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的歌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热爱*的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懂句子,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课文中讲到的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生字、词。
(二)学生练习用部首查字法认识生字、词,并按要求用填表法练习。例:
(三)检查自学。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读词语。
2.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可采用让学生举反馈牌的方法判断读音的正误。例:
(四)记住字形。
“港”左右结构,右边“共”字下面是三笔,笔顺是“ ”
“航”字的右下方是“几”,不要丢掉第二笔的钩。
“探”字的右上方是:“ ”,不要丢掉左右的撇和点。
“佛”的右边是5笔。
(五)理解词义:
闪烁——亮光忽明忽暗,动摇不定。
耸立——高高地直立。
朦朦胧胧——模糊,不清楚。
无边无际——望不到边的意思。
极目瞭望——用眼睛极力向远处看。
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过程中可将词语代入原句,让学生通过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比如:“闪烁”一词原指光亮忽明忽暗,动摇不定。原句是“太阳升高了,阳光在海波上闪烁着点点金光。”让学生通过读句子从中体会“点点金光”是指太阳的光芒,照射在海面上,随着波浪的起伏而忽明忽暗,动摇不定。所以这里用“闪烁”一词恰到好处。
(六)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讨论:课文写的是谁?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表述内容。
(七)作业:熟读课文,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词语、读懂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抒发热爱祖国、热爱*建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理解词句,进而理解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质疑。
1.“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题目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大海唱什么歌?
大海怎样唱歌?
大海为什么要唱歌?
2.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2)“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3.谈话引导:
作者登船出海,他到了哪几个地方?都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觉得大海在唱“欢乐的歌”、“一曲新歌”呢?
4.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到了哪几个地方的有关句子。
5.指名让学生用文中句子回答。
(1)“我们马上向码头走去。”
(2)“马达发动了,海轮随着海波荡漾,在海港里静静地航行。”
(3)“船在大海中航行。”
6.这三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作者参观时到了哪几个地方?
7.指名回答。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作者在这里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感受?在讨论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用“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的句式练习说完整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我”在码头上看到了蓝天、白云,碧绿的大海和正在升起的朝阳。
3.指名读原句,然后依照内容出示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体会:一是作者当时所在的位置,即观察点是站在码头上,对大海;二是蓝天、白云、碧海、朝阳,色彩绚丽夺目,气势宏大;三是从句义上看“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朝阳”一词预示着勃勃生机。
4.指名读课文,让学生把美的意境读出来。
5.教师谈话引导:看到这样的画面,读着这样的词句,你会有什么感受?让学生在说感受时前面加一个“啊”字,借以抒情。
例:①啊!大海真美啊!②啊!这里的景色真壮丽啊!
6.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齐读课文。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海港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默读课文,将描写作者看到的景物的词语标画出来。
(板书:装卸吊车 海轮)
3.指名回答,讨论:作者怎样描写吊车的?
4.出示重点句:
(1)只见海港两岸,装卸吊车的巨臂上下挥动,海轮排列在码头两边。
(2)只见海岸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有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动;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
5.讨论哪一句好?为什么?
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目的是借助课后练习第2题,采用比较句子的方法,让学生从中体会恰当地运用词语,生动细致的描写可以抒发情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同时也要让学生从中掌握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意的方法。
作者在海港看到的景物一定很多,但他只写了两种:装卸吊车和海轮,这说明作者精心选取素材,抓住了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避免了面面俱到。描写过程中,作者注意抓住特点,突出重点。从“钢铁巨人一般”看出它的高大;从“有如密林”看出它的数量多;从“数不尽的巨臂”在“上下挥动”看出它的忙碌。将第2句与第1句进行比较后发现,第2句写得具体,鲜明地表现了吊车和海轮的特点,在读者面前展现出海港兴旺、繁忙的景象,生动地反映了*建设欣欣向荣。
6.指名读第2句,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这时作者是怎样看装卸吊车的?并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动作来演示,从而加深理解。
7.让学生小结吊车的特点。
如:①装卸吊车像钢铁巨人。②装卸吊车挥动巨臂,十分繁忙。
8.然后小结理解句子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语。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意。
9.出示海港繁忙的景象的画面。让学生想一想,你看到这番景象后有什么感受?(繁忙)
10.指名读课文,把描写繁忙的景象的意境读出来。
(四)学习第3自然段。
1.轮船驶向大海,作者看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并板书:金光闪烁
(1)什么叫闪烁?
(2)海面上浪花飞溅,会发出什么声音?
让学生模仿海浪的`“哗哗”声回答从中体会意境。
(3)这样的声音会使你想到海面上一闪一闪的金光像什么?教师用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想象,从中体会海面上的金光闪烁就像是跳跃着的小音符。进而体会作者此时欢乐的心情。
3.出示重点句:
“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
这句话中“欢乐的歌”是指高兴的歌,兴奋的歌。实际是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作者站在船头,在阳光照耀下,迎着狂烈的海风,望着蓝色的大海,浪花飞溅,浪花哗哗地响,作者认为是在唱欢乐的歌。因为作者不仅看到自然景色美,而且看到海港一片繁忙景象,心里为祖国*建设的兴旺景象感到快乐自豪。
4.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
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读,自读练习或指名朗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欢乐的心情。
(五)学习4、5自然段。
1.谈话导入:船继续在海上航行,作者极目瞭望,透过海平线上那一层浅褐色的雾气,作者又看到了什么呢?
2.指名回答:板书:像城堡耸立,石油钻探船。
3.指名读课文后讨论:
(1)什么叫耸立?
(2)作者是怎么知道这是石油钻探船的?
(3)让学生读出有关句子。
(4)出示重点句:
他告诉我,那是咱们的石油钻探船。
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5)讨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应怎样朗读?为什么?课文内连续两次出现“石油钻探船”第一次是别人告诉他的。用句号结尾,表示一般的陈述。读时语气平和,如叙事。第二次是作者得知后发出的惊叹。因为我国原来没有能力自己制造,即使有也不是“自己的”,现在我国自己造出了这种船,表明了海洋石油事业的新发展,反映了我国的科学技术达到了新水平。作者的惊叹,正是一种兴奋、自豪的心情的流露。更让学生反复体会这个感叹句的读法。注意读出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正是由于作者看到了祖国*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所以他才在结尾深情地写到:“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6)出示对比句:
船头飞溅起来的浪花,唱着欢乐的歌。啊,我仿佛听见大海正在唱着一曲新歌。
(7)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每句话中带点的词语能不能相互调换。为什么?
经过讨论要让学生明白“欢乐的歌”是高兴的歌、兴奋的歌,是作者看到海港两岸*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心情十分愉悦,借船头飞溅的浪花来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而“一曲新歌”重在一个“新”字,是指我国有了自己的石油钻探船,这是*建设事业的新成就,因此“一曲新歌”内在的含意比前一句更加深刻,所以两者不能调换。
①船长邀我们到驾驶室瞭望。
②我极目瞭望:在海平线上,一层浅褐色的雾气,朦朦胧胧,像是有一座城堡耸立在海天之间。
(8)让学生读句子,进行比较,说说句中“瞭望”和“极目瞭望”有什么不同?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9)课堂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瞭望”是指在驾驶室里往远处看。而“极目瞭望”是极尽目力向远处看。前者是在驾驶室里看,没指出是要具体看到什么,后者是看钻探船,当时船行至深海,无比宽阔,而石油钻探船在海平线上,加之雾气大,只能极尽目力才可以看到,因此“瞭望”与“极目瞭望”不能调换。
4.齐读最后一句,想一想,作者是真的听到大海在唱“一曲新歌”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5.让学生读句后弄清“仿佛”一词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一曲新歌”、“欢乐的歌”都是作者借景抒情,运用了一种想象的描述方式。
6.再次让学生用自豪、骄傲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六)小结全文:
学习这篇课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运用比较句子的方法理解句意,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作者按不同观察点的变换顺序,把看到的景物写清楚,写具体的方法。(二)练习照样子、仿写句子。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谁,到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并照样子仿写。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填空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在码头上,“我”看到了蓝天、白云、碧海、朝阳。
2.在海港两岸“我”看到了吊车、海轮。
3.在海上,“我”看到了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
出示上述练习,有两个目的。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复习的情况。二是通过句子练习,让学生了解本文的篇章结构。
(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观察点变换的顺序。
1.分析句子,认识不同观察点变换的顺序。上述三句话,分别代表了三个自然段的内容。其中“在码头上”、“海港两岸”、“大海上”分别是三个词语表示不同观察点。“蓝天、白云、碧海、朝阳”和“吊车、海轮”及“钻探船”又分别写出了作者在不同观察点看到的景物,作者这种以地点词语作为标志,以观察点的不同为顺序,就是地点变换的顺序,也叫不同观察点的顺序。
2.扩大思路,让学生举例说一说自己掌握的表示不同观察点的词语。
例:在教室里、在书桌上、在家里、在路上、在电车上、在马路两旁、在黑板报上、在楼道里、在山上、在公园里、在十字路口。
3.仿照句式、练习说话。
让学生练习用“在什么地方?谁?干什么?”或“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一句话。
例:
(1)小明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
(2)我在厨房里帮妈妈刷碗。
(三)照样子、写句子。
1.指名读课后练习第4题,弄清要求。
2.看懂例句:
谁让谁?到什么地方?做什么?
3.仿照例句说话。
例:
(1)我找小刚一起到图书馆看书。
(2)妈妈吩咐我到街上去买盐。
4.让学生填空,将句子补充完整。
5.指名读所填写的句子,集体评议,订正。
资料提供者: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5.4青年节祝福语大汇总53句
暖心青年节祝福语集合36条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课文比尾巴优秀教学设计
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课文比尾巴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美丽的小路课文教学设计
桃林那间小木屋教学设计范文
初二语文下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我是猫教学设计
尊严教学设计(十五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说勤奋教学设计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模板(通用六篇)
教学设计方案合集9篇
比喻和联想教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