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地球是我们美丽的家园,了解和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懂得更好的保护环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加深学生对地球现状的了解,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一幅保护地球的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懂得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保护地球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地球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依赖关系,感受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现象。通过绘画手法让学生展现出保护地球的美好前景。教学难点:
选择一个自己关注的有关地球家园的话题,进行创作构思,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教学准备
谜语《地球》
ppt图片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说她像球不是球
动物植物住里头
山川河流随处见
猜猜她是什么球
谜底(地球)
出示地球的幻灯片
板书:地球,我们的家园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上,有山、.有水,.还有亲爱的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地球的美貌。
(二)、新授课
1、播放课件——欣赏地球美丽的风光图。
2、谈感受
(1)学生观看图片后,让学生畅谈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感受生:这样的环境一定能使我们健康的成长!
生:有鲜花,有绿水,有青山,这样的环境太迷人了!?
(2)师:我们眼中的地球是美丽的,我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的确是很幸福、很快乐。可是,我们还是来听听地球自己是怎么说的吧!(板书:忧环境)
教师扮演地球说:“我的名字叫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我的身体表面有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我地大物博,有峰峦雄伟的群山,有波涛汹涌的大海,还有名目繁多的物种和矿藏。你们的家乡就属于我的一部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气候宜人,是你们成长的摇篮,可是,现在我变了,变的不在美丽,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了。”
(3)播放课件——地球灾难的图片和视频。
(a)、师: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接踵而至的是森林、草原、耕地的日益减少、物种灭绝、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日益恶化。同学们:“我很难受,你们的这些行为让我越来越痛苦,在这样下去,我将不复存在。看了你们人类对我的所作所为和给你们自己带来的严重后果,你们应该怎么行动起来,保护我不在受伤害呢”(板书:护环境)(b)合作商讨保护环境的方法。
前后两桌同学为一个绿色小分队,讨论。
师:请我们绿色小分队赶快行动起来吧,一起商讨保护环境的好方法。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汇报交流。教师鼓励大胆想象,大胆发言。说出自己保护地球的行动!如:不摘花,不践踏草坪,爱护小鸟,不浪费一滴水,不用一次性用品等。
(c)教师小结讨论结果:植物对人和环境来说十分的重要,乱砍乱伐会造成土地沙漠化,长此以往,将会引来沙尘暴等灾难,人们,动物和植物都将无法生存。大量废气的排出不仅污染着空气,还使气候反常。时间久了将导致气温上升,暴雨成灾等。大量的水污染不仅引起鱼虾变形中毒,还使水资源短缺。在这样下去我们人类,动植物等都会因为缺乏水而慢慢死去。人们大量的捕杀动物,造成了生物链的失调。如捕鸟造成虫灾等。更使得我们地球失去了很多珍惜的保护动物。大地、森林、空气、海洋正饱受着屡屡创伤。可是听了各同学的建议令我仿佛看到蓝的天,绿的水,青的山,仿佛看到地球妈妈的笑脸。
(三)作品欣赏学生作画(板书:画环境)
1、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保护地球的
2、以“爱护地球”为题画一幅画: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只有每个人都去爱护自己的家园我们才能好好的生存下去。地球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去美化它,建设它。今天,请同学们将自己想怎么保护地球的行为画出来,让我们通过自己的双手使地球妈妈更加美丽,年轻,漂亮。五作业展评
用自荐自评互评为主,对构思新颖的画提出表扬,并展示给学生学习。
六谈收获,深拓展
1、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生:我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生:我知道了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拯救地球母亲!生:我的收获是热爱地球母亲,就是热爱我们自己!??师:我们应该从小做环保的小主人,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使天常蓝,水常清,山常绿,,让我们永远生活在美好的环境中。
2、拓展活动:
写一个关于做个环保小卫士的倡议书
设计意图:进一步深化理解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将保护环境作为己任,并从现在做起,时时刻刻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实验来验证前人的猜想并做出结论。
2.进一步学习搜集与整理资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科学探究活动的长期性与艰苦性,逐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状星体。
2.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历史。
教学准备
篮球、橡皮泥、火柴、课件(与地球形状、“神舟5号”、“神舟6号”等有关的资料)。
教学重点:
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及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知道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提问:我们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地球,而作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你是否知道自己的“家”是什么形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谈话:我们现在通过上网、看书、询问,也许1分钟就可以轻松知道答案,可你们是否知道在这个答案的背后,人们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辛苦的探究过程。
二、探讨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活动1关于地球形状的猜想与探索
谈话:首先让我们走入远古时代,了解最初人们把地球想象成什么样的?(课件展示)
提问:“天圆地方”的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也许有几分可笑,但是,我们想想当时的条件,人们为什么会形成这种认识呢?
学生交流,评价。
小结:那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只能凭自己的直觉光靠自己的眼睛来判断,尽管结论是错误的,但他们毕竟也是在仔细观察之后作出猜测的,并不是凭空捏造。
讲解:慢慢地人们对自己的这种想法产生了怀疑(课件展示)。
希腊人通过观察船只进港和出港提出了假设:大地不是平的,可能是一个大圆球。
活动2观察进港的帆船
谈话:接下来我们做一次模拟实验,看看是否也能观察到古希腊人看到的现象。
(课件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交流发现。
我们再把船放在桌面上航行,用同一方法观察,看看和刚才有什么不同。从这两个实验中说明了什么?古希腊人的猜想成立吗?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讲解:这是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一个重大转折,接着,在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看月食时,发现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圆弧形的,因此他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全课总结:
这时候人们已经推测出地球是个球体,可认识事物光靠猜想和假设行不行呢?接下来人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一猜想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讲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们对地球形状作出了什么猜想啊?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们是怎样来验证这一猜想的。
二、活动三:验证地球是个球体
一、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讲解: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位非常勇敢的航海家:麦哲伦(课件展示他的画像)。有同学了解有关他的故事吗?
布置任务:阅读书上42页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学生阅读、交流。
提问:麦哲伦环球航行之前作出了什么假设?
麦哲伦为这次航行付出了什么代价?有收获吗?是什么?
读完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1、在探究的过程中懂得利用科学技术。2、对待心中的疑问,要大胆去猜测,更要想办法去证明。3、科学探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也要学习麦哲伦的坚持不懈的吃苦精神。
二、在太空中看地球
讲解: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能够在太空中观察地球了。
课件展示(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图片)
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方法拍到的地球照片吗?最早给地球拍照是什么时候?哪个国家呢?(学生回答后,课件揭示相关资料)
提问: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在这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令世界都对我们刮目相看,你们知道中国飞天第一人吗?了解有关他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杨利伟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讲解:太空是神奇而美妙的,但是对宇航员来说是残酷的,因为那里既没有氧气、没有水也没有重力,是对人生存极限的一种挑战,如果你也希望有一天能到太空遨游一翻,那么现在必须把身体锻炼好。
提问:通过各种实践,人们已经发现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到底有多大?你知道飞机、人绕地球一圈需要多长的时间吗?
学生回答
课件展示相关资料。
三、作业
布置任务: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旅程,我们应该把这些都牢牢记住,因此我提议每个人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制作一张有关地球故事的科学小报。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认识各种形态的地貌,并能分析家乡的地貌类型。
2.会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地貌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发现并会描述各种地貌的美,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2.通过描述家乡的地貌特点、制作家乡地貌模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科学知识
1.认识山地、平原、海洋、沙漠、丘陵、湿地等几种典型的地貌,了解它们不同的特点。
2.知道家乡的地貌特点。
教学难点:
熟悉各种地貌的特征
教学准备
有各种典型地貌的课件、小木板、绘图纸、橡胶泥、洗净的沙、彩纸、彩笔、胶水、铅笔、剪刀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直接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风光无限的地貌》,什么叫地貌呢?就是指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
教学新授:
一、认识常见的地貌
提问:说说看,你知道哪些形态的地貌?(学生自由回答)
下面我们来认识常见的一些地貌(课件先后出示山地、平原、高原、盆地、丘陵、湿地、海洋、沙漠的地貌图)
提问:仔细比较,这些地貌各自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学生讨论、作答,课件先后展示各种地貌的文字说明部分。
二、美丽的家乡
讲解:正由于形态各异的地貌才构成了大自然中许多秀美的风光,下面我们以自己的家乡为例,进一步熟悉地貌的特点。
课件展示能代表本地地貌的典型图片。
布置任务:老师和大家的感受一样,咱们的家乡确实很独特很美,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绘画或文字的形式将家乡的这种“独特之美”描述出来,注意要概括出地貌的特点。
学生描述本地地貌的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价。
提问:请同学们判断咱们家乡主要属于哪一种地貌,说说你的理由。
总结归纳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谈话:上节课同学们对家乡地貌的描述很准确也很生动,课后我根据实际情况做了一个咱们家乡的地貌模型。
(展示教师制作的模型)
讲解:同学们不用羡慕,因为今天这节课你们可以亲自设计并制作一个地貌模型。为了将模型做得更漂亮,组内同学先商量一下,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具体怎样分工合作?请制定一个计划。
小组讨论
讲解:为了做今天的模型,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有泥、沙石、树叶、水、各种颜色的粉笔灰、橡皮泥等。下面大家就利用老师准备的和你们现有的材料来制作。
要求:做好分工,由每组的材料员统一拿材料,用多少,拿多少,多了的马上送回,卫生监督员随时保持周围的卫生。另外各组制作的模型不能太复杂,因为大家制作的时间只有20分钟,模型中一定要标记方位。
学生分组制作活动。(中途可让学生到别的小组去“取经”)
讲述:刚才,我们各组按各自的描述做了一个地表模型,做得怎样呢?下面大家相互参观一下。
学生离座参观各组作品。
学生谈参观感受。
请做得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根据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传递出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做出自己的猜想。
2.能用资料来验证自己关于地球内部的猜想。
3.能制作出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对地球内部的探索、开发利用进行大胆的想象。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内部是一个运动着的高温、高压的环境,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2.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
教学难点:
根据自然现象做出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猜想
教学准备
有火山、地震、地热等自然现象的视频课件,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小刀、煮熟的鸡蛋。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谈话:在教学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手上有一个密封的胶卷盒,在不打开盖子的条件下,你们能想办法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按照学生的想法进行实验,然后依据所得的信息进行判断:盒子里可能是什么?
二、了解地球内部构造。
1、师:尽管我们看不到胶卷盒里到底是什么,但是我们还是有办法获得它的一些特征,并且根据这些特征作出猜测、判断。其实地球也象一个无法打开的胶卷盒,那么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我们可以通过哪些现象去猜测呢?
2、师:我们先来看一组有关地表现象的图片、视频。
(课件出示火山、地震、地热、海啸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
3、你能根据这些现象作出有关地球内部的猜想吗?说说猜想的依据。
(让学生进行充分交流,注意让学生说出一些现象和判断。)
4、师:科学家们又是通过哪些途径来收集并了解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的呢?可以通过发射地震波来进行检验,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阅读书上49页相关内容。说说地球的结构并说说这些部分分别在地球的什么位置?
5、师:看到这个地球内部的构造示意图(课件展示),你觉得像什么?我这有一个切开的熟鸡蛋,对照一下这张地球内部的构造图,确实类似,请你们在记录本上画一幅切开的鸡蛋图,并标出地壳、地幔、地核。(学生看大屏幕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再看剖开的鸡蛋,画图。)
6、谈话:对于探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科学家们还采用了很多先进的技术,请同学们阅读49页《伸入地球深处的“望远镜”》。
7、说说看,我们的猜想和科学家的发现有相同的地方吗?
三、制作地球构造模型。
1、师:同学们现在对地球的内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构造模型。
2、师:那先说说你的制作步骤,准备用什么办法来区分地球的三个部分呢?
3、学生交流自己想好的制作步骤,教师注意及时进行归纳。
4、学生动手做地球模型。
5、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构造模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及制作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四、课堂教师小结。
师:对于地球内部的构造,现在仍然是一个迷团,科学家也仅仅是一种预测。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探索开发地球内部吗?展开你的想象,将设计画在记录本上。
一、激情导入
地球,孕育生命的摇篮,人类伟大的母亲,她赐予我们碧海蓝天,但你们可曾想过,如今的地球变成什么样子呢(结合幻灯片)
二、地球危机知多少
1、说一说自己对地球的危害
时至今日,地球上的森林植被越来越少,江河湖海遭到严重污染,大自然已经警号长鸣。当我们目睹这些可爱的小生灵在污水中挣扎、哀鸣时,每个人都会发出呼声:救救他们、救救地球、也救救我们自己吧!(结合幻灯片)
通过以上对地球环境现状的了解,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一下,我们有哪些危害地球的行为呢
同学一:随地吐痰。
同学二:乱扔垃圾,乱扔废电池。
同学三:浪费纸张,浪费水。
同学四:践踏花草树木。
(废电池的危害:一颗钮扣电池弃入大自然后,可以污染60万升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
2、说一说人类对地球的危害
资料一:土壤遭到破坏
据
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降落,泥浆到处喷洒,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在对土地构成一般来是不可逆转的污染。
资料二:森林逐渐减少,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最近几十年以来,热带地区国家森林面积减少的情况也十分严重。在1980—1990年,世界上有1。5亿公顷森林消失了。按照目前这种森林面积减少的速度,40年以后,一些东南亚国家就再也见不到一棵树了。
据
资料三:化学污染严重
工业带来的数百万种化合物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即使作为地球上最后的大型天然生态系统的冰盖也受到污染。那些有机化合物、那些重金属、那些有毒产品,都集中存在于整个食物链中,并最终将威胁到动植物的健康,引起癌症,导致土壤肥力减弱。
同学们,看完这些资料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同学一:人类为求发展,过度砍伐树木,土地沙漠化严重
同学二:污水,污物的任意排放,污染了海水,造成海洋生物的大面积死亡。
同学三:工厂的废气物排放造成空气的浑浊,空气质量逐渐下降
同学四:还有还有,人类乱丢垃圾,地球快变成“回收工厂”了!
三:救救地球
昆明的蝴蝶生态园,蓝天碧水是地球赐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如果我们不加以珍惜,几十年、几百年后,它将要变成一片荒滩。我们的子孙也许就要生活在肮脏的小河边。为了我们、为力我们的后代子孙,保护环境、救救地球成了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1、我们应该怎样拯救我们的地球呢
我国出台了《森林保护法》、《土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发露、法规,给我们保护环境、拯救地球以法律的保障。
植树造林、绿化环境;节能减排。进净化自然;建立废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
2、请同学们也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
同学们,看完这些资料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同学一:不随地吐痰。
同学二:不乱扔垃圾、不浪费纸张。
同学三:节约每一滴水。
同学四:植树造林,保护花草树木。
3、同学们,你知道下面这些节日吗
设立这些节日的目的是什么呢
时刻提醒人们,保护环境,拯救地球。这说明了环保的重要性。
3、低碳生活是拯救地球的一大举措。
我们倡导: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
我们希望: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
我们期待: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
我们行动:花草树木,保护花草不随地吐痰,不浪费纸张,节约每一滴水,不乱扔垃圾,拒绝方便筷、少用方便袋,种植树木。
四、展望未来
“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教学目标
1.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2.研讨本文的说明方法。
3.搜集有关地球及其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资料,以便了解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学生对未来的探索。
教学重点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教学难点
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阶段目标
1.补充、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欲望。
2.了解课文内容。
3.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
4.研讨本文结构,了解本文说明的条理。
5.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6.理解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理。
教学内容
1.导入: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了解又有多少呢?
(2)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有关知识,就清仔细阅读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的《看看我们的地球》一文。
2.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并思考:从文中你了解到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提示:地球有哪些部分组成?课文主要介绍的是哪部分?明确:地球有气圈、水圈、石圈组成。主要介绍了主体石圈。
4.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明确:课文从石圈的位置、性质、形成以及人类对石圈的探索及开发利用等方面介绍了有关石圈的知识。文章先由地球的气圈、水圈引出课文的说明对象——石圈,接着介绍石圈的位置、性质及形成;有石圈的形成,引出人们从古到今对石圈的最上层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解决石圈最上层可利用的各种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由解决的办法又引出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由此又引出如何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由此又引出要揭开有关地球起源之谜,最后,展望开发利用其他天体的美好前景。
5.思考: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质资源日益减少的问题?又该怎样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怎样才能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明确:作者认为要解决石圈上可利用的矿物资源日渐减少的问题有两种办法:
(1)靠现代地球物理探矿、地球化学探矿和各种新技术部门的合作者们共同努力,往石圈下部更深的地方要原料。
(2)继续找寻和利用新的物质和动力来源,热就是便于利用的动力根源。作者认为了解清楚地球内部物质的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的办法是:
(1)通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对地球的内部结构进行直接的探索研究。
(2)发射火箭到其他天体和通过远距离自动控制仪器的记录等,得到有关那个天体内部结构的资料来进行比较研究,间接地了解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它们存在的状况。
6.提问: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明确:
(1)举例子:“比如,能够分裂并大量放热的放射性矿物,如铀、钍等类,我们已经能够利用,例如用来开动机器、促进庄稼生长、治疗难治的疾病等等。”运用举例子具体说明了“最近几十年来,从石圈中不断发现了各种具有新的用途的原料。”……
(2)列数字:“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通过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
(3)作比较:“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径却有着12,000多公里呢!”通过列数字、作比较说明当时我们对地球的了解非常有限。
7.总结:
8.交流现代人们对地球的开发资料。
教师活动
1.说导语
2.(1)听读评读
(2)评价答案的优劣。
3.提示思考角度
4.(1)提出思考的问题
(2)归纳总结
5.提问,巡视。
学生活动
1.介绍知道的地球知识。
2.(1)个别分段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2)回答问题
3.思考回答
4.阅读讨论概括回答
5.阅读课文筛选答案
6.理解阅读,讨论回答。圈点答案。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草原的早晨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上学一年了教学设计
头口目手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的早晨的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上学一年了教学设计
头口目手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最后一头战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1:ang eng ing ong
语文燕子教学设计范文
体育后滚翻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匆匆的教学设计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模版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教学设计
狼精品语文教学设计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设计模板
给家乡孩子的信课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