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方法:读诵为主,以读诵促情景想象及内容感悟。
教学用具:媒体资源: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PPT教学课件《草》及《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字音
1、学生自己读读两首古诗。
2、指名读古诗,读后评议。
3、播放动画课件《古诗两首——生字学习》,出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使学生掌握字音。课件没有的生字另外详细讲解。
重点字音:荣宿篱疏
4、再读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2、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4、课件范读
播放PPT教学课件《草》及《宿新市徐公店》中对诗的动画范读部分内容(可分别从课件中提取出来)。使学生对古诗诵读有进一步的感悟。
5、学生美读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6、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7、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8、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9、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宿新市徐公店》编个故事。
四、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背诵两首古诗
二、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
如,离——篱味——未
三、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
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烧、荣;平舌音:菜、宿。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仔细观察。
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
4、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两首古诗。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悟诗情诗意。
3、渗透学习送别诗的方法,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3、读其他的送别作品,感受诗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
对比中学习两首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悟诗情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送别诗情感表达及表达方式的不同,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与要好的朋友分别时是什么感受?谈谈。
2、现在科技发达,见朋友也容易,可是在古代,交通落后,与朋友一别,也许几年、十几年、十年甚至一辈子都不能见面,让我们走进第二十课《古诗两首》去看看古人离别的场景,去用心聆听他们分别时的心声。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3、板书课题,指导读题,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读好诗歌
1、一读正音:
A、自由读两遍古诗,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要把诗读的字正腔圆。
B、个别读,纠音,评价,齐读。
2、二读重节奏:
A、自由读,注意念通顺,注意,他在读词句时中间是怎么停顿的,是不是读的有板有眼。
B、个别读,其他同学注意听,通过同学的.读和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怎样的读才是有节奏。指导读难读的地方。
3、三读贵在情韵:
A、师生合作读:古诗不仅要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读出它的味道来,从题目的读开始,师生合作读。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老师来读,明白吗?好,准备。题目和作者我来读。把头抬起来,挺胸,深深地吸上一口气。师生换着读体会味道。
B、现在,老师让你选一个词儿来形容你读完这两首诗时的那份情绪、那份感觉,你想到哪个词语?
三、对比发现,渗透学法
1、静静的读这两首诗,读着读着,老师发现了两首诗的送别地点不同。(板书“地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黄鹤楼送别,《送元二使安西》在渭城。你也细细默读,还有什么不同?
2、个别读,说,老师适当引导,发现两首诗的不同。
预设:
(1)、目的地不同:(广陵,安西)
(题目中知道,去干什么?孟浩然去广陵游玩,元二去安西是奉朝廷使命去安西,为了国家。)
(2)、送别时间:(烟花三月,朝)
“烟花三月”:展开想象: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春光。介绍背景: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交”李白寓居安陆期间,专程去拜访当时名扬天下的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得到了孟浩然的赞赏,成为了挚友,当时李白28岁,孟浩然40岁。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写下了这首诗。孟浩然去广陵游玩,扬州是当时唐朝的繁华之地,李白向往之情,留恋之情融于文字之中。
“朝”引发想象:一场朝雨,湿润了尘土,轻尘不扬,适合送行,这场雨,让客舍青青,柳色清新,客舍是流浪人的伴侣,柳是离别的象征,同音字“留”。
(3)、送别人物:(李白送孟浩然,王维送元二)
(4)、送别的方式:(目送,饮酒送别)
找诗句,说说。“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抓“孤帆”想象情境;“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尽一杯酒”中,饱含多少语言。
(5)、表达的感情:(留恋,向往;留恋,关切,祝福。)
(借助相关的重点词、句来谈谈,渗透“借物抒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预设:
A、“烟花三月”向往
B、“孤帆”大诗人李白犯错误了。你们想一想,阳春三月,黄鹤楼附近鸟语花香、莺歌燕舞,长江两岸肯定是人来人往,江上客船也不计其数,怎么会是孤帆?(有些同学可能觉得难以理解,老师举个列子,运动会的时候,我们四年级的四百米跑比赛马上开始,起跑线上站满了每个班的运动员,请问在密密麻麻的运动员中,你会看谁,关注谁?),李白和孟浩然感情深,所以在李白眼里只有孟浩然的船只。
C、“更”:关爱,祝福。
同学们请看,当时阳关以西【出示课件】渺无人烟,满目的凄凉。
渭城这里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是——风沙漫天;
渭城这里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是——满目荒凉;
渭城这里有饮不尽的故乡水,听不完的家乡话,到了安西却是——举目无亲,难觅乡音。
从繁华的渭城到荒凉的安西,要走3000多公里,200多个日日夜夜,这一路的辛苦劳顿、孤独落寞,王维是深有体会的,因为他也曾经出使过安西。这是一段资料,请你来读。
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了土蕃,唐玄宗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王维去过安西,他深知安西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与邻国间战争的残酷,所以在送别元二时,他的内心应该是揉合了多种情感的。假如你是王维,在朋友元二临行前,你想对老朋友说些什么呢?
千言万语说不完,一切尽在美酒中。
带着王维的留恋,女生一起读。【女生读】
带着王维的祝福,男生一起读。【男生读】
好一个“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啊!来,我们一起吟诵全诗,为元二送上一程!【齐读】
【读得字字含情,真令人感动!】就在与元二分别六年后,王维去世了,渭城一别锤炼出了千古名句,竟也成了两人的永别。消息传到安西,当元二再次读起王维当年为他所作的这首诗,心中一定有别样的情感。让我们试着背诵这首诗,来纪念两人那深厚的友情吧!
这首诗里,王维借杯中的美酒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这就叫“借物抒情”。(板书:借物抒情)
D、“无故人”:在王维的眼里元二是最好的知己,感情深厚。
让学生先发现不同的地方,在针对不同找到相应的诗句,读诗句,说理由。
3、发现共同点,归纳学法。
预设:
(1)、送别诗基本都有对应的送别地点、时间、人物、送别的方式、表达的感情,这就是我们学习送别诗应该关注的内容。
(2)、表达的感情基本都是依依惜别的感情。
(3)、送别诗的景物、事物都有蕴含的感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是常用的写法。
(4)、送别诗根据感情基本可以分类:
出示:已经学过的《赠汪伦》,和本节课的这两首诗对比体会。
谢别:《赠汪伦》——李白答谢汪伦
惜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珍惜相互之间的友谊,美好的祝愿,甚至有羡慕之情。
恋别:《送元二使安西》—元二去荒凉的安西,对友人深深的依恋和牵挂。
壮别:《别董大》—开阔的胸襟,慷慨的赠言,鼓舞人心。
阔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清新高远,气象壮阔,意境旷达。
四、拓展延伸,开启阅读
是的,孩子们,一样是送别,却因送别的时间、送别的人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怀。这节课,我们发现了送别诗中的时间、地点、人物、送别的方式、送别的地点、表达的感情的不同,用这样的方法读懂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你们也可以尝试着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去品读王勃的、高适的或者是其他诗人的离情别愁。
【设计理念】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更是美的矿藏。其中,语言凝练,对仗工整的古诗更是这矿藏中的瑰宝。读诗能使人灵秀。古诗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诗中美的因素,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读”中“悟”,“悟”中“读”,主动学习,品味古诗,深入其中,吸取营养,探索真谛。让学生的心灵真正充实、灵秀起来,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庐山瀑布风景课件。草堂春景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望庐山瀑布
一、谈话激趣,导入释题
1、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
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曾游览过庐山。结合介绍李白(你了解李白吗?你会背诵他的诗吗?)
李白游览庐山后题写了一首诗《望庐山瀑布》。
5、读题,解题:
读题,理解“望”的意思(远看)。再一次带感情地读题。
二、初读全诗,解字词,明诗意
1、学生自能读诗,自学生字,并结合课前预习自主释疑,就有疑惑的字词质疑问难。
2、正音:(紫、岭),字形:(瀑、庐、炉)
说说自己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些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
3、交流理解部分词句的意思,初步理解诗意:
遥:远,与题目中的“望”相呼应。银河:天河。
九天:天的最高层。
三、品字词,谈感受,诵诗句
1、引导学生分组品味诗中写得好、写得美的重点字词,并指导朗读。
⑴为什么“生紫烟”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⑵“挂前川”的“川”指的是什么?“三千尺”是不是准确的数字“三千尺”?
⑶“疑”字我们在李白的哪一首诗中也学到过?(疑是地上霜)背背《静夜思》结合旧知理解“疑”。
2、学生吟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赞美庐山瀑布:
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象一条大河挂在山前。那长长的瀑布飞快地直往下泻,真让人以为那是银河从九重天外落了下来。
3、扣住重点字词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展开想象,谈谈感受,体会诗歌意蕴及诗人倾注的情感。
四、返读全诗,熟读成诵
1、再次播放课件,帮助背诵全诗。
2、指名背诵全诗,直至全体熟读成诵。
五、书写生字
炉、银、烟、窗、绝。
“炉、烟”的“火”在字左边,捺变点。
“银”字有两个竖提,金字旁的竖提高,右边的竖提略向下。
“窗”字字形复杂,注意小撇不能丢。
第二课时
绝句
一、复习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他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你知道本诗的作者吗?学生介绍,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讲作补充。
这首诗是唐代又一位伟大诗人杜甫写的。公元759年,杜甫到了四川,在朋友的资助下,他在成都城郊浣花溪边建起了一座草堂。这个时候,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着草堂附近生气勃勃的景象,便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小诗。
4、课件展示草堂外的春景。
二、自读自悟初步感受美
1、感受节奏美:
⑴引导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好节奏。
⑵指名读:
对有关字进行正音,识记字形后通过范读把握好诗句节奏。
2、感悟意境美:
⑴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图,边读古诗边想,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小组同学研究?
⑵引导交流,读懂了什么?
⑶引导生质疑,梳理出重点问题。例如:诗人为什么用“含”?
三、自主探究 深入体验美
1、明确方法:
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⑵引导学生小结归纳:查资料、讨论,合作画简笔画,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词句练习写话。
(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______。柳树______。黄鹂______,白鹭______。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______。)
2、引导探究,初步体验美: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继续深入学习这首诗,把合作作画的一个小组请到黑板旁,提示小组画前商量该怎样画?为什么这样画?
3、突破难点:
⑴你认为他们画得怎么样?
⑵引导理解“西岭”。
⑶理解“含”:
课件出示“雪山”图,后在此图上出现“窗框”。“窗框”逐渐变化到恰好成为“雪山图”的画框。看图,感悟雪山的壮丽。
⑷理解“万里船”实际上说明什么?
生看图,感悟作者的心情。
4、自主开放,深入体验美:
补充资料:借助注释自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进一步感悟杜甫回草堂时的兴奋。
引导学生为画起名,加深体验。
让学生面对图,回味古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古诗。
四、诵读古诗,活化表现美
美读古诗:
1、再现古诗,要求想象生动活泼画面,感情朗读,读出节奏美、韵律美。
2、引导背诵。
3、表演诵读:
模仿古人吟诵之势,根据自我感受看图,表演诵读。
4、补充诵读:
早发白帝城绝句(迟日江山丽)
五、书写生字
鸣、吴、含、泊、流、柳、岭
仔细观察“鸣、吴、含”的共同部件“口”,区别它们的不同点。(“口”在左边高又小,“口”在上下小而扁。)
泊、流:三点水中三点的形态不同,但延长后相交于一点。
岭:形声字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如梦令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10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如梦令教学设计
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10篇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教学设计教案
化石吟语文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12篇
画杨桃的教学设计模板
美丽的小兴安岭的优秀教学设计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教学设计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三篇)
囚蚁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乘上列车去画画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