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刀朗的《20xx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八、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复述故事;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欣赏咏雪名句,明确比喻之精妙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古代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书香味浓郁的家庭氛围的感知陶冶情操,培养生活雅趣。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达到当堂成诵的效果;积累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的词语。
教学难点:欣赏咏雪名句,探究比喻修辞之精髓在于神似而非形似。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诵读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指导:诵读法;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法;同桌合作翻译法;质疑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假如此时此刻窗外飘起了漫天飞舞的雪花,你会有什么想法和冲动?(让同学们说一说,学生会说打雪仗、堆雪人等)。同学们玩儿的兴致很高啊!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寒风凛冽固然让人心存畏惧,可严冬也有令我们期待和憧憬的地方,雪花这个飞舞的精灵给冬天增加了多少意趣和浪漫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诗礼书香之家,看看他们在下雪天会进行哪些有趣的活动。
二、 师生共读,感知课文
1. 学生自由朗读,勾画有疑难的字音;
2. 教师范读,指导诵读(读音和句读);
3. 学生自由朗读,力争流畅;
4. 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示范朗读。
三、 由浅入深,理解文意
1. 组织语言,概括文意;
2. 小组合作,讨论翻译;
3. 同桌配合,准确翻译;
4. 质疑难点,讨论明确。
重点字词: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未若:不如
四、 比较两个比喻的优劣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喻大雪纷纷的情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么?(以此诱发学生品读、赏析诗文的兴趣,无论学生品读是否到位,只要能谈出自己的感悟,即予以鼓励)
讨论之后教师总结:同学们都谈出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老师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其实关于这两个比喻孰优孰劣之争,归根到底是形似与神似之争,两者相比哪个更重要?对,神似更重要,更美,更有意境。
“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生动、传神。柳絮与雪花都是很轻盈的,形状又相似,柳絮因风而起,让人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而且以“柳絮”为喻,新颖别致,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因为柳絮飘飞正是春暖花开之时。冰天雪地之中,让人感到融融春意,与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以“梨花”比喻“雪花”有异曲同工之处,有优美的意境,激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而“撒盐空中”只有形似,缺少意蕴,更无法激起读者的想象力。把盐撒到空中干什么呢?有什么用呢?别说人们去玩赏了,恐怕只会避之而不及吧。
补充:谢道韫因此获得了“咏絮之才”的雅称,后世又用“咏絮才”作为才女的别称。文章结尾对谢道韫身份的补充说明是有力的暗示,表明了作者倾向。而对于侄子、侄女的回答,谢太傅未作评定,只是“大笑乐”,耐人寻味。不答是雅量,不评是慈爱。一笑是儒雅,一笑是暗许。既暗许了谢道韫的才气,又保全了侄子胡儿的自尊。
五、 拓展延伸,开拓视野
《世说新语》还记载了一个与谢道韫有关的典故:林下风致。板书“林下风致”并讲述小故事。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提问:从中可以看出对谁的评价更高?
找同学回答之后,教师点评:顾家妇不过是闺阁中秀出者,而王夫人即谢道韫虽巾帼,却有名士之风,有一种飘逸出尘的气质。“林下风致”是指魏晋时期士人们所崇尚的超尘脱俗、恬淡潇洒的人格美。
六、 品味其语言简洁、辞意隽永
人们评论《世说新语》的语言特点时:简洁隽永,也就是用十分简洁的语言传达出非常丰富的意味。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体现这一特点的语句。
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将论文义”:寥寥数语,道出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大笑乐”、“欣然”结合在一起营造乐谢家这个诗礼簪缨之家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
结合学生近期习作中语言拖沓、累赘的现象点评:语言简洁才富有美感,万不可重复、罗嗦。
七、 教师小结
学习了《咏雪》一文,我们除了欣赏赞叹谢家“儿女”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外,文中透露的生活雅趣和文化传承精神也深深感染着我们,希望大家以后也能在生活中培养一些雅情雅趣!
作业布置:
用现代文改写《咏雪》;用三行翻译法翻译《咏雪》。
教学反思:
亮点:
一、这节课对文言知识的处理比较扎实,在课堂上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将这篇短小的文言文当堂成诵;又通过小组讨论质疑、同桌互译、教师点拨明确等形式将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落到了实处;
二、教学环节的设置比较合理,在扎实课内的基础上又做了适当的拓展,重难点突出;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上处理得比较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改掉了以往比较生硬的缺点。
缺点:
一、在课堂教学评价方面做得不够到位,对学生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没能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点评不够到位,没能及时抓住时机进行较深入的师生互动,从而促成非常有效的课堂生成;
二、教学语言不够简洁明净,还是会不自觉地将同样意思的话重复说,需要下功夫净化教学语言;
三、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比如对学生记笔记习惯的培养有所忽视,总是以为学生会自觉记下重点,没有督促、指导,自己要从意识上加强重视。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语文教学的水很深,一不小心就会将你淹没,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永远不该有自我感觉的良好,因为当你觉得自己还不错的时候,艺术之神就会无情地将你抛弃。在语文教学的路上,我叮咛自己:且行且珍惜——一路奋勇地前行,珍惜自己和语文教学结下的美丽缘分。这次的评优课,无论是自己备课讲课,还是聆听诸位老师、前辈的课,都收获了很多,史老师评课的关键词更让我记忆尤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细读深挖、个性化解读文本;及时固化、养成习惯……自己做得还太少太少,努力努力努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白文朗读、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2.通过脚本批注与演读的方法,把握人物情感,学会写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3.学习古人的聪慧,感受良好的家教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情感。
2.学习摹景状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提问: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听说过“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故事,这两个孩子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聪明、机智。)
今天,我们通过《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来认识两个孩子,看一看这两个孩子与司马光和曹冲有什么相似之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多种朗读,理解内容
1.教师展示《咏雪》的白文(竖版)的课件给学生。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
学生自由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古代文言文的特点,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咏雪》的标点版(竖版)课件给学生。学生自读,对照自己的断句,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根据词语的解释、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感受有标点的文章阅读在朗读时,要比白文的一读到底,顺畅、舒服、意思明了,断句和标点符号帮助自己更好地通过语气、节奏感受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在比较中,感受白文朗读与标点文朗读的区别。
3.教师展示《咏雪》的课本版课件给学生。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谈横版与竖版书写阅读的区别。(现代汉语的语言书写习惯是从左往右书写,而古代文言文是从右往左,从上往下书写。)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文章的版式与现代的不同。
4.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成表格问题,然后将表格内容组织成一句话。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咏雪》教学设计
人物:谢太傅、兄子、兄女(谢道韫)
情况: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
做的事情:兄女分别咏雪。
组织成一句话: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简单基本概括的能力。
(三)围绕“咏”字,把握情感
1.析“咏”解题。
教师通过展示“咏”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知道“咏”的本意,由此学生知道“咏”的引申义:深情地抒发,表达,即赞颂。由此完成对题目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质疑,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2.赏读咏雪句子,把握人物情感。
(1)请同学们在文中用横线划出兄子、兄女二人咏雪的句子并朗读。
(2)学生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两个人物朗读咏雪句子时的感情、语气、节奏等,并用演读的方式再现当时的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两句咏雪的句子,一个是兄子胡儿说的,一个是小才女谢道韫的;两个人回答的都是“白雪纷纷何所似?”这句问话。两个孩子回答的时候,没有过多的描述,你能想象两个孩子回答时的神情、心理、语气、语调、节奏等吗?同学们运用脚本批注的方法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落实成文字,写到相应的句子旁边。使作者给我们的这块留白,通过我们的想象丰富起来,精彩起来。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多元解读。)
举例:男孩性子急,想问题简单,只抢占第一个答题名额,所以他会很骄傲地快速地高声脱口而出;而女孩相对较沉稳,性格内向些,深思熟虑之后,自信地微笑着,不徐不疾地说。
分析之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小组中,在全班中演读展示。
【设计意图】巩固脚本批注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书写和演读,给孩子们充分的`展露自己才能的舞台,提高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3)体会文中人物对咏雪的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谢太傅更赞赏谁的咏雪句子?
请学生们用曲线,划出描写谢太傅表情动作的句子并朗读。体会揣摩谢太傅对两个孩子咏雪句子的评价。
教师提问:其实两个人都很聪明,一个好,另一个更出色,他们为什么这样优秀?
教师课件出示谢太傅的学识、家庭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找出文中体现家庭生活情趣的词句(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大笑乐),加以分析。
得出:她的家庭是一个温馨、欢乐、融洽的书香之家,正是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聪明的孩子。
分析之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背诵、演读的方式,将咏雪故事的场景再现给同学们看。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讨论,更好的理解文章。让学生领会家庭氛围在对人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利用背诵演读,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咏雪句子的评价。
(1)教师提问:作者认为哪个好?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括号标出表明作者态度的句子并朗读,之后进行分析。体会作者对于谢道韫的赞赏之情。
(2)补充文学常识。
教师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提示学生:“言语”指会说,善于言谈应对。作者正是欣赏谢道韫的这方面才学,才将此文编入《言语》一门。
【设计意图】明确作者选材的意图,更好的把握文章内容。
(四)写法探究与活动学习
教师提问:我们通过读文章知道了这则小故事的内容,知道了这个温馨和乐的大家庭,通过读作者,知道了他的写作意图。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又怎样看呢?你觉得怎样的比喻才是好的比喻呢?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两个比喻句,一个有形无神,还不是很贴切;另一个既有形又有神,给人一种很诗意的美感。总结得出好的比喻: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有意蕴。)
学生尝试仿写赞美雪。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咏雪的句子,拓展思维: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摹事物的方法,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2.描摹事物练习:请你任选一样事物进行描写和比喻。
【设计意图】巩固学习成果。
(六)板书: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3、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4、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一、导入
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
同学们,刚才我们都听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新课学习
1、复习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2、学习《咏雪》:
⑴ 一读课文:
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加上标点符号,再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⑵ 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与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讲论文义。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公欣然(高兴)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差不多)可拟(相比)。兄女曰:未若(比不上)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⑶ 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⑷ 四读课文,研讨问题:(四人小组合作)
①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
②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③ 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⑸ 五读课文能背诵。
⑹ 归纳主题: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⑺ 想一想 议一议:
对文中公大笑乐一句有不同解释,你如何看法:
① 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② 笑前喻,乐后喻;
③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三、拓展思维
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请欣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主席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四、课后作业
1、阅读《世说新语》,选择你读懂的一篇给予鉴赏、评点。
2、片断练笔:自拟题目,景色描写。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与特殊句式;
2.借助注释和课堂补充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
2.翻译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在小学应该学过一些古代少年儿童聪慧机敏的故事,例如司马光砸缸等,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故事。
二、释题:了解《世说新语》的相关知识。
三、整体感知:
1、注意字音
骤差奕谢道韫
2、理解字词,注意停顿,翻译文章(朗读原文加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结合注释,补充:古今异义词“儿女”)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点“公”指谁;补充“欣然”)
(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点“兄”与“兄子”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差”)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点“兄”与“兄女”指谁;补充古今异义词“因”)
(5)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点“大兄”指谁)
四、悟读课文,自主探究
1、理解特殊句式(读下面句子,感受它们与别的句子的不同之处)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
(3)省略与判断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略主语,……也)
2、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复述一下文章的内容。
3、“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5、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五、小结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三、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四、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五、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猜测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咏雪
活动2【讲授】 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1.学生介绍刘义庆及 《世说新语》,齐读注解①。
2.教师补充《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活动3【自学】探究新知,感受文境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3.四人小组合作翻译,教师巡视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教师提示:注意下文注解的运用,解决难翻译的字词。侧重分辨、掌握词语的翻译。(用圈点、标注法做好笔记)。
活动4【交流】四人小组, 展示交流
1.教师要求:展示时按两人朗读——1人句子翻译——1人重点词语强调的顺序进行。(一句一组)。
2.教师适时点拨讲解古今异义词如“儿女”,省略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文言文积累知识。
3.小组朗读(齐读或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明确朗读停顿。 活动5【研讨】研读课文,品析比喻句
1.四人小组梳理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各层内容,教师板书。
2.教师引导、品读赏析:
(1)教师提问:中心事件采用什么方式进行?两位孩子的回答运用怎样的修辞?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学生跳读课文,勾画、品读、体会咏雪语句,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认为“撒盐” 好,运用比喻将雪的颜色和下落形态很形似的表达出来,符合比喻的基本要求。
认为“柳絮”好,同样运用比喻,但侧重神似,意象中给人以
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意蕴深刻。
(3)教师追问:文中一家之主谢太傅对两种回答有何态度?为什么?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教师归纳明确:
对子侄辈的回答很满意。
“笑”前一个比喻,“乐”后一个比喻。
为“柳絮”一喻而“笑乐”。称谢道韫为才女,说“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4)教师再问:作者对两种回答又有何倾向?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品读、勾画、理解,同桌商讨,得出结论,回答交流。 活动6【练习】拓展延伸,积累名句
回忆你的学习积累,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
学生背诵展示,
教师补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
活动7【小结】回顾内容,归纳总结
本文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的故事,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加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活动8 【作业】巩固新知,提高能力
1.背诵《咏雪》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熟读,翻译。
活动9 【板书】理清思路,归纳重点
交代时、地、寒雪日铺垫
人、事咏雪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答: 笑乐
暗示点题,赞赏才气(咏絮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环节操作中能够渗透“少教多学”理念,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代教的原则,尝试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逐渐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此堂课这一点实施的比较好,能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足之处:但本节课也有不足,诵读贯彻不到位,未能实现大多数学生当堂背诵的目标,在诵读形式上也显单一。另外,研读课文环节,概括层次时教师应拿第一层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是用一句话归纳解析内容,这样就不会导致学生不明就里,在此处过多花费时间。也就能节省出时间借助板书指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学设计
我的课余生活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学设计
我的课余生活优秀教学设计
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家教学设计范文
我家门前的海教学设计模板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十五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锦九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童趣教学设计
观潮第一课时课堂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模板(通用六篇)
秋思教学设计十五篇)
关于芦花荡的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