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达到会背诵。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品味和体会,感悟诗歌所表达的美。
教学过程
一、文字激趣导入,生字学习。
1、书写“ ”,同学们看到这个符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它特别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学生自后发挥)
2、书写“ ”,再来看这个符号,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个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发明字的时候,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轮廓,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像刚才我们看到的“木” 和“川”。
3、汉字神奇的地方不仅如此,再来看老师在木字上添加,书写出“桑”,看到这个字,想起了上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书写“天”和“虫”,看这两个字能组合成什么字——蚕,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组成小小的“蚕”字呢?(大胆联想,结合蚕的神奇。)
4、继续添加书写“木—— 村”,看到这个“村”你想到了哪些词?(尽可能的组词,培养组词能力)
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乡村的诗人,他生于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爱的诗歌创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他用他的诗歌描绘着建乡那别致的水乡景色。每当人们提到他,就马上就会想到这首诗。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二、趣味练读。
1、首先自己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完之后用你的行动告诉我)
2、同学们这首诗变成我们琅琅上口的童谣吧!(小手准备起来)
3、当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来让我们也踏起来吧,踏出诗的节奏。
(练读中让学生基本达到会背)
三、品悟诗情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踏出诗的节奏,好药会从诗中读出画儿来,从画儿中体会诗的意蕴。
1、出示“绿遍山原”,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儿呢?
山岭和原野都绿了。(具体一些,想象的再丰富一些)
山陵是绿色的,原野是绿色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绿的世界。
你想起了哪些词: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2、出示“白满川”
你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可以先结合注释理解)
江南有水乡之称,河流弯弯从稻田流过,从小村庄里流过,此时,天色和水色相互辉映,河面上一片亮白。(通过想象和观赏来帮助学生理解)
水面图1:波光粼粼
水面图2:白茫茫,雾气弥漫
3、同学们已经从诗中看出了画儿来了,出示图3,把你的诗送进这个画面中去吧!
绿遍山野绿满川(读出味儿道来)
4、你觉得在这一句诗中诗人的哪个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笔画出来,给大家谈谈你的感受。(品字词,培养语感)
重点“绿 白” “遍 满”
5、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你从诗人的诗中听到了什么?(子规声声)
6、可是子规声声唤来了这诗中的雨,诗人说的这是什么样的雨呢?如烟的雨,还可以说成什么?(蒙蒙细雨、烟雨蒙蒙、缥缈、如轻纱,似薄雾。)
7、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吧!“子规声里雨如烟”。两句练读: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读的真美呀,我们此时已经仿佛跟随着诗人进入了那烟雨蒙蒙、如诗如画、清新质朴的江南水乡。来,给我们的这幅画儿起个名字吧,补充:乡间四月 图
8、在诗人的眼里,不仅仅只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我们这迷人的田园风光中,作者还看到了一种更亲切的画面,那是谁?(家乡的人们)他们在做什么呢?从后句诗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人们的忙碌、繁忙)
9、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呢?“才……有……”“闲人少”试读感悟人们的繁忙,紧张。
10、回到题目总结:乡村四月美景图
这首诗不仅为我们描写了田园风光的美,而且也通过诗人赞美了勤劳的人们。
出示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些诗人的乡村四月美景图吧。读整首诗,音乐开始了。吟诵。
四、延伸
1、江南乡村生活令我们充满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再去感受乡村生活的另一个画面吧!
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引导想象画面:在小草发芽、生长、,黄莺飞舞的春天里,那拂堤上的杨柳刚刚透出黄嫩的枝芽儿,顽皮的孩子们呀,正在趁着春风放飞一只又一只五彩的风筝。
同样有美景呀,小草、黄莺、杨柳。
同样的人呀,是那些顽皮、可爱、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读一读(让我们吟诵出这首诗吧)
2、原来,我们眼中的乡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诗,一副美妙的画儿,那画中的一草一木,那画中熟悉的人既让我们感到亲切,又让我们留恋。
可曾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诗的影子,看(出示画面),那诗歌就在它顽强而又柔嫩的细芽之中。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看,那诗的身影可在风中摇摆,飞上了柳梢。
《垂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美景 图
宋:翁卷
景美 葱葱 粼粼 声声 蒙蒙
人美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组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专题的《古诗词三首》的一首古诗。诗人翁卷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末初夏时节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初步具备了借助注释了解诗意的能力,但只是流于字面的背诵。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教材的深度,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设计理念】
1、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舞台。古诗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潜心学文,会心涵咏,熟读精思,切己体察,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
2、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3、感悟古诗,不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地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语言美、诗境美、诗情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蚕桑,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强化学法,自学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热身】
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文化璀璨的明珠。自古以来,优美的诗作浩如烟海,相信你们平时积累不少古诗。能背背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吗?
[设计意图:在悦耳的古筝声中,让学生走进诗的国度,感受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为走进文本,走进江南乡村春末初夏时节之景,做好情感的铺垫。]
【教学过程】
一、意象铺展,切入正题
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诗人笔下的乡村又是怎样的?我们跟随着宋代诗人翁卷一起领略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齐读课题。
1、四月是什么季节?那,你心中的乡村四月是怎样的?
那是小桥流水人家,那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带着乡村的美、四月的美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导入环节从单元主题出发,回想现代文描绘的乡村,让学生抒发对乡村已有的感受,拉近了文本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学得自然,学得轻松,更为用古诗形式感受乡村的美作铺垫。]
二、 通读全诗,感受诗的节奏美
1、(出示全诗)谁来说说以前学古诗的方法?
2、请自由读古诗,读上四遍。读前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两遍,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读得有节奏、有板有眼。明白吗?
3、谁想读?读准没有?
4、检查生字蚕桑,相机纠正。
指导蚕的书写;(蚕,天虫也。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
5、(配乐)读出诗的节奏。(方法:多诵读)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对字词的学习应贯穿小学语文学习的始末,而且四年级学生应逐步培养自能识字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三、理解诗意,感悟诗的语言美。
过渡:在你们有滋有味的朗读声中,诗歌醉人的韵律已经缓缓流出。
1、读了这么多次能结合注释说出诗意思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说。
2、汇报:(点拨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人)
3、这诗意明白了吗?赶紧带着自己的理解,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组内说说,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习,借助注释,通过交流增进对古诗的理解和整体感悟。]
四、品味诗句,感悟诗的意境美
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如画的乡村四月,一定吸引了你的视线,留住了你的脚步。我们就开个诗画品读会吧!
(一)品味第一、二句 (课件出示一、二句)
1、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画面?(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2、四月的乡村,是诗的世界,如果请你给这首诗的1、2句配上一幅画,你准备用上那些色彩画?并说说你的理由。
如:我准备用( )画,因为
3、指导品读:遍、满(方法:抓诗眼)
?读到绿遍山原这个词,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绿的颜色只有一种吗?(嫩绿的、深绿的、淡绿的)
这样的绿在哪里可以见到?边想像边读诗。(方法:想画面)
教师引导:村庄的周围,满是树;村子前面,是一口池塘,那池水水上有一群白鹅;池塘旁边,有一大片草地;极目远望,映入眼帘的是连绵的山
师: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一个遍就把四月乡村那绿的世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把这美的画面通过你的诵读表达出来吧。
4.除了满世界的绿,你还看到了什么?(白满川)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前面我们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
5、这画面让我想起哪些诗句?(联系有关的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这是绝妙山水画!我们以读代品吧!
7、乡村四月,还是童话的故乡,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交响曲,镜头再转换,你能听到那些声音? 子规是怎样啼叫的?(古诗介入)
如:我仿佛听到的声音是:
8、这雨如烟什么感觉?看图片
1)把这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读出来。
2)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吹面不寒杨柳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9、一动一静的杜鹃烟雨图已呈现我们面前了!读出动静的美感
10、绿油油的山原,白茫茫的水田,都笼罩在无边的烟雨之中。闭上眼,你能感受到清风细雨在抚摸你的脸颊,软绵绵的,凉丝丝的。侧耳听,天空中传来了布谷鸟那熟悉的歌声,歌声是那样清脆响亮,是那样悦耳动听,在无垠的田野上久久回荡
此时此景,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让我们一起吟诵这两句诗吧。
11、小结:你们真了不起,凭着多诵读、看注释、抓诗眼、(调动视觉、听觉,联系诗句)想画面的法宝就走进青山绿水、杜鹃烟雨图。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披文入情必须创设情境,以意象为中介想象意境。本教学环节把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巧妙串联,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二)学习第三、四句(课件出示三四句)
过渡:这乡村四月真是绝美的山水画。从翁卷的诗中,你除了看到山水风光,还能看到什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又怎样呢?
1、诗人们,请选用一样或几样法宝,品其中的诗与画。先小组内切磋切磋。
2、汇报。
3、小结:农家生活,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勤劳。才了。。。。。又。。。。。(板书:人勤)
4、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 景 人)
师:来到村后的桑树园,你会看到采桑的人们;村子前面是一望无际的水田,你看,农民伯伯在田间是多么忙碌。
想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人们怎会不开心?你读;
想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怎会不高兴?你读;
想到那将是沉甸甸的收获,人们怎会不兴奋?齐读。
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走进这四月的乡村,就如同走进了一幅连续不断的画卷。读全诗。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五、理解诗人,回归整体,感悟诗情之美。
1、是啊,这乡村四月既是绝美的山水画,又是勤劳的农忙图!在诗人的笔下,乡村四月变得妙不可言。诗人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吗?他主要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可见,诗人翁卷是一个怎样的人?
2、(配乐)那能把诗印在心间吗?
3、还能把诗留在笔尖吗?请默写。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想他们所想,感他们所感,读出诗境美、诗情美。熟读成诵,落实默写,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六、拓展延伸,诗心画意满心间。
(一)古今对照
1、请拿出练习纸。(播放课件音乐)此时,你走在乡间小路上,这如画的四月,你会听到了想到了请把你感受到的,用现代文写下来。
出示:走在乡间小路上,-----------------------------
2、汇报。
[设计意图:音乐的熏染,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古今表达的对照,再次使学生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二)课外拓展
1、(课件出示)古往今来,田园是诗人们的宠儿,老师想到了许多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陶渊明等。他们留下不少珍贵的诗篇。走进去读读、体会体会吧!
课件: 村夜 (唐)白居易
田园乐 (唐)王维
2、读了这些田园诗句,老师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
课件出示:巍巍青山、暧暧村落,乡村是恬静的;啾啾鸟鸣、声声犬吠,乡村是灵动的;
袅袅炊烟、霏霏细雨,乡村是朦胧的;唰唰采桑、簌簌蚕食,乡村是忙碌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课外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师:同学们,江南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此时,我们仿佛已经置身其中,清晨,烟雨蒙蒙,我们从桑树上采下一片片绿色的希望;中午,布谷声声,我们在稻田里插下一排排美丽的诗行;傍晚,清风徐徐,我们向天空中放飞天真的梦想;入夜,繁星点点,我们在睡梦中伴随着青蛙无眠的歌唱。如果能过上这样的田园生活,一生无憾。
3、作业:
1) 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2)把这首诗描绘的情境写成一段话; 3)收集并阅读更多有关乡村、田园风光的古诗,如《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等。 根据兴趣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这节课我们走进诗的国度,感受到诗的魅力,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情趣!愿大家今后的生活诗情画意!
[设计意图:个性化作业,能够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有所提高。]
一、导入。
1.(课前背诵古诗)你们喜欢这个诗人吗?还知道哪些诗人呢?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和我们一样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温州。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出示课题及内容)
二、初读。
1.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直到读准了,读响亮了。
2.谁想来读读这首诗?他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自己在心里跟着念,把每个字都读准了。
3.你读懂了哪些字词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真厉害,已经掌握了通过注释去学习字词的方法。谁也用这种方法读懂了什么?
a.“了”是“结束”的意思,那这里它应该读(“liǎo”)
b.这首诗中还有一个词语比较难读“蚕桑”,谁有信心把它读好呢?把它带到句子中读一读。让我们一起把这句读两遍。
4、同学们读得真认真,咱们再把这首诗多读几遍,直到把它读得很有感觉,抑扬顿挫了。
5、谁愿意有滋有味地来读一读?
三、整体感知。
1.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乡村四月的哪些画面?
(碧绿的山陵和原野、白茫茫的稻田、杜鹃的叫声、人们在养蚕、插田……)
2.好,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出示:绿……烟)
四、体会画面美。
1、学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有人说:读一首诗,就是在欣赏一幅画。反复读上几遍,读着读着,你都看到或听到什么了?
a、透过“绿遍山原”这四个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
1)山岭和原野都绿了。(具体一些,想象的再丰富一些)
你真会说话。你不仅在理解,而且在想象了。想读读这绿色的山岭和原野吗?
2)是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绿的世界。这一片绿色,又让你联想起了哪些词语呢?(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3)(图片)瞧,就是这样一个小乡村。这么美的景色,谁想来读一读。
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小乡村。
b、谁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画一般的美?(白满川)
1)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
2)(出示画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绿……)
c、四月的乡村还有更美的呢,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子规声声)
知道子规是怎么叫的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子规的歌声。
同学们你觉得它在唱些什么?是啊,它在唱这“绿遍……”的乡村四月。
d、子规声声唤来了这诗中的雨,轻轻的多读几次这个句子,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
1.如烟的雨,还可以说成什么?(蒙蒙细雨、烟雨蒙蒙……)出示图片
2.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着子规声声、烟雨蒙蒙的乡村四月呢?
3.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温柔(轻)?谁还愿意来温柔(轻轻)地读一读?
e、同学们,自己再深情地读读这首诗,你能用两、三句话简单地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乡村四月多么地清新明丽(板书:清新明丽)。
f、看着这么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绿遍山野白满川……
读得真美呀,我们此时已经仿佛跟随着诗人进入了那烟雨蒙蒙、如诗如画的小乡村。
谁也想像诗人一样赞美一下这景色?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乡村。
2、学习“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领略了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让我们再去看看田园里那些忙碌的人们。读“乡村……插田”
a、同学们,自己多读几次,你又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1)你看到人们的忙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诗,你从哪里发现了人们的忙碌?
2)看来,人们真的很忙碌,今天的人们在“蚕桑又插田”,几天前人们也在(“蚕桑又插田”),昨天人们还在(“蚕桑又插田”),明天的人们也将会在(“蚕桑又插田”)。如此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
他们为什么这么忙碌呢?
3)此时,在稻田里忙碌着的人们就是乡村四月这幅画中最亮丽的风景。
b、四月的乡村,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田园交响乐,用心读读这首诗,你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呢?(出示句式:我仿佛听到——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份忙碌,这份幸福……
c、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他看着“绿遍……”的美景,看着“乡村四月……”的景象,觉得自己都快陶醉了。好,带着你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轻轻地吟诵起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
1.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听到了这么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呢?
2.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幸福的农家生活,美美地读读这首诗,用你的朗读带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乡村四月。
3.谁想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出图片)瞧,你们的朗读带大家走进了这么美的画面。欣赏着这幅画,你心里有什么想说的?相信你们现在读这首诗肯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4.四月的乡村是一幅画,是一首歌,想把这乡村四月永远记在脑海里吗?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中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
六、延伸拓展。
1、江南乡村生活令我们充满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再来看看翁卷笔下的《山雨》是怎样的?
出示:山雨
一夜满林星月白,且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认真读读这首诗,你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
2)谁想来读读这首诗?
2、原来,我们眼中的乡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诗,一幅幅美妙的画儿,那画中的一草一木,那画中熟悉的人既让我们感到亲切,又让我们留恋。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诗的影子,看(出示画面),那诗歌就白居易的《草》中。
看,那诗又来到了贺知章的《咏柳》中。
3、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诗的影子,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之后去寻找。
七、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清新明丽景美
人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桑”两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读出诗的韵味。
3、引导学生抓住“绿遍”、“白满”、“才…又”等词语展开想象,体会江南乡村景色的优美以及人们的勤劳,激发学生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结合诗文及相关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感受田园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有许多风景优美的地区,吸引着国内外的游人。你能说出几处风景名胜吗?你们说的……都是江南的景色。江南景色如画,使人过目难忘,历来就是诗词文人集聚之地。白居易去过江南,他在《忆江南》中就曾经写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的乡村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2、引导学生结合图片说说江南乡村的风光及自己的感受。看到这样的风光你想说点什么?
3、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宋代诗人翁卷走进江南的乡村四月(板书课题,指读)。
二、初读正音,读出诗的节奏。
1、请大家自由读这首诗,要读得字正腔圆。(学生自由读)。
2、这首诗中有两个生字(课件出示“蚕桑”,指读,简单释义《结合“插田》“摘桑养蚕”)。还有一个多音字“了”(出示“了”),大家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学生读,教师从结合字义选择字音角度对学生评价,如:你能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3、练读诗文。
指几名学生读诗文,教师相机评价(如反面评价:你读得很流利,就是缺少点诗的味道,想想,读诗该怎么读?
三、结合注释读诗文,了解大意。
1、过渡:读诗还要解意。请大家结合课后注释互相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如果哪个词语不理解,哪个句子说不好,可以举手找老师帮忙,老师很愿意为大家服务。
2、学生同桌互说诗意,教师巡视指导。
3、指生说说诗文大意。
4、指生说说诗中描绘的景物,教师板书(山原、川、子规、雨、人)
四、抓重点词语,领悟诗境,体会乡村的景美,人勤。
(一)设疑:
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边读诗边展开想象:你现在就来到了江南的乡村,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二)学生自由读诗文,标出词语,说体会。
(三)师生交流。
1、引导学生抓住“绿遍”体会景色的美。
(1)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对乡村四月的整体感受——美,然后引导:“你就抓住一个你觉得最美的词说一说。”若学生只说出词语,则进一步引导:“绿遍是个什么样?具体说一说。”可用“像——”或“让我觉得——”把感受说具体。评价可以用“你的比方多准确而富有诗意呀!你也快成了小诗人了!”(指两名学生说,在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后板书“绿遍”)。
(2)补充诗句,感受“绿”的不同韵味。
过渡:多么生机勃勃的绿呀!唐朝大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中也写到了这富有生机的绿(课件出示《咏柳》生读),大家看贺知章笔下的绿和翁卷笔下的绿一样吗?(引导学生从绘画的角度比较二人的不同:一个是工笔细描,一个是挥笔涂染。若学生说不出,教师可适当简笔画)
(3)引导学生读美。(课件出示第一行诗句)导语:“把你的这种感受带到诗句里读出来吧。”(引导学生读出韵味。可用“你让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绿”,“你让我看到了青翠欲滴的绿”或“你读得还没有‘绿遍’”评价。)
2、与“绿遍”相对应的词语是哪一个?指出这是古诗中常用的一种方式。依法引导学生体会“白满”并板书(此环节以学生读、谈为主,简略处理)。
3、引导学生体会“雨如烟”。
(1)首先引导学生说出对乡村四月的整体感受——美,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如烟”说说感受。可用“像轻纱、像薄雾、像细丝”把感受说具体。(指一名学生说,在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后板书“如烟”)。
(2)扩展想象:闭上眼睛,张开双手,如烟的细雨飘到了你的脸上,落到了你的手心里,什么感觉?闻一闻,随着如烟的雨飘来了——?(若学生自己说的具体,此环节可省略)
(3)依法引导学生读美第二行诗句,读出轻柔舒缓的感觉(课件出示,齐读)。
(4)补充诗句,进一步感受“细雨如烟”的美。
导语:不只是翁卷,好多诗人都写到了这如烟的雨。大家看:杜甫写到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韩愈写到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苏轼也写到了:“水光潋(liàn)滟(yàn)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课件逐句出示,指导学生朗读)
(注:以上三个环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顺序调换。当完成一个环节后,教师引导:“我还不能确信,谁还从别的词语中读出了乡村的美?”
4、过渡:除了美,你还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抓住“才…又”体会人们的勤劳并板书)5、这勤劳的人们难道不是乡村的一景吗?(板书:乡村美景)就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乡村的美景吧。(配乐读最多两遍第二遍可以背)
6、小结:(是啊,江南的乡村四月,山川秀美,细雨如烟。这迷人的景色不仅吸引了我们,更吸引了诗人翁卷。)
五、出示作者,补充诗文,初步领悟田园文化。
1、交流作者资料。
(2)出示资料:“翁卷,字读古,一字灵舒。浙江柳市人。是南宋时期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以善写田园诗著名,布衣终身。”引导学生质疑:“有才华为什么还布衣终身?”教师引导:大家能不能从这首《乡村四月》中找到一些答案呢?(引导学生从板书中找到:对乡村美景和人民的爱可能是其布衣终身的原因之一《强调》)
2、过渡:不只是翁卷,还有许多的文人墨客被这优美淳朴的乡村田园生活所吸引,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课件出示王维《山居秋瞑》、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指读)
3、总结:一首首寄托着田园情思的诗歌已经融入到了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长河中,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板书“田园文化”)。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我们会继续徜徉在“田园诗”的涓涓细流之中,继续感受我们灿烂的千年文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闲”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繁荣的都市,感受着现代文明的气息,同时也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举目高楼大厦,却难见蓝天白云,举足车水马龙,却总是来去匆匆呀。这就是我们都市生活的最真实的写照了,于是假日里,我们便走出都市,向往……(蓝蓝的天空,碧绿的山原,清新的空气……)这样的地方有吗?(乡村)
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乡村田园生活,像南宋诗人翁卷就是其中一位,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乡村四月》,
板书:乡村四月
乡村是地点(江南一带)四月是时间(初夏时期)
听老师读诗题,从老师的读中,你听出了什么?(听出向往之情)是啊,我向往乡村四月。可能大家还没有我这种感觉,因为你们没读进乡村四月。没关系,现在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诗,了解诗意。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3.师范读,生个性读,把诗读通了(用喜欢的方式读)。
4.小组读,齐读。
5.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说诗句的意思。理解古诗的意思有那些方法呢?(注释、上下文、字典、请教别人……)
6.先自己利用这些方法悟一悟,不懂的可以请教别人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7.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
你明白了那句的意思?(让学生粗略地讲,无需一定要读诗句再说)
说到“白满川”时,借助课件理解。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能把藏在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
三、品读美景。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
(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黄河的主人《万年牢》教学实录《8三顾茅庐》教后一记 引导学生在人物的对比中悟真情四上《九色鹿》课堂教学实录:杨丽娜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预案《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小学语文四下《全神贯注》说课稿《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b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c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3)子规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
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
(美读前两句)
板书:景美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四、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5.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6.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
板书:人勤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
8.鼓励学生作诗。
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几句诗?如每到六月我们都忙着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园六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 “才了……又……”接?《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黄河的主人《万年牢》教学实录《8三顾茅庐》教后一记 引导学生在人物的对比中悟真情四上《九色鹿》课堂教学实录:杨丽娜第三届全国苏教版课堂教学大赛《云雀的心愿》第一课时教学预案《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小学语文四下《全神贯注》说课稿《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对啊,诗意来源对生活的热爱,作诗又有何难!你们都成为了诗人。
过渡:但诗人中也有一般的诗人和优秀的诗人之分,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的“才了喂鸡又放牛,才了犁田又翻土”等等诗句,诗人翁卷也是知道的,但一句都没用,选择了“才了蚕桑又种田”,为何?(一是农村最主要的农活,二是与第二句诗押韵,三是与第一句的“绿”和“白”照应)
指导:联系上两句诗读读,前两句最后一个字是“雨如烟”的“烟”,现在后两句的最后一个字是“又种田”的“田”,这两个字的音都有“an”,因此读起来很有韵味,琅琅上口。这也是诗的魅力。
不信,我们再读读,感受这诗歌的韵味。
读诗。
五、悟读升华
1.多动听的诗歌啊!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的眼前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读:(读出陶醉美)(配乐诵读)。
2.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读:
3.是啊,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的景(美)……这里的人(勤)……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读:乡村四月(读出赞美之情)
4.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5.背诵古诗
六、谈谈: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学了这首古诗,你有话要说吗?(生成学法,诉说收获,巩固所得)
七、拓展阅读。
象翁卷这样写田园诗的诗人还有: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找出他们的诗读读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归园田居五首》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八.作业:默写古诗,积累描写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山,原(绿),川(白),美
子规,鸣雨,如烟
人,闲,人少,勤
才……又
教学目标:
1、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理解诗意,想象画画,体会情感。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1、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诗。)
2、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师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1、有谁了解翁卷?抽名学生介绍:(生:南宋诗人。)
2、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熙、徐玑合称 “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他特别喜欢田园生活,尤其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
2、出示多音字。
1iǎo(一目了然、了解)
了 liào (同“瞭” 望)
1e(吃了,买了,走了,算了)
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
4、生自由读(读三遍)
5、指名读。
6、学生齐读。
五、知诗情,悟情意。
1、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我们就来理解古诗的意思,先学头两句(生齐读这两句)
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 子规:杜鹃鸟。如:好像。
诗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色。(板书:景美)
2、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一定无比的幸福,那么,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生齐读后两句)
②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才:刚刚 了:结束 蚕桑:种桑养蚕。
诗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忙完了采桑养蚕,又开始插秧种田了。(板书:人勤)
3、诗的前两句写的是什么景色?(生:前两句写农村初夏的景色)。
4、诗的后两句写的是什么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后两句写农人的忙碌景象,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勤劳,他们不误农时,辛勤劳作,值得赞扬)。
5、《乡村四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板书:赞美)
六、感情升华。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和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先请男、女生各一个上台诵读,然后全班齐读)。
2、能背下来吗?(生自由背诵古诗,然后全班齐背)
3、默写这首古诗(先请男女生各一个上台默写,然后全班默写)
七、拓展阅读。
1、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王维的《山居秋暝》还记得吗?像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他们都很热爱田园生活,也写了一些田园诗,课后我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八、作业:
画出前两句诗所描写的景象。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板书:
景美
乡村四月 赞美
人勤
教学反思:
在教学《乡村四月》之后,我发现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课堂把握与生成方面都存在许许多多需要学习的空间。由于自己本身基础不好,经验不足,所以在课堂上碰到了许多的问题与障碍。
首先,在初读部分我做得还不是很到位。我在初读中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朗读。第一个层次是希望学生通过朗读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次的朗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够读懂一些字词的意思。而第三次的朗读,则是希望学生能够读出一点节奏和韵味来,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我第一个层次的朗读掌握的还可以。但在第二个层次上的目标实现得还不是很好。自身对于课堂也还很陌生,所以在引导学生读懂字词方面还不是很全面,比如说:“山原”这个古今用法不是很相同的也没有引导学生去了解。“白满川”、“雨如烟”等也没有很好地让全体学生一起去理解。我觉得有的老师说的很好,这里如果再加个环节,让学生联系注释话讲讲这几句的意思,可能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会更深入一点,这样也为后面情感的挥发做下了铺垫。在学生讲了诗句的意思之后,再让学生概括地讲讲,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最后再精练到课文中的诗句,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古诗的精练了。
其次,在后面的引导学生感悟“绿”这个环节时我也把握不好。此时,我让学生对“绿”展开想象:通过这个绿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呢?但是,在课堂实施的时候,由于我在引导学生说话方面的能力的欠缺,学生想象得不够深入。此时,如果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想开去,比如说:竹子绿了、稻田绿了……那学生对意境的想象就达到了,对诗歌的理解也深刻了。在学生能够透过文字想象出一幅幅画面之后,我就指导学生朗读全诗,打算让学生从画面回归到文本。但是,经过老师的指点,我发现如果在将文字分割成画面之后还需要一个画面的整合才行,才能真正达到在学生脑中留下一个富有意境的画面,否则在学生脑中之后一个个想象的片段,那也是不能达到意境美的境界的。
第三,关于在最后一句中的关键:……才……又…… 从这个关联词中最能感受到人们忙碌。我想这里应该也是个可以抓的切入点。这里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由这个关联词所体现出的情感温度,突出人们的忙碌。经过有些老师指点,这里可以对“蚕桑”和“插田”这两个农村特有的生活场景都是可以进行展开的部分。由于这两个生活场景对学生来说较为熟悉,可以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亲近的感觉,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一些他们平时不是很了解的农业生产规律。
第四,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由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我没有考虑到要适时地让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的某些特点。比如:押韵、诗人的写法、句式等等,当然只要渗透就够了。而我只知道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到诗歌是琅琅上口的,但在诗歌的其他特征方面却没有提点到。
人是要不断学习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要着重在自己欠缺的方面多下苦功了。
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宋朝诗人翁卷的代表作,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的意境优美,处处散发出诗的魅力,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乡村美景图、朗读课件、伴读音乐、事物卡片。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
(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自由读(二)、指名读(三)、教师范读
(四)、指名读(五)、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
(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
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
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播放乡村美景图。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导入后两句的学习,重点体会“闲人少”“才了---又---”进而理解这里人的繁忙与勤劳)指导学生用“才了---又---”作诗。体会“闲人少”的用法。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请读出陶醉之情。
----生:(一生读出陶醉之情)。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请读出敬佩之情。
----生(一生读出敬佩之情)。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乡村四月》。齐读古诗,读出赞美之情
众生(读出赞美之情)。
师: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生(背诵古诗)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听过吗?想听吗?(播放古诗唱词)
与学生共同唱古诗,学生齐唱。
师:大家唱的真不错!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
七、拓展阅读: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还记得吗?(并引导学生读)王维也曾写过一首《山居秋暝》还有印象吗?学习田园诗,有一位诗人大家一定要知道,他叫范成大,他写了60首田园诗,教材中也选了其中的一首“四时田园杂兴”(教师诵读)课后我们可以把他写的田园诗都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下课。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景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人勤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
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
带。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
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
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
⑴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 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 理解诗词的意思: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
(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
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
1、作者简介:
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
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这里选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学习,了解诗意。
3、汇报交流,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耘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
句意:夏季农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间锄地,晚上要在灯下搓麻成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⑵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
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虽然他们不懂的耕种与织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树阴下学着种瓜。
5、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你的感受:(配乐朗读)
诗文描绘了乡村大人耕织,孩子也学耕种的情景,展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
勤劳,是一副具有浓浓生活气息的农家耕织的图画。
五、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1、把诗句补完整:
⑴ 绿遍山原( ),⑵ 童孙未解( )
子规声里( )。 也傍桑阴( )
2、请你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景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我会背其他描写田园的古诗词。
【教学目标】
1、学习《渔歌子》理解词意,想象画面,体会词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首词,并默写。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具准备】
1、学生准备张志和的生平资料。
2、准备优美轻柔的曲带。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两位宋代诗人为我们展现的田园风光,使我们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质朴,谁能想象画面,再来背诵一下这两首诗。
二、回顾词的特点
1、谁还记的我们第一节课学的一首词,你们还能背诵吗?《忆江南》 2、词有什么特点:
词有词牌名,是词的调子的名称,词调是写词时依据的乐谱。有的词牌原来就是词的题目,如《忆江南》《渔歌子》但后人写的《渔歌子》《忆江南》就与词牌无关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故又称长短句。
三、学习第三首词《渔歌子》
作者简介。张志和,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被贬官后,不再复仕,放浪江湖间,自称烟波钓徒,著有《玄真子》。
1、自读
课文:
⑴ 轻声读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对照注释,结合画面,了解诗意。
⑶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情。
2、汇报交流:
⑴ 指名读词《渔歌子》纠正字音。
⑵ 说诗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句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句意: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悠闲自得,溢于其中)
3、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谈谈你的感受:
⑴ 配乐朗读。
⑵ 谈谈你的感受:
作者将山前高飞的白鹭、岸边盛开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鳜鱼及斜风细雨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清新、优美、充满情趣的渔翁垂钓图。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也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
4、练习背诵。
四、总结拓展
1、学习了三首古诗词后,你对乡村生活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背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23、古诗词三首
渔歌子
张志和(唐)
山鹭
花水鱼 悠然自然
斜风细雨情趣盎然
渔翁不归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这首诗中的生字、词语;
2、指导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及意境:乡村四月浓浓春意和优美景色,人们忙于农事而心情愉快的境界。
教学方法
1、 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诗意;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
3、 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4、 朗读、背诵与默写相结合。
教学准备
1、 电教版:教学课件、教学录音带
2、 普通版: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古诗《乡村四月》的学习,原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2分钟):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乡村景色的古诗啊?谁来背一背。同学们知道的很多,背的也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它是宋代翁卷写的“乡村四月”,看他是怎样写的。(板书诗题:乡村四月)
二、学习古诗:
1、出示小黑板,展示原文。指名朗读古诗。让同学评一评读的好不好,有没有错误。(3分钟)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节奏、语气,读诗应把握的感情。(5分钟)
节奏:223
语气:轻松愉快
感情:读出古诗的优美、轻快、明朗
3、学习生字(2分钟):
了:读 liǎo ,结束的意思。
蚕:读 cán ,上下结构,由“天”“虫”两字合成。
蚕是蚕蛾的幼虫,能吐丝。
4、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个别词语可作补充解释(5分钟):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补充:“白”在诗中指的是水。人们习惯上把透明物体叫“白”,比如“白酒”、“白开水”等。“川”在诗中指灌满水准备插秧的稻田。)
子规:杜鹃鸟。(补充:也就是布谷鸟,大通农村所叫的“长高虫”。)
才了:才,刚刚。了,结束。
蚕桑:给蚕喂了桑叶。这里把名词当作动词来用。
5、 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5分钟)
6、 体会这首诗的意境(8分钟)
提问: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答:绿、山原、水、稻田、子规声、雨如烟)
提问:诗人用这些景物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现了什么? (生答:描写了“绿遍山原,水满平川;子规声声,雨丝如烟”的景色,表现了乡村四月浓浓的春意和优美的景色。)
提问:后两句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什么?
(生答:忙于农事的事情。表现人们积极务农的劳动热情。)
师小结:说的很好。乡村四月人们很忙,但忙得有目标—“才了蚕桑又插田”;忙得有乐趣—乐在务农,人们都在田里,说说笑笑,干活有劲。这就是这首诗意境的高妙之处。
7、 指导背诵和默写(8分钟)
指导背诵: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事。先记写景,后记写事。 指导默写:指一名上黑板写,其余学生在下面写。写完后集体订正。
三、布置作业(2分钟):
搜集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景色:绿遍山原,水满平川;
子规声声,雨丝如烟。
景象:闲人少,(忙人多);
才了蚕桑,又去插田。
教后反馈: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用具: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2、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二、学生字,读古诗,找出两个多音字。
三、学习古诗
1、复习学习古诗:知 诗 人,读 诗 文,解 诗 意,入 诗 境,悟 诗 情
2、师范读(用二二三的形式读)
3、自读,指名朗读,齐读。
4、四人小组合作,借助注释了解每句诗的意思。
5、汇报
(1)品读景美品读美景。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 子规烟雨
3.引导:
(1)很多人写了“山原”,那就首先看看山原:
a 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师导: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那是怎样的山原啊?
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师导:(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b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c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蒙蒙细雨??
渲染:像轻烟般的细雨笼罩着水田和山原如诗如画如仙境。
(3)子规
过渡:最妙的是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还听到了??那是怎样的鸟叫声啊?
4.回到整体。
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你们很不简单,这十四个字你们说出了一大串,说得太美了。
我们千言万语道不尽的正是诗人的十四个字啊!这简简单单的十四个字不再是几个字了,它变成美若仙境的画卷,让人置身一种美妙的境界中,这就是诗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带着这种美的感觉,一起品味这两句诗吧。
板书:景美
(2)品读人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5.质疑:诗人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地写忙人多得了,却要写闲人少呢?
(诗人用三个字就给人丰富的想象,婉转含蓄,化繁为简,哪个更妙?这就是诗的魅力啊!)
6.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7.是啊,简单的3个字写出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写出村民勤劳的形象.板书:人勤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比如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
8.鼓励学生作诗。
如果不说乡村四月,而是说我们的校园生活,大家能否也作几句诗?如每到六月我们都忙着做什么?那我就以“校园六月闲人少”为前一句,下一句怎么用“才了??又??”接读诗。
五、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请读出陶醉之情。生:(一生读出陶醉之情)。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请读出敬佩之情。生(一生读出敬佩之情)。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
问题提出
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了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目的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其中学习重点是:读懂诗意,熟读成诵;学习难点是: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过程设计
老师在学生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引领孩子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初步领悟诗歌
师: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师: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和句的意思?
生:我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师: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生:我不理解蚕桑。
师:哦,他不理解蚕桑,有谁了解?能帮他解答一下吗?
生:蚕子、桑叶、蚕桑树…。。
师: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
师点拨: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
2、进一步感悟诗句
师: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
生:清闲、悠闲、空闲、休闲、闲暇……
师: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
生:清闲的意思是没有什么事情做,所以放在这儿最合适
空闲的意思是人们没有事情做,很无聊……
师: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齐读第二句诗。
3、理解词语,想象画面
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生: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师:刚才我们知道子规的意思是杜鹃鸟,读读第二行诗,你知道杜鹃鸟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吗?
生:杜鹃鸟在雨中鸣叫
师:雨下得怎么样?像什么?你能用上比喻和拟人手法说说吗?
生: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
蒙蒙细雨一直下着,让天空蒙蒙胧胧,像童话中的仙境。
那雨丝很细,细得像牛毛、花针、银丝,我的眼前仿佛蒙上了一层轻纱。
雨丝轻得像烟雾在我眼前萦绕……
4、从画面中,体会情感
师: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师:在第一行诗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生:绿遍山原的“遍”
师引导:绿遍山原就像什么?
生: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
师: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谁还能用上比喻的手法说说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生:此刻的山原已经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像绿墨水打翻了似的;
这绿色仿佛是山原的绿衣裳,让山原充满生机;
山原绿得仿佛是被绿油漆染过似的……
师:在大好的春光下,你都看到那些绿色?
生:到处都是绿色,深绿浅绿,耀眼的绿,灰暗的绿;或浓或淡的新绿……
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
师: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
(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
师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5、说出感受
师: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师: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
生:他们很快乐。师:为什么快乐?
生:为秋天的丰收,为过上好日子而快乐。
师:对,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春天,他们不仅播下的是种子,还有希望!他们春天播种希望,秋天丰收硕果,累,但快乐地享受生活。
6、师: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在孩子们的朗朗书声中,本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重点与难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学习资源
挂图、网络资源等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 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
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
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来读读)
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
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
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三、小组交流感悟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四、品诗
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3、相机解:绿遍山原
白满川 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秦兵马俑》教学设计5尊严说课稿《七月的天山》考点练兵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飞向蓝天的恐龙》的第一自然段教学实录及反思《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关于《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困惑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子规 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 才 又 )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五、回归整体 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 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音乐课件)
六、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
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 又 …… 人勤
【教学目标】
1.会认、写“蚕、桑”两个生字。
2.通过读、吟、唱等多元方式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3.借助注释、插图等资源,自主学习,发挥想象,理解诗意。
4.通过对本诗的学习,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紧张繁忙,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入境——启动情智
1、前两节课,我们随着作者走进乡下人家个牧场之国,领略到乡村的宁静和异国的风光,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乡村(板书 乡 村)看到这个词,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这田园村舍,如诗如画,在诗人的眼里更是别有韵味。这一幅幅的画面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2、补充板书 乡村四月
让我们跟着宋代诗人翁卷的步伐一起走进“乡村四月”。
3、交流资料,知诗人。
师:800多年前南宋时期我们浙江有一位诗人用诗把乡村四月的景色描绘了下来。他就是——(板书翁卷)
出示诗人简介:翁卷 字灵舒,永嘉人(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徐玑、赵师秀四人合称 “永嘉四灵”。 在他们四人中翁卷年事最高。著有《西岩集》、《苇碧轩集》等。他的诗显的较为平易,但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
二.感悟交流——生成展现情智
(一)读一读: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两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板书:读)
2.检查字音,相机纠正。
3.学习生字:蚕、桑;了解多音字“了”;
4.再读古诗,初知大意。
5.初步触摸古诗意韵。
师:读完了这首诗,你对乡村四月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板书:景美、人勤)
(二)吟一吟:
1.生吟古诗。
师:那你们谁能把乡村四月的景美人勤读出来呢?试试吧。(生自主读)
2.师范吟古诗。(板书:吟)
3.学生想象吟诵。师:哪个词让你最有感觉,能勾起你无限的想象?把你听诗时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听听。(生汇报并发挥想象交流,教师相机评价)
生1: “绿遍”让我看到了乡村到处一片葱茏的景象。
师:把你的感受用朗读传递给大家。读
生2: “白满”让我仿佛看到了乡村的稻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一眼望去,闪着金光。
师: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再读
生3: “烟”让我仿佛置身于一片云雾迷蒙的仙境之中。
师:多让人向往啊!把我们也带到你那神仙般的境界之中。请读
生4: “子规声”好美啊!象在唱歌。
师:是吗?不行,不行,我们也要去听歌。
生5: “闲人少”、“才了……又……”让感受到了乡村的四月很繁忙。
师:是啊!要不是“乡村四月闲人少” 哪有辛弃疾笔下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要不是“才了蚕桑又插田” 哪有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示这两句诗)
师:乡村,忙碌的何止四月?请看(出示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第一句)范成大笔下的“昼出耘田夜绩麻”,你能用“才了——又”的句式改写这句吗?(板书:才了……又……)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 多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32、渔夫的故事教案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乌塔》快乐练习:课堂达标(一)15、猫4* 七月的天山查看更多>>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生:才了耘田夜又绩麻。(真不简单,你们都会改诗了。)
(三).拓展语言训练。
师:除了这些农活,你还能想象出乡亲们在忙什么吗?也用“才了……又……”的句式说一说?(生回答)
师:我们来对对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生接)。
师:好,孩子们,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带着无限的想象由生1、2、3、4同学来合作吟一吟。(板书:吟一吟)
师:听听杜鹃鸟清脆的鸣声,淋浴着袅袅的雨雾,请你们深深地吸一口气,把你们的想象放进诗里吟一吟。(生齐读)
过渡: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加上你们美美的吟诵,让乡村四月这幅画卷充满勃勃生机。
(四)小结
师:农人的辛勤劳创造了一幅多美的画面啊——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这如画的美景正是因为——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师:是啊!乡村的四月正是播种的季节,繁忙的季节。景美人更美!
三.表达——发展情智
1.感情升华。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吗?
2.吟唱古诗。
师:是啊!没有春的耕耘哪有夏的一路芳香,秋的硕果累累。让我们记住翁卷,记住《乡村四月》,感恩农民伯伯,是他们告诉了我们美的真谛!再读古诗。
3.乡村四月,美丽的农家风光令人陶醉,勤劳的农家人更令人感动。老师向同学们推荐几首描写田园生活的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 村居》。希望同学们随着诗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贴近农人脉搏,感受田园诗情。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 白满
景美 读
子规 烟雨
闲人 少
人勤 吟
才了 又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蚕、桑”。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做到熟读成诵。
3.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4、激发想象,把诗改写成小作文,感受古诗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词,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2.感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课前三分钟经典诵读:《田园乐》《雨过山村》《约客》
一、课前带文,感受田园风光。
1、描述情景读,揭题。
听着抒情的音乐,让我们仿佛走进了田园。田园风光,散发着泥土的芬芳,洋溢着劳动的欢欣,充满了丰收的喜悦。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王维的《田园乐》生:《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2、译诗解文读
师:红色的桃花还含着隔夜的雨滴,绿绿的柳树笼着淡淡的春烟。生: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家童都还没有打扫地上的落花呢!莺鸟啼叫,山客还在酣眠。
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3、真是一幅柳暗花明,清新幽寂的春之图啊。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就请跟着老师一起,到王维的画里去走一走吧!
4、师描绘图画,生听,想像画面,填写句子。
春天来了,桃花开得多热闹啊!有的桃花红彤彤的,像一团团火焰;有的桃花是淡粉色的,像一片霞;有的桃花还是花骨朵儿;有的羞答答地展开了几片花瓣;有的已经展开了笑脸,尽情展示她的美丽。在这清晨淡淡的雾色中,千万条柳枝随风舞弄着她柔软的身姿,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仙境之中。耳边传来黄莺的歌唱,真好听啊!别说山客不想醒来,连同学们都陶醉了。
能不能告诉大家,在这幅画里,我看到了,闻到了,听到。
5、师小结:桃红,柳绿,花落,莺啼,诗人为我们描画出的美丽的田园风光如画般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这就是古诗的魅力,读着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产生无尽的想象。
6、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首由宋代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继续享受如画的田园。(出示课件,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诗文,感知韵律。
(一)初读诗,读准确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原文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上两遍,注意第一遍读准字音,再把它读通读顺。
2、请一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读音有没有错,(你读得很正确,并且流利,但有两个字的读音老师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蚕、桑)学习生字“蚕”“桑”及讲读多音字“了”。
3、请同学们一齐读一读这句话:才了蚕桑又插田。(同学们这一句读得很正确,字正腔圆,那么整首诗是否也能读得这么正确流利呢?
老师很想听一听“”,开始——)
4、全班齐读。
(二)再读诗,读节律
1、同学们,诗不但要读正确了,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
老师出示第一句,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读一读。——绿遍山原白满川。
A、请生读,师注意评价。
(师示范读,再让他跟读提示:节奏之间要读得声断气连)
B、请全班齐读,(读得很好,真是有板有眼)
2、让我们仿照第一句的节奏,标出其它三句的节奏。
3、二人小组互读互听
4、师出示整首词的节奏,男女生读诗。(评:读的节奏很准确;真是有板有眼。)
(三)读韵味
1、师范读韵脚。(出示韵脚,同学们听一听,老师的红色的字读得有什么不同?)
2、生说自己的发现。
3、师:在诗句的末尾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能使诗句的音韵更加地和谐优美。这就是押韵。
4、请学生练读,感受音韵回旋。
5、小组赛读。(两大组比一比,评:真是和谐优美;老师听到了回旋的音
韵;)
6、咱们配乐齐读一下,一定会读得更好。(配乐)
三、悟情品境释疑交流
1、译诗解文读。(调换顺序再读一遍)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看到春天来了,山坡田野间草木青绿,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交相辉映。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生: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四月到了,正值农时,没有人闲着。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
师: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去插秧了。
生:才了蚕桑又插田。
2、师指导感受山原美。乡村四月真美啊,让我们先走进山原去看看:(出示图片。)师生承接读(朱自清)《春》
师: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组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组1、2:山朗润起来了,
组1、2、3:水涨起来了,
组1、2、3、4: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师: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组1、2、3、4: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组1、2、3:风轻悄悄的,
组1、2:草软绵绵的。
师:四月的江南,无论哪里都是绿的:(补白想象发散读)
生:想象,四月的江南,绿了
师: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的世界。
生1:墨绿、浅绿、嫩绿、
生2:翠绿、淡绿、粉绿?
生3: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师:刮的风是绿的,
生4:下的雨是绿的;
师:流的水是绿的,
生5:阳光也是绿的。
师: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生6:挤在一起,
师:重叠在一起,
生7: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师:那一望无际的绿啊,诗人用了一个什么字来告诉我们这无边的绿?(遍)
2、师:除了绿色,还有什么色彩?——白。(出示图片)
师描述情景读:瞧,水田中积满了水,远远望去,一片白色,远处的青山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青翠的山色,把积满水的田地环绕。)真是——
生: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师:难怪诗人会这样写——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3、乡村的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你们听——(杜鹃声)在子规的声声啼叫中,雨轻轻地来了。音乐(图片)
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这句诗写得多好啊!是的,
生:严冬一过,如烟如丝的春雨,又悄悄的来到人间。它催促大地苏醒,它给春天增添生机。
师:看!那蒙蒙的细雨像烟雾、像薄纱一样笼罩大地,使大地呈现出如诗如画的景象。
组1:细雨滋润着柳树,柳树醒来了,柳枝变软了,吐出米粒大的嫩芽;微
风吹拂,轻轻摆动,像一群身穿纱裙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组2、好像有谁在指挥似的,鸟儿们也扇着翅膀,在柳枝上放开歌喉,欢快地唱起了春天的赞歌。
组3、迎春花禁不住张开笑脸,欣喜地沐浴在雨抚摸的嫩绿的小草也不甘示弱,抖抖身子钻出地面,给大地披上一身毛茸茸的绿装。
齐:啊!多美呀!这树、这花、这草构成了只有春雨才能描绘的绚丽图画!补白想象发散读:
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像,像。
生1、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
生2、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
生3、子规声里雨如烟,四月的雨,像。(引导生说完整句子)
4、激趣情感,评价激励读。是啊,四月的雨啊,像雾那样轻:
生1读——(师评: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啊。)
四月的雨啊,像纱那样柔,
生2读——(师评:我仿佛触到了春雨那轻捷柔软的手指了)
四月的雨啊,像烟那样迷蒙,
生3读——(师评:乡村四月的景真美啊。)(板书:景美)师读诗句板书:绿原、白川、子规、烟雨。
5、乡村的四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它是美丽的季节,又是繁忙的季节。
6、看图片理解“蚕桑”“插田”。(看着他们劳动的情景,你们有什么感受吗?让学生说说体会,)
是啊,乡村的生活多么辛苦繁忙啊,诗人是用哪些字词把这种的景象描写出繁忙的景象写出来的呢?(才了?又)是的,人们忙完了蚕桑,又忙插田。人们只是忙完了蚕桑和插田吗?还可能会有哪些农活?7、(赏读文本,师生接读古诗)
师:仲春时节,农事繁忙,婆媳相互呼唤去洗蚕子了,院中的栀子花开得正旺,却闲着无人欣赏。《雨过山村》
师:乡村四月闲人少,人们白天耘田夜晚绩麻,连小孩子也跟着大人学习种瓜呢,多可爱啊!
生:<<四时田园杂兴>>
8、乡村的人们真勤劳。(板书:人勤)
9、所以作者会说:引导读——
10、同学们,这就是美丽的乡村四月,我们怎能不喜爱它呢?读——(前两句)这就是勤劳的乡村人民,我们为生活在这样的地方而自豪,读——(后两句)
11、小组合作:在小组里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古诗。再小组展示。
12、我想,同学们已经把这首诗印在心里了,全班配乐齐诵。
四、拓展练习。
乡村是美的,作者的诗更美,它就像一幅画一样,展现在我们眼前。同学们,能不能用我们的语言,展开你们丰富的想象,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优美的小作文呢?
1、生改写。
2、交流汇报。师适时评价:描写真细致,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赞美。
你笔下的乡村就像一幅画一样。
你的比喻句写得真好,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
3、小结:这就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寥寥几字就能让我们浮想联翩。
4、作业:出示〈〈雨过山村〉〉,这首诗又让你看到了怎样迷人的田园风光呢?课后写一写。
五、总结。
乡村的景色如此迷人,课后,请同学们再搜集一些田园诗,读一读,赏一赏。感受诗的魅力,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
一、教材分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诗之韵
1、谈话导入。
(1)板书“乡村”,谈话:我们都是乡村的孩子,在你的印象中,乡村是怎样的?
(2)板书“四月”,谈话:四月的乡村,有哪些吸引你的景物呢?
师:今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四月的气息吧。
2、简介作者:对比李白杜甫,翁卷很陌生,那我们就先简单地了解一下他。他是浙江永嘉(温州)人,很有才华,却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3、初读古诗。
(1)请大家大声读读这首诗,注意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自由读)
(2)谁愿意在大家面前吟诵吟诵?(2分钟)
正音:多音字“卷、了”,生字“规、闲”
过渡语: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了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
(二)品味景之美
1.但刚才同学们说的只是乡村四月大概的轮廓,大家能否再清晰地告诉老师,在诗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你们的答案写在纸上,然后举起来。
2.老师随着学生写的词语,问:你看到?你听到?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山原白川子规烟雨
3.朗读中感悟:
(1)品味“山原”
预设一:如果学生都只写了“山原”/“山”等时——
你看到的是山原,但诗人看到的是“绿遍山原”,你说这有什么不同?
预设二:如果学生中有写“山原”,也有写“绿遍山原”的时候——
(问写“绿遍山原”的学生)为何你要把“绿遍”写进去?你写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怎样的山原?
辐射:这是他看到的山原,你们看到的山原是怎样的山原?用笔在“山原”前面加个词,写出你想象到的怎样的山原。(提问3、4个学生,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表现绿,必要时,老师可以示范一句。)
(翠绿翠绿的山原,绿得淋漓尽致的山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山原……)
渲染:多美的绿遍山原,它与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引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2)品味烟雨
过渡:更美的是,山原、田野都笼罩雨里,谁能说说这又是怎样的雨啊?
你还能怎样形容此时的雨呢?(蒙蒙细雨……)
迁移:乡村四月的细雨,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也出现在其他诗人的诗句里: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在这如画般的景色中,你听到了什么:
4.回到整体。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谁能用自己美好的语言,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人)
5.播放乡村风景图片(图不要太多,四张就可以了)。边播图片老师边渲染:这就是诗人笔下的——(可引读,或师读)“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景啊!
(三)体悟人之勤
过渡: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1.读后两句诗,问:他们在忙些什么?(采桑养蚕,插秧种田)
2.采桑养蚕,插秧种田是农民的必修课,这是多么勤劳的村民啊,读出感觉。
3.问:他们仅仅是在采桑养蚕,插秧种田吗?是那些词告诉你的:(闲人少),也就是说那里的什么人多(忙人多)
4.想象他们在忙些什么。(在黑板的一边写下学生提及的农活,如忙喂鸡、忙放牛、忙犁田、翻土、种树……)
是啊,乡村四月忙人多,他们都在辛勤劳作,你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我们也来学诗人作两句诗吧,把没写进诗歌的忙也写进去。
仿写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
5.从“才了……又……”你感受到了什么(繁忙)
小结: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乡村的四月这是——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四)升华情之切
1.刚才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陆续续读到的几首诗,让我们一起对比读一读
韦应物《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二)》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3.是啊,美若仙境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这成就了无数的诗人,成就了无数“乡村田园诗”。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初一上册绿色蝈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初一上册绿色蝈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9篇)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集合九篇
涉江采芙蓉公开示范课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一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小柳树和小枣树 教学设计模板
关于草原的优秀教学设计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教学设计:给应用题填条件
第五册习作一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模板
画里少了什么教学设计方案
陕旅版小学五年级英语教学设计(精选六篇)
饮酒教学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