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张东东老师

贵州本地传统文化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斗雀、摔跤、赛龙舟、玩龙灯、演戏等。

一、贵州民俗文化

地方方言

贵州全省各地的方言都属于汉语北方方言。根据贵州省方言语音上的差异,首先可以把贵州省汉语方言分为三个次方言区,贵州川黔方言区、黔东南方言区、黔南方言区,其中川黔方言区地理分布最广,且和黔东南方言区、黔南方言区相比较,语音上不分n、l,且没有声母v等。此外,在贵州省内部分少数民族同胞则使用其本民族语言,但除在本民族外的公众场合则使用汉语方言。

 饮食文化

贵州省土地类型多,气候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适于多种生物繁衍生长,所以物产十分丰富,为各民族创造和发展饮食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贵州省各族人民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饮食习惯、烹调技艺、酿造经验。在“大杂居、小聚居”的环境中,各民族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又并形成了风格各具的传统副食品、名点佳肴以及多姿多彩的风味小吃。在名菜上贵州省的菜属于黔菜,黔菜特点是酸辣香鲜,醇厚浓郁。烹调技法上,擅长腌渍、酱、酿、蒸、煮、炖、烧、煎、爆、炒及烤。

 传统节日

贵州省的民族节日可以分为季节性、纪念性、祭祀性三类,在民族节日活动中主要有对歌、跳芦笙、射箭、斗牛、斗鸟、摔跤、登山、划船、耍狮、舞龙等十种,一般是一个节日有多种活动内容。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大凡节日集会都有青年男女社交活动的内容,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气氛。每年全省全年民族节日、集会多达1000余次,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凯里芦笙节、台江苗族姊妹节、贵阳苗族四月八、布依族查白歌节、三都水族端节等。

 嫁娶文化

贵州作为拥有浓厚的地域民族城市,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特别的城市风俗,结婚也不例外,除了有传统的汉族结婚习俗,内也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结婚风俗。贵州省汉族传统结婚习俗主要有:合婚、烧香、看期、哭嫁等,主要的流程有:请媒、提亲、看人户、递书子、讨庚、打嫁奁、打婚床、哭嫁、开脸、花圆酒、露水衣、拜堂、三天回门。贵州省少数民族的婚礼独具特色的有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仡佬族、侗族。比如苗族的三道酒关;水族的洞房对歌,瑶族的凿壁谈婚;仡佬族的过门换三双鞋;侗族的定情讨葱蒜等结婚习俗。

 生活禁忌

众所周知,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为此在各民族也有各不相同的一些生活禁忌和忌讳。这主要是受各民族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比如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禁止杀狗、打狗;布依族“扫寨”时不准外人进寨;水族忌讳蛇、蚂蚁进家,忌讳马蜂在家结巢;瑶族用餐时忌讳互用碗筷,忌讳衣裤当户晒;仡佬族老年人禁忌年青男女在家里对唱山歌;侗族忌对着太阳、月亮小便等等。各民族间的礼仪及禁忌独具特色。

 丧俗文化

贵州省各民族在丧俗方面,也有着本民族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周围邻近民族的相互影响,以及生活环境的变迁和发展,就本民族之间,因居住址不同也不免有大同小异的地方。从整体上看,贵州省的丧葬习俗曾经有土葬、火葬、石棺葬、岩穴葬、洞葬、竖棺葬、悬棺葬、砖拱坟、石灰坟、竖瓮葬等多种形式。后随着国家丧葬改革工作深入,统一实行火化林葬。

 服饰文化

贵州民族服饰款式繁多,蜡染、刺绣、挑花、饰银等服饰装饰使用广泛,成为贵州民族服饰的装饰特点。走进贵州,就如走进一个奇装异服的世界,走入一场传统而现代的时装秀。贵州各民族服饰中,上衣种类多样。从古老的贯首服到商周“上衣下裳”、春秋的“深衣”、汉代的“两裆”、唐代的“半臂”、各种开襟的长袖短袖上衣等款式,在贵州民族服饰中均得以保存。 

二、贵州传统戏剧

 黔剧

黔剧是在贵州曲艺扬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文琴”、“贵州弹词”,1960年2月正式定名为“黔剧”。清代康熙年间,贵州扬琴开始在贵州境内流传,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黔剧唱腔音乐属板腔体,有“清板”、“二板”、“扬调”、“苦禀”、“二流”、“二簧”等基本曲调。伴奏乐器除扬琴外,还有瓮琴、月琴、小京胡、二胡、琵琶、三弦、箫、笛等。黔剧唱词以韵文为主,沿用讲唱文学“三三四”或“二二三”的句式,语言质朴,唱腔婉转,深受贵州群众的喜爱。

 花灯戏

贵州花灯戏主要流行于独山、遵义、毕节、安顺、铜仁等地,各地名称有所不同,黔北、黔西一带叫“灯夹戏”,独山一带叫“台灯”,思南、印江等地叫“高台戏”或“花灯戏”。其中独山花灯戏有一百四十多种演出剧目,包括《金铃记》、《蟒蛇记》等85种早期条纲戏剧目,《铡美案》等27种移植剧目和《七妹与蛇郎》等27种新创剧目。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依戏

布依戏在布依语中称“谷艺”,主要分布于贵州南部及西南部布依族聚居的册亨、安龙、兴义等县。它是受汉、壮、苗族戏曲的影响,用布依语演唱布依族乐曲,在八音坐弹、板凳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布依戏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戏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完善曾发挥过重要作用。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德江傩堂戏

德江傩堂戏又称傩戏和傩坛戏,土家人叫“杠神”。它是一种佩戴面具表演的宗教祭祀戏剧,也是一种古老的民族民间风俗文化活动。它源于古时的傩仪,是古傩的一种。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浓厚娱人色彩的礼仪祀典。德江傩堂戏具有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戏剧学等多学科学术研究价值;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贵州民间文学

苗族古歌 

苗族分布在我国西南数省区。按方言划分,大致可分为湘西方言区、黔东方言区、川滇黔方言区。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一带是全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在此广大苗族聚居区普遍流传着一种以创世为主体内容的诗体神话,俗称“古歌”或“古歌古词”。苗族古歌内容包罗万象,从宇宙的诞生、人类和物种的起源、开天辟地、初民时期的滔天洪水,到苗族的大迁徙、苗族的古代社会制度和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包,成为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刻道 

刻道,汉语译为苗族开亲歌,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杨柳塘镇,是苗族古歌中的一部婚姻叙事长诗,为其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流传最广的酒歌,主要反映了舅权制下的苗族婚姻状况,被民族学家和民俗学家称为“苗族最古老的婚姻‘活化石'”,在苗族发展史的研究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贵州本省的专科学校有哪些2024(大

贵州本省的本科大学有哪些2024(名

贵州本省所有的大学名单有哪些202

贵州财经大学西密歇根学院202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