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山居》教案
【导入语】
有位台湾诗人曾写过一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乡愁》,表达了对祖国大陆的深情,大家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余光中)。那么有没有同学能背出这首诗呢?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我们知道余光中先生首先是作为诗人而闻名的,后来才写散文,他把散文与诗比作自己的左右手,刚刚我们了解了余光中先生的“右手”,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左手”——《沙田山居》,一起来体会他的《沙田山居》有什么特点及其所蕴涵的感情。
【作者介绍】
余光中:当代作家、学者,1928年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眷恋母乡,神游古典,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为“五陵少年”。曾入金陵大学、厦门大学学习。1949年到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在美国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在美国大学任教四年。返台后,余光中先后在台湾各大学外文系任教。1953年,与覃子豪等组办“蓝星诗社”,主编《蓝星》诗刊。余光中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享誉海内外文学界,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方面(称为自己创作的“四度空间”)成就卓著。梁实秋评价说:“余光中右手写诗,左手写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二。”诗集有《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五陵少年》等。散文集有《左手的缪思》《掌上雨》《听听那冷雨》等。
【赏析课文】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全文描写的对象是作者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的一处居住环境,主要写了围着我的山和围着山的海。
2、朗读全文思考:文章那些段落主要是写景,写了什么景?
明确:课文第二、三、四、五、六段主要写景。第二段:海天相应;第三段:山中风光;第四段:山势远眺;第五段:雾中山色;第六段:风中奇观。
3、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作者想要抒发什么样的感情呢?你是如何得知的?
明确:抒发了对故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理由:
① 第一段“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重九、中秋、陶菊、苏月这些意象说明了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怀归之情(利用意象抒发感情)。
② 第一段“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这一句写远景,实际是乡愁的一处体现,“山外有山”、“最远”二词写出了乡愁的绵延不绝,“大陆的莽莽苍苍”也体现了乡愁(借景抒情)。
③ 第二段“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潮来潮”:在山与海都睡去的时候,唯独作者却心潮澎湃,也许是在思念家乡,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渔火对愁眠”的情节。
④ 第七段“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以及“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也不能不下楼去”:暗示作者并不能做山人而忘俗,他割不断的还是故国情。
4、本文写景的语言非常优美,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段来锤炼语言?
明确: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长短句交迭,富有节奏。另外,化用或引用古典诗词,使语言带有一种词句优雅、富有韵味的古典美。
5、小结: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站在阳台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了居家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文中作者对山水的光影、声音、态势、烟云的传神描绘,让我们回味良久。文章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及祖国文化的热爱,从中可以体会作者心中深深的乡愁。
《沙田山居》课堂实录
师: 很荣幸和高一(9)班的学生一起走进决赛的课堂。如此难得的机会,希望大家能争先恐 后地展现出个人的风采,展现出高一(9)班的风采。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沙田山居》。
先采访一下这位同学,这篇课文你读了几遍?
生1:三遍。
师:请问你读完第一遍和读三遍之后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1:读第一遍时不太懂,读了三遍后觉得语言比较优美。
师:语言美。(转向另一位学生)请问《沙田山居》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生2:我觉得课文语言写得很美。
师:觉得这篇文章语言美的同学请举手。
真所谓英雄之所见略同,“我选择,我喜欢”,既然大家都觉得语言美,那我们这节课就确定一个学习目标——跟课文学语言。(投影:跟课文学语言)
怎么学呢?教大家两个方法:一是诵读,我们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感知出语言的美;一是探究,就是研究语言的美具体美在什么地方,从而学习创造美的方法。(投影:品读语言的两种方法:一、诵读;二、探究)
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在文中画出最能打动你的句子。
我们先来美美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既然是你最喜欢的,就要让其他人通过你的神态、你的声音感受到你的喜欢,因此我们要读得神采飞扬,读得眉飞色舞,读得如痴如醉。
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自己试着酝酿情感,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有没有人做第一个来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若干学生举手)
你的手举得最高,你先来。请用“我喜欢的句子是第几段的……”句式。
生3:我喜欢的句子是第2段的“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师:你读得很流畅,但是大家听出他的喜爱之情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转生3:你试着把语速放慢一点,再深情一点给我们再读一遍好不好?(生3再次诵读)
师:这样就好多了,看来把握语速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
师转生4:你离讲台最近,你到讲台上深情诵读你喜欢的句子吧,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来,昂起头,挺起胸,把书捧起来,这是你最喜欢的东西,应该捧在手心里。还要注意神态,要很陶醉的样子,不要一副很痛苦的样子嘛。(生笑)掌声鼓励。
生4:我喜欢的句子是第3段的“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露了他愉悦的心境。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生读的语调较为低沉平淡)
师:大家说说这句话应该读什么语调呀?对,既然是愉悦的心境,应该读得轻快一些。请生4再试一次。
师:我们要根据句子内容来把握语速。刚才是两位男生读的,有没有女生来试一下。
生5:我喜欢的句子是第2段的“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
师:读得很轻柔,听得我也要随着你的声音一起沉沉睡去了。
生6:我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师:把“碧湛湛”“青郁郁”重读再试一下。(生6再读)
师:全班同学一起来试一下,把叠音词重读。(效果非常好)这就是朗读的窍门,通过某些词语的重读,使语调抑扬顿挫。
喜欢就要大声说出来,还有没有来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生7:“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生7的声音很动听,语速把握很好,但感情表达还不够到位)
师:声音真好听。大家说说看,她读的这句话哪些字可以重读?
生(七嘴八舌):全、我的……
师:对,程度副词应该重读。(转向生7)你把“我的”和“全”重读再试一下。可以加一点动作,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喜欢之情。
师:有没有人也喜欢这个句子?来挑战一下,看看谁更投入,更痴迷。
生8: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该生把重音放在“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上)
师:大家听出他的重音放在哪里了吗?和把“我的”读重音感觉有什么不同啊?
生9:把“我的”重读强调是我的不是别人的,而把“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重读,强调我的分分秒秒都在这里度过,表达出作者在这里生活的陶醉和喜爱。
师:同一个句子轻重处理不同可以体会出不同的味道呢。
我发现同学们刚才读的句子都是比较轻柔或是深情的,有没有人的喜欢不同风格的句子呢?
生10:我喜欢句子是第4段的“等到夜色四合,黑暗已成定局,四围的山影,重甸甸阴森森的,令人肃然而恐。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该生读得声音颤抖,并作恐怖状,神态情感都表达得非常好)(生鼓掌)
师:太精彩了!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朗诵家。
生10:我喜欢的是第6段最后描写风的“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我觉得作者把风比作野兽,非常形象地写出了风的强劲和力度。
师:这位同学不但读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而且说出了自己喜欢的理由。既然写出了风的强劲的力度,我们是不是也要读得更有力度一些呢?全班一起来读出这如野兽般的风的力度来!
(师生一起读得铿锵有力)
师:很好!大家对这些句子情有独钟,一定有理由的。下面我们就进入下一个环节——探究语言的美,研究作者是怎样把句子写得生动优美,让我们如此着迷的,也就是文学的美是怎样炼成的,这也是我们跟课文学语言要学的“炼美秘方”。(投影:美是怎样炼成的?)
探究句子的美从何入手呢?比如说句式的选择、字词的锤炼、修辞的运用、意境的营造等等。大家琢磨琢磨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它的美是怎么打造出来的。
上一环节中大家表现得非常精彩,希望这一环节中有更好的表现。
告诉我们你喜欢的是第几段的哪一句,并说说你的喜欢的理由,你发现的炼美秘方。
生11:我喜欢的句子是第2段的“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我喜欢的理由是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渔火比作金莲,可以让我想象出黢黑海面上渔火的晕黄的灯光和排列的样子,很美丽。
师: “灿灿的金莲”这个美好的喻体可以让我们想象出美妙的画面,这是比喻创造的美感。
文中还有没有其让你们喜欢的比喻句呢?
生12:我喜欢的是第3段中的最后“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而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作者把山谷比喻成爱音乐的村女,本来是说山谷有回音,但是却说成是学舌拟声,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而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这样写很生动,很有趣。
师:把山谷的回音比作村女学舌拟声,使山谷有了人的情趣和灵性,多招人喜爱呀!老师想问一下,村女能不能替换成“摩登女郎”啊,摩登女郎也爱音乐,也会学舌拟声啊?
生13:我觉得不能换成摩登女郎,摩登女郎虽然也爱音乐,但是摩登女郎比村女泼辣,我觉得用在这里不好。
生14:我也觉得不能换,因为村女给人感觉很纯朴,很天真,用她来比喻大自然中的山谷更适合一些。
师:我们选择喻体的时候要选用和本体气质相符的意象,要给人美感的意象,用泼辣的摩登女郎不好,换成善良的老妪也没有美感了。把山谷比喻成村女惹人喜爱,这篇文章还将山比喻成了什么呀?
生(齐答):禅机深藏的高僧。
师:我见过把山比成伟岸的男子,比作沧桑的老者,还从没见过是高僧呢,山和高僧有什么联系呀?
生15:高僧给人深沉、神秘、超凡脱俗、淡泊一切的感觉。
师:新颖的比喻值得我们借鉴。
生16:我喜欢的句子是第2段中的“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起开彼落。”这里没有用比喻,但是用了暗喻和借喻,给我们生动地展现了大海的景象。
师:其实暗喻和借喻也属于比喻,你能不能具体说说展现了大海什么样的景象?
生16:蔚蓝广阔,浪花此起彼落的壮阔景象。
师:非常好!同学们发现了新颖的比喻可以美化我们的语言,有同学有别的发现吗?自由品析一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17:我喜欢的句子是第2段的“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我最喜欢其中的“最是”二字,让我想起了徐志摩写一日本女子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珍重里也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拉娜!”(学生很投入地背诵,很陶醉地想象)我可以想象出晴朗的下午,一个美丽温柔的日本女子在阳台上看风景,酣美的斜阳懒洋洋地洒在她身上。
师:你真是个浪漫多情又想象力丰富的人!我想问一下这个日本女子和我们这句话有没有什么联系?
生17:(不好意思地笑)是这句话描述的美丽的画面引起了我的想象。
师:哪些词给我们勾画出了美丽的画面呢?
生17:碧蓝、洁白的色彩对比很鲜明。
师:色彩鲜明的对比好象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最是你美丽的想象让我感动,最是你的发现让我惊喜!“最是”最能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了。赏析句子可以像这样抓住某些字词来体会,把赏析做得更细腻一些。
生18:我喜欢的句子是第4段的“一炉晚霞,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我觉得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把晚霞变化的颜色都描绘出来了,而且作者前面用的是烧,后面用的是化,避免了用词的重复。
师:你真细心,我想你观察事物一定也像余光中那样细致。(学生举手)
生19:我也喜欢这一句,我喜欢的是前面的“炉”字,我写的话就只会写一片晚霞或者一抹晚霞。
师:“一炉晚霞”和“一片晚霞”有什么不同呢?
生19:用“炉”给人燃烧的感觉,可以想象晚霞像火焰燃烧那样火红,而且熊熊燃烧的那种动感,而一片晚霞就没有这种效果。
师:这样一比较,就能体会出“炉“字的妙处了,品析字词的时候可以用“换字法”。
生20:我也喜欢这一句,不过我喜欢的是后半部分的“壮哉崦嵫的神话,太阳的葬礼”,说太阳落山,我就没有想到过是太阳的葬礼,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新鲜,而且有神话色彩。
师:说的非常好,同一个句子不同的人读出了不同的妙处,读书就应该这样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发现。
还有没有同学觉得某个字、某个词用得特别巧妙的呢?
生21:我喜欢的句子是第4段的“阳台上,坐看晚景变幻成夜色,似乎很缓慢,又似乎非常敏捷,才觉霞光烘颊,余醺在树,忽然变生咫尺,眈眈的黑影已伸及你的肘腋,夜,早从你背后袭来。”夜来得“似乎很缓慢,又似乎非常敏捷”看起来好象很矛盾,但这恰恰能说明作者陶醉在眼前的晚景中,竟没有觉察到夜的来临,所以后面说“夜早从你背后袭来”,只有在人不知晓的情况下才能偷袭的。而且夜怎么会偷袭人呢,显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师:你说得好极了!文学的美就在于新奇,新奇是怎么打造出来的?把写人的词来写物,把写甲事物的词来写乙事物,比如“炉”来装晚霞,这些词一经错位移用,语言就有味道了。
我来说个句子,大家一起看第5段的“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生:教室里飘满了云烟。
师:如果写教室里满是云烟就太一般了,用“穿窗探首”这个写人的动作、情态来写物,物就有了情态美,句子就有诗化的意境了。
生22:我想说说我喜欢的句子。我喜欢第6段中的“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驱,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着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我喜欢的理由是“曳着黑烟的飘发”把丑陋的事物美化了,火车排放的黑烟本来没什么美感,但作者这样新奇的写法给人很美的想象之美;“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驱”说明作者观察很细致;在作者眼里,火车有着旧世界迷人的情调,是超音速飞机不能比拟的,实际是一种思乡情感的流露。
师:怎么有思乡之情呢?我怎么没看出来?
生22:作者看到的火车是在九广铁路上行驶的火车,九广铁路连接的是九龙和广州,也就是火车连接了香港和大陆,所以作者才会认为火车比飞机更迷人。而且这一段中也提到“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噪音”,表面上看来不合常理,实际上这些“人为的噪音”是来自大陆的车辆所发出的,作者才会喜欢,所以我认为这些都是作者思乡的表现。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这样精彩的回答是不是该用掌声来表达我们的震撼呢?(学生鼓掌)还有同学想说说自己的发现吗?
生23:我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第一句:“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作者描绘方位时用了顶针的修辞,使方位的表达更清楚,读起来也很有韵味;然后在写海和山的颜色时用了叠词“碧湛湛”“青郁郁”,叠词读起来有节奏感,而且使海和山的色彩更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一弯”“ 连环”很形象地描写了海与山的形状;在句式上运用了对偶句,结构整齐,读起来也有音韵美;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句子,作者一定是非常喜爱阳台外这一片海天山色的景象的。
师:简直是一篇完整的小论文,分析得既全面又清晰。说到叠词呢,我想请大家看看第四段作者描写夜色四合时让人肃然而恐的山影是怎么描写的。
生(齐读出来):“重甸甸阴森森的”
师:如果去掉这两个叠词,效果有什么不同?
生24:这两个叠词让我想象出山影的形象,如果去掉的话,就没有这么形象的效果了。
师:你体会得很好,叠词确实能使描写对象更形象,也能使语言具有音乐美。
刚才同学还提到了一种特殊句式,特殊句式有对偶、排比,有没有同学找到这样的好句子,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生25:我喜欢的是第2段的“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这句话在句式上是整散句结合,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分不出,是,还是”,我觉得是作者的想象,“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的想象使山与海有了人的灵性与情态,描绘出了山与海在一起的和谐之美。
师:你的回答让我想到一首小诗——“海因山绽开浪花,山因海站成巍峨,山与海牵手,这是自然的撮合。山因海无言,海因山放歌,山与海并肩,那是最美的景色。”作者给我们描绘的不就是这样一幅海与山缠绵在一起的最美的景色吗?
生26:我喜欢的句子是第1段的“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这句话由一组对偶和一组排比构成。
师:“长幅横披”是什么意思啊?
生26:是马远夏圭的山水画。
师:为什么要提到他们俩的画呢?
生26:把眼前的青山绿水比作山水画。
师:对,这里风景如画。后面的一组排比有什么好处?
生26:一连三个“任”表现了作者在这里生活的满足和喜爱之情。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把沙田山居的景描绘成一幅幅唯美的画面,给这里的自然物都赋予了人的情态,正是作者对沙田山居喜爱之情的体现。
《沙田山居》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碧湛湛(zhàn) 莽莽(mǎng)苍苍 浩淼(miǎo) 赫(hě)然
B. 绸缪(chóumóu) 阒(qù) 黑 栖(qī)定 天籁(lài)
C 姗姗(shan)来迟 谐(ié)趣 磅礴(pó) 肘腋(zhāuyè)
D衣袂(mèi) 蹂躏(róulìn) 衢(qú)州 聒(guō)噪
2. 下列各组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翠微—微小—紫薇 渺渺—缥缈—飘渺
B绸缪—荒谬 峭峻—俊俏
C谐趣—偕同 姗姗来迟—春意阑姗—删除
D载浮载沉—载歌载舞—车载斗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莽莽苍苍:形容广阔,无边无际。)
B.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其来迟.( 姗姗:形容走路非常稳健)
C.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蹂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侵害)
D.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蟠蜿:形容曲折修长的样子)
4.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虚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
B. 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尽管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
C. 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
D。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5.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莽莽苍苍了。B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
C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松不开口的。
D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其来迟。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
B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C千山磅礴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
D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
二,语言运用题
7.仿照下列句式,再写两句。
问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①
②
8 请用一句话概括出下面—段文字的核心内容。(不超过10字)
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面的几段节选的课文,完成后面9—12题。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阒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 从我的楼上望出去,马鞍山奇拔而峭峻,屏于东方,使朝暾姗姗其来迟。鹿山巍然而逼近,魁梧的肩膂遮去了半壁西天,催黄昏早半小时来临,一个分神,夕阳便落进他的僧袖里去了。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黑毛茸蒙如一尊暗中伺人的怪兽,隐然,有一种潜伏的不安。 千山磅礴来势如压,谁敢相撼?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雾来的日子,山变成一座座的列屿,在白烟的横波回澜里,载浮载沉,八仙岭果真化作了过海的八仙,时在波上,时在弥漫的云间。有一天早晨,举目一望,八仙、马鞍和远远近近的大小众峰,全不见了,偶尔云开一线,当头的鹿山似从天隙中隐隐相窥,去大埔的车辆出没在半空。我的阳台脱离了一切,下临无地,在汹涌的白涛上自由来去。谷中的鸡犬从云下传来,从夐远的人间。我走去更高处的联合书院上课,满地白云,师生衣袂飘然,都成了神仙。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旁听。 起风的日子,一切云云雾雾的朦胧氤氲全被拭净,水光山色,纤毫悉在镜中。原来对岸的八仙岭下,历历可数,有这许多山村野店,水浒人家。半岛的天气一日数变,风骤然而来,从海口长驱直入,脚下的山谷顿成风箱,抽不尽满壑的咆哮翻腾。蹂躏着罗汉松与芦草,掀翻海水,吐着白浪,风是一群透明的野兽,奔踹而来,呼啸而去。 海潮与风声,即使撼天震地,也不过为无边的静加注荒情与野趣罢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的,是九广铁路的客车,货车,猪车,曳着黑烟的飘发,蟠蜿着十三节车厢的修长之躯,这些工业时代的元老级交通工具,仍有旧世界迷人的情调,非协和的超音速飞机所能比拟。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我的中枢神经,一日四十多次,任南下又北上的千只铁轮轮番敲打,用钢铁火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桓景,即使王粲②,也不能不下楼去: 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逦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9.从全文看,作者写出了山景的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 答:(1)
(2)
(3) 10.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述理由。答:(1) (2) .11.下面两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具体说明其表达效果。(1)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答: (2) 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答: 1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散文感情浓郁,浓墨重彩描绘优美山景,笔法多变,景物各呈其妙。全文重点抒发了沉浸在人间仙境的愉悦心情。 B.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C.“白天还如佛如僧,蔼然可亲,……有一种潜伏的不安”一句,用白天和黑夜的山景作对比,表现出作者向往光明和憎恶黑暗的强烈感情。 D.“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一句,似褒实贬,作者感慨于工业社会对大自然原始状态的破坏,对山居清静生活的干扰。 E.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了文章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文明礼貌的优秀主题演讲稿五篇
110报警指挥中心工作心得体会五篇
实习生个人工作感悟总结
热爱生命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热爱生命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留取丹心照汗青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华罗庚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布衣总统孙中山粤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废墟的呼唤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新编辑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高一语文必修一借鉴教案五篇
高一语文教案人教版必修教学设计五篇
二年级语文称赞教案最新文案
山地回忆高二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诗经二首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下雨天真好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