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点】1、了解“信天游”的特点;
2. 理解诗人真挚炽热的感情和诗的主题;
3. 学习比兴和夸张的手法,语文教案-回延安。
【教学重点】 体味渗透于诗句中的作者的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擅用比兴和夸张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比兴”的学习是本诗的难点。
【拓展环节】 新诗创作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环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由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
〖整体感知〗
1.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对诗作进行整体感知。
2. 感知问题:这首诗有什么特点,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下。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学习环节〗
1. 关于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回延安》。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段压一韵。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音字,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
2. 朗读训练
(指导学生读出的亲切、热烈、真挚情感)
3. 讨论学习
朗读这首诗,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看看作者抒发思想感情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本诗的感情线索,是作者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4. 难点全解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比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判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活动目标:
1、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
3、关注母亲河,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活动重点
1、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活动设计:
1、这次活动分二个阶段:(一)课外阶段→(二)课内阶段
活动
阶段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课时
安排
(一)
课外阶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申报阶段:自由结合成小组,根据小组具体情况申报研究学习项目布置活动任务,提出活动目标,划分研究学习项目《黄河颂》第二课时后15分钟
收集阶段:围绕下列五个主题项目收集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黄河相关资料
星期五、六
整理阶段:对有用材料加以整理,制成卡片或手抄报指导学生如何筛选、裁剪资料→指导学生把有用资料办成手抄报→指导小组根据申报项目整理成文字报告两个课外活动
(二)
课内阶段(作品展示、口头汇报)汇报阶段:小组长汇报研究学习过程所做工作主持汇报会、评价小组研究性学习工作课内一课时
展示阶段:分组分项展示主题手抄报组织对主题手抄报评定等级一个读报时间
竞赛阶段:选派代表组织竞赛:《黄河知识知多少》(竞赛的要求与规则:每组派出一名代表,轮流进行,每说出一条相关内容得一分,如内容不符合要求或与他人答案重复则无分,最后把分值累积起来。)课内30分钟
感悟阶段:谈谈综合学习的收获评价综合性学习:重过程,看实效课内10分钟
2、“黄河,母亲河”活动内容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
本次活动内容多,课时紧张,应以“探寻黄河文明”,化整为零,
宜把它分解成五个研究学习项目。
主题项目项目内容
黄河之貌了解黄河发源、汇入地和沿河流域概貌。
黄河之城了解黄河流域内的重要城市。
黄河之水关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及对黄河之水的有效利用等内容。
黄河之歌收集关于黄河的古今诗词、歌曲、民谣、传说故事。
黄河之史了解黄河的历史与文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备注
[学生活动设计]:朗读
讨论
自读自悟
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
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
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
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几名辩论代表。其余的当各组的啦啦队。
3、进行辩论赛。
四、总结:
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相信学生通过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
分清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按照缩写方法进行缩写。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缩写的步骤和方法:
(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
(2)理清层次;
(3)边划边记,逐段删留;
(4)整理成文。
三、结合课文,具体指导。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分六个部分,从缩写的基本要求看,缩写时按原文叙述顺序缩,重点是三四部分,其余各部分是非重点内容。他只是在文字篇幅上的缩减,仍然是一篇内容完整的文章。
四、自己缩写,指导差生
五、交流作文,修改作文
学生交流作文,
互相学习、批改。
反馈:(总结评比作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
(指名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课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书课题: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
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5、学生自由提问。师引导提出:黄河象化石是怎样被挖掘出来的?为什么能被保存得这样完整?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 脚踩砾石。
5、师提问:文章开头向我们介绍了象化石的特点和样子,结尾介绍了象化石的发掘和刚发掘出来时的样子,那么中间部分介绍了什么呢?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2、师:对于发生在几百万年前事,我们现代人根本不可能亲眼所见,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资料查询,人们只能根据一些历史性的东西来进行想象、假设。那么,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假设黄河象化石的来历的?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5、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
(2)对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6、小组合作,表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文中所说的黄河象是什么样的。
二、复述课文。
1、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黄河象喝水失足变成化石发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复述内容。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5、自由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四、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板书设计:
黄 河 象
骨架的样子----假想来历----发掘化石
炙烤
高大 ↓ 斜插沙土
完整 干渴 脚踩石头
↓
陷进
↓
化石
教学目标:
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淡淡的乡愁
2、体会文中的雨情、雨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3、根据自己的经历,借鉴文本的表达技巧,能够写出情景交融的文段。
教学重点:体会意境,鉴赏语言
教学难点:鉴赏表达技巧,学会表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习方式:活动体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从音乐《雨声》导入。学生寻找古诗词中的写雨的.诗句,品味意境。如此优美的意境我们用散文的语言可以表达吗?
二、课文分析: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2、品读嗅雨、观雨、听雨的相关文字,体会意境、情思。
三、品味语言:本文语言凝练华丽,文字典雅而富于弹性,巧妙地熔古典语汇与白话于一炉,善于通过汉语的象形和音韵特征来渲染情感,把握徐疾交错的节奏。
四、借鉴运用:
1、借鉴表达:作者在本文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渲染和强化对大陆故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念之情。首先,作者将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紧密结合,穿插运用。其次,作者采用了大量的比喻、对照、联想、烘托等表现手法。(顺及:余光中散文的特点)
2、体验运用:听相关雨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口头表达。
五、布置作业:
1、展开充分的联想与想像,借鉴本文的表达技巧,描写一个雨景,300字左右。
2、找出文章中写雨的诗句,注意积累。
教学内容
生活中处处有工业
1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工业与我们生活的联系,生活中处处有工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要尊重从事工业劳动的人们,爱护工业设施,自觉抵制不文明的行为。
[智育目标]: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业、工业产品,破坏电力设施是犯罪行为。
[素质发展目标]: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在探索与交流中了解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工业、工业产品,破坏电力设施是犯罪行为。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在探索与交流中了解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活动设计
小组学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由原来的农业社会转变成了工业社会,工业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二)、新授:
1、说一说: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工业产品?
学生们自由发言(电灯,帽子冰箱空调)
2、出示幻灯片进行总结分类
教室里--电扇、日光灯、课桌、凳子、门窗、班训、垃圾桶等
学习用具--书包、课本、本子、笔、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
个人穿戴--衣服、帽子、鞋袜、红领巾等
家里用品--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沙发、电脑、餐桌、炊具、餐具等。
3、教师导言: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东西都属于工业产品,那你对"工业"有怎样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工业;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在工厂生产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
4、教师:我们对工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可以把家里的生活用品进行一下分类
(面包-食品业 衣柜——加工业 服装——服装业 冰箱——家电业)
生自由发言:电扇微波炉——家电业 床椅子——加工业
教师总结:看来我们家庭中处处都有工业产品,工业已经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三)、和我们紧密相连的工业产品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呢?制造一个工业产品需要多少行业的人付出劳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最爱吃的冰激凌是怎样生产的。
1、议一议:冰激凌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2、当你吃到甜美的冰激凌时,你知道有哪些行业的人付出了劳动?
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一个美味的冰激凌需要很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对于工人叔叔辛辛苦苦做出的东西我们是不可以浪费的。
(四)、画一画:
选择你喜爱的另一种工业食品,说一说这种食品的生产过程。
(五)、穿衣与工业:
教师围绕服装的历史与发展、衣料的成分与生产过程、服装的生产过程等内容组织学生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六)、吃饭与工业:
1、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各种食品需要什么原料?
2、讨论:食品与工业的关系。
(七)、住房与工业:
师:也许同学们会问,住房与工业有许多的关系吗?其实住房所用的各种建筑材料,都是工业产品。你能举例说明吗?
(八)、出行与工业:
1、师:现代化的交通让我们走遍世界的每个角落,现代工业的发展使我们的出行变得更加快捷。
2、试想,假如没有工业,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呢?
3、观察我们学校的各种设施,与工业有关系吗?
4、电力工业的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什么?
5、停电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不便?
6、电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对待这些电力设施,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九)、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我们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工业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工业和我们的生活已经紧密联系再一起了。每一个工业产品是由无数行业的人们共同制造完成的。我们应该珍惜大家的劳动成果。
教后反思:
通过了解、观察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环境,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我们生活在工业化社会之中,我们的生活与工业有着很多的联系,我们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工业,工业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发生变化。通过了解一些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感受社会协作的必要性,并从体验中体会到合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12册42页—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 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 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呢?(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四)巩固反馈
1.口答。填空:
v (立方米)
v (立方米)
60
52
126
4.5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C 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 )×1.2×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2)例1 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 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
2、 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书本44页第3、4、5。
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例1: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1)麦堆的体积:
3.14×( ) =12.56(平方米)12.56× ×1.2=5.024(平方米)
(2)小麦的重量:5.024×735=3692.64(平方米)≈3693(平方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抓住景物特征,体会运用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感受文章蕴含的美。
2、过程与方法:阅读作品,品味语言,理解文章内涵;研读讨论,把握写作技巧及作者情感表达方式并加以实践。
3、情感态度:融入作品情境中,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关爱大自然。
4、重点:品读优美语言,把握景物特征,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
6、预习:(1)、反复朗读课文,解决疑难字词。
(2)、思考:作者欣赏山中美景为什么说成是“访友”?
二、教学过程:
1、导语:当你久居城市,远离大自然,你是否有一种被困笼中的感觉呢?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自己的心情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和作者一起走进山中,进行一次美的巡礼。
2、检查预习:
⑴ 字词。
⑵ 解题:“访”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和洗涤,“友”把自然人格化,文中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皆缘于此。
3、文章赏析:
就文章中的一位朋友或一幅画面谈谈你喜欢它的理由,或就某一句话谈谈它给你带来的启示。
4、技能延伸:
请任选一位你喜欢的自然界中的朋友,结合其特点,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5、思维拓展:
文中“我”与山中“朋友”的关系是和谐的,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与自然的关系却是不和谐的。你想对这些漠视自然或破坏自然的人说些什么?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汉语拼音1 aoe教学设计范本
小学语文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小年快乐的祝福语合集42句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汉语拼音1 aoe教学设计范本
小学语文一封奇怪的信教学设计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三年级一面五星红旗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z c s教学设计(十五篇)
趵突泉两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关于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范文
梦姐姐的花篮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色彩的纯度渐变教学设计
三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雷鸟太太的时装教学设计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总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