所用比喻贴切生动,所用典故贴切自然。17.“花落”指罢官居乡“永不叙用”;“春仍在”指著书立说培育人才。18.第一次,曾国藩点俞樾为部试第一,原因是俞樾试卷上所写“花落春仍在”弘扬了主旋律。第二次,曾国藩开脱俞樾所谓“割裂经义”之罪,原因是同情落难才子。19.“生命的春天”比喻生命中最能展示自我价值的时期。“人生的春天”比喻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学术方面,为著书讲学、成就斐然而自豪;为人方面,为襟怀坦荡、无愧天地而自负。20.A D(B推论缺乏依据。原文:“我们不能说清楚”,俞樾当时的“所思所想”。 C脱离原文语境。原文称表现出“气概”和“精神”,无贬义。 D李鸿章“聘请”俞樾,二人相知,本文不存在对李鸿章为官之道的批评,对比旨在说明人生各有不同道路。)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副校长的工作总结10篇
实习感悟心得体会模板五篇
元旦主题演讲稿3分钟五篇
学生会宣传部学期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一碗阳春面沪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样本
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例文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飞向太空的航程人教版语文高一上册教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九年级新课标语文课程教案指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文案
人教语文高三上学期教学反思五篇
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方法五篇
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方法模板
语文三年级人教版的最新教学设计模板
高一上册人教语文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