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本地有哪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元素+特色)

李盛老师

榆林本地传统文化有陕北秧歌、绥米唢呐、榆林小曲、横山老腰鼓、绥德石雕雕刻技艺、靖边跑驴。

一、榆林本地传统文化

01

陕北秧歌

当锣鼓声在风中响起

当鲜艳的绸缎在空中扬起

当一阵阵欢声笑语在人群中传递

那便是“我”来了

“我”叫“陕北秧歌”

是陕西黄土高原的一种

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地方传统舞蹈

用现在的话来讲

“我”在榆林甚至陕北地区都是当之无愧的人气之星

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

绥德县文化馆获得陕北秧歌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往往在锣鼓齐鸣声中

“我”和大家共同奔赴一场特别的浪漫

气氛高涨、色彩鲜艳

“我”在高朋满座中诉说着对美好明天的憧憬

02

绥米唢呐

婚丧嫁娶、开张庆典你总能看见 “我”的身影

在众乐器中,你可能会忽视 “我”

可当 “我”扬起我高高的头颅

吹奏手的气息划过“我”的身体

悠扬、霸道的声音响起时

“我”的气势便无人可挡

是的,没错, “我”是唢呐

是陕西陕北人民生活中

十分常见的一种传统民俗艺术形式

陕北绥米唢呐音乐曲牌曲目丰富

种类繁多,风格各异

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

是传播黄土地优秀民间音乐的重要工具之一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从明代盛行于当地后至今的六百余年岁月中

“我”经历风霜、一直成长

到如今类别繁多、丰富多彩

都说百般乐器,唢呐为王

这可能与“我”既可以细腻婉转

又可以具有冲击力的嗓音有关

“我”走过时间海

发出的声音依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有排山倒海般的气势

03

榆林小曲

轻柔细腻的声音在耳畔萦绕

乐器合奏的小调婉转悠扬

“我”便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出现了

或吟诵爱恨情仇,或描写离愁别绪

伴随着“我”的缓缓道来

人们会停下脚步静静聆听

“我”便是榆林小曲

又称榆林清唱曲、府谷小曲

是一种带乐器伴奏的坐唱艺术形式

榆林小曲的唱词

融雅、俗于一体

在语言风格和语言结构上

既有一般文人的遣词用字

又有当地方言土语

演唱形式简单、轻便、灵活

2006年5月20日

榆林小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清扬婉转的管弦声中

在明朗美妙的歌声中

“我”缓缓地走着、轻轻的吟唱着

清丽而婉约,悠远而意长

如今,记得“我”的人,会唱“我”的人

随着时代的洪流越来越少

或许有一天,“我”便再也不会来到你身边

04

横山老腰鼓

以湛蓝的天空、纯洁的白云为幕布

黄色的、宽广的土地为背景

火红的腰鼓为色彩

绘制一幅壮丽豪迈的画卷

“我”便是这画卷的主角

“我”名叫横山老腰鼓

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

流传在陕北地区的横山老腰鼓又称“文腰鼓”

是现存唯一的老腰鼓

其产生可追溯到明代中期

2008年6月14日

横山老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明代中期到现在

“我”始终保持着不拘一格、豪放的性格

鼓子手步伐轻盈活泼

动作矫健洒脱、威武豪放

在他们的演绎下

“我”一直是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样子

05

绥德石雕雕刻技艺

当手中的锤在空中划过优美的弧线

完美的落在紧挨石头的凿上

二者撞击铿锵有力

一锤一凿的声音抑扬顿挫

“我”便在这双握住锤和凿的巧手下诞生

绥德石雕雕刻技艺是“我”的名字

现已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绥德石雕工艺是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

种类繁多,用途各异

据调查统计

按照不同用途可分为七大类别

其精湛的烧制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

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他们的巧手下

“我”或随意、或大方、或大气磅礴

在时间的长河中

“我”也经历过兴衰

但种类繁多、用途各异是“我”一直没变的

还有不变的是手艺人追求极致的心

06

靖边跑驴

在激昂欢快的锣鼓声中

在夸张的形象动态中

在风趣的舞姿技巧,滑稽的嬉逗中

“我”总是伴随着欢笑和掌声出场的

“我”的名字叫靖边跑驴

是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传统舞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在靖边独特的地理环境、悠久的历史

及浓郁的民间文化氛围的孕育下产生

是流传在民俗社火中的一种传统民间歌舞表演形式

将驴拟人化

脚步灵活、身姿轻盈

独具特色的地域服饰以及装扮

耐人寻味的乡土风情和浓郁质朴的生活气息

化作一抹特殊的色彩融进陕北的天地间

二、榆林市简介

榆林,古称“上郡”,始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明朝九边重镇“延绥镇“(又称榆林镇)驻地,有“小北京”之美称,康熙皇帝赐“两守孤城,千秋忠勇”刻碑 ,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如此奇特城建,在神州大地实属罕见,这也是榆林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标志。 

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东临黄河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南接延安,北与鄂尔多斯相连,系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辖榆阳区、横山区、神木县、府谷县、定边县、靖边县、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子洲县、清涧县等2区10县,总人口375万人。 是陕西杂粮的主产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三、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西邻甘肃、宁夏,北连内蒙古,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南与陕西省延安市接壤。地理座标:北纬36°57′~39°35′,东经107°28′~111°15′。榆林市行政区划版图形似三角形。榆林最东端为府谷县皇甫乡段寨村,最北端为府谷县古城乡刘家坡村,最西端为定边县刘峁塬乡,最南端为定边县白马要乡铁角城。东西最大长度309公里,南北最大宽度295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21%,居陕西省10个地级市之首。

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部。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地势由西部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560米。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面积约15813平方公里,占榆林市面积的36.7%。得到治理的沙滩地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面积约22300平方公里,占榆林市面积的51.75%。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 占榆林市面积11.55%。地势高亢,梁塬宽广,梁涧交错、土层深厚,水土侵触逐步得到治理。

气候条件

榆林市是中国日照高值区之一,在陕西省,日照时间最长,年平均日照时数2593.5~2914.4小时,东北部最高,南部最低。一年之中5~8月日照较多,12~翌年2月份较少。平均日照百分率59~66%,榆林市差异较小,一年中以降冬(12~翌年1月)最大,春夏逐月缓慢减少到夏末秋初(7~9月)最小,中秋到冬迅速增长。

气温四季明显,春温大于秋温,春季升温快而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冬季受北方冷气团控制,气压高、天气晴朗,多高云,冬季平均气温-7.8~4.1℃,气温变化梯度大,梯度方向东南~西北。10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大地封冻期,一般年份冻土深度1~1.2米,入春以后,气温明显回升,平均日增温0.2℃左右。但由于西伯利亚极地干冷气团仍不断南下侵袭,使得春季温度很不稳定,5月中旬局部亦可骤然降雪,到夏天受大陆气团和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的影响,气温高,天气炎热,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多年平均为22~68天。气温梯度小,梯度方向近东~西;秋季在极地气团的侵袭和稳定控制下,迅速降温,尤以10~11月最为剧烈,平均每天降温0.27℃。

水文条件

榆林市境内有大小53条河流汇入黄河,均较短小,较大的河流主要是四川四河:皇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汇入黄河的河流以黄河为侵蚀基准,流向由西北向东南(其中无定河上游流向三折),支流呈树枝状并从下游到上游增多。较大的河流下游为基岩峡谷,比降较大,支流少而短直;中游一般河谷宽阔,漫滩阶地发育,河道宽浅,较大的支流多在中游汇集。上游多发育在老谷涧上,河流深切成黄土(部分底部切入基岩)峡谷,比降大,多跌哨,流向受古地形的谷、涧走向控制,支流较多,但一般较直。

榆林本市的专科学校有哪些2024(大

榆林本市的本科大学有哪些2024(名

榆林本市所有的大学名单有哪些202

榆林学院2024年招生专业有哪些(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