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刘莉莉老师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讨论:

  (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

  (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丽,而有内在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默默无闻、踏踏实实。)

  3、父亲给我们点出了花生有别于桃子、石榴、苹果的特点,父亲仅仅是说花生吗?齐读12—14自然段,思考

  (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体面”?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换成记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印,一般是永久的,用记的话每个人都有可能将这些东西忘掉的。说明父亲的话会永远伴随他,在他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提醒、激励他要像花生一样做人。)三、分清课文的主次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了落花生,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简单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四、总结全文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书: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五、课堂测试

  完成练习册61页精要交流

  六、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春蚕、橡皮、铅笔、扫帚)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老师读叙述部分,其他孩子边听边勾画,他们各自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_____,哥哥说:_____,我说:_____,爸爸说:_____。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0、学到这里,我们知道课文是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那么,你长大以后,准备做象花生一样的人,还是准备做像桃子,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呢?为什么?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亩、吩”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便”,会写“亩、播”等8个字,会写“播种、浇水”等6个 词语。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3、理解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字词的理解,了解花生的特点和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弄清课文的主次。

  2、难点是想紧扣爸爸说的一段话展开朗读体会,让学生认识到本文借物喻人的写法及其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常识的资料。

  2、教师准备落花生和其他果实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谁能猜出这是什么?(板书课题。)

  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花生的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

  2、导入新课。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落花生”。本文的作者有一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的童年时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疏通字词。

  (1)要特别注意

  ①正音:“榨”是翘舌音,读zhà,不读zà;“空地”的“空”读第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②写字:“慕”的中部是不要多写一横,不要写成“目”,下部不要少写一点,不要写成“小”;“亭”下面是“丁”,注意不要写成“子”;“吩咐”都是“口”字旁;“亩”和“播”都有一个“田”字。

  排火车读生字:亩(mǔ)、播(bō)、浇(jiāo)、吩咐(fēn fu)、亭(tíng)、榨(zhà)、慕(mù)、矮(ǎi)

  (2)新词理解。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爱慕:由于喜爱或敬重而愿意接近。

  体面:(相貌、样子或穿着)好看;有气派。

  2、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课文围绕花生讲了哪些内容?(课文以“落花生”为题,写了一家人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的事。)

  (1)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写种花生、收花生。)

  (2)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事情发展顺序):

  a、课文先写(种花生、收花生),再写(吃花生),最后写(议花生)。

  b、概括每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并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赞扬,使我们对花生产生了敬佩之情。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2.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体会花生的品格,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回忆上节课内容,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这篇文章主次分明,把议花生作为重点部分详细记叙的。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那就让咱们一起回到一家人谈花生的那个夜晚吧。现在咱们就是家庭成员了。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自己读一读这段话。一会咱们分角色朗读。

  2、师生分角色读,理解“争着”。从这段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好处)。

  3、你在生活中还了解到花生有哪些好处吗?

  4、花生可真是浑身是宝,好处可真多啊!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出示第十自然段)

  5、默读父亲说的这段话(第十段),思考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并做上批注。用时一分钟。

  6、小组合作学习第十段。(出示学习要求:①自由读第十段,小组交流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②思考作者在讲花生时,为什么要谈到桃子、石榴、苹果呢?③用时4分钟。小组内成员做好分工。)一小组交流。生评,师指导。

  7、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有着各自的生长特点,咱们来一起看一看(出示图片)。他们这两种生长特点用一个词来说可真是(生答:截然不同等)。能把这种不同读出来吗?(出示,不同颜色标出,师生配合读。)

  8、在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中,父亲更喜欢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所以你们_____”一句。

  9、父亲是经过自己的观察生活,发现了这些花生的特点,并且看到了花生这一可贵的一面,深有感触说了这句话——生读:“所以”一句。

  10、在父亲眼里,怎样算是不好看?父亲由花生说到了(人)。

  如果给你一个选择的权利,你是想做桃子苹果石榴这样的人还是像花生这样的人?

  11、“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引出“我”说的话。(出示这两句话。)

  12、理解“体面”。

  13、假如去掉“只”,意思有什么不一样?(生答,再读感受)。

  14、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就能够发现我们身边有很多像花生一样的人。用上“_________像花生,虽然______,可是_______。”的句式表达。

  15、那我们应该做怎样的人呢?(默默奉献、脚踏实地等。)是呀,这就是“父亲”的“希望”。

  (三)领悟写法。

  1、你们说,咱们这一家人说来说去还仅仅是在谈花生吗?从花生谈到了什么?(生答:做人。)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板书。)

  2、现在你能来说说,什么叫做借物喻人吗?(借一物比喻具有相同特点的人。)

  3、结合本课来说,本课是借花生来比喻(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也有类似的用法。如借蜜蜂比喻(勤劳)的人等,二生举例。

  (四)深化感悟,了解作者。

  1、学习最后一段,体会“印”字,读出这种感受。

  2、情境引读,强化感受,根据填空背诵重点语句。

  当作者青年时;当作者已为人父时;当作者为人师表时;当多年以后。

  3、体会作者笔名的用意

  (五)拓展练笔。

  1、善于思考的人常常能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耐人寻味的道理。请同学们仔细思考,拿起笔试试给自己取个笔名,并写下自己的理由,看谁写的即有意思,又有内涵,还能用的今天学的借物喻人。

  2、全班交流。

  (六)练习小结

  1、小练习。

  2、推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