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范文汇编五篇

李盛老师

水教案 篇1

  有益经验:

  1。享受自己喝上“百家水”的乐趣。

  2。熟悉人们常喝的水的种类和口感,还有什么水可以喝。

  活动过程:

  1。说一说自己喝过的水,是什么需要才喝的,口感怎样。

  2。老师把喝过的水,利用图片做向导进行归类:水类、水果汁类、奶类。看看孩子们会不会用归类方法,对的,给予及时鼓励,错的,有经验的小朋友提醒。

  3。归类后孩子们讨论:各类水从哪里来?味道怎样?留下悬念,等到品尝时验证。思维扩散练习:其实水果里也有水的:椰子、雪梨、葡萄等。

  4。把标签揭下来,从图案中关注名称、产地、有无关于收集瓶子的环保标志。然后贴在墙上,大家互相欣赏,展示“百家水”标签艺术性。

  5。在友好氛围下,品尝大家带来的水。练习:让孩子各自学习倒水,喝多少,倒多少,不浪费,文雅熏陶:互相礼让,避免碰撞。

  活动反思:

  孩子们列出喝过的水类:开水、矿泉水、山的水、玉米糖水、冰水、淮花糖水。

  牛奶类:甲天下奶、伊利奶、乐百氏奶、娃哈哈奶、旺仔牛奶。

  果汁:橙汁、葡萄汁、草莓水、香蕉水、青菜水、汤水、苦瓜水

  其他类:雪碧、可乐、葡萄酒、红酒、啤酒、药水、咖啡、茶水、树叶水等

  小朋友有许多的直接经验,说出许多自己喝过的水。喝过的水比大家带来的水的品种多;画出来的水要比自己带来水品种多。

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并根据色彩标记匹配相应的瓶子。

  2、感知两种颜色混合后变出新颜色的现象,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装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一个,在瓶盖里面分别涂有红黄蓝颜料。

  2、红黄蓝颜色标记分别固定在塑料筐上

  一、导入游戏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数一、二、三,把它请出来!

  哇,是什么呀?我们来看看,瓶子里有什么?这个水有没有颜色?

  2、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知道了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还会流动。水宝宝可好玩了。它不但会动,它还想和我们玩变魔术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二、初步探索

  师:老师准备了好多瓶子,就藏在你们的小椅子下面,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瓶子,我们一起来变魔术,在玩的时候我们要一起念一句好听的话:"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变变变。"水宝宝听到这句话才会变色。

  1、幼儿自行取一个瓶子,自由摇动,使其变色。(提醒幼儿观察自己的水宝宝是不是透明的)(教师可以用动作提醒幼儿先横着摇动瓶身,瓶宝宝喜欢一上一下用力的跳舞)师:你发现你的水宝宝都变了吗?变出了什么颜色?(幼儿自由回答)师:哇,水宝宝太厉害了,有的变成了红色,有的变成了蓝色,有的变成了黄色。

  师:小朋友们,水宝宝玩累了!我们把瓶子放在地上,让水宝宝休息一会吧!

  2、水宝宝变色的秘密

  师:你们的水宝宝怎么都变颜色了?肯定有秘密,我们快来找找。

  (教师同时摇动没有颜料的瓶子和有颜料的瓶子再次试验)教师小结:哈哈,其实老师把这个秘密放在了瓶盖里。(同时打开瓶盖让幼儿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原来盖子里的颜料掉进水里水宝宝就变色了,而盖子里没有颜料当然就变不出来了。

  3、颜色对应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宝宝变色的秘密了,现在我们的魔术要升级了。玩魔术之前我们要先把不同颜色的水宝宝送回它们自己的家。蓝色的的水宝宝住蓝色的家,红色水宝宝住红色的家,黄色水宝宝住黄色的家里。(教师将红黄蓝颜色标记贴在桌上引导幼儿颜色对应)师:小朋友们,现在把你的水宝宝送回家吧,送回家之后你也找个小椅子挨着你的水宝宝坐好,我们马上又要和水宝宝玩变魔术了。

  三、再次探索--换瓶盖感知两种颜色混在一起的变化

  1、师:老师手里原有一瓶黄颜色的水,现在我要请另一个颜色和它做好朋友,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你们想知道吗?这个奇迹就交给小朋友们去完成吧!

  2、引导幼儿观察瓶子的颜色,再取不同颜色的盖子,换上。幼儿换好瓶盖后,摇晃瓶子。(提醒幼儿一定要拧紧,要不然调皮的水宝宝会跑出来的。)师:现在你们拿着自己的水宝宝,要先把瓶盖慢慢地拧下来,放在空盒子里。再选一个和你的水宝宝颜色不一样的瓶盖颜料,紧紧地拧在瓶子上。

  (幼儿交换瓶盖,分组操作,尝试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在一起,观察色彩的变化。)

  3、交流总结师:宝贝们,你们的魔术都变好了吗?变好了就拿着你的水宝宝到老师身边来给老师看看你的水宝宝吧!(将幼儿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师:瓶子里的水有变化吗?你的水原来是什么颜色,后来又拿了什么颜色,最后变出了什么颜色?(请个别幼儿讲述)

  四、结束环节

  师总结:哇,颜色可真有趣,原来不同的颜色混在一起还会变成另一种新的颜色呢!让我们把这个秘密带到区域里再玩一玩,变出更多不同的颜色吧!

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探索活动,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2.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好奇。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水的循环》《多变的云》;酒精灯;试管;试管夹;幼儿查找的相关资料、图书;电饭锅;玻璃;前几天与幼儿一起洗的手帕;小实验记录表;笔;排序表及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这是什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它怎么了?(干了)水到哪里去了呢?

  二、幼儿探索活动

  请小朋友到桌子上去查一查,看一看相关的资料,然后告诉大家水到哪里去了,好吗?这里有小朋友准备的资料有电脑,在小实验中有一张记录表,在做实验时你发现的秘密纸上有就在后面打勾,没有的就用自己的方式在下面记录。

  1.第一组:幼儿的资料、图书

  2.第三组:实验(强调安全)

  3.第四组:电脑

  刚才小朋友找了很多的资料并且做了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加热,才会变水蒸气)

  (幼儿回答)

  谁还有不同的意见?

  三、利用多媒体,了解水的循环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1、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一)

  小水滴怎样才能去旅行呢,它会想出什么办法?

  有谁会它?

  离开了大海它会变吗?变成什么?

  2、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二)

  让我们看一看,到底是谁帮助了小水滴,它变成了什么?(水蒸汽)

  播放课件:《水的循环》(三)由于太阳光的照射,水面慢慢的变热,就变成了水蒸汽,慢慢上升在天空中聚集成云。

  3、播放课件:《水的循环》(四)

  水变成云后会怎么样?它还会变吗?它会变成什么?

  幼儿讨论后回答

  4、让我们来看一看,《水的循环》(全)

  幼儿边看,教师边做解释。

  大海水——水蒸气——云——雨雪等——水(大海),然后又重新开始的这个过程就是水的循环。

  5、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排序表,还有——请你从红旗处开始把水的循环过程排一排。

  5、那谁来告诉大家手帕上的水究竟到哪里去了呢?

  四、环保教育

  1、在我们的生活中能离开水吗?

  2、那,我们怎么来保护水资源?

  让我们大家一起收集保护水资源的资料,然后向大家来介绍好吗?

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通过动手做小实验学习量的守恒概念,获得测容量的方法;在尝试和比较中,主动学习,发展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重难点:

  环境创设:

  教师示范用的粗细不同的玻璃杯2只(内放一样多的米);幼儿每组玻璃缸1只,内分别放水或沙或米若干,量杯1只,名;不同的瓶子6只(其中两只一样粗细);小果冻杯6只;

  活动过程:

  (一)观察——用数数方法比多少

  1、桌子上有什么?(玻璃缸1只,瓶子6只,水果冻杯6只,盆子等)

  2、杯子与瓶子比哪个多哪个少?(一样多)

  3、数一数是不足一样多?

  结论;我们常常用数数的方法比多少。

  (二)演示———用量的方法比多少

  1、出示2只盛有米的玻璃杯(粗细不同),盆2只。

  如右图所示:内盛同量的米

  2、教师:杯子里装的是什么?里面有多少米?怎样才能知道?(称、量、数……)

  刚才我们比果冻杯子与瓶子的多少用的是数一数的方法,但如果用数一数的方法数一粒粒的米要花许多时间,而且数不清楚,可以用量的方法来比两个杯子里米的多少。

  3、请两位幼儿上来量米。

  (1)先引导他们比较两只果冻杯的太小。(一样大) 。

  (2)然后用同样太小的果冻杯来量米。(每次要量满,与杯口平,可以用手抹一下)

  结论:左右两个瓶子里的米看上去有高有低,但实际米是一样多的。(都是两杯米)

  (三)实验——感知量的守恒(容积的守恒)

  幼儿分组进行,比较水、沙、米。

  1、比较

  每人舀两杯满的水(或沙或米)倒入自己的空瓶里,然后与旁边的幼儿比较。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每一次要舀满而且慢慢地倒入空瓶内,当心不要撒出来。)

  幼儿回答比较的结果,如:

  (1)不一样多,因为有高有低。

  (2)一样多,因为一样高低。

  (3)一样多,因为每个瓶子里都舀了两杯。

  结论:粗细一样的瓶子内舀入2杯后里面的盛物高低一样,是一样多的;粗细不一样的瓶子内舀入2杯后里面的盛物高低不一样,但也是样多的,因为都是舀了2杯。

  2、排序:

  (1)幼儿排列桌上的瓶子(6只),问:瓶子是怎么排的?(从粗到细排或从细到粗排)。

  (2)引导幼儿根据粗细不同来排列瓶子。

  (3)每个幼儿用小果冻杯在瓶子里舀入3杯水(或米、沙),每次都要舀满,然后把瓶子仍然按粗细捧好,看一看,发现了什么々(瓶里的.盛物有高低)我们都舀了3杯,舀得一样多,怎么会有高低的呢?(因为瓶子有粗有细)哪只瓶子的东西最高?哪只瓶里的东西低?(最细的瓶里的盛物最高,最租的瓶里的盛物最低)

  结论:一样多的盛物舀入粗细不同的一组瓶子里,看上去是有高有低的,其实它们是一样多的,因为都是舀了3杯。

  (四)延伸

  教师:刚才我们用小果冻杯当量杯用量的方法比较了水、沙、米的多少,还有一种专门用来量东西的杯子,我们叫它量杯(出示量杯),上面有刻度,可以用来量水、沙、米等一些不能数的东西的多少,小朋友长大后会用到它们的。

水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演奏自制打击乐器(水杯)带来的快乐。

  2、理解水杯内置材料影响其音色。

  3、能看懂图谱(另附)并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1双筷子、6只水杯、1桶水;4张分谱、1张总谱课件;

  幼儿探究材料(纸盒、石头、木头、塑料积木、布、黄豆等)。

  活动过程:

  一、探究与八音盒近似的音色。

  教师出示八音盒,让幼儿倾听八音盒的音色。

  幼儿用筷子敲击各种材料(纸盒、塑料积木、石头、木头、玻璃杯等),寻找与八音盒最接近的音色。

  幼儿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玻璃杯的音色最接近。

  二、探究如何改变玻璃杯的音色。

  1、可敲击玻璃杯的不同部位从而产生变化。

  2、可在玻璃杯内放人物品(纸盒、石头、木头、塑料积木等)。

  3、探究当玻璃杯内放置不等量的水时产生的效果。

  4、教师鼓励幼儿在6只杯子里倒入不等量的水,通过筷子敲击倾听效果。

  5、幼儿表述自己的探究结果:每个杯子产生的音色、音高均不同。

  6、请幼儿将6只杯子(水量不等)按序排队。找找水最多的杯子、水最少的杯子敲一敲,听一听。

  三、教师依次出示分谱,幼儿尝试理解图谱并演奏。

  1、提问:X像什么?(小朋友手上的筷子)像什么?(桌子上的水杯)

  (水杯从高到低,表示在6只杯子上滑奏)

  (水杯从低敲到高,同上)

  2、演奏总谱(4张分谱合起来)

  第一次,幼儿单纯敲击水杯,无教师伴奏。

  第二次,加入教师伴奏。

  教师小结:往杯子里加点水,用筷子一敲就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我们身边的许多东西其实都能成为动听的乐器,希望小朋友能找到更多天然乐器。

  延伸活动:

  幼儿寻找身边哪些材料通过简单的改变、加工便能成为动听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