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莉落老师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科学家的三次实验过程及结果,知道蝙蝠飞行靠的是什么;

  2、懂得蝙蝠和雷达工作原理的相似性;

  3、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三次实验的过程,知道蝙蝠飞行靠什么

  2、认识蝙蝠和雷达工作原理的相似性

  教学准备:

  大课文、多媒体课件一套、演示用幻灯片一套、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发给作业纸,让学生给生字注音

  2、让学生说出生字词的意思

  3、集体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第1——3自然段段意

  板书: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

  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蝙蝠夜间飞行的奇特现象

  二、谈话导入,认识课文第4——7自然段

  1、谈话导入:我们从第3自然段知道蝙蝠在夜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而且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接,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的科学家呢,做了实验寻找答案,让我们来看一下,好吗?

  2、指导读第4自然段,回答问题

  1)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在什么时候?

  2)第一次实验是怎么做的?

  3、根据问题的回答,逐步出示

  ①实验次数②第一次③第二次④第三次⑤实验准备: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⑥方法⑦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⑧结果⑨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绳子,它一根也没有碰着

  4、根据投影内容,提问:蝙蝠飞行的奇特现象和它的眼睛有关吗?为什么?

  5、课件出示:

  ⑩说明(蝙蝠飞行的奇特现象)

  ⑾和蝙蝠的视觉敏锐无关

  6、提问:(第3片自然段最后一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7、引导学生分组自学第5自然段,继续研究,完成表格(如下)

  实验准备: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系着许多铃铛。

  实验次数方法结果说明

  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铃铛一个也设响,和视觉敏锐无关

  那么多绳子,它一

  根也设碰着

  第二次

  第三次

  8、组织各组汇报,逐步完善表格

  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像设头苍蝇似角到蝙蝠夜里飞行,

  9、提问:现在大家知道蝙蝠夜间飞行靠的是什么了吗?

  板书:嘴耳朵

  10、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第6自然段

  问题: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进行夜里飞行的?

  11、引导学生说一说,并板书出示意图

  蝙蝠障碍物

  超声波超声波

  嘴耳朵

  12、请学生根据示意图复述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13、请学生读第6自然段,认识“反复研究”、“终于”两词的作用(表明科学家做出的努力以及研究结论得来不容易。)

  14、读(第2自然段)提问:

  1)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做了什么事情?

  2)雷达是怎么工作的?请仿照上面的板书试着表示出来。

  15、组织学生交流

  16、引导规纳,贴书

  雷达障碍物

  无线电波无线电波

  天线荧光屏

  17、看板书,引导比较,说出发现

  提示:蝙蝠的什么和雷达的什么作用相似?

  它们的工作方法相似吗?

  18、总结:蝙蝠飞行和雷达探路具有相同的道理。

  板书:道理相同

  三、课堂小结。

  1、指导读课文:1)齐读2)自由读

  2、回答问题: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有什么发现?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来探路的?

  (3)人们是怎样摹仿蝙蝠飞行造出雷达的?

  四、课后思考,完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