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听过自相矛盾的故事吗?
老师简单讲故事,介绍矛和盾的由来与历史。
①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②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那还是不是我们的故事里头的人物那样自相矛盾了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自由地读一读,听清老师的要求。
出示生字,开火车请学生读。
师:我相信同学们很快就会掌握生字的读音,而且能读得很标准,你自己一个人试试能不能行?
那么你帮生字宝宝戴上音节帽。戴错了可要哭了。
学生注音。
师:除了生字,你敢不敢挑战一下课文中挺难的字呢?谁愿意来领读?
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师:会读生字,那能把课文读通读顺就更好了。我们来轮流读课文,听好了,也许老师很快会叫到你的名字。所以你不可以分心。/
④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①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②同座交流交流。
③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④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②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般攻炮坦战神
a.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
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哪两个问题?教师出示问题:
①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②“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学生讨论,交流感悟
①学生自己先带着以上两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②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请这个同学做好记录,整理其他同学的意见。
③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④感情朗读全文,读后让学生继续质疑、释疑。
三、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①师出示课文的结尾。
②齐读这段话。
③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事例或课前搜集到的事例,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字抄词
①练习其他7个生字。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实践活动
①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②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个故事会。
学习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指导写字的多媒体课件。
2、矛和盾的图片。
3、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录音磁带。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4、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4、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14个字。
2、重点指导7年左右结构的字:
持 般 攻 炮 坦 战 神
⑴引导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五、实践活动
搜集能说明课文最后一句话含义的事例,准备交流。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正确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坦克上战场的录象片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所收集的饿资料,谈谈对矛和盾的认识。
2、教师引导: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满足*战争的要求,人们因此发明了许多更先进的武器,比如说坦克。
3、教师打出坦克投影,让学生直观认识各种坦克,引导学生汇报所收集的资料,谈谈对坦克的了解。
4、教师导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发明都是人们从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启发而创造的,比如说人们看到鸟儿飞翔,研究飞翔的奥秘从而发明出飞机,从鱼儿的上浮下潜中受到启发,发明了潜水艇,而书上的这位发明家也是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发明出坦克。他是怎样受启发发明出坦克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见识一下。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得正确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饿字词。
引导学生字词的质疑,讨论答疑。
左地右挡:左右抵挡,抵抗。
招架:抵挡。
履带:装在车轮上的钢质的链带。
神威:神奇的威力。
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指名分节读文,思考课文内容。
2、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四、细读课文,分小组展开自学。
1、通读课文:教师起个头,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的饿同学站起来接下去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用笔在书上做出相应的记号,教师巡视指导自学:
(1)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2)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用“~”画出。
(3)坦克之所以能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是因为?(用文中一句来说明)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茅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也展开了小组自学活动,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全解
一、听写词语,复习巩固
难以招架、自卫、进攻、大显神通、集合。
二、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中心
1.讨论上节课的自学题。
(1)题: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
a.找出在文中哪一节?(第2节)
b.指读第2节→众生简评朗读。
c.质疑:是什么促使发明家要改进盾?(盾太小,当敌人的矛如雨点般刺来时,将难以招架,自卫能力差,显得不够安全。)
(2)题:有了安全的“铁屋子”,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进?
a.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节)
b.指读3、4、5节→众生简评朗读→鼓励学生带感情朗读。
c.质疑:发明家为什么还不满意?他又做了哪些改进?
(“铁屋子”虽然安全,但无法进攻,行动也不方便。改进方法:设置枪口或炮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a:指名回答
b:看坦克在战场进攻和自卫自如的录像片段。
c:引导学生说体会,加深理解“大显神威”的词义。
(4)题: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和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a:让学生自由谈启发。
b:引出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齐读该句,指导用肯定的语气朗读。
c:联系生活实际,用例子说明:
三、小结
发明从矛和盾身上受到启发,把二者的长处和二为一,从而发明了坦克。我们也应该学会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且多多学习,让自己不断进步。
四、布置作业
积累文中好词,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等。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内容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图中的两个人在干什么?他们的手中拿了两样古代的武器,你们知道这长长的叫什么吗?(矛)那圆圆的叫什么?(盾)矛是用来干什么的?盾又用来干什么?(相机板书:进攻,自卫)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矛而没有盾,会怎么样呢?如果这个人只拿了盾而没有矛,又会怎么样呢?现在就有一种武器,它既能像矛一样进攻也能像盾一样防守,那就是坦克。(出示玩具坦克)(板书:坦克)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来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请大家把书翻到第25课〈〈矛和盾的集合〉〉(补充完整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在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其它同学吗?(自由说)
3、老师也有一些词语要提醒大家读好。(出示词语卡片,带读)
4、请大家把这些词语带入课文,齐读课文。读完了,有什么收获?
三、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一)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我们知道矛可以进攻,盾可以防守。发明家为什么还要去发明坦克呢?书上是如何介绍的?着重指导“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同桌之间用动作演示。一手拿书当盾,一手拿笔当矛。
3、就在这紧张危急的时刻,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他想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那对方的矛就再也戳不到我啦!”(先对盾的不满,后来想到盾可以改变而喜悦)
5、假如是你,你还会想到其它的好办法吗?
6、发明家的主意确实很不错,盾经过改进成了一个“铁屋子”,发明家钻到了解铁屋子里和朋友比赛,对方的矛戳不破铁屋子,自然也刺不到他。可是,让我们冷静地想一想,比赛场上,对方见他缩在里面是不是就不打了呢?肯定还会用别的办法来对付他!想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
7、是啊!这样下去发明家一点儿获胜的机会也没有!
8、出示句子“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理解句意
(二)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这时发明家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矛”就是从洞里伸出的“枪炮”,可以进才攻。
2、利用玩具坦克,大致讲解坦克的基本部件。
3、小结:经过发明家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坦克终于诞生了。
(三)过渡:这辆坦克的威力可真大呀!
1、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这辆坦克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2、理解“大显神威”、“庞然大物”等词语。
3、读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坦克是发明家根据矛和盾造出来的。可它却比矛和盾的威力大多了,为什么呢?(板书:合二为一)
4、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带橡皮头的铅笔的发明过程。
(四)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由此可见(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句子。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东西都有它的优点,也有一些东西有它的不足之处,根据你平时的观察,动动脑,想想你想发明什么?
2、想发明的写成一篇短文。
五、总结全课,鼓励学生
在这节课上,有许多同学的表现非常好,被评为“朗读明星”、“智慧明星”、“积极发言明星”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明星”们的优点集合到自己的身上来,老师相信你们以后的表现会更加出色的。
【学习目标】
知识: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情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等16个词语。
2、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坦克的图片、文字资料。(师生)
2、收集与发明创造有关的`资料。(师生)
3、准备好相关的挂图和词语卡片。(师)
4、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阅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
二、浏览本组内容,了解课文梗概
三、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1、讲成语故事《自相矛盾》。(可由学生讲)
2、谈话:在人们纷纷嘲笑卖矛和盾的人自相矛盾时,更有聪明人想到了别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25课,《矛和盾的集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检查预习,自学生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提问:认识这些字和词吗?读一读。(指名读,学生边听边正音)
2、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说说你记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自主识字。)
3、谈话:现在我们让这些生字回到课文中,考考你是否还认识它们。学生小声自读课文,巩固生字的识记。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除了留心听他读得怎样,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讨论,评评谁说得既清楚又简单。指名说。
6、自由交流:通过昨天的预习,以及今天读和听,你还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自由谈读文后的感受,鼓励学生表达个性化的感悟。)
五、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巩固识记:分组交流记字的窍门。
提出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3、重点指导:“矛、兵”的笔顺。
4、扩词练习,检查积累。
5、指导生字书写。
6、小结写字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听写本课词语。(见词语表)
2、进一步读熟课文,争取解答课后问题。
3、用“?”标出不理解的地方,其他问题可提在笔记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语(字卡背后)
2、听写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
小黑板出示词语,学生订正,改错。
3、提问:听写的词语中有不懂的吗?(学生互问互答)
4、板书“大显神威”,这是什么意思?(初步理解)
围绕这个词,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如:谁“大显神威”?它具有什么“神威”?它为什么能大显神威?)
二、围绕“大显神威”,感悟课文内容
1、从书中找到“大显神威”。提问:是谁“大显神威”?生答后,引读5自然段。
2、小结,过渡: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那么,坦克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自由回答。
你从哪里找到了答案?引导学习1~4自然段。
3、默读1~4自然段,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坦克是怎样发明的。
独立读书思考。分组交流改进。指名发言说明。
小结: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4、指导朗读1~4自然段。
引导:小声读这部分课文,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和句勾下来,待会儿与同学交流。
交流好词佳句。联系上下文理解“难以招架”、“固然”等词。
朗读课文。
5、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以及坦克在战场上的“神威”,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引读6自然段。
出示句子“谁善于……胜利者。”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是怎么明白这个道理的?
小结:通过具体事例明白了这个道理。
说明:用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是写文章常用的方法,不能空讲道理,举例最有说服力。
三、拓展思维,深化明理
1、读文后“泡泡”里学习伙伴的话“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提问:你能举例说明这句话吗?
先分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2、谈话:矛和盾很早就有,为什么别人不能像发明家一样发明出坦克呢?(生自由回答)
小结归纳: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从你的发现中受到启发,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四、布置综合性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生活,发现不便之处,作记录。
2、思考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
3、尝试把其中一项做成看得见的作品,在展示台上展示。
(可根据学生建议增减活动。)
一、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用事实说明道理,叙事简洁清楚。
二、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在语言转化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怎样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五、教学过程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精彩的动画片,请看大屏幕(把书上插图制作成用矛和盾作战的动画片),他们手里的作战武器是什么?板书:矛、盾。
2、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进攻、自卫)比较而言,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个关于矛和盾的故事(板书:和)。
设计意图:通过看矛与盾作战的动画片,拉近学生与古代兵器的距离,为学习“矛”、“盾”二字的音、形、义打下基础,同时对矛和盾的优点有直观的感知,为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奠定基础。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有难读的地方提醒小伙伴的吗?老师也要提醒大家读好这些词语(大屏幕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认读生词,扫清阅读的障碍。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提醒的方式和学生平等的对话。
3、自己把课文再默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相机指导、归纳、板书:集合。
设计意图:课文浅显易懂,因此,放手让学生读,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三)研读观察,解悟思想方法。
1、看屏幕,边看画面边读课文,通过这个画面你能读懂课文的哪些内容?特别是能理解哪些词语和句子。
2、交流。如:
(1)矛和盾的长处(进攻、自卫)等关于矛和盾的词语句子。
(2)理解“庞然大物”、“履带”、“炮口”等关于坦克的词语。
(3)理解“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体会“紧张危急”。
3、观察发明家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紧张、危急、计上心来、急中生智等)
4、发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请大家用心去读读课文1-4段。用心读就是要边读边思考,反复读,反复想,直到把问题读懂。读完后,尝试根据下面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可是……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对了……
5、小结: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就是这样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复述,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突出教学重点,使学生完成对文本语言的内化。
(四)欣赏诵读,放大创造成果。
1、课件出示坦克图,边欣赏边议论。
2、读课文第五段,要努力绘声绘色地读,以声音表现自己的感受。如自豪、惊喜、成功感。
3、“大显神威”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说说大显神威的情景。
4、大屏幕播放坦克作战的录象片段,感受坦克的威力,指导朗读。
5、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什么?
出示句式(写一写):这样的集合真( )!(棒、好、妙极了等)
6、启发:
(1)假如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会对发明家说什么?(一个能思考得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穷的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集合是一种解决难题的方法。假如你在生活学习的时候碰到了难题,你会对自己怎么说?
7、小结:感受着这样的力量,我们全身都洋溢着智慧,我们再智慧地读一读课文的题目。
(五)举例讲授,理解课文道理。
1、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们也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其实有很多新的产品、新的发明创造,甚至大型的建设项目,都包含着这种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笔”、“橡皮铅笔”、“小灵通”、“电动自行车”、“高速公路”、“鸡尾酒”、“电视电话”等等。
2、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内容。
同时板书出示: ( )和( )的集合
3、引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4、其实,学习也包含了许多集合的过程。只要是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别人会了懂了,我们也要努力去会,努力去弄懂,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
看故事《胡服骑射》(学生默读,相互帮助理解)。
议一议: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
5、有时,为了把事情办好,或者办得更好,人们常常用合作的办法,把大家拥有的长处都发挥出来,一起想,共同做。
阅读《优势互补》。议一议: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强强联手”。在强强联手中,我们还会懂得“扬长避短”的方法。
6、小结:集合不仅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发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集思广益。记住“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就会受益终身。
设计意图: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较为抽象。教学时将课文和事例融为一体,在事例中感悟语言,在事例中理解课文,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对这句话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教师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事例出发,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使学生摒除抽象教条的分析,通过具体鲜活的事例体会“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的含义。这样读中悟理,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落到实处,对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有更进一步的感悟。
(六)查找交流,拓展学习活动。
1、查成语字典,理解“集思广益”、“兼听则明”、“楚材晋用”、“三顾茅庐”等的意思,然后联系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的学习,谈谈对这些成语的新理解。
2、搜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开一次故事交流会。
3、综合学习活动:与爸爸妈妈一起,查看资料,了解汉城奥运会、巴塞罗那奥运会、典雅奥运会的开幕式点火创意,集他们的优势,设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点火方式。
设计意图:学生的智力背景越广阔,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深入。要比较深刻地理解文章揭示的科学道理,了解发明家的灵感缘于他们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就应在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走出课堂,走出课本。
附板书:
25 矛和盾的集合
盾————铁屋子
坦克
矛————炮 口
( )和( )的集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会认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能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本课说明的道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培养学习边默读边动笔边思考的习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默读思考动笔画等方法,了解发明家思考的过程,在交流中,通过补充句等方法,学生体会出发明家思考的深入与全面性。通过课外资料的引导,学生再进一步感受坦克威力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吸收他人优点的重要性。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深入体会本文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生字新词。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他们有什么作用呢?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这里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矛是攻击别人的武器,而盾是防御的武器。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课件 生字、生词卡片,认读。
指导识记字形,可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加强记忆,如:持和挂、炮和跑、担和坦、神和伸、般和船;
3.巩固新词。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教学中要着重倡导在文章的大的语言环境下感悟语言。只抓孤立情节理解课文,学生常常会出现被动跟随的状况。先从整体入手,再重点关注情节,学生对情节语言的感悟会是丰富、生动的,将会更深刻的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内涵,从而逐渐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感悟文章的能力。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桌相互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a. 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b.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小结课文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可以是生字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有关课文内容学习的收获。教师适当概括补充。
五、指导写字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
a.学生观察这7 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b.多媒体演示这7 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作业:
1.抄写生字2遍,注上拼音。
2.熟读课文,思考“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附课文:
矛和盾的集合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与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9月15日,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赵州桥》练习《灰雀》教案(人教三年级上册)引导学生玩一回“童话游戏”──《语文园地七·习作》教学设计《画杨桃》教学设计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给予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21、古诗两首导学案《春日》教学预案查看更多>>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
矛 进攻
盾 自卫
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
设计意图:课堂没有直接完整的呈现课题,而是借课文插图展开教学,逐步呈现课题,让学生在“说、写、猜”的活动中轻松有趣的走进文本。“矛”和“盾”这两个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这两个字的字形又有一定难度,意思也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通过看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语境中掌握“矛”和 “盾”,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教师的板书示范,化解了字形的难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
(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
(2) 想办法记一记要求会写的生字。
(3)组长安排组员分段朗读,读通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纠正发音。
(5)师: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能自行解决黑板上的哪些问题,先在小组里讨论,还不懂的留着全班讨论。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问题。
设计意图:“教是为了不教”,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学习的方式和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师: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你能自行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解决一个,擦去黑板上的有关问题。
2、课件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
集合 紧张 固然 乌龟 自卫 进攻 炮口 坦克
战场 长处 首次 胜利者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乱作一团 庞然大物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3、运用练习
(1)选用上面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a .中国乒乓球的国手们在奥运会上( )。对方队员面对强有力的进攻,虽然( ),但最终( ),败下阵来。
b .当猎狗这个( )出现在受伤的小鸟面前是,小鸟吓坏了。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说句子。
设计意图: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厚积才能薄发。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学生的语言会变得生动、具体。对于新词,不仅需要理解,更需要学会灵活的运用。此外,根据学生学习注意力时间分配的特点,适时组织学生抢记词语能消除大脑疲劳,以便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四、指导书写,完成作业
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
1、认读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按结构归为一类读,可以选后鼻音或前鼻音的字读,也可以组词读。
2、本课生字以左右结构的字占主要比例,因此要重点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难点落在“集”上,右上四横,上部要写得紧凑。
3、练习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外延伸,阅读资料
坦克:又名战车。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力和坚强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乘坐3~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驾驶等任务。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早使用坦克参加战役。其实,坦克是一名战地随军记者发明的。
设计意图: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天地就有多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外资料引进课内,使精读与略读在课内得到有机结合,使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得到提升,适时让学生感到课本之外还有精彩处,开卷有益。
六、作业
1、我会写
máo bān dùn
(1)敌人的( )如雨点( )向他的( )刺来。
chí shén
(2)她手( )( )奇的七色花向我走来。
tǎn zhàn gōng tuì
(3)我方的( )克冲上( )场向敌军发动进( ),很快打( )了敌人的进攻。
2、搜集发明家发明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听写句子,引入文本
1、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听写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反馈:打开书本,校对、订正。
设计意图: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它的内涵和中心,把握全文。这个句子是本课的重点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仔细分析句子,用词也很有意思,既有反义词,也有能解释课题的四字词语。这个句子在课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二、讨论交流,感悟课文
1、出示听写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这句话中的反义词,圈出能解释课题中“集合”的一个词。
学生读句子,回答。提示:自卫—— 进攻;盾——矛 ; 合二为一。
2、 师:把“矛”和“盾”这样一对矛盾的事物合二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处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2~4自然段,读完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反馈
(1)怎么集合?
指名回答。
提示: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具体做法是: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出示坦克的图片,简单介绍。
(2)这样的集合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回答。
提示:“矛”和“盾”的集合实际上是自卫和进攻的集合,既能很好的自卫,又能更好的进攻,这可是“大显神威”。
3、指导学生理解“大显神威”的含义,读第5自然段,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明。
学生读课文、回答。
提示: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你能把大显神威的感觉读出来吗?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引导学生在读中领会“首次、吓得哇哇直叫、乱作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小朋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过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学生回答,如:“神舟”五号太空飞船、海洋馆的大神龟、我国奥运健儿……
4、师:发明家从“矛”和“盾”中得到启示,把“矛”和“盾”的长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悟出点什么呢?
引导学生初步领悟道理: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设计意图:明理是一个过程。小悟得小道理,大悟得大道理,多悟多得,说不定哪天恍然大悟、大彻大悟,还真有什么大启发。因此,明理不可急功近利,教学是要体现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悟。
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这句话,想一想从中可以受到什么启发呢?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教师可适当提示:充气雨衣、地下多功能车库、双层公交车、节能型马桶、钻井工人的帽子、带橡皮头的铅笔、一个优秀的人……
3、师: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的事物还有哪些你觉得使用起来不太方便,可以怎样改进,使之更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呢?
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教师鼓励有创意的想法。
4、小结
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
设计意图:教学不仅要举一反三,更要融十为一。紧扣教材,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和训练的切入点,将阅读的理解、语言的感悟、明理的过程巧妙的糅合在一起。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抄写句子: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记下自己或身边的人留心周围事物、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事例。
设计意图: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开放,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能从课本中寻找答案,还会在生活中有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矛——进攻——枪口或炮口
集合——坦克
盾——防守——铁 屋 子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设计意图:板书的功能在于理清文脉,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要简介、明了。这个板书能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而为一的过程展示出来了。
教学目标:
一、认识并会写“矛、盾、集”等生字。能正确读“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二、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时数: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了矛的作用是进攻,盾的作用是自卫。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优势。
二、自由读文,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读了课文你最欣赏发明家的什么?
生: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结合板书::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四,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又挡,还是难以招架。”反复读。
2、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什么?(看录像,再通过动作实践体会左抵又挡、难以招架两个词的意思。)
3、这个句子哪些些地方写得好?(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用了打比方的手法,使句子表达地更具体。)
五、文章哪些地方能体现发明家善于思考,分析,创造?自由读,小组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出示句子:
盾太小了!如果盾大的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发明家为什么要设想盾大得像个铁屋子?这个铁屋子解决了什么问题?
板书:自卫
师:有了这个铁屋子做盾,
的确安全可靠,他的设想多好啊,我们用什么语气来读?练习朗读。
师:你还画了哪些句子体现发明家善于思考,分析,创造?
出示句子: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练习读。
师: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发明家为什么要设想从铁屋子上开个小洞?
这个小洞又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学生交流
板书:进攻
师:从铁屋子上开个洞,可以伸出枪和炮,那我们可以集中火力进攻敌人?那在铁屋子上开个洞就可以把敌人消灭吗?发明家还想到什么?
板画,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为什么要这样呢?四人小组交流
师:有了这些精心设计,发明家终于发明了坦克。让这种新式武器冲到战场,结果怎样?请用四字词语概括。先讨论再交流:
板书:大显神威、百战百胜、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打得敌人怎样?
四处逃窜、哇哇直叫、落花流水、全军覆没……(根据板书,读成语。)
师:坦克发挥了无比的威力,大家觉得他的优势在哪?
板书:集合了矛与盾的力量
六、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齐读最后一段。
七、你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八、抄写文中的四字词语。
【教学目的】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全班能正确读写生词,在此基础上每个人还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4、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生词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一些生词的读写和运用。
【教学准备】
矛和盾的图片及有关生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
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如果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巩固新词。
〖照顾差异策略:想把生词读一遍的得一颗星,想把生词读一遍并用其中喜欢的一个词或几个词说话的得两颗星。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优生离开座位帮助学困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6、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教学意图:教学中常会碰到在掌握生字词时不同水平的学生掌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优生常在统一的教学步调后无所事事,甚至做些小动作,在这种时候设计异步教学大有好处,以上两个异步策略的设计就是让优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让学困生有可能的话也摘到更大的果子吃。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
1、学生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交流交流。
3、全班初步交流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
⑴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⑵“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学生讨论的话题。
四、指导写字
1、出示14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记生字,并观察哪些字最难写,等一下给同学提醒。
2、重点指导7个左右结构的字。持、般、攻、炮、坦、战、神
⑴学生观察这7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⑵多媒体演示这7个字的布局。
3、学生提醒哪些字最难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及时评议。
〖照顾差异策略:允许写得又快又好的学生读课外书并做摘抄。
【作业】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选做题:从本课生词中选用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词写话。
〖照顾差异策略:选做题优生必做,其余的选做。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运用直观的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抽象的矛和盾有了直观的印象。
2、能从“差异教学,异步发展”的课题出发,设计多个异步策略,让优生在课堂上没有吃不饱闲着没事干的事情发生,让学困生在优生地指导下进行较到位的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3、鼓励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多提有价值的问题,避免滥问。
4、在写字时发挥学生的积极自主性,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指出某个生字难写和易写错的地方,学生对这个环节兴致很高。
教材简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十五课,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由三部分组成,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为此,本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把学生的自主体验、个性阅读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师生共同运用教材,占有、整合、充实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人文熏陶中成长。
设计特色:
以读书为本,自读、自悟、自得总结收获;以体验为主导,促进个性化阅读;以人文熏陶,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轻启学生心扉
二、聚焦文眼,集中阅读心向
三、深掘文本,磨砺儿童语言
(一)感悟发明过程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请大家放声朗读这四个自然段,想一想:这四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请大家再默读1-4自然段,一边默默地读,一边细细地想,一边轻轻地画,思考这个问题。
3、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问题。其余同学注意倾听,想一想他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4、剖析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
请大家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带“然”字的词语,把它画出来。
请大家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这三个然字词在这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知道什么?
出示:
忽然……固然……当然……
从这三个带“然”字的词语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产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你能用上这三个关键词语,说说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吗?请和同桌相互说说。
5、谁来对全班同学说说?
(二)活化坦克神威
1、课文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2、教师出示战场上的坦克图片和课文中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看着这幅图片,说一说: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用笔画出课文中的句子,再读读!
(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学生朗读)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5、学生自由练习朗读、齐读。
(三)感悟表达方法
1、出示阅读材料,请学生自由读一读——
1916年9月15日早晨,在法国的索马河畔(pàn),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áo)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的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兵吓得屁(pì)滚尿(niào)流,纷纷逃窜(táo cuàn),英军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大显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
2、学生交流读这段话的感受。
3、这一段话写得很具体、生动、形象!可是,为什么课文不这样写,而只是用了短短的47个字来写?
(四)品味文章道理
1、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围绕题目写了什么?请齐读——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这里的“谁”可以指哪些?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什么?
3、“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别人优点的产物?
4、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小组讨论讨论:如果可能,你希望将哪些长处集于一身?小组讨论后进行学习汇报。
5、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祝大家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四、积累言语,存盘所需养料
板书:
矛 和 盾 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趣味数学题:
出示:橡皮+铅笔=( ) 电风扇+取暖器=( )
电视+电话=( ) ( )+椅子= 轮椅
【将数学中的加法融进了语文课的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在看似游戏般轻松的环节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集合别人优点将会成为胜利者这一主题。】
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片,准备好了吗?
看《自相矛盾》视频。
【动画片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观看动画片的同时也让学生积累了成语,感知到了矛与盾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上课】
一、导入新课。
1.知道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是叫什么名字吗?
2.提到的两种兵器是什么?
3.指导书写“矛”和“盾”(田字格书写“矛”和“盾”。)
矛:矛字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如果用盾是自卫。
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
【这里进行的是字理教学,将学生的生字书写指导和生字识记变得更有趣,学生的记忆也会更深刻,同时在念儿歌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了矛和盾的作用,为后面的学习做出了铺垫。】
4.“矛”和“盾”有什么作用?(板书:进攻、防守)
5.一个进攻,一个防守,有点儿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田字格书写“集”。)
【一个进攻,一个防守,这冤家路窄、针锋相对的矛和盾集合在一起会怎样呢?这样的问题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2.认读词语。
⑴出示词语,认读:
自卫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进攻 庞然大物 大显神威
【精心选取的这6个词既是课文的核心词汇,又是值得积累的好词语,同时,这些词语还含有课后要求掌握的几个生字。】
⑵把词语填进这段话中,指名读。
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这样设计一方面训练了学生运用词语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再次巩固本课所学的11个生字,同时,读通了这段话,学生也就了解了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一二段。
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⑴指名读句子。
⑵谁都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什么感受?25、
⑶出示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大家看这个“刺”字,“木字中间口不严,一把大刀立右边;刺字见谁把谁戳,谁人见了都胆寒。”更何况这矛是怎样刺来的?(指名读。)
【将文字读成画面,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刺”字的字理教学让学生对这句话有了更直观、深入的感受。】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一生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一生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引读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独特体验,读出情感来,特别是让学生触摸着自己的心跳来读,学生会深有感触,读出情感来。】
⑷面对如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只能是——(学生:左抵右挡),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生说。)
⑸师:我这里就有一根锋利的矛,拿出你的盾来,我可要刺过来了!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⑹你什么感觉?(难以招架。)
⑺经过一场激战,相信此刻你一定明白了“左抵右挡”?(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护自己。)
【面对学生对“左抵右挡”可能会有的片面的理解,教师通过与学生模拟比赛的情境,在教师不断的“刺”与学生不断的“挡”中,让学生对这个词语有了正确的理解,方法巧妙,学生一定会记忆终身。】
⑻师:即便是这样左抵右挡,发明家依然是难以招架,心中暗想:——
出示句子: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不要放过每一个标点,你有什么发现?
②从这两个感叹号,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此刻怎样的心情?谁来试着读一读?(生读。)师:不够急切,再读!
③师引读: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紧张极了,此刻他产生了一个万分迫切的想法——(个别读)
发明家难以招架,在这危急关头,他在内心深处急切的呼喊——(个别读)
生死攸关哪,发明家甚至想大声呼喊——(齐读)
让我们一起帮着发明家喊出内心深处这万分迫切的想法吧——(齐读)
4、学习课文三四自然段。
⑴有个铁屋子就行了吗?请同学们默读第3、4两个自然段。看看发明家又想到什么办法了,能像老师这样写一写吗?
(学生拿出练习纸练习)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盾太小
铁屋子
⑵集体交流。
预设:引号的特殊含义,履带的图片解释。
5、创设情境,复述过程。
⑴同学们,这位发明家通过详细周密的思考,一步步发明了坦克。现在你们就是这位发明家,你能把发明的过程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吗?介绍时也可以学着运用一些连接词使语句更连贯。(出示句式)
⑵互动交流: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他遇到了第一个问题: 。于是想到: 。可是,又出现了第二个问题: 。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三、结合板书小结
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就叫做——矛和盾的集合。(指课题:齐读)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呢?这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我们下节课一起体验。下课!
板书:
矛和盾的集合
遇到问题 想到怎样解决
矛太小 铁屋子
不能进攻 铁屋子开个小洞
伸出“矛”——枪口、炮口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用事实说明道理,语言简洁清楚。教学时,紧紧围绕“优势对接的思想方法”主题,按照“研读解悟第1~4段(理解什么是优势对接的思想方法),适度放大第5段(感受由“集合”思想带来的新成果),拓展提升第6段(学会优势对接的思想方法)”的思路,以“互文性”解读,唤醒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用教材教”的新课程操作要求,帮助学生建立更清晰的文本意义,在自读自悟中有更实在更丰富的收获。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在语言转换中有效理解“难以招架”、“庞然大物”、“集合”、“善于”等词语。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并能据此提高阅读寓言故事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合观察和复读等手段,解悟发明家的思想方法
看屏幕,边看画面边快速浏览全文,通过这个画面你能读懂课文的哪些内容?特别是能理解哪些词语和句子?
1、交流。如:
⑴ 矛和盾的长处(进攻、自卫)等关于矛和盾的词语句子;
⑵ 理解“庞然大物”、“履带”、“炮口”等关于坦克的词语;
⑶ 理解“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划出来---仿佛这三个词就写在画面上,读出来──插上一对翅膀,一对想象的翅膀,读着读着,画面就看“活”了;
⑷ 尽管这只是一场朋友间的比赛,但是依然十分紧张。
把注意力集中到发明家的表情,你能发现更重要的内容吗?(紧张、危急、计上心来、急中生智等)
2、发明家在想什么?是怎么想的呢?大家用心读读课文1~4节。用心读就是要边读边思考;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直到把问题读懂。
读完后,尝试根据下面的提纲说一说发明家是怎样一步一步思考的: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 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明家又认真研究了一番: 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结:这个过程,就是发明坦克的过程,就是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考过程。集合是一种想问题的方法,是发明的一种方法,带着这样的理解,一起读题目。
二、运用欣赏和诵读等方式,放大发明家的创造成果
1、课件出示坦克图片,边欣赏边议论。
2、读课文第5节,要努力绘声绘色地读,以你的声音表现你的感受。如自豪、惊喜、成功感。
3、“大显神威”什么意思?联系第5节课文说说大显神威的情景?(随机出示屏幕阅读补充材料1),这是一段对战斗场面更具体的记录,鼓励优秀学生加大难度从短文中再找找“大显神威”的情景。
4、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样的力量,你想说什么?
出示句式(写一写):这样的集合真(棒、好、妙极了等)。
启发:仿佛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会对发明家说什么?(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集合是一种解决难题的方法。 假如你在生活学习的时候碰到了难题,你会对自己怎么说?
5、小结:感受着这样的力量,我们全身都洋溢着智慧。
三、用讲授和举例等途径,理解课文告诉大家的道理
1、我们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们也能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其实有许多新的产品、新的发明创造,甚至大型的建设项目,都包含着这种集合的思考方法。如“水笔”、“橡皮铅笔”、“小灵通”、“电动自行车”、“高速公路”、电视电话、蛋卷冰淇淋、鸡尾酒等。
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内容。
同时板书出示:( )和( )的集合
引导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其实,学习也包含了许多集合的过程。只要是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别人会了和懂了,我也想努力会努力懂,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
看故事《胡服骑射》(学生默读,相互帮助理解)。
议一议: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取长补短”。
3、有时,为了把事情办好,或者办得更好,人们常常用合作的办法。把大家拥有的长处都发挥出来,一起想,共同做。
阅读《优势互补》,
议一议:联系最后一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鼓励联系自己的体验,你也有这样的经历吗?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要善于“强强联手”。在强强联手中,我们还会懂得“扬长避短”的方法。
总结:
集合不仅是一种具体行动,也是一种思考方法,一种人生智慧。对于优势互补的思想方法,不仅体现在发明创造上,也反映在做事做人的时候,如取长补短、强强联手。记住“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你就会收益终身。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编者的意图,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识字,与人交流识字 记字的方法。正确 规范地书写生字。
采用喜欢的方式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简单复述。
通过学习,懂得坦克是集合了矛和盾的优点而成的。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做合理的想象,与人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 由鲜明意象导入新课(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小点)
教师借助多媒体或图画也可以是课文插图,导出“矛”和“盾”。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讲述对图中矛和盾的理解,最后小结:“矛:能攻不能守;盾:能守不能攻”,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揭示课题:
教师指出:“矛”和“盾”是功能完全不同的两样武器,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设想,如果把它们的优点集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结果呢?
第二环节:
借助识字工具阅读课文,交流识字(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1 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借助字典 工具书查阅生字,认字。(这个活动也可以放在学生预习时就完成)
2 采用“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字义,在学习伙伴间交流识字方法。(因为学生已经有两年多的识字经验,到了三年级上学期末,学习课文生字就能更加放手,让学生自由识记。)
以“摘苹果” “抓阄认字” 组词等游戏形式检查认字情况。
第三环节:读读画画,了解坦克的由来(这个环节分为8个小点)
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
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发明家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要求默读时找出有关段落,画出关键词语。
(本训练旨在让学生在阅读课文1——4自然段的同时,勾画具有总结性的词语:“比赛 想法 发明”,勾画完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怎样从这三方面写发明家发明坦克的?
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词句。
学生交流时侧重于两个训练点:
(1)理解这几个段落中较难理解的词语“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2)体会比喻句的妙用。这个训练点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首先,教师出示两个句子,学生比较a b句子的不同点,体会用上打比方句子的好处。
A:对方的矛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B: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发现,因为用上比喻句,可以看出矛进攻得非常激烈,发明家才会感到“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才会产生发明坦克的想法。
在这里,结合对比喻句的体会,理解词语“难以招架” “紧张危急”。
5 让学生思考比喻词替换及用法,懂得替换了比喻词,比喻句的意思不变。(这个练习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的习题进行训练。)
“对方的矛雨点向自己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6 读书作画,理解发明家想法。
学生边读书边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画出坦克的样子,注意画出坦克既能攻又能守的特点,结合作画,指导学生说说矛和盾与坦克有什么联系,或议一议发明家的想法是否合理。
学习第五节,理解内容,记忆词语。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五节,找出喜欢的词语和同学交流一下理解 记忆词语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诸如“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 庞然大物”的词语等)
学生读了课文后,想想哪句话对自己的启发最大?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更深化理解课文的中心)
第四环节:
拓展思路,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训练(这个环节分为3个小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或课外查阅到的知识举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也可以结合《同步训练》中最后一题“互动天地”进行说明。
质疑:让学生指出课文里不明白的地方。
解释:引导学生寻求答案。
第五环节:
总结:同学们,让我们也像发明家那样,开动脑筋,仔细观察,成为新事物的发明者吧。
作业设计:(1)抄写生字 词。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大海睡了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黄山奇石最新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大海睡了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黄山奇石最新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三篇)
七年级语文黄河颂教学设计范文
池上教学设计(通用7篇)
五年级美术偶戏教学设计(通用三篇)
部编版人之初教学设计
火烧云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七年级秋天教学设计十三篇)
人之初教学设计范文
b p m f教学设计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