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
一、导入提问:影响几千年中国思想文化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各种回答。老师分析后可揭示答案: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提问:(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整体感知、诵读
(1)提出要求: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
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
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
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首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则”理解课文,最后背诵课文。
(2)自由诵读。教师提示诵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个通假字:“说”通“悦”,“女”同“汝”,“知”通“智”)②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此环节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心中有数。
四、质疑交流:
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问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必须理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思而不学则殆”(我把“殆”解为“危险”)?“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师”吗?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等等。
五、小组互动:
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哪几条还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究的好习惯。
六、自由背诵课文
七、探究性学习。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
老师适时候提出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有可能没有联系吗?
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这一环节可以使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备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读课文内容,积累常用文言语汇,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教师提供阅读书目或参考资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判断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通过自主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深入理解问题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教学重点
形成理解课文内容后的个性化表达。
教学难点
参照权威资料独立思考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课前布置预习,了解孔子其人、《论语》其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相信这能成为同学们的共同理想。有一部书可以随时在这方面帮助我们,它就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今天开始我们来试一试,更多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量,从这本书中获得更多的人格力量。
“论语”意为语言的论纂,是对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记录,主要记录了孔子的言论。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真切捕捉到孔子传道授业的音容笑貌。但是,这毕竟是两千多年前的话语了,要做到尽量准确地解读,还需费一番工夫,幸好我们可以借助资料和注释,并且可以相互帮助,共同完成这一学习历程。这节课我们来研读课文的前半部分,大家按照课上摸索的解读方式在课后独立完成对后四则的解读。
(电子幻灯展现课文内容,集中到前四则)(学生准备《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二、默读初解
1、给学生十分钟时间,结合工具书和书下注释默读课文前四则。要求学生绝对安静。
2、提醒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下词句理解方面的疑问。
3、教师巡视教室一周,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讨论细解
1、学生提出教师未来得及回答的问题,寻求大家帮助。
2、将全体同学分为八个小组,每小组再重点负责一则,确保每两个小组研究同一内容。
3、小组内交流对这则课文内容的理解。
4、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为同学们讲解本组负责的课文内容,要求先朗读、再领读、后讲解。任务相同的小组互相切磋交流,其他同学倾听思考并穿插发表意见。
四、引导精解
1、教师在学生发言时及时予以点评,明确可否。
2、教师准备如下问题,推动探究争论,引导深入理解。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习”有人认为应理解为“温习”,有人认为应理解为“实践”,书下注释折中地处理,将两种解释并列出来。查阅工具书,掌握“习”的原意,之后再思考哪一种理解更恰当。
“习”的原意是鸟屡次拍打翅膀练习飞翔,从原意看,理解为实践或练习更为恰当,学习的乐趣也应该是学了就去实施。温故知新当然可喜,但还是没有实践的乐趣更为明确。
(2)书下注释标明“朋”指“志同道合者”,按照你对孔子的了解,孔子的“志”“道”可以如何理解?
孔子志于“克己复礼、爱众求仁”思想的传播和施行。
(3)分别查明“君”和“子”在称呼他人时表达的感情色彩,再结合起来理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深刻含义。
“君”单独使用是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子”单独使用往往放在姓氏后,也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能不怨怒,有这种胸襟气度的确值得人崇敬,的确是在追求完善人格。
(4)联系下列观点,深入理解课文第二则。
《中论治学篇》: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为师矣。
《礼记中庸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此则与“温故知新”一则互为表里。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
学思结合才能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有知识,但没有疑问,没有对于疑问的深思,没有深思后的顿悟,知识永远是知识,不是学识,学习也变得索然无味。相反,有思想火花者耽于空想,一切想当然,不能踏实为学,没有丰盈的积累和有益的参照,就只能处于虚无缥缈中。“学”是求乎外,在于知物;“思”是求乎内,在于明理。两者是生命开发中相辅相成的事,如果偏废就会劳而无功,甚至危及身心。
(5)孔子对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教导与屏幕打出的这段描述有关,仔细研读这一则和所给资料,思考孔子想让子路“知之”的是什么。
(屏幕打出如下内容:《荀子子道篇》曰:由!子路盛服见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滥觞。及其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风,则不可涉也。非维下流水多邪?今女衣服既盛,颜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谏女矣。”子路趋而出,改服而入,盖犹若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语女。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色知而有能者,小人也。故君子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言之要也。能之曰能之,不能曰不能,行之至也。言要则知,行至则仁。既知且仁,夫恶有不足矣。”)
子路出身微贱,从小就参加劳动,性格果敢爽直,时有莽撞之举,但十分敬爱孔子,闻过则喜。因此也时常得到孔子语重心长的教诲。《荀子》中记载,当时子路穿着华美的衣服来见孔子,孔子见状教导他为人应谨慎,不可以这样张扬的形象处世。子路马上出去换了一身衣服进来,但神情举止还很自负,孔子就说了课文中的话来警示他,不要不懂装懂,做表面文章,要真正理解严谨处世的道理。
(6)“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境界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知之”是初级境界,客观知晓而已,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可能知之不多,也可能知之不少,但都没有投入,是理智的学习。“好之”是中级境界,有了兴趣,自然想知之甚多,在兴趣的引导下会不断获得新知,是愉快的学习。“乐之”是高级境界,把学习视为人生的享受,心灵的寓所,在其中悠然自得,物我两忘,是陶醉的学习。
(7)我们今天研读探讨的这四则都与为学有关,哪一点让你反观了自己的为学状况?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当点评。)
五、诵读深解
1、学生放声朗读前四则。
2、学生分别背诵前四则。
3、全体背诵前四则。
六、课后作业
1、默写课文前四则。
2、按照课上摸索的解读方式在课后独立完成对后四则的解读,选择感受最深的一方面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读书笔记,题目自拟。
七、板书设计
习之——谈之——恕之——思之——知之——好之——乐之——学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极好方式,可谓一举双得。今天我们就来展示交流同学们就课文后半部分写的读书笔记。同学们选择自己读书笔记中自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朗读,可侧重于词句理解方面的收获,也可侧重于思想感悟方面的收获。倾听同学发言时,大家要注意随时吸纳,及时补充自己的不足。
二、学生展示
1、学生分小组展示。
2、教师及时点评,鼓励学生形成个性理解,并提醒其他学生整理补充。
三、教师补充
1、视学生展示情况而定。
2、教师参照《教师教学用书》做如下准备: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相待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
自知者明。客观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自我完善。做事尽心竭力、尽职尽责是谓“忠”,交友一诺千金、光明磊落是谓“信”,从师孜孜以求、反复实践是谓“习”。人生在世,都是身兼数职,全身心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实非易事。每日做多次多方面的自我反省,也难做到。但每日做一次一方面的自我反省,的确可行。此时,可以拷问自己主要社会角色的分数如何,是否活得明明白白。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知人者智。及时了解他人,知道他人的好恶,才能和谐相处。所以,不必去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随时提醒自己去主动了解别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高尚的人生态度,更何况,这样做了,不管别人如何,主动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才是拥有人生智慧的贤者,也只有这样的智者贤者,才能宠辱不惊,悠然自得。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要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问题。”(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到那些缺点而(反思自己)改正。”
学人者强。见到贤者,心生敬意,通常如此。见到贤者,渴望比肩,鲜有闻之。与贤者看齐,需要勇气和胆识,也需要恒心和意志。能向普通人学习,则需要有谦逊的美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从同行者那里学到很多。杰出者是学习的对象,普通人也是学习的对象,学众人之长,为自己所用,这才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爱人者仁。有贤者就有不贤者,有善者就有不善者,万事万物都是辩证统一的。看到不贤之人和不善之处,不可生厌恶之心,而应当做一面镜子,借以作自我反思。既然不欣赏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就要避免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和做出这样的事,以谦逊的态度和悲悯的情怀面对,这就是爱人不恶人的仁者境界。
(4)旧时乡间有这样的俗语:“天大,地大,我大。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伟大。”这与孔子人生观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这种傲慢心理,是人类天生的劣根性,孔子之所以成为圣贤之人,就是因为他能放弃与生俱来的傲慢,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之所长。
四、诵读感悟
1、学生放声朗读后四则。
2、学生分别背诵后四则。
3、全体背诵后四则。
五、课后作业
1、默写课文后四则。
2、在课后“积累”的第二项和第三项中任选一项完成,有精力的同学可完成两项。
六、板书设计
律己省身——谋事而忠 爱人学人——不知不愠
——交友而信 ——见贤思齐
——学而时习 ——必有我师
——患不知人 ——择善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准字音,明确字义:愠、罔、殆、谓、哉、焉等。
能力目标:准确诵读课文,并在理解每一则语录的基础上背诵及默写课文。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会十则语录的深刻内涵,带领他们学习古人高尚的品格。
【教学重点】
1、字词。鼓励学生课前预习,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等自行理解、记忆。
2、语句。引导学生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翻译并准确表达每则语录,学习古人可贵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或为人处事等。
【教学难点】
在理解字词,懂得翻译的基础上,能像古人做的一样。
【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教学方式】黑板教学
【课文脉络】①-③-④-⑤-⑦-⑨-⑩-②-⑥-⑧
【整体板书】
学习方法:①②③⑥⑦
学习态度:④⑤⑥
个人修养:①⑧⑨⑩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语文第二单元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了。
问1:还差哪一篇课文没有讲呢?(让同学生回答《论语》)
问2:没错。那大家看一下课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一二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形式是不是很不一样?(让学生回答形式是文言文)
问3:对,就是文言文。很多同学很怕文言文啊,觉得根本看不懂它在讲什么,但是,要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可不是白白度过的,我们那些先辈,那些古人的智慧,可厉害着呢!要是能学到一些,那受益的肯定是我们吧?
所以,我们今天就好好学一些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说的话,看看他是怎么教育他的弟子的。下面,大家跟着我来朗读,同时把自己不会的字词画下来,边读边思考:到底论文中《论语》十则都讲了些什么呢?
第一课时
二、集体诵读,整体感知。
以领读的方式,由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则一则地读,读完继续下一教学环节。
三、孔子及《论语》简介
好的,课文读完了,不过,在正式进入学习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还被尊为“圣人”,他的学说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甚至被认为“半部《论语》治天下”,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论语》十则的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也很有特色——语录体,对吧?大家都知道什么叫语录体吗?
当然,大家一定还有很多疑问,比如还是有些字词的注音和解释不懂,还是不太理解古人说的话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对不对?没关系,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解答。先看第一则。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疑难字词
①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②时习时常地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③朋名词,朋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④说(yuè)通“悦”,愉快。
⑤人不知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⑥愠(yùn)生气,发怒。
⑦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而”的用法
①“学而时习之”:“而”是连词,表顺接。
②亦(yì):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②“人不知而不愠”:“而”表转折,相当于“可是”、“但是”。
3、翻译
孔子说:“学了以后而又时常复习,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会,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但自己又不会恼火,不也是君子吗?”
4、讲解
①“学而时习之”中,孔子特别强调“习”的重要和乐趣。“习”不仅指巩固所学,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第一则完后,跳到第三则先讲)
②“有朋自远方来”,为何而“乐”?(“乐”因:切磋学问和修养道德。)
③“人不知而不愠”句中,怎样理解“君子”的内涵?(我们听过“君子动口不动手”这句话,由此可见君子有一个特点,那是什么呢?——有修养。问学生:什么样的人才会动手打架?孔子所说的“君子”很显然是有修养的,“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理解他,他也不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这种做人的态度,是不是值得我们学习呢?)
5、小结
这一则语录中,“学而时习之”讲的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切磋学问和修养道德;“人不知而不愠”讲的是个人修养的问题。
6板书(简要提醒学生记下破折号右边对应的即可)
学而时习之——学习方法
有朋自远方来——学习乐趣
人不知而不愠——个人修养
第三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刚才我们讲了“习”的方法,不仅指巩固所学,而且指要能悟出新意,跟第三则谈到的意思很相近,我们就先看第三则。
1、疑难字词
①“故”:“旧”,与“新”相对,此处引申为“旧有的”、“原来的”。
②知:领悟。
③可:可以。
④以:凭借。
⑤为:作为。
2、翻译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却能有新的领悟,这样的人便可以做老师了。”
3、讲解
大家知道吗,外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叫艾宾浩斯的,他做的研究表明:人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随后趋于平稳。所以,我们同学复习时最好能在遗忘大量开始前进行,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看看课文,几千年前的孔子竟然也知道这个原理,还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掌握牢固了,还不容易领悟出新的知识吗?所以啊,同学们在能力范围内,最好反复思考、定期复习,这样容易有所心得,有所体会。这么好的一个方法,大家如今学了一定要会运用才不浪费哦。
4、小结
这一则说的还是学习方法,指出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能领悟新的知识。在这里,“温故”和“知新”并重,强调新旧交替的连续性。
第四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大家猜一下:把一块铁放在门口,那么铁就会生锈;那如果把一块金子放在门口,金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答案是:被偷走!)这是一个笑话,但通过这个笑话我们也能看出:铁放久了不用,甚至任凭它风吹日晒,后果将会怎样呢?没错,只能生锈,没用了。有一句老话说:“刀不磨不生锈,人不学会落后。”呵呵,当然,现在我们有不锈钢刀啦。不过,这老话也有它的`道理,什么道理?——大脑就像刀一样,不开动脑筋,就会生锈呀。爱迪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可他为什么能发明那么多东西呢?答案很简单:他积极思考!这是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我们看第四则论语。
1、疑难字词
①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②殆(dài):有害。
2、翻译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3、讲解
这两句都包含了“学”和“思”两个字。“学”当然是指学习,“思”则是指思考。我们从孔子这句话必须认识到“学”与“思”的关系。我们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赶紧思考,然后想办法解决,千万不能越积越多,否则日子久了,想不迷惑都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
那“思而不学”呢?爱迪生在青年时候,曾经流浪过一段时间,可是他并没有放纵自己,不理世事。相反,他一直努力读书、做实验、研究和工作。倘若他空有满脑子奇思妙想,却不懂实践操作,又怎么能做出奇妙的发明呢?流浪期间不再思考,不再动脑,对他个人,还是社会都是有害的,是不是?把爱迪生的例子套到孔子另外半句话上,就是“思而不学则殆。”
这样说,大家理不理解了呢?
4、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在学习上,必须注重“学”与“思”的关系,不能只偏重其一,光“学而不思”,或“思而不学”。
第五则子曰:“由诲汝(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1、疑难字词
①诲(hùi)教导
②女(rǔ)同“你”,人称代词。
③知(zhì)通“智”,明智。
④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⑤乎:语音助词。
2、翻译
孔子说:“由!教导你的内容都知道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啊!”
3、讲解
为什么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明智”?我不知道可别人知道,我多不好意思说出来啊!一说别人就知道我比别人笨啦!所以自己不知道的,不能说不是不更好吗?可孔子为什么教导我们要老实承认自己“不知为不知”呢?
明确:所以我们要“不耻下问”(下:指任何行业、任何人,只要在某一方面比我们强,向其请教能使我们有所裨益的都行)。那么,对于我们知道的东西呢?是不是要大家一起分享呢?嗯,“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互相交换,那我们就有两个思想。”别人不知道,我们更要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别人对不对?好东西就是要一起分享!
好,按照这个意思,孔子另一句话怎么表达呢?我们来看第七则。
4、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说明言行要谨慎,不要太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诚实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5、板书
不知:不懂装懂——不耻下问
×√
第二课时
第七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翻译(先解释一半)
孔子说:“三人同行,必有我可师法的人在其中;选择他们的优点照着去做,借鉴他们的缺点注意改正。”
2、讲解
问①:大家怎么理解“师”这个字呢?——这个老师当然不是指真正站在讲台上讲课的老师,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旁边的人。只要他们任何人的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那他们在那方面就能够教我们,可以像老师一样,对不对?
看看你们周围,说说,谁可以做你们的老师呢?(随意点出来,借机夸一下一些同学)
问②:这样我们就可以学习别人的长处了对不对?用孔子的话是怎么说的?全班一起把第七则后半句读完好不好——引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时开始以下释义)继续:最后一句怎么理解呢?对于别人身上的缺点,我们应持什么态度?比如,我很爱睡懒觉,睡到日上三竿还不起床,你们要不要学我啊?(学生肯定答“不要”)那你们怎么做呢?引孔子的话:其不善者而改之——借鉴别人的缺点注意改正(自己)。
3、疑难字词
①善指擅长的(方面),优点,长处。
②不善指缺点,不好的(地方)。
③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④第一个“之”: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⑤第二个“之”:指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4、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向某一处长于自己的人学习。
5、板书
善:从之
不善:改之
第九则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hǎn)》)
1、疑难字词
①岁寒严寒时节。
②凋凋谢。
③然后(古今词)然,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2、翻译
孔子说:“时到严寒时节,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3、点析常识
松柏并非不落叶,只是经得起风霜,落叶晚且新旧交替无间断而已。
4、讲解
毛泽东主席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毛泽东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不做坏事。”为人便同松柏一样,松柏久耐霜寒,撑到最后,独做天地间最盎然挺立的绿树。君子亦是如此,混迹于浊世,才知道君子之正不与人苟容。我国开浪漫主义先河的人是谁,大家知道吗——屈原。他死了,抱石投江而死,这是为什么呢?他说:“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傲然的品格。人如松柏,松柏如人。我们要判断一个人是否正直,是否是君子,短期交往恐怕不能将一个人的品质看清,因此,我们只有像松柏那样,历经考验才能得出结论。
5、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个人修养,借松柏之后凋来比喻一种“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君子品格,告诉人们修身做人的道理。
第十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疑难字词
①言在这里指“字”的意思,“有一言”即指“有一个字”。
②行之遵照它。
③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2、翻译
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生遵照它去做吗?”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3、讲解
问①:这一则的中心是“恕”字。同学们可以想出哪些含“恕”字的词语或成语呢?(让大家说,然后写在黑板上)宽恕、饶恕、恕罪、恕我直言、恕不奉陪等等。
问②:看这些词,“宽恕、饶恕、恕罪”等,都包含一种什么态度呢?——有宽广的胸怀。儒家上指“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再看“恕我直言”——说话人的态度开始转变,变得不高兴了是不是?“恕不奉陪”——说话人已经要拂袖而去,要走了对不对?(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恕”字,擦掉字上半部分的“口”字,改为“女”字,变成“怒”。让学生理解“恕”与“怒”的转换,其实很简单)
我们重新看孔子说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正理,但如果,“己所不欲,硬施于人”,导致的结果便很有可能是——“怒”了。
由此引出结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遵循平等待人原则。
4、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个人修养,强调做人要懂得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遵循平等待人的原则。
回到第二则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1、疑难字词
①三省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三:泛指多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谋谋划、筹划事情。
②)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③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④传(chuán)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老师传授的知识。
2、点析
①“而”的用法:表顺接。
3、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人谋划事情有没有尽忠竭诚?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信实相待?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认真复习?”
4、讲解
问①:有人知道曾子是谁吗?请同学起来回答(曾子,即曾参,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孔子的学生)
问②:由此可见,《论语》的确不只记录了孔子,还记录了他弟子的言行。孔子学识渊博,教育弟子时循循善诱,教出的弟子当然有不少他的得意门生,曾参就在其中,因而他讲的言论也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句中,他为什么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呢?谁能告诉我,古语中哪个字表示“多次”,哪个字表示“自我检查”的意思呢?(提示注意“省”的读音)
5、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为人处事和学习应有的三种态度,其中,“为人谋而不忠乎”讲的是做事的态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讲交友的态度,“传而不习乎”讲学习的态度。
第六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1、讲解
问①:大家读这一则的时候,有没有立刻想到哪个人的名字?(任贤齐,学生不懂也可提出来)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仍有不少人喜欢引古语来给孩子起名字。当然了,“任贤齐”这个不一定由此而来,但我们因此想想,以古语起名,是不是能够寄托父母和长辈对孩子的美好愿望呢?毛泽东主席有个女儿叫“李敏”的,名字含义就来自孔子另一句名言:“君子欲讷于言必敏于行”。
问②:大家看课文注释便可知道,“贤”指的是什么?(指贤人,做名词使用)“齐”呢?(向某人看齐,像他学习的意思)所以,名字叫“贤齐”的,结合孔子说这话的意思,我们给他解析一下他名字的意思,那就是……(等大家一起回答,找出前半句翻译: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问③:上一则曾子说每天要“自省”,这里孔子也“自省”了是不是,可见古人很能自我反省,从而提高。那为什么自省呢?后半句,谁能解释一下?给大家找出孔子自省的原因。(后半句翻译:见到不贤的人就对照着自我反省)
2、翻译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对照着自我反省。”
3、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强调做人要懂得“以人为镜”。
第八则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1、疑难字词
①弘毅刚强,勇毅。
2、翻译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毅,因为肩负沉重,路途遥远,已实行人德为己任,不是很沉重吗?直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3、讲解
这一则我们从字面意思看是比较好理解的,没有那么多晦涩的词。(一一讲“弘毅”、“任”即责任,“道”即道路,“已”即停止)值得注意的是,“以为”这个词,与现代汉语完全不一样,应翻译为“以之为”。这个结构,必须把某个名词插入其中,看句子,那应该是:“以仁为”自己的责任。这么说理解吗?明白这个结构的用法了吗?
读这一则,谁能想到两个成语?(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同义词:负重致远、全力以赴。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方才停止。指一生努力奋斗;一直到死为止。奉献了一切。同义词:鞠躬尽瘁)
4、小结
这一则讲的是个人修养,强调身怀抱负的人就该有坚毅的态度。
四、布置作业
在理解《论语》十则的基础上,任选一则,写一篇有关自己的感受或体验的短文。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温馨青年节祝福语集锦62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密铺的教学设计
5.4青年节祝福语20句
优美的青年节祝福语短信36句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密铺的教学设计
荷花教学设计通用十五篇)
五年级我爱大海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三篇)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船过三峡教学设计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精选十五篇))
课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教学设计
鲸的教学设计(精选四篇)
最新人教必修1数学教学设计
课文狐狸和乌鸦教学设计
荷塘月色朱自清板书教学设计范文(精选8篇)
军礼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