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之改善亲子关系如何做

孙小飞老师

家长必读:中考临近亲子应多些体谅

初三女生在家偷看言情小说,家长发现后怒气冲天,上前给其一巴掌。女儿气得绝食三天表示抗议。经班主任调解,母女俩的关系才重新“回暖”。昨日,汉阳区翠微路中学九(5)班班主任陈燕老师对记者说起这事,颇多感慨。

这名与妈妈发生冲突的女生叫沛沛(化名)。陈老师告诉记者,沛沛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再加把力,考上一所省示范高中应该不成问题。

家长沈女士平时对女儿督促得很紧。每天饭后,她都会叮嘱女儿回房做功课。不仅如此,为节省女儿的学习时间,沈女士每天中午送饭到学校。在她看来,女儿正处在非常时期,中考的日期越来越近,稍有放松,成绩就会掉队。

那天晚上,沈女士进女儿的房间查看。刚推开门,就看见女儿神色慌张地将一本书往抽屉里塞。沈女士问女儿是什么书,女儿称是一本学习资料。沈女士不信,强行将抽屉打开,一本言情小说赫然躺在里面。沈女士当即怒气上涌,冲动之下,甩手就给女儿一巴掌。

挨打后,沛沛和妈妈的关系降至冰点,母女俩几天没有说话。连续三天,沈女士到学校给女儿送饭,均遭到沛沛的拒绝。拧不过倔强的女儿,沈女士只得向班主任陈老师求助。最终,在班主任的“斡旋”下,母女的态度有所改善,并反思了自身行为。沛沛当着老师的面向妈妈道歉,妈妈毕竟是为自己好,自己不该用绝食的方式表示抗议。动手打女儿,沈女士既后悔又自责,升初三后,女儿的学习压力很大,几乎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家长和孩子的冲突在初三阶段表现得特别明显。”陈老师说,孩子的学习任务紧,家长又寄望甚高,亲子双方的压力其实都很大,一件小事就可能引爆一场“家庭战争”。面对日益临近的中考,家长和孩子应该彼此多一份体谅,尽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家长必读:寄宿生与父母隔阂越来越深怎么办?

近日,一位初三家长致电本报倾诉苦恼,住校的孩子和父母隔阂很深,一点儿也不亲近。北京五中心理老师李红梅建议,对住校的孩子,家长要多交流,让孩子觉得自己没被忽视。

家长赵女士说,儿子在清华附中上初三,由于离家远,每周仅回来一次。虽然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用家长操心,但从住校以来,她觉得儿子和自己越来越疏远了,一天也难得说上几句话,每次在家待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北京十二中初三班主任宋华认为,初中住宿生年纪偏小,大半时间待在学校,回家又要做功课,和父母沟通的时间本来就少,加上有些父母的表达方式不当,孩子感受不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会觉得自己被家长忽视了。长此以往,孩子对家庭就会有疏离感。如果任其发展,不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利,还有可能影响学习成绩。

李红梅建议,家长和孩子交流时,不妨将家庭中的一些事务和孩子商量,让孩子了解家里的近况,甚至可以让他决定一些事情,比如家具的添购、摆设的变更、家庭活动的安排,甚至家计的管理、收入支出等,都可以让孩子参与。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升自信,增强对家庭的归属感。有了归属感和责任意识,孩子自然会敞开心扉,主动沟通了。

家长必读:爱发脾气的父母,将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

01

前几天的时候,我坐地铁去故宫。在一号线上来母女两人,可以说是“骂骂咧咧”上来的。我以为是那位妈妈上车的时候被别人挤了一下产生了口角,后来发现旁边的女孩(她女儿)冲着她嚷嚷。

原来是母女二人吵架了,火药味瞬间遍布整节车厢。

“你就是觉得我学不好!”女孩大声嚷嚷。

“你TMD上课要是认真听讲,能考成这样吗?”妈妈冲着女儿大喊,声音特别大,车厢里的乘客都将目光转移到母女二人身上。

女儿也毫不示弱,更大声地吵:“你能好好说吗?在地铁上你喊什么!”

妈妈继续喊着:“我就是生气!你为什么不好好听讲!你还能好好学习吗?!”

看这架势,孩子应该是上初中的样子,应该正处在叛逆期。这位妈妈可能本身脾气就不好,也可能是被孩子气坏了才这样吵起来。

看过这对母女,我想到一句话,也是之前一篇很火的文章的标题:教育的死敌,是父母的脾气。

02

我一直觉得,有些人天生的脾气好,也有一些急性子的人在外人看来脾气很好,其实我觉得那是他特别懂得处理自己的情绪。我通常会认为懂得处理自己情绪的人,情商也比较高。

什么该跟孩子说,什么不该跟孩子说。什么样的话要在家里说,什么样的话不能在公共场合说。什么样的话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说,什么样的话要用什么样的表情和行动去传递。这是父母要去思考的。

很多父母发完脾气后,都会说:“哎,当时真是把我气坏了!我才那样说的。”其实,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都不好听,孩子听了之后会更加受到伤害。尤其是在公众场合,这样的严厉斥责对于一个初中女生来说,自尊心会遭受很大打击。所以女孩才会用更大声的喊叫来回馈给母亲。那声喊叫,是心底的愤怒,是为了给自己的“尊严”争口气。

03

你越吼,孩子越不听。

孩子让你失望了或者是犯错了,你马上就要火冒三丈,指着孩子一通教训。骂完了,你心理舒服了,孩子呢?每次发完火,你都会去问孩子知道错了吗?下次还犯吗?其实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了,怎么才能保证下次不犯错。他只是不想再听你吼一遍刚才那些话了,才小声说“知道了”。

教育孩子,是细水长流,你要耐心,要知道给孩子更好的言传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