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作者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妨、碍”2个会认字,读读记记“妨碍、情不自禁、随心所欲、天赋、痴迷、一本正经”等词语。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教学难点:理解“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领悟作者童年是强烈的求知欲和丰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难忘的童年生活中,你有哪些童年的乐趣?
2、让学生畅所欲言。
3、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出示课题)
4、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自学。
2、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出示生字新词,认读
(2)理解“随心所欲、绞尽脑汁”等词语。
(3)汇报3: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4)汇报4: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讲了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三、再读课文、释疑解难
(一)根据要求进行小组学习
(二)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三)汇报交流情况。
1。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2。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四)说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五)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让学生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说出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六)朗读体会作者内心愤懑的感受。
四、总结交流。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2、说说学习这篇课文后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在生活中要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记录作业。
1、写一写自己的“发现”。
2、收集同学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起因: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经过:胎儿再现了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结果:面临受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启示:善于观察,大胆发现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学会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积累的词语。
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趣,明确目标
1、导入: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学习俄国作家奥普多罗夫的《童年的发现》,不知它又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齐读课题)
从课题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2、明确目标。(见上)
二、检查字词预习
1、学生汇报自己本课积累的词语(一读)
2、抽查认读本课词语(二读)
胚胎 祸患 双臂 天赋 淘气 妨碍 岂止 痴迷 厘米 惭愧
幸亏 困窘 澄澈 一本正经 情不自禁 运转自如 随心所欲
翻来覆去 默不作声 绞尽脑汁 (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3、听写学生易错的词语: 胚胎 祸患 天赋 幸亏 岂止
4、再读词语,(三读),猜词游戏
(1)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随心所欲)
(2)夏夜闷热,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翻来覆去)
(3)一道数学拦路虎出现了,我左思思右想想,一点儿头绪都没。
(绞尽脑汁)
(4)上天赐予我的本领、能力。(天赋)
(5)清亮清凉的,一点儿杂质都没,用来形容天空或湖面。(澄澈)
(6)它是吊儿郎当的反义词。(一本正经)
……
三、围绕“发现”,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及学习方法: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小组学习:
a“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b“我”是怎样发现的?(小组汇报)
c发现的结果如何?
学习方法:
a抓具体事例并简单概括
b抓关键词句
c联系上下文
d联系生活实际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完成目标(一)
指生回答:发现是什么?抓关键词“九岁、完全、独立”,联系下文,具体到13自然段内容,反复体味朗读第1自然段,感受小作者的自豪喜悦激动。
(2)完成目标(二)
小组汇报“发现”的过程,相机引导理清文章脉络:
梦中飞行——产生疑问——请教老师
老师解释——继续追问——引出问题
痴迷思索——大胆猜想——发现规律
(3)完成目标(三)
老师讲解——得到证实——因笑受到驱逐
(4)小结板书,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的过程。
3、学生汇报学习心得。
四、名言积累,布置预学要求
1、名言积累:
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2、预学要求:
(1)围绕“我”的发现和发现过程,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收集相关的事例。
(3)想想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五、课内阅读练习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 留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 清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 轻巧),可以(随心所欲 忘乎所以),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用“”划去括号内运用不恰当的词语。
2、请给这段话取一个小标题。
3、你曾经做过一个怎样的梦?能把梦境用几句话有条理地写下来吗?
设计解读:
《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以及因这个发现在一次课堂中情不自禁笑出了声,被老师误解当众受到惩罚的事。除去“胚胎发育”、“进化”等一些生物学术语的理解难点外,整个文本无论是语言还是情节都充满了童真、童趣。从整个文本脉络和层次上来看,虽然文段较多,篇幅较长,但“童年的发现”和“因发现受到惩罚”两件事断章清晰,前后关联递进。所以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集中在学习字词、理清结构和探寻“发现过程”的内涵。其中,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辨,对童年发现的起因(梦境)、经过(过程)、结果(规律)等教学内容进行了重组,期待在“简单”与“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让学生聚焦作者的发现过程(科学探索过程),从而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童年发现的过程意义之所在。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理清文章结构,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依托重点词句的品读,在由“简单—不简单”的感悟思辨中,探寻“发现”的过程意义。
3、感受作者大胆想象、积极思考的求知精神,培养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引发兴趣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童年的发现》。
2、了解作者信息。出示:
费奥多罗夫:一位极富创见的思想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飞向宇宙的宇航学奠基人。他的学问渊深,博览书史,据说他几乎知道俄国国家图书馆所有藏书的内容。他不仅精通欧洲各主要语言,而且对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东方语言也颇有研究。不仅如此,他对哲学、艺术都有很深的造诣,被人称为“百科全书”。
快速地默读。交流:资料当中最让你吃惊的是什么?
3、是的,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极富创见的人,他的童年又会有怎样独特的成长经历呢?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自由地朗读课文。
二、理清脉络,指导读法
1、学习字词。
胚胎、滑翔、妨碍、祸患、驱逐、羞愧
随心所欲绞尽脑汁情不自禁
(1)寻索第一组词的构成特点;
(2)比较品析——读悟第二组词的意思。
2、理清结构
(1)齐读课文一、二自然段,感知主要内容并迅速分段;
(2)小结:阅读比较长的文章,我们可以试着先理清文章的结构,这样有助于更好更快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三、感悟“梦境”和“发现”
(一)品读“梦境”
作者在文中说,他的发现是起始于——梦中飞行,出示: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1、自由读——指生朗读——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梦
2、作者的哪些描写带给你这样的感觉?
3、带着这些感受,一边朗读一边在脑海当中描绘这些画面。
(二)品读“发现”
正是缘于这个奇妙的梦境,作者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关于这个发现,文中有一个非常生动而有趣的描述,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到它,并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出示:
“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我的发现竟是如此简单明了,我为此感到格外高兴。我想大概还没有人发现这个道理。
1、读着读着,你感觉这段话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2、把你觉得能够体现作者这种心情的字眼加上着重号(哈、竟、格外……)
3、指导朗读。
四、体味发现的“不简单”
但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留意到,作者在形容自己的发现时用了哪一个词儿——简单明了。这在作者看来如此简单明了的发现,是真的那么简单地被发现的吗?请你再仔仔细细地读读课文的4—12自然段,边读边把你觉得使作者有这样的发现的原因划下来,看看你又能有怎样的发现。
(一)不简单——深度问答
1、指导朗读“问句”,感受追问的急切
4、你从这里发现什么?(善于思考、很有探索的欲望……)
(二)不简单——感受“痴迷”
我想的是那样的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1、点拨生字“痴”,通过字理的解读猜度“痴迷”的意思
出示:痴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
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的痴迷?
3、抓住“翻来覆去”体验想象
4、补充写话: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
五、回溯“发现”,升华主旨
1、复现作者对“发现”的描述
2、质疑“发现”,再度感受“不简单”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不简单
课文分析: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1、大家边听范读,边想一想“我”为什么那么痴迷于幻想?
2、大家来读一读你了解的情况。
3、打开书,预习生字。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1、指名上黑板写出不认识的字。
凋缕芳吁耍训斥脾罕藤愈凌秉飕撩梳
衰绢侨眷
2、指名给这些字加上拼音。
3、让学生读拼音节。
4、正音、正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语。
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
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4、教师指导读难句。
(1)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2)“哈哈!这跟画地图差不多”到这一段的结尾。这一推理语句,要读出气势来,“折”字要重读。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语速稍快,应读得活泼,突出“驱逐”、“迫害”等词语。
5、再练练难句的朗读。
五、作业:抄词、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
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发现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
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1)我常常做梦,老师告诉我人是由小鱼进化来的。
(2)我得出结论,人如何由小鱼进行成人的。
(3)在生物课上被老师罚出教室。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
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1)小组轮流读一遍,讨论。
(2)发言。
(3)打出投影:仔细读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含义来?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里的驱逐和迫害指的是老师的处罚吗?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
三、作业
熟读这篇课文。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但因为课文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都充满童真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我课前预设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时一定有话可说,也就放心地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中进行:
开始便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题的板书,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提出两个问题: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学生便开始分组读、议。借用文中的一句话“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我想说孩子的领悟力也是惊人的。他们在阅读时能从文中领悟出许多让人欣喜的东西,像刘泽杰谈对课文最后一句“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的理解时认为这是作者的自嘲;蔡丽玲则能引经据典地联系到中外一些科学家(伽利略、哥白尼)的遭遇。但在同学们叙述、争论时,我总感觉到不够尽兴。学生的一些感悟好像都程式化,所说的都与教学参考差不离,似乎与我想要的有一定的距离。反思这堂课,没有正确处理好课堂上的老师引导作用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是症结所在。像这样的课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该如何理解“学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觉得老师还是应该学会在课堂上“寻找矛盾”、“挑起矛盾”。这给我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思考问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了,老师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课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组读、议的过程中,教师该提出怎样的问题引导学生的讨论更深入,以至于“能够尽兴”呢?这就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怎样发挥才能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不会降低任务水平,真正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作更进一步的探索。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14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双臂、天赋、妨碍、岂止、痴迷、厘米、羞愧、幸亏、驱逐、迫害、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厘米、绞尽脑汁”等词语。读读记记“澄澈、困窘”等词语。
【方法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拓展与延伸】寻找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谈一谈自己“童年的发现”。
【重、难点突破】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以题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到课文题目,你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提示:可能会提出“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即发现的过程)”、“结果如何”几个问题。
好,我们就按上面的几个问题来自学课文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在课上交流。
提示: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你有不理解的句子和不明白的问题吗?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提示: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要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反复读书尝试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交流讨论。对于涉及到的生物学的知识,可告诉学生以后上中学时会学到,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外查阅资料解决;跟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可引导学生深入读书,展开讨论来解决。
3、附课文句子理解举例:
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进化论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创立的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规律的学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我们不能不注意作者的有意强调:“九岁”“完全”“独立”等词,这些词语无不在显示着“我”这个发现的不同凡响,和对这个发现抑制不住的自豪!所以在读这句话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作者这种想法不是没有来由的,因为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就能发现,在常人眼里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作者说“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而后面的句子,恐怕才是作者真正要说的意思,作者的语言不乏幽默,后面也有类似的句子(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但我们明显地感觉到童年这段故事让他在自豪之余,也有着丝丝的愤懑。这种复杂的感情,要反复地朗读课文才能体会到。
另外,这样的开头,巧妙地利用了读者的阅读期待,制造了悬念,足以激发起读者的读书欲望,这是作者写故事的高明之处。
③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本来,我已经为自己的发现而格外高兴了,现在知道这发现果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简直是心花怒放,情不自禁就在情理之中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反应,丝毫没有恶意。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从课文中看,这位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所以讲课时是“一本正经板着面孔”。“一本正经板着面孔”,显然是要用这种表情控制学生不许胡思乱想,事实上也达到了这个目的,“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声”。可就在这时,“我”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这句话可以作为作者对童年发现一事的评说吧。当然,话里不乏愤慨的成分。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初中语文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精彩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三篇)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乌鸦喝水的教学设计参优秀
初中语文最大的书-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精彩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三篇)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的教学设计参优秀
荷花教学设计范文(通用四篇)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
关于幼儿园中班的教学设计
纸团疑云教学设计范文
精选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翠鸟
关于识字2的优秀教学设计
课文寡人之于国也的优秀教学设计
小小的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林海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