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李盛老师

铜川本地传统文化有秦腔、豫剧、眉户、碗碗腔、秧歌戏、秧歌、跑船调、小调、劳动号子、曲子、风俗歌、叫卖歌等。

一、文化馆站

(一)市群众艺术馆

1952年初,县文化馆开始筹建,馆址设三里洞,编制5人,负责组织和辅导城乡群众文化活动。1957年,在王益村建立第二文化馆(一年后迁黄堡),负责组织和辅导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县文化馆则专管城镇群众文化工作。1960年,市文化馆迁市区红旗街南端。1968年,市文化馆与文化宫合并,改名工农兵文化宫。1972年6月,更名为市中心文化馆。1973年5月,中心文化馆与文化宫分设。1982年,市中心文化馆更名为市群众艺术馆。1984年10月,艺术馆迁入川口新建大楼。1986年,实行馆长负责制,机构调整为群众文艺辅导部、调查研究编辑部、民间艺术研究室、摄影录像室和办公室。1987年,增设群众业余艺术学校,分别开设舞蹈班、音乐班、美术班等。1985年,被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文化先进单位”称号。1989年,全馆有职工40人,其中副研究馆员1人,馆员11人。

(二)县区乡镇文化馆站

全市各县(区)均设有文化馆,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兴办文化事业实体。

80年代初,各农村人民公社普遍建立起文化站。1989年,全市5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均设有文化站。其中比较突出的有:

郊区红土公社文化站 成立于1980年元月。当年,被评为全国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至1984年,文化站已先后组建有文工团、杂技团、放映队、图书馆、文学创作组、美术创作组、体育活动站和露天剧场。该站藏书3700册,订报刊60余种,并办有《红土文艺》半月刊。全乡建立村文化室18个,培养农村业余文艺骨干304人。文化站(室)多数实行自负盈亏、以农养文、以文补文和经济承包的管理办法,基本解决经费不足的难题。所有站(室)采取“农忙分散,农闲集中,因时制宜”的办法开展活动,配合农村中心工作,社会效益良好。

耀县小丘公社文化站 成立于1980年12月。1984年9月,新建活动场所1760平方米,工作人员11名。该站由影剧院、体育场和文化大院3部分组成。影剧院设室内和露天影剧场各1处,分别容纳观众约千余人。体育场设有乒乓球室、游艺室和灯光球场各1处。文化大院设图书室、科普室、展览室和宣传栏等。年收入逾万元,固定资产31万元。全乡建立村(队)文化室16个,业余剧团和文化专业户各1个,有民间艺人49名,各类业余文艺创作骨干52名。

二、业余文艺团体

铜川矿务局文艺宣传队 成立于1952年,演出活动面向各矿。演出的主要剧种有秦腔、豫剧、京剧、曲剧、歌剧和话剧等。据不完全统计,该队先后创作反映矿工生活题材的节目300多个,其中40多个发表在市以上各类报刊上。每年深入矿区演出百余场。1956年8月,参加全国煤炭系统首届职工文艺会演,改编眉户剧《中秋之夜》获特别奖,得银盾一枚。1959年,参加全国煤炭系统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职工文艺会演,演出眉户剧《张连卖布》等节目,受到好评。1960年5月,全国职工业余文艺会演在北京举行,部分演员参加了陕西省赴京演出团。其间,曾应邀到中南海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该团参加省和地市的会演和调演,计获奖80余次。其中,有的节目被省电台和省电视台播放。1981年5月解散。

铜川煤炭基建公司文艺宣传队 成立于50年代。该队经常深入各煤炭建设工地演出。演出节目有音乐、舞蹈、曲艺和小戏等。有时也排演大型剧目,如豫剧《人欢马叫》等。

郊区红土公社秦剧团 成立于1979年12月,属民办公助的业余剧团。演职人员50余名,多为当地秦腔业余爱好者,行当比较齐全。以演秦腔为主,兼演眉户。排演的剧目有《五典坡》、《状元与乞丐》等13本。该团立足当地,面向山区和矿区,曾巡回演出于蒲城、三原等地。由于经费短缺,1986年解散。

第四节 文艺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铜川的文学艺术活动得到很大发展。至60年代初,全市城乡相继建立业余文化团体40多个,文化馆(站)、俱乐部260多个,并培养了一批文学艺术创作人材。“文化大革命”期间,群众文化艺术事业遭到严重摧残。1978年以后,认真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服务”的方向,文化艺术得到复兴,各类文艺学术组织相继建立和健全起来。全市参加省以上专业文艺协会会员达131人。

二、戏剧

(一)剧种

秦腔陕西主要地方剧种,分东、西、南、北、中5路。铜川属中路秦腔。民国时期,铜川曾成立过戏曲班社,多以秦腔剧种为主。新中国成立后,铜川建有专业秦腔剧团,对秦腔的表演艺术、唱腔设计到舞台美术都有诸多改进,并涌现出一批著名演员和优秀创作剧目。厂矿、农村亦多有业余秦腔剧团和秦腔自乐班。

豫剧 铜川市区河南籍市民分布较多,素有“小河南”之称,为豫剧的流行提供了条件,故豫剧成为当地观众最喜爱的剧种之一。

眉户、碗碗腔 陕西主要地方剧种,在铜川流行约200余年。农村排演皮影戏,木偶戏,多采用这两个剧种形式。

秧歌戏 是以秧歌的表演和伴奏形式演唱的小戏,约形成于清朝中期。两人演出为丑、旦各一或生、旦各一。三人演出大都为丑、旦、生各一。表演者随着伴奏音乐的节奏,一手摇扇,一手提裙,以秧歌步贯穿始终,以唱为主。秧歌戏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或庙会时演出。1949年前后,秧歌戏在农村较为流行,其代表性剧目有《蓝桥会》、《金川卖妻》、《张连卖布》等。

此外,流行于郊区金锁乡及宜君县部分乡村的对对戏和流行于郊区红土镇的红土道情,均随老艺人的去世而剧种消失。

(二)剧目

新中国成立前,演出剧目多为传统戏,当地创作的剧目很少。清嘉庆年间,流寓同官的江苏吴县人顾森曾创作剧本《回春梦传奇》(陕西省图书馆收藏)。新中国成立后,铜川各剧团演出剧目累计500余本,其中传统戏400余本,铜川创作、改编、移植剧目40余本。参加省以上会演、调演获奖的创作、改编剧目主要有《红松林》、《刘糊涂断案》、《刘糊涂退亲》、《康乐堡》、《孙思邈》、《云破月移》等。

二、文学

新中国成立后的50—60年代,一支年轻的文学创作队伍在铜川开始形成,创作出一批如诗歌《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表现时代特色的小型作品。“文化大革命”中,群众文学创作一度停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铜川文学创作呈现繁荣景象。1989年,全市共有文学爱好者千余人,骨干120余人,其作品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累计有千余篇。获省级和全国专业系统奖励的主要作品有:小说《矿山妹子》、《窗》、《小保管和黑煞神》、《不称职的妈妈》;散文《扶桑赋》、《矿山初雪》等。省级出版的主要文学著作有:铜川矿务局编写组撰写的矿史《霸王窑》和《矿工恨》,秦凤岗著的儿童文学《伟大的历史功勋》和历史小说《药王孙思邈》,孙溥泉、王明皋、李经纬的文学普及读物《药王孙思邈》,赵剑、王明皋的《药王孙思邈的传说》,王世雄编写的《放羊娃》、《猪八戒的传说》、《人世奇闻》和《猪八戒新传》,车周兴、张希巡、张治河创作的戏剧《刘糊涂断案》,李延军编写的《轩辕黄帝的传说》等。

《铜川文艺》(季刊)于1973年2月创刊,是铜川业余文艺作者的创作园地,内部发行,由群众艺术馆主办。1975年因经费困难停刊,1979年复刊。至1989年,累计出刊40期。内容以各类文学作品为主,并开辟歌曲、美术、书法、文艺、评论等专栏。每期印刷1500册,面向全市发行,并和省内外艺术馆、图书馆等对口单位交流。

1978年后,群众业余文艺报刊创办较多。其中有市教育学院编辑的《风华》、铜川师范学校编辑的《蓓蕾》、铜川矿务局编辑的《晨曦》、王石凹煤矿编辑的《扶桑》、桃园煤矿编的辑《桃园》,鸭口煤矿编辑的《鸭口春苑》等。这些报刊为繁荣铜川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音乐

(一)城市群众音乐

50年代以后,铜川的业余音乐活动得到较大普及和提高。60—70年代,形成了一支音乐创作骨干队伍。1982年,铜川成立业余乐队。1983年,铜川师范学校开设音乐班。1984年,建立10余人的文化轻骑队(属群众艺术馆编制),承担业余演出和群众性的文艺辅导。1984年以后,全市每年举办一次“五月煤城歌会”。至1989年,全市共举办综合性音乐骨干训练班7次,各类音乐创作座谈会、作品讨论会及创作培训班40余次,有音乐骨干150余人。音乐作品在省级以上单位获奖、刊发的累计有70余件,其代表作品是《摘豆角》、《幸福日子不断头》、《怀念彭老总》、《煤城工人干四化》和器乐合奏《煤城庆功会》等。

(二)民间音乐

1.民歌

民歌在铜川广泛流行,主要有240余首,分为以下7种:

秧歌 常于重大欢庆活动时在广场表演,其形式多为男女对唱。比较流行的秧歌曲目有《十对花》、《十采花》、《卖花线》、《摘豆角》等40余首。

跑船调 跑船即社火中的旱船。跑船调一般是扮演艄公者演唱,也有艄公和旦角对唱的。演唱曲目以叙事为主,也常和秧歌曲目通用。

小调 多依附于各类演唱形式之中,也可以在任何场合中单独演唱。形式自由,不拘一格,比较简朴,善于表现生活情趣较强的内容,如《小拜年》、《放风筝》、《看你邋遢不邋遢》等。

劳动号子 演唱时,一般为一领众合,亦称“吆号子”。较流行的有《锄地号子》、《耱地号子》、《打夯歌》等。

曲子 属曲艺演唱形式。但曲子中相当一部分小调曲目,也广泛地存在于民歌之中,如《采花》、《剪尖花》、《二溜调》等。

风俗歌 是依附于某种风俗礼仪而唱的歌。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丧葬祭灵时由吹鼓手所唱的《孝歌》,举行盛大祈雨仪式时唱的《祈雨歌》。

叫卖歌 做生意及讨价还价时所唱的歌。旧时,各种行商、摊贩、串街货郎常以唱代说,介绍商品价格、质量,唱收唱付。较流行的有《抽签》、《过斗》等。

2.民间器乐

铜川流行的民间器乐有鼓吹乐和锣鼓乐两种。鼓吹乐主要指唢呐鼓吹乐。主奏乐器为两支音色相同的中音唢呐,以小鼓、铰子、云锣和碰铃各1件伴奏。演奏时分为行乐与坐乐两种。其演奏多在婚嫁、丧葬、寿诞及其他隆重活动时进行。常用的曲牌有《百鸟朝凤》、《全家福》、《雁落沙滩》、《王昭君》、《水龙吟》、《祭灵》、《鬼推磨》、《双鸭子》等。锣鼓乐流行的有3种,即导迎仪仗锣鼓、伴奏锣鼓和场鼓,宜于渲染气氛。伴奏锣鼓为各类社火表演伴奏,曲目有《竹马锣鼓》、《排灯锣鼓》等。场鼓一般是在广场站着为各类社火表演前演奏,起着招徕观众的作用。演奏曲目有《上南坡》、《三闪》、《双摆套》、《八仙鼓》等。

3.民间曲艺

铜川流行的民间曲艺仅曲子一种。主要分布在郊区城关、罗云村、红花沟、立地坡和玉华村等地。曲子是一种套曲的坐唱形式,其曲目是民间常说的“七十二大调”和“三十六小调”。大调善于表现复杂的情感,幽雅缓慢,一字多腔,主要曲目有《金钱》、《黄龙滚》等。小调生动流利,极易上口,主要曲目有《岗调》、《西京》、《太平年》等。

四、舞蹈

(一)城市群众舞蹈

70年代初市歌舞剧团成立后,促进了群众业余舞蹈活动的开展。全市共举办舞蹈骨干培训班7次,举办舞蹈学习班和舞蹈作品讨论会6次。1989年,全市共有业余舞蹈骨干130余名。80年代,荣获陕西省少儿舞蹈表演、创作奖的舞蹈作品有《小板凳》、《乐事》、《小园丁》、《金凤蝶飞来了》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舞蹈作品约10余件。

(二)民间舞蹈

民间舞蹈铜川称“社火”,在铜川流行的有26种。其主要形式有:

排灯舞 俗称跑排灯。主要流行在郊区济阳、苏家庄、神武、尧科和前齐等村。排灯舞分两类:一是在夜间配合各类社火活动,起着照明作用,二是以排灯作为道具的舞蹈表演形式。排灯表演队伍一般由8—16人组成,每人手持一灯在锣鼓乐伴奏和铃声的烘托中起舞,舞蹈以躜躜步贯穿始终,队形多变,一人领舞,前后呼应,具有苍劲、热烈、奔放的显著特点。

秧歌舞 秧歌舞队由男女多人组成,在铜川普遍流行。表演时,舞队列为两行,由两个身着艳装者排在队前领舞,其他表演者身着红衫白裙,头扎纸花,随着锣鼓节奏,用秧歌十字步和躜躜步法起舞。

老鹳 流行于宜君县和郊区的城关,一般是随同旱船同场表演。表演时,由4个儿童装扮老鹳和两条大鱼,分别尾随两只船进场,从始至终表演老鹳捕食水中之鱼的情节。

竹马 又称跑竹马。铜川各县区都流行,尤以城区南雷和耀县东柳等村擅长。表演者8—16人不等,武士装扮。表演时,先由一执鞭马童引马,武士们模拟骑马状,右手牵马缰,以碎步和多变的队形,形成清晰的舞蹈层次。

彩船 在城区屽村、耀县王家贬和冯家桥较流行。船身用竹片扎成,外用彩纸裱糊。常是古装打扮,女角一人驾一船,另有一男角扮演艄公,手执木桨引船。船队常由三船组成。表演时,随着锣鼓声和艄公的号子声,船队充分表现船在水上的各种动态,并由艄公和旦角对唱。

踩高跷 高跷分为文、矮两种。矮高跷不表演群舞,宜于表现高难技巧动作,如单腿跳、鹞子翻身、跌叉等。文高跷采取群舞形式,人数不等,多以戏剧人物扮相,高跷木腿较长,表演步法为秧歌步。

狮子舞 民间称“耍狮子”。主要流行在郊区的济阳、城区王益村和耀县、宜君等地。狮子舞有文、武之分。铜川流行文狮子,由两人装扮,一人驾狮头,一人充身尾,另有一武士打扮者引狮。

龙灯 玩龙灯多在欢庆节日时进行,耀县东街较为流行。表演者5—13人不等,每人身着红衣,头扎红缨,武士打扮,手持一棍支撑龙身。另有一武士打扮者,手执绣球,引龙起舞。表演时用锣鼓乐伴奏。

云梯 主要流行于宜君县和耀县。云梯舞表现仙女驾云飘游天空,俯视人间美景。表演者为女性,8—16人不等,身穿桃红大襟衫和彩色裙子,也有戏装打扮,道具有小彩灯和纸制荷花,系在腰间,似仙女踩花。

芯子 主要流行于耀县,是一种造型舞蹈。可分为车芯子、桌芯子、背芯子、驴芯子、平台芯子等。芯子支杆多用粗钢筋弯折焊接而成,其造型多为秦腔折子戏或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以惊险、巧妙为其特点,由锣鼓乐伴奏。

大头和尚戏柳翠 主要流行于耀县。扮演和尚者头戴和尚面具,身着法衣,手执拂尘;柳翠头戴姑娘大头面具,身穿丫环服,手拿花手帕。以和尚和柳翠的戏闹、互相爱慕和窃窃私语为表演内容,具有优美、滑稽、诙谐的特点。

八仙板 主要流行于郊区高楼河乡刘家堡村,已传四代。表演者初为8女,后演变为4男4女,均为古装打扮,分别化装神话传说中的八仙,每人身系宝物一件,手持桑木简板相击,声音清脆响亮。

八阵鼓 铜川独有,流行于郊区高楼河乡刘家堡村。据传,八阵鼓是由诸葛亮的《八阵图》演变而来。最初,表演套数单一,后经该村老艺人用青铜钱摆阵,研究出许多表演套数,流传至今。表演者10人,其中一男为武将打扮,代表东吴大将陆逊,站在场子中间,表演中起指挥作用。另一男为老生打扮,代表诸葛亮之岳父站在队形之外,为被困在阵中的陆逊指点着走出的方法。其余4男4女为武士打扮,均身插背旗,胸前系一面小鼓,随着音乐节奏,边演边击。

火亭子 是耀县独具特色的社火艺术形式。清末,耀县东社(今东街)艺人胡建青在平台芯子的启示下,发挥该社纸扎艺术的特长,设计了在夜间表演、以纸扎彩灯为背景的火亭子。内容多选择适合夜间表演的传统折子戏或神话故事。

五、美术书法与摄影

(一)美术

清代,同官画家李均擅长山水羽毛花卉,书法也称盛一时,“时人若得其片纸尺幅,皆珍藏之,购者亦不惜巨资”。

新中国成立后,铜川地区的美术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很多毕业于高等美术院校的大专学生充实了美术队伍。同时,还涌现出许多业余美术爱好者,从而形成了一支可观的美术创作力量。1976年以后,宜君农民画、耀县版画、城区儿童画、郊区民间工艺美术相继出现,并且取得重要成果,使县区形成各自特有的美术品种优势,全市群众性的美术活动空前活跃。全市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美术作品展览。1982年,铜川矿务局、陕西煤炭建设公司参加全国煤炭系统美术展览作品50多幅,获奖作品20多幅。

宜君农民画继承保留古老传统文化的古朴风韵,吸收当地民间剪纸艺术的优点,不拘一格,大胆夸张,富于想象力,充分体现了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它借鉴于当地刺绣和唐宋陶瓷以黑白为主的着色方法,格外鲜明夺目,给人以开朗、欢乐、向上的艺术享受。取材以写意为主,主要描绘陕北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神话传说,极富生活气息。1978年以后,宜君农民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发展很快,全县业已形成近百人的农民画创作队伍。选送到市、省和全国展出的作品400余件。1985年2月,宜君农民画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引起首都美术界的震动,在京的著名画家、教授、学者以及外国友人等,赞扬宜君农民画是“异军突起”、“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支鲜花”,“令人耳目一新”。在展出的122幅作品中,有21幅被中国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收藏,有6幅选送到美国、法国、挪威、瑞士等国家展出。

70年代,在省美协下放到耀县文化馆的版画家修军的大力扶持下,耀县版画创作活跃,成就斐然。1982年,耀县成立版画协会。1983年,耀县成立业余美术学校,以教学版画为主。

铜川流行的各类民间美术形式还有:

绘画 系年节时,群众绘画并张贴的工艺画和水墨画,也有用油漆绘画在家具上的山水、花卉、动物和人物等图案。

塑刻 流行的有石刻、砖塑和泥塑。石刻多用于牌坊、石碑、拴马桩和墓碑。砖塑多用于古建筑的门楼、屋脊、墙壁等。泥塑通常用于庙宇中的神像造型。80年代后,一些公共游乐场所建造假山、石洞、塑像等,开始采用水泥雕塑和石雕。

造型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陶瓷制品,如陈炉、庄里陶瓷厂设计烧造的香炉、花瓶、猫枕、碗、杯、壶、盘等,以及其他仿古制品。另一类是纸扎灯笼造型,有各种动物、花卉和器物,种类有百余种以上。

刺绣 有彩绣和平绣两种,彩绣是用彩线绣于鞋、枕、被等布料上,平绣则采取刻、刺等手法,将图案绣在床围、桌布上。其图案主要为各种动物、花卉等。近年来,机绣开始盛行。

剪纸 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窗花,农村较为流行,另一种是专为刺绣而剪的各种花样。

馍花 逢年节、寿诞、婚丧等民间风俗礼仪中,用豆、枣、面等料巧妙搭配造型。

(二)书法

新中国成立后,民间书法一直比较流行。80年代以后,书法艺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很多学校对学生加强书法训练。市群众艺术馆多次举办全市性的书法作品展览。铜川矿务局工会举办过书法函授班,培养人材,推动了书法活动的开展。1986年,全市有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16名。

(三)摄影

新中国成立前,铜川的摄影仅限于营业性的照像馆。新中国成立后,艺术摄影和新闻摄影逐步有所发展。随着群众性摄影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些群众文化团体、大中型厂矿企业和事业单位,都设置专职或兼职摄影人员,配备有摄影器材。历年来,在省级以上影展评比中,获奖作品有20余幅。198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陕西分会铜川支会成立。1989年,全市有会员30人。

六、曲艺故事小品

(一)曲艺故事

70年代以后,铜川的曲艺、故事活动比较活跃,先后举办曲艺训练班、故事员培训班10多次,曲艺创作、作品讨论会10多次。除故事外,比较流行的曲艺形式有河南曲子、河南坠子、山东琴书、快书、陕西快板和相声等。1976年,全市举办一台业余曲艺演出,连续演出10多场,场场座无虚席。截止1989年,全市共举行故事调讲会7次。在省故事调讲会上获奖的主要作品有《韩冬梅巧难何矿长》、《王马虎管电》、《大老齐小传》、《桃花镇奇闻》、《伏尔加车夫》等。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曲艺、故事作品约30余件。1989年,编辑出版《铜川市民间故事集成》1本。

(二)小品

80年代中期以后,全市多次举办小品表演大赛,并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红盖头》(车周兴作)获全国职工小品大奖赛优秀奖,全国煤矿首届艺术节一等奖;《候车》(车周兴作)获全国煤矿首届艺术节二等奖。获省级奖励的作品有《乐极生悲》、《疑难杂症》、《雇洋工》、《探亲》、《春寒》、《醉话》等。

铜川本市的专科学校有哪些2024(大

铜川本市的本科大学有哪些2024(名

铜川本市所有的大学名单有哪些202

2024年铜川低保户申请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