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嘱托”、“飞来横祸”、“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等语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自主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初步体悟司马迁的人物形象。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人物形象,结合相关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四、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追随着历史的脚步,回到两千年前的西汉,去感受一位伟大灵魂给予我们的心灵震撼,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指名学生读题目,质疑:你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司马迁——司马,复姓,文学家,史学家。发愤——决心努力战胜了很多困难。史记——名篇巨著。
3、同学们能读懂课题,很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让我们再读一遍课题。
4、读课题后你还想知道什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预设:他是怎样发愤的?《史记》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好,带着这些问题再读一遍课题。
(二)自学课文,解决字词。
1、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字词,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看字典。思考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完成了史书?(教师指导巡视)
2、出示词语:嘱托、飞来横祸、酷刑、悲愤交加、摊开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文章是有感情的,词语也同样被赋予感情,请同学们带着感情齐读两遍词语。那么谁能结合课文来说说对于这些词语的理解。由于出现的词语比较多,这样我们按照顺序来说好吗?(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预设交流:
(1)“嘱托”:嘱咐、拜托(谁嘱托谁?嘱托了一件什么事情?请你读出来。为什么用嘱托,它与嘱咐有什么不同,换做嘱咐好不好?)
(2)“飞来横祸”:意想不到的灾难
为什么你读作横?思考在什么情况下读二声,什么情况下读作四声横?可做适当点拨:横冲直撞、老泪纵横。蛮横、发横财、飞来横祸。追问:司马迁遇到了什么样的灾难)
(3)“酷刑”:刑是我们今天学到的生字之一,想一想,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追问:开刀就是用刑,不错,那么司马迁到底犯了什么罪,用了什么刑?)师简介酷刑: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作奇耻大辱,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上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因为他失去了男人的尊严,与那些半人半妖的太监为伍了,你们能明白吗?
(4)“悲愤交加”:悲痛和愤怒交加在一起,(司马迁悲痛的是什么?愤怒的又是什么?是啊,士可杀不可辱,请同学们试着把这词语读出你的感受。是啊,面对着这份耻辱司马迁如何选择的,继续向下看。)
(5)摊开:摆开、展开。(你能来试着做一下动作吗?从这样一个动作中我们能感受到司马迁的内心吗?)
(6)他耗尽了心血,你怎样理解耗尽,看插图,那微弱的烛光,在一点一滴消耗他的生命。
(7)是啊,司马迁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因为他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于是他释怀了,他相通了,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说自己的理解,相机点拨查字典泰、及隶两个字的字形及字义)出示(出示随后一段)是啊,于是司马迁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引读,他耗尽心血,用了整整13年时间完成了这一部52万余字的巨著,《史记》。*如在导入环节未能展开“发愤”,则在此环节进行提升,现在同学们理解为什么课题是发愤了吗?
(三)交流资料,了解司马迁
1、本周我们自主收集了司马迁的有关资料。谁愿意来分享你所知道的司马迁?
2、学生交流
(1)《史记》是我国历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他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它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介绍了帝王将相、豪杰平民的等几千名历史人物。共有130篇,其中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是一部五体俱全的综合体史书,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交流预设:(追问3000年间的历史朝代,幻灯片展示《朝代歌》。)读第一节。是啊,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所以他从小在滔滔的黄河水中便懂得了历史,几千年前大禹曾在黄河岸边治理泛滥的洪水、几百年前项羽曾在这里大破秦军,古代英雄们的故事以及父亲的影响,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2)司马迁做了太史公后,有了阅读重要史料的机会,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条件,司马迁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几乎天天埋着头整理和考证资料。
交流预设: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父亲那临终前的遗言,时时闪现在司马迁的脑海: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平生想要完成的史书哇!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父亲临终时的嘱托以及司马迁所作的努力。引读:司马谈临终之时……
(3)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写史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影响深远,语言生动,同时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记叙了他下狱后的经过和著书的报复,为历代传诵。
(4)司马迁被叛死刑,死刑的两种减免方式:
一是交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宫刑。司马迁官小家贫,但不愿受辱,几次想到自杀,但想到逆境中成功的人,孔子、孙膑、屈原等人以及父亲的嘱托,于是有了信念,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
交流预设:一个小小的史官出身的家庭,怎么可能拿出这么多钱,遭受冤情,也只能受刑啊,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就这样降临到了他的头上。此时他心里是在做着怎样的斗争啊?
(5)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会经过调查研究,这不仅增加了《史记》的历史价值,同时也让司马迁开阔了眼界,扩大了胸襟。交流预设:是啊,功夫不负有心人,吃再多的苦都值了,整整13年的时间,司马迁创造了奇迹,他完成了中国历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提升,设小标题
1、为了年少的梦想,为了父亲的一句嘱托,在耻辱面前他没有低头,司马迁义无反顾地、忍辱负重地编写史书,向伟大的史家之路迈进,结合着你的感悟,试着给每个段落归纳段意。
2、再精简一点,我们以小标题的形式来归纳每个自然段。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指导。)板书:四处游历,积累资料牢记嘱托,整理文献飞来横祸,悲愤交加耗尽心血,终成巨著。
3、结合今天学过的内容,请你试着把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梳理一下,已人物、事件、结果的顺序来进行总结。
4、教师小结:美丽的浪花是在和礁石的猛烈撞击中开放,璀璨的火星,是在铁锤和铁钴急剧敲打中迸发,人生的价值是在艰巨的斗争中显现,在生活的路上,只有那些不畏风吹雨打,扬帆前进的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磅礴气势,才能看到前途的壮丽风光。正因如此,屈原被放逐写成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成了《国语》、司马迁遭受宫刑后发愤写成了《史记》。今天我们先讨论到这里,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教学结束:
作业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整理资料。将资料整理成卡片,以便今后继续研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4、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有意识的关注《史记》,并收集其中以两个故事,在同学之间交流。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实现人生价值矢之不渝的精神。
2、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初步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了解《史记》的辉煌:
1、同学们,我们阅读过不少成语故事,了解了不少成语。读读这些成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2、出示:(齐读)
指鹿为马 破釜沉舟 卧薪尝胆 毛遂自荐 四面楚歌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纸上谈兵 一字千金 图穷匕见
3、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4、是的,这些成语都是出自历史故事,而且出自同一本著作《史记》。
5、板书:《史记》,知道《史记》吗?谁能来介绍一下。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司马迁。简介司马迁。
△简介史记:
《史记》共52万多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它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被鲁迅先生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今天这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司马迁,走近《史记》。
板书:发愤写《史记》
7、齐读课题。
(指导读题:文章有文眼,标题有题眼。这篇文章的题眼是———生答“发愤”。什么叫“发愤”?凭你的直觉说。(发愤就是很坚决。很努力。 决心做好一件事情。 文中司马迁发愤一定要完成《史记》。所以我们要怎么读?)
再读课题,说说从课题上想到了什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又是怎样发愤写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3)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4)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说说本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小结
(略)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理解《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引导学生抓住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通过感受人物的思想斗争展开合理大胆想象,进行语言与思维的训练,使人物更丰满。
3、学习本文数字描写的方式,是文章更真实,更让人赞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二、品读课文,领悟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原因
过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作《史记》呢?
板书:原因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
2、汇报交流:
出示:“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1)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小结:“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源于母亲河的熏陶;“古代英雄的故事”令他十分激动,源于历史故事的感染。
(3)还有什么原因促使司马迁发愤写史呢?
出示:“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1)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2)是的,司马迁受父亲影响,从小努力读书,他还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历史故事。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积累了大量历史资料,
可以说:发愤源自环境的影响,父亲的影响
出示父亲说的话: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1)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同学们,用心边读边想,这句话里的“千万不要忘记……哇” 所表达出来的强烈的愿望是什么?(2)为了完成父亲遗愿,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重要原因。
(3)指导朗读:想象司马迁听着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说些什么呢?
可以说,发愤源自于父亲的嘱托
三、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呢?
1、自学课文2、3自然段,画出课文中突出表现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受读读画出的句子。
2、生自学交流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1)、每天忙着,忙的忘记了——(时间),忙的忘记了——(吃饭),没有忘记——(写史记),他在发愤写——(史记)
(2)、读到这儿,你认识了怎样的司马迁?(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
(3)、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勤奋吗?
你还找到了那些句子?
一、教材解读:
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最终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精神。
文章围绕“发愤”,可以分为“少年受染——临终嘱托——受辱发愤——坚持写成”四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条例,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课件;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了解有关司马迁的故事。
五、总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理清课文的条理,知道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这个故事的。学习课文第一段。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板书:司马迁——齐读
师:有谁听说过这个名字?有谁知道他是什么人?——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简要介绍司马迁。并导出——《史记》
2、板书:《史记》
师介绍《史记》——《史记》是我国历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它反映了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典范。
质疑:司马迁是如何完成《史记》这部宏篇巨著的呢?
3、板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把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读通顺,读流利。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指名读词语。
入狱酷刑泰山耻辱隶字
游历嘱托飞来横祸残生发奋前无古人
(2)指名说说对词语的的理解。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
(4)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说说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三、再读课文,根据问题提示,理清课文的条理。
1、师:刚才大家初读了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了大致的理解,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思考: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2)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
(3)他“发愤”努力的结果怎样?
根据上述的四个问题,分别阅读课文的相关自然段,参照书后练习4中提供的样子,给课文分段,并用简洁的话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归纳:
第一段(1-2)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3)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写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三段(4)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四、深入阅读课文,质疑。
课文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的吗?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2)
(一)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
1、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2、司马迁立志完成《史记》的编写工作,与他的父亲有什么关系?
3、司马迁立志完成《史记》的编撰,仅仅是因为受父亲的影响吗?
为了完成《史记》的编写,司马迁作了哪些事?
(二)交流、朗读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
2、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收获。
3、质疑:嘱托是什么意思?找个近义词是什么?能够互换吗?为什么
游历是什么意思,能够用游览代替吗?
4、小结:
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而司马迁年轻的时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他后来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课堂作业
1、描红
2、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3、联系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嘱托游历飞来横祸前无古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完成《史记》的,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化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复述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一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2、司马迁立志完成《史记》的编写工作,与他的父亲有什么关系?为了完成《史记》的编写,司马迁作了哪些事?
3、师小结:
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而司马迁年轻的时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他后来的编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司马迁编写史书,又会遇上怎样的坎坷呢?面对不幸的遭遇,他又是怎样表现的?
二、讲读第部分(第三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正当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飞来了一场什么横祸?
2、为什么说是“飞来横祸”呢?这一场横祸又是怎样引起的呢?。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简要介绍关于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司马迁是一个正直的人。)
3、什么是酷刑?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个什么样的人?
4、遭受了酷刑后的司马迁受刑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用“——”画出司马迁怎么想的句子,用“~~~~~”画出司马迁怎么做的句子。
出示司马迁是怎么想的句子。
“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1)朗读讨论:他为什么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2)后来他又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是怎样作的。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司马迁为了完成自己父亲的嘱托,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将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三、讲读第四段
1、指名读这段,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整整13年52万字耗尽了毕生心血――用生命写成)
2、小组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四、课堂总结
1、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说司马迁发奋写史记了吗?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司马迁的“发奋”?
2、复述课文。
五、作业
书面完成课后练习题四
完成补充习题部分
附板书:
司马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父亲的影响与嘱托
甘受酷刑发愤写作
整整13年52万字耗尽毕生心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司马迁身上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这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0课,齐读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再读一遍课题,你觉得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比较重要?
3、你理解“发愤”吗?可以给它找些近义词吗?
(二)新课
1、那好,我们现在就来看看司马迁为写史记是怎样努力的?自己读读1、2自然段,找出表现司马迁勤奋刻苦的句子,做上记号,并在最能体现刻苦 的词语下面做上着重记号。
2、交流(多媒体)两处“受父亲……”“司马迁牢记……”
(提示:“搜集”能否换成“收集”?为什么?)
3、齐读这两处,体会司马迁的勤奋刻苦。
4、小结:从这两句中,我们知道了,司马迁为了能写好《史记》,(板书:勤奋刻苦)做了充分的准备。由司马迁四处游历的求知过程,也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学的陆游的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讲到这儿,我不禁有个疑问,不知大家能否帮我解决,既然这儿写了司马迁如何勤奋刻苦的,那我们的题目不是可以换成司马迁勤奋写《史记》或司马迁努力写《史记》?而为什么用“发愤”呢?还有其他意思么?(还有在逆境中努力,不屈的意思)
6、现在我们就来看第3自然段,了解司马迁在怎样的逆境中怎样发愤的?
7、点名读第3节。
(1)怎样的逆境?理解“飞来横祸”“酷刑”
(2)对于司马迁的遭遇课文中尽用了两句话,后来我上网查找了当时的情况,我们来看一看(多媒体出示资料)
(3)自由读,从这段历史资料中,你知道了什么?或你想说什么?
(诚实善良、刚正不阿、蒙受了不白之冤)
(4)课文中的酷刑也就是这儿讲的“宫刑”,什么是宫刑呢?宫刑是比死刑更为残酷的刑罚,是所有刑罚中最卑贱的一种,虽不致要命,但他让司马迁像太监一样不男不女,它让一个男人失去了做男人的尊严,是一种奇耻大辱。这种耻辱往往令人难以承受,很多人会以死来结束这种耻辱。(多媒体出示)
(5)被处以宫刑后,教师读
(6)看了这段话,你能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司马迁此时的心情吗?(痛苦、痛不欲生)
8、但是,同学们,此时司马迁能死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听,他的'耳畔还传来了这样的声音,(范读父亲临终前的话)
9、对呀!写《史记》是父亲的遗愿,更是他的理想和追求。所以这时,他想:“(多媒体出示:想的内容)(自由读)
(1)你能读懂这段话吗?反复读。(死的几种价值)
(2)怎样是“重于泰山”?举例。怎样是“轻于鸿毛”?(举例)“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要轻吗?”怎样死了?
(3)于是,司马迁下定决心:强调“一定”
(4)后来,人们将这句话作为了司马迁的名言:(多媒体出示:齐读)
教材简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后,不忘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由于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在阅读时难以产生主动的情感体验,加之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非常明确,语言也较浅显,六年级的学生阅读基本无障碍,容易满足于对文章浅层的了解。因此,如果不尽力填补文本的空白,增加课堂的“厚度”,就不会有学生们阅读时心灵的积极参与,智慧得到挑战的火花。
目标预设: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能体现中心的词句,通过诵读来感悟,内化语言。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让学生带着有价值的问题走进文本,从而带着自己的感悟进行交流。
设计思路:
抓住核心——“发愤”,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从而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从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要求读通课文、理解字词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司马迁“爱史”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司马迁“爱史”的原因是什么?
抓住“课题”回顾质疑做过渡: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怎样发愤写《史记》?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
二、抓住发愤,体会精神。
1、自由读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合作探究上面三个问题,用笔做上记号。
2、交流讨论(基本学路:“我来解决××问题,文中是这样说的……”)
(1)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
电脑出示:“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前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A、指导朗读,读出父亲的殷切期望。
B、你从父亲的嘱托中知道什么?
C、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司马迁在想些什么呢?
板书:不忘父命
(2)司马迁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史记》的?
电脑出示:“一场飞来横祸……入狱受了酷刑。”
A、“将军”指李广的孙子李陵将军,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自学补充资料“辩护受刑”。从这个事件中,你认为司马迁是怎样的一个人?
B、就是这样一位史官,他仗义执言得罪了权贵,被判入狱,受到“宫刑”。(学习补充资料--“宫刑”)“宫刑”残酷地摧残了司马迁的肉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倔的人格,从此,他再也不能昂首挺胸做男子汉了,这是司马迁最大的耻辱啊!
⑶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电脑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A、司马迁因()而“悲”,因()而“愤”。他真想()。
B、“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引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什么人的死比泰山还重?
介绍历史上逆境中分歧而有所作为的例子:从前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C、引导学生说话:
司马迁悲愤交加,一想到,就想血溅墙头,但想到,又让他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一想到,就想了此残生,但想到,又让他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最后,他想到了,所以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D、埋在心底的是个人痛苦和耻辱,留给后人的是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司马迁写史书一丝不苟,矢志不渝。
板书:忍辱负重
三、抓“巨著”,体会情感,
电脑出示:就这样,……辉煌巨著——〈史记〉……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1、学生自由朗读,体会。
2、“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的精神?(板书:坚持不懈)
3、你从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来司马迁在坚持不懈地写《史记》呢?13年52万字
整整13年发愤写作,可文中写得太简略了,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太大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插图和课文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下面选择一组画面,想象描述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1)冬天,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司马迁;夏天,烈日炎炎,蚊蝇乱飞,司马迁。
2)在编写《史记》的过程中,遇到某一个年代的人、事不太清楚时,司马迁;当他的所作所为得不到别人的理解,遇到他人讽刺和挖苦时,他。
3)白天,司马迁;晚上,司马迁。
4、司马迁是不是只用了13年就写出了《史记》?为什么呢?
(1)年轻时: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资料为写史书打下基础)
(2)父亲死后:牢记嘱托,每天都……
(研究、阅读、整理、查对,工作量大,非常辛苦,这是为写史书作准备,这项工作司马迁整整做了四年。)
过渡:是呀,没有司马迁早年的学习和收集材料,就不可能有《史记》的诞生,没有司马迁的不忘父命、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发愤写作,也不可能有《史记》的诞生。这“发愤”包含的是他不忘父令、忍辱负重的写作。读最后一句话来体会他用自己的一生在写《史记》。板书:生命铸就
5、后人是如何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呢?(学习补充资料)
⑴关于《史记》
鲁迅先生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⑵关于司马迁: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司马迁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可谓辉煌巨著传万代。)
出示司马迁像,面对司马迁和他留给我们的《史记》,我们心中感慨颇多。让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真挚情感。(齐读)
四、总结课文,了解人物。
1、同学们,今天,我们是从“发愤”一词走进了了司马迁内心的,从“发愤”一词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司马迁。
2、总结板书,我从发愤一词看到了()的司马迁。
3、可以这样说,没有司马迁,就没有我们今天的辉煌巨著《史记》;没有司马迁,我们就不能很好的了解当时的历史;没有司马迁,我们就看不到一种发愤的可贵精神。
五、拓展阅读,升华体验。
1、下面12个成语介绍了司马迁的一生。
博闻强记家学渊源栉风沐雨名山大川
挺身而出犯颜极谏飞来横祸不白之冤
忍辱含垢大笔如椽鸿篇巨制藏之名山
2、感受司马迁伟大的人格魅力,一个英雄形象,学习他刚强、坚韧、百折不挠的精神。读词。
3、课后多了解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
【教师板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不忘父命
忍辱负重
坚持不懈
生命铸就
一、谈话导入
1、读题;
2、时间的车轮在永不停息地滚滚向前,20xx多年过去了,许多人、许多物、许多事都已经烟消云散,毫无踪迹,但是司马迁和他的《史记》却永载史册,被人们所传诵。你知道,是司马迁的什么在永远感动并激励着中国人民吗?
二、布置自学
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动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并多读一读,同时想一想,让你感动的是什么?
三、交流汇报
1、学生整体谈感动的地方和原因。
2、教师小结:
3、根据学生汇报学习语段
小时侯语段
1、出示;
2、指名读
3、提供龙门资料;
4、再指名读、齐读;
5、此时,司马迁心里十分激动,他可能在激动地想些什么呢?
过渡:他是这么想的,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引读——
父亲临终前的嘱托
1、读父亲的话:自由读、指名读、再指名读;
2、听了父亲的遗嘱:司马迁是怎么做的?出示语段,引读┅┅自由读,引导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受酷刑后
1、出示语段;
2、指名读;
3、你知道这是怎样一场飞来横祸吗?(资料补充)
4、听命运交响曲,浮想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指名读、齐读。
6、你有什么感受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司马迁写的《史记》吧!(有感情地朗读)
四、总结延伸
1、你有什么话要对司马迁和他的《史记》说吗?
2、学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学生写)
3、教师用诗歌总结
教材分析: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本单元教材的第三篇有关历史人物故事的文章。作者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法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史记》的事。文章的语言形象准确,特别是描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段落,让人仿佛真切的感受到司马迁的当时忍辱负重,坚定写史的决心。此篇文章,应该重点指导学生的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启发,在读中积累语言。
设计说明: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读。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用读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读了好几遍课文,体会司马迁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感受,想象司马迁写《史记》的艰难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抓住“悲愤交加,血溅墙头,了此残生”几个词来体会司马迁当时所受酷刑对他的影响。让学生抓住“重于泰山,轻于鸿毛,一定要活,一定要写”感悟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发愤写史的精神。并利用多媒体出示插图,从图中观察,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背景及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行动等,看图说话,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实践点的落实,来促成了学生语感的形成。最终,记住课文中关键词达到既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又能感受到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并学会这种理解文章的方法,逐步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
4、在理解品味语言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迁受酷刑后悲愤交加的心情及为什么能忍辱负重、发愤著书。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发愤”放大、加粗、红色、斜体)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
2、学贵有疑,读了这个课题我有个疑问,发愤是什么意思呢?
3、再次读课题。指导读课题,读出勤奋、努力、振作
4、读到这里你想问什么呢?
司马迁是谁?
《史记》是什么书?
发愤的结果是什么?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
是的,知道了这些,我们对司马迁这个人,对《史记》这本书,对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就会有更深的了解。
二、学习一、二自然段
1、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呢?快速浏览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到有关内容,用一句话告诉我们。
(1)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
(教师总结:他要把英雄故事记载下来传给后人;他也想当英雄,成就一番事业;英雄能从逆境中站起来。是啊,黄河文化熏陶了他,英雄故事激励着他,所以他要写史书!)
(2)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
(3)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
(因为他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出示: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
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指课题)“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原因。那就是由于黄河文化、古代英雄故事的熏陶,父亲对司马迁的耳濡目染,最重要还是父亲临终前让刻骨铭心的嘱托。(板书:耳濡目染 刻骨铭心)
的确,正是父亲临终嘱托给了他动力,所以他要发愤写《史记》
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用心去读父亲的话,体会父子分别时的情形。齐读
(4)指名读父亲的话
2、从父亲的话中你能听到什么?
(1)先说在读,指导朗读。
千万不要忘记啊,不要以为父亲只是了自己。他想告诉我们,记住了历史,就是记住了我们的祖辈,记住了我们民族的根啦!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所以司马迁牢记——(引读)
从这里我们知道了他怎样进行写作?第三段有个成语告诉了我们。
专心致志 (板书:专心致志)
2、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 他发生了什么意外?谁能找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听。
(1)那你们知道什么叫“横祸”吗?
只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就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这突然来临的灭顶之灾,就是—— “飞来横祸”!(板书:飞来横祸 注意读音heng4)
(2)你能想象到吗,盛怒之下的汉武帝可能对司马迁动用什么残酷的刑罚呢 ?
据史书记载,司马迁所受的酷刑叫“宫刑”,又叫“腐刑”,在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这种刑法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更是在精神痛苦。古往今来的所有的刑罚,都没有腐刑这么残酷的。在司马迁看来,腐刑比死刑要严重多了,因为死刑不过是丢了性命罢了,而腐刑它是对人格有着极大侮辱,让人的觉得生不如死。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勇气走在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
3、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
学生回答 (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残生!)
(1)用你的心去读,就读这三个词、十二个字。感受这刑法对司马迁的打击!(点击变红:悲愤交加 血浅墙头 了此残生) (板书:悲愤交加 血浅墙头 了此残生)
(2)你能理解司马迁此时的感受吗?你可以先说再读,也可以先读再说。(齐读)
4、背负着痛苦与耻辱的重压,面临着求生与求死的抉择,司马迁该怎么办呢?在书中找出答案!
(1)司马迁选择了生。因为,他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什么道理呢?
(出示:“人总是要死的”至“还轻吗?”)齐读
(2)司马迁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 在司马迁看来什么样的死是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又是轻于鸿毛的呢?(板书: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5、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勉励自己(出示:“我一定要……我一定要……”)
指导朗读,让学生联想,感悟!
6、(出示图片)请看,此时,在司马迁的脸上,我们还能看到痛苦和绝望吗?那你能看到的是什么呢?
7、(齐读“尽力”至“隶字”)。 (楷体变隶书)这就是隶字,它是我国汉代一种通行字体。体会隶字的形体。
四、那司马迁发愤的结果是什么呢?请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节。
(出示:就这样……《史记》。其中“13”、“52”变红色)
1、看看这些数字,它们说明了什么?
2、是啊,人生能有多少个13年啦!想象这13年司马迁是怎样度过的?
……
我们的语文书大约五万字,而史记是五十二万字啊。而且没有任何的先进设备,就靠他一页页,一行行,一个个地写出来的呀。真不愧为一部辉煌巨著呀!(板书:辉煌巨著)
3、(出示: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指名读!
(1) 什么叫“前无古人”?请结合课文内容,用这样的形式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 ,这就叫前无古人。)
(2)现在,如果再有人问起我们,《史记》是什么?你能自豪地告诉他吗?
(3)鲁讯先生也曾说过,《史记》是——(出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五、回顾课文
然而,它的诞生过程是多么艰难啊,齐读下面的词语,它可以勾起我们对这段历史的回忆。 (音乐响起,回顾板书,齐读)
耳濡目染 刻骨铭心 专心致志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辉煌巨著 前无古人 毕生心血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历史伟人,他叫——司马迁。了解了一部辉煌巨著,叫做—— 《史记》。让我们步入历史的长河,去寻觅司马迁和他的《史记》所走过的历程吧。
作业设计:
课下读一读《史记》,选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板书设计:
1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耳濡目染 刻骨铭心 专心致志
飞来横祸 悲愤交加 血溅墙头
了此残生 重于泰山 轻于鸿毛
辉煌巨著 前无古人 毕生心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不懂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借助资料,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书的精神。
教学难点:从司马迁身上体会生命的价值。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讲授新课,精读课文。
第二课时:拓展练习,巩固延伸。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司马迁 写史记
2、再读一遍课题,你觉得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比较重要?突出发愤
3、你理解“发愤”吗?
4、指导学生“态度坚决”地读。
5、面对司马迁的“发愤”,你们想问什么?
预设: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
发愤的结果是什么?
师: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司马迁,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感悟发愤
(一)感悟“为何发愤”
1、师:同学们,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请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想司马迁为什么发愤写史记。
2、交流:黄河文化的影响,历史故事的感染,受父亲的影响。
3、出示父亲的一段话:
(出示父亲说的话。)这就是父亲临终的嘱托。同学们,用心去读读父亲的话吧,想想父子分别的情形,掂掂临终嘱托的份量。(自由读)
师:同学们,当你用心去读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一幅幅画面。你看,仅一个“临终之时”,就会让我们想到许多许多……昏暗的油灯下,父亲躺在病榻上,他老人家已经……。同学们,他老人家怎么样了啊?
师:这就是父亲临终之时的情形啊,你们再去读这段话,特别关注画横线的部分。(学生自由轻声读)
师: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呀?
师:同学们,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读)
师:泪流满面,拉着儿子的手说。从中我们听到了什么,失望?绝望?这里也有着父亲满心的……
生:希望啊。
生:读。
师: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这是父亲一辈子的愿望,现在成了他最后的愿望。
生:读。
师:千万不要忘记啊。孩子们,不要以为父亲只是了自己。他想告诉我们,记住了历史,就是记住了
我们的祖宗,记住了我们民族的根。人不能没有根啦!
师:让我们一起读这段话,牢记这份临终的嘱托吧。
生:齐读。
师:望着父亲那渐渐合上的双眼,司马迁一定有许多话要对父亲说,他想说什么呢?
一、教材分析:
司马迁的故事,会触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然而课文写的却不是很出彩。叙述比较平实,语言比较朴素,含混的,太多太多。如果真的要深入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从具体真实的故事入手,来丰满课文内容,引导他们设身处地的想象,在司马迁丰富的感情世界里真真切切地走一遭。
二、备课难点:
不仅难在引导学生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世界上--课文这一节写得含混不清,语序错乱,因果倒置,与史实出入很大,处理起来很困难。--说白了,酷刑是他自愿选择的,苟且偷生,为的就是心中的那份牵挂。思想斗争应该是受刑之前就开始的,生存还是毁灭?应该根源于汉朝的法律:武帝时死罪有两条可免,赎150万或者接受宫刑。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中明确读书目标:读出思考。
1.展示《史记》,走近司马迁:
⑴作家作品:这一本《史记》,不仅是空前的历史巨著,而且也是哲学界的宝贵遗产。它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呈现)。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史记,走进司马迁
⑵揭示课题: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2.检查预习,感知课文大意:(出示:自测:正确--流利--有感情)
⑴根据自测汇报读书。(组织学生互评--好的鼓励,不过关的全班学生当老师,一句一句地教。)强调:人总是要死的……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⑵初步尝试个性化朗读要求:呈现:读出思考--既要尊重别人的见解,更要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考。
①理解课题:读着课题,你想到了什么?--理解发愤。
②感知整体构思:默读全文,想一想,围绕着发愤;主要写了什么事情?每一节各写了什么意思?哪几节可以合并起来?
3.探究文字韵味:汇报自己读懂的内容,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引导梳理问题: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怎样发愤?(如果作为读懂的内容汇报,就直接循着学生的思路开讲。)
(二)感受发愤的原因。
问题一:他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从哪儿看出来?(学生提到哪里就学哪里)
㈠在家学渊源的少年生活中,感受发愤的条件—指导朗读,其他同学思考:你读出了文字后面的哪些东西?组织交流:
⑴龙门:
①读出感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跨越黄河两岸的龙门,是一座名山。据说每年都有几万条鱼向上游,跳过去便化为龙,跳不过去便碰壁而返。这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便是司马迁世代所居之地。--指名读相关内容。
②读出思考:a.是啊,北望龙门,东望黄河,小小的司马迁禁不住浮想联翩:他在想什么?(成龙的理想)b.年十岁而颂古文,少负不羁之才。--再读读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博闻强记,积累史料等,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少壮功夫老始成)
⑵四处游历:
①读出内容:20岁的司马迁,他会游历哪些地方?(到苏州饱览湖光山色,游离庐山,考察大禹治水的事迹;登上会稽山,参观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到九疑山,查明了顺帝南巡治水的历史;到汨罗江凭吊屈原,到江淮访韩信故乡,到曲阜瞻仰孔子故居,还到邹县薛城,看了秦始皇刻石的峄山,还有孟尝君的故居。到楚汉相争的彭城,访问了当年的西楚霸王。到丰沛观看了刘邦的故居,西北的扶风,西南的巴蜀、昆明……)
②读出思考:再读读这些文字,你想到了什么?--(可以谈生活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三次游历,为史记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生活积累。也可以谈对司马迁的认识等。)结合最后一节,感受发愤的条件:
⑴引读:所以,他才有可能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生的。)
⑵探究:请注意几个数字:18年--一部史记,仅仅用掉他18年的时间吗?(体会厚积而薄发,实际上,他是用上一生去写作。)60岁--实际上没有那么大,他大约只活了四、五十岁。
㈡在临终遗言的殷殷期盼中,感受发愤的动因—
1、指导朗读:
⑴指导读好父亲的话:万般情怀言辞中。一位临终老人的心愿,谁来读?一位泪流满面的老人,在倾诉着他的心愿,谁来?一位紧紧拉着儿子手的老人,拉着他毕生的心愿,谁来
⑵走进司马迁的内心:看着奄奄一息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看着泪流满面的父亲,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握着父亲骨瘦如柴的手,听着他的嘱托,司马迁—
⑶读出父子情深(引读):于是他每天忙着--忙着--忙着--,每当他累了,倦了,他都会想起父亲的话—
⑷第二次引读最后一节,感受发愤的动因: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呈现),用了--整整18年的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18年,用的是他对父亲……这洋洋洒洒的52万字,写满着他对父亲……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
(三)探究发愤的过程:
问题二:他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哪儿令你感动?(交流时)
1、历史材料尽量让学生去补充,补充不出来的,教师讲。)
㈠飞来横祸:--汉武帝好大喜功,经营西域告一段落,又派遣最宠爱的夫人之兄李广利做统帅,李广的孙子李陵为副将直捣单于老巢。李陵带兵五千,异常勇敢,深入敌后扎营,遇敌八万人,转战十余日,歼敌万余人。终于因为矢尽粮绝,外无援兵,内有奸细,战败被俘。消息传到长安,武帝愤怒,朝臣诽谤。司马迁看不过胜时朝贺败时毁,虽然自己和李陵并无接触,但是根据平时的观察,非常赏识李陵的为人:侍母孝,待友诚,轻财、谦虚、甘居人下,却时时想着报效祖国。司马迁认为他有国士之风,认为李陵被俘,生死未知,但绝不是贪生怕死,对朝廷不负责任,或许另有苦衷。再者说,他杀伤万余敌人,功过足以相当。认为李陵失败不是他的错,有可能假降,饲机回报,要武帝等等再说。汉武帝非常生气,认为他有意替李陵辩护,打击他的小舅子李广利,因而把他投入监狱。
㈡酷刑:什么样的刑罚称得上酷刑?想象一下,会受到什么样的酷刑?
⑴了解真实的历史:武帝时死罪有两条可免,赎150万或者接受宫刑。然而,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司马迁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⑵了解真实的想法:身非木石,牢中的司马迁矛盾极了,他一定在想—
㈢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⑴读出血溅墙头的字后意思:
①走进人物心灵:假若不选择死亡,就只能接受宫刑,成为不男不女的太监。悲愤交加中,他想血溅墙头的,仅仅是他的生命吗?(做人的尊严,积淀的信仰)
②把体会送进去读。
⑵读出初步理解:
①司马迁的想法,你懂吗?懂得了什么?
②读出自己的理解。
⑶补充资料帮助理解:
①让我们来听听司马迁的内心独白吧: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为什么去死是不一样的。最重要的是不能使祖先受辱,其次是不使自身受辱,其次是不使脸面受辱,其次是不让别人用文辞和教令来羞辱,再次是身体被捆绑受辱,再次是换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披枷带索被刑杖拷打受辱,再次是剃光头发、颈戴铁圈受辱,再次是毁伤肌肤、砍断肢体受辱,最下等的是宫刑,受辱到顶点了。所以,古书上说:刑罚不用在大夫身上。我私下里不自量力,近年来,投身在无用的文辞之中,收集天下散失的史籍与传闻,考证前代人物的事迹,考察他们成败兴衰的道理,上自黄帝轩辕,下至当今,写成了十表、本纪十二篇、书八章、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计一百三十篇。
也是想借此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贯通从古到今的历史发展变化,完成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著作。草稿尚未完成,正好遭到这场灾祸,我痛惜此书没有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露出怨怒之色。我确实是想著成此书,把它珍藏在名山,把它传给志同道合的人,让它在通都大邑之间流传。那么,我就可以偿还从前受辱所欠的债了,即使受到再多的侮辱,难道会后悔吗!然而我这番苦心只能对智者讲,很难对俗人说呀!
②读出对司马迁新的认识。
⑷读出深层理解:
①士可杀,不可辱,不是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他怎么会想到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然而,这奇耻大辱却是他自己选择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把体会送进去读。
㈣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⑴看看书上的这幅图—
①他的心就像座下的草堆一样蓬乱,挣扎着,不停地对自己说:……他仰望苍天,好像看到了冥冥中的父亲……他透过监狱的铁窗,好像看到了滚滚黄河边遥远的龙门……他还在想……引读:是啊,他是活生生的、有感情、有尊严的人,他不是神仙他不是行尸走肉,他不能心静如水。写着写着,他恍惚了,不由得想到了……想到了……想到了……他的汗哗哗而下,湿透了头发,湿透了衣服,他多么想……但是,他又想到……
⑵指导朗读:
①每一次主题说话,就把看图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反复练读。
②齐读第三节: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来寻找光明。哪怕是死亡的威胁,哪怕是精神的摧残,哪怕是人格的剥夺,这一切,都不能动摇司马迁的信念--齐读。
(四)思考发愤的结果:
㈠引读最后一节: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⑴18年,和毕生不是矛盾吗?
⑵为什么说是他用生命写成的呢?
㈡引读全文,练习说话:回过头来看吧—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司马迁—听着父亲殷殷期待的临终遗言,司马迁—想着蒙受不白之冤,忍辱含垢的司马迁—就这样,他用如椽的大笔,写下了这部—就这样,他为了这项不朽的伟业,一次次咬紧牙关,强行嚼碎了他作为男人所遭受的天大的屈辱,用写下了。
㈢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写好读书笔记:
1、再次呈现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谈谈理解。
2、推荐书目(呈现阅读片段):《史记》: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写《史记》,52万5600字,记载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年间的史事。司马迁写君、写臣、写诸侯、写侠、写义、写奸佞,无不酣畅淋漓,跃然眼前,充溢着一股浑厚而明慧的气韵。《司马迁》:两千多年后,有个叫高光的作家把笔伸向了司马迁,然后向世人交出了一部与《史记》的文字量几乎相等的长篇历史小说《司马迁》。高光的全部努力,就是要告诉人们司马迁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写作《史记》这部皇皇巨著之中和之后,其内心世界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落寞、煎熬和震颤。这是一部充满激情并令人震撼的作品。作者将书中所有的人物都放置在历史和生命的十字路口--他们在迷茫、在徘徊、在选择,同时也在自我袒露与解剖。
3、回过头来看课题。这发愤二字,究竟隐藏着那些东西?
4、你从司马迁的故事中,读出了哪些思考?指导写作读书笔记。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4、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体会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矢志不渝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
1、与课文相关的生字词、重点句子
2、引导学生自己搜集有关司马迁的图片和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人物,导人新课
1、出示画像,简介司马迁。
谁知道司马迁?给大家介绍介绍。
2、介绍《史记》。
《史记》是我们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总结了中华民族三千年的发展史,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体例。作者曾广泛查阅并实地调查了大量史料和事件,记述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及帝王、公侯、将相和其他重要人物的事迹,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也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的汇编。被奉为封建时代历史著作的典范。
板书:20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你看了课题想知道哪些问题?
3、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这部辉煌巨著呢?他又是怎样发愤写这部书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
2、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内容
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
1、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正音。
注意读准多音字“载”和“横”。指名读,正音,开火车读,齐读。
(2)联系上下文,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懂了?
(3)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提出来,全班讨论。
交流时说说通过什么方法掌握词语意思。
2、理清文章层次
(1)默读课文,思考:
⑴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发愤写《史记》?
⑵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
⑶他又是怎样"发愤"写作的?
⑷结果怎样?
(2)对照上述问题,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并归纳段意。
(3)交流:
第一段:(第1、2节):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和临终时的嘱托。
第二段:(第3节):讲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司马迁的头上但司马迁忍辱负重坚持写书。
第三段:(第4节):讲司马迁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辉煌巨著--《史记》。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指导书写生字
老师示范:迁 啸 廷 狱 刑 泰
学生描红,老师巡回,交流学生描得好的。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多音字组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课题。提问,我们昨天围绕课题提了哪些问题?
(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怎样发愤写《史记》?)
2、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学课文。
二、讲读第一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2、找出写"父亲对司马迁的影响"的句子读一读。
(父亲司马谈是。.立志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2600年间的历史。)
3、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怎么做的?
(努力读书。.、四处游历、广交朋友。.)
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后两句子。将两句句子并作一句,用什么关联词,怎样连接?(不但。.还。.)
4、小结:由司马迁的求知过程,我们可以联想到陆游的千古名句:纸上得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过渡:父亲的影响在司马迁成长历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父亲临终时"泪流满面"的嘱托,更对司马迁完成《史记》的写作起着重大的作用。引读父亲叮嘱司马迁的话。
6、再出示投影片。
指名读,齐读(相机范读)"我死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啊!"
三、精读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正当司马迁专心写作的时候,飞来一场什么横祸?
2、讨论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飞来横祸(意外到来的祸患)
②这场飞来横祸是怎样降临的?指名读相应的句段。
③齐读
④什么是酷刑?(十分残酷的刑罚)从受酷刑可以看出司马迁是怎样的人?
他受刑后是怎样想,又是怎样做的?画出有关句子.
3、交流:
a、出示"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b、理解: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c、他为什么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司马迁所受的酷刑是最野蛮的腐开,这对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他的身心遭到极大残害,所以。.)
d、他为什么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e、逐句理解"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
"有的重于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价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轻于鸿毛"指有的人的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轻。
把"我如果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改成陈述句。
小结:司马迁想到的正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观:有生之年干一番事业,就比泰山重,有价值:如果为自己的私利奔忙,就比鸿毛轻,无价值。于此他才打消了"了此残生"的这个念头。)
f、感情朗读。
g、他是怎么做的?投影片出示有关句子。
(他。.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个人的耻辱、痛苦"指什么?
h、指导朗读,体会他事业高于一切、把个人的耻辱痛苦置之度外的可贵品质。
5、齐读第二段。
6、过渡:司马迁这样忍辱负重的发愤努力结果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最后一段。
四、讲读第三段
1、出示这一段,指名朗读,思考:为什么说《史记》是司马迁用生命写成的?
2、讨论:
3、朗读。
4、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5小结:同学们我们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经过中,我们感受到了他那忍辱负重、发愤著作的精神。
五、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课后第四题。
3、复述课文。
4、课外阅读有关司马迁的故事,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与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司马迁把个人的荣辱置之度外,为完成父亲的遗愿矢之不渝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司马迁在遭到腐刑后,不忘父亲的嘱咐,矢志不渝写成《史记》的事。
(过渡)两千多年过去了,司马迁伟大而不屈的灵魂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司马迁,去了解司马迁真实的内心,了解他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的?
(二)出示思考题
(三)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学生,边读边想,可以用笔在书上圈圈划划,也可以加上批注。)
(四)组织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生:
(1)因为他受家乡文化环境的熏陶,从小就对古代英雄故事感兴趣。(结合文中句子“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
(2)受父亲的影响。(结合文中句子“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正如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受父亲的嘱托。(结合文中句子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对儿子说的话。)
师:
(1)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必要时范读)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著书立论的基础,课文的哪里写了他受父亲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话。
(3)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文字1出示)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a、父亲是怎样嘱咐的?谁来读一读。注意司马谈当时的状态、神情。
b、他读得怎么样?(有的学生朗读时语速比较慢,声音比较小),从中我仿佛能体会到父亲临终前奄奄一息的样子。
c、指导朗读: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遗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它吗?谁再来读一读,(有的学生朗读情真意切),读出了司马谈那深情的嘱托。
d、让我们一起读。
(导)正是由于自己从小就喜爱历史,再加上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使他义无反顾地扎入这编写史书之中。可就是在这时,却来了一场飞来横祸。
2、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生:
(1)、因为遭遇一场飞来的横祸,使他忍受的屈辱,简直生不如死。我想:他发愤写史记可以减轻他心中的痛苦。
(2)、因为他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他这样死太不值得了。于是就放弃了死的念头,发愤《史记》的创作。我想:如果当时他没有受到宫刑,也许还写不出《史记》。
(3)、我想:雁过留声,人死留名,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为了立功立业。
师评点:你能利用生活的俗语来解释,很不错,很有见地。你真会学习,善于查找资料。
(4)、因为身心备受摧残的司马迁深深地知道: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他发愤立志写史记,是要实现人生的价值。
师:
(1)遭“飞来横祸”
师:谁来介绍一下“飞来横祸”,你知道飞来横祸指的是什么呢?(学生介绍)
师:司马迁所受的酷刑叫“宫刑”、“腐刑”是宫中太监所受的刑罚,在当时被视为奇耻大辱,他在一篇中写道:我整天精神恍惚,我再也没有脸面去到父母坟前尽孝,再也没有勇气走在街头,我夜不能寐,经常从恶梦中惊醒,我简直生不如死。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充分体会到了司马迁当时是多么绝望。
过渡:然而,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的打击面前,作出了异于常人的选择,看课文,他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2)立功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
a、出示(文字2)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b、指导朗读,大声读,教师评点:你们的朗读使我看到了一个对天发誓的司马迁;使我看到了一个把屈辱埋在心里,暗下决心的司马迁;使我看到了一个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司马迁;使我看到了一个忍辱负重的司马迁。
c、这段话集中体现了司马迁人生观,这样精辟的语句,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师小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受到酷刑,遭受人生难以承受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他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师过渡: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写好史记,那么他是如何写的呢?
看,夜深人静,司马迁还在昏暗的油灯下写《史记》呢?(出示图片)
3、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
(1)、出示要求:对照插图,联系课文,展开想象,以“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开头说一段话。
(2)、请同学们静静地想像,思考。
(3)、交流汇报。
生:
(1)、在昏暗的油灯下,司马迁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里,重新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书。
(2)、在昏暗的油灯下,他一会儿忙着研读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资料和自己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一会儿又拿起笔写啊、写啊,他要写出自己心中的屈辱,写出国家的兴亡,写出历史的进程。
(3)、在昏暗的油灯下,他写啊,写啊,他一边写一边自言自语:我要写清楚从黄帝到汉武帝近3000年的历史。
……
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发言,我频频点头,不时的赞许:“你很会读书”、“你的语言真规范”、“你善于想象”、“你们合作得真好”、“你的发言很投入,有感情”……
师:
(1)、摇曳的灯火,好似父亲临终前的泪花,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出示文字1)
(2)、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一颗不屈的心灵,让我们读体现司马迁人生观的句子。(出示文字2)
(3)、那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生命结晶的象征,让我们读最后一节。(出示文字3)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4)、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5)小结:对啊,可见时间之长,可见意志之坚强,工程艰巨,可见写作之艰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后人是怎么评价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的吗?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史记》(出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崇高的人格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他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学上都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为后人展示了一部规模宏大的社会变迁史,可谓辉煌巨著传万代!面对司马迁的画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评价)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中,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司马迁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感受到司马迁的精神。”
作业:阅读《史记》,搜集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我从繁琐的问题中抓住两个问题统领全文,其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其二: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
对于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学生们通过阅读很快找到原因:受父亲临终的嘱托,想要完成父亲的遗愿。其它的原因同学们没找到,然后我让他们再读第一自然段找原因,又找到两处:1.家乡黄河流域丰富的历史文化从小对他的熏陶;2.父亲的影响让他喜欢历史。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司马迁从小喜欢历史,要尽孝道,所以要写史记。
对于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先让学生明白“发愤”一词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理解为“一场飞来横祸”造成。通过教师补充“李陵事件”,使学生了解司马迁是一个正直、勇敢,不同流合污的硬汉子;接着抓住“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理解司马迁所受的屈辱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他想象一个男子汉一样光明磊落的活着,可是现实却不容他如此;他想象男子汉一样壮烈的死去,可是父亲的遗志没有完成,理想没有实现,他只能忍受着悲愤苟活着,活着的理由就是要完成史记。
因为开始提出的问题准确地把握了课文的重点,贴近了文章的主旨,有利于学生深入地读书感悟、熏陶、内化,充分地开发文本的教育资源。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潜心会文和表情朗读课文,感悟、体验司马谈临终时“泪流满面”的遗嘱,司马迁受酷刑时“悲愤交加”的情景,使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震撼,司马迁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效果很好。
一、教材简介: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述了汉代史官司马迁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忍辱负重,耗费了13年时间编写辉煌巨著《史记》的事,赞扬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志,矢志不渝的精神。
二、目标预设: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在理解、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司马迁牢记父亲嘱托,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紧扣“发愤”二字进行层层剖析。通过,朗读、自学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让他们在走进文本的同时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五、设计思路:
本设计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上网查资料等形式对司马迁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感悟司马迁的形象。在第二课时中,我紧扣“发愤”,深入品读,让学生感受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着书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放司马迁的生平事迹。
2、谈话导入。两千多年过去了,司马迁伟大而不屈的灵魂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司马迁,去了解司马迁真实的内心,了解他为什么要写史记,为什么发愤写史记?他是怎样发愤写的?
(二)出示思考题。
(三)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组织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讨论问题1
1、 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2、 讨论交流。
3、 指导朗读。
(1)滔滔的黄河水养育了司马迁,英雄的故事感动着司马迁,家乡的文化环境熏陶着司马迁,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齐读。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奠定了司马迁以后着书立论的基础,课文的哪里写了他受父亲的影响。让我们一起读这一段话。
(3)父亲临终前的嘱托(文字1出示)
司马谈临终之时,泪痕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我死之后,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父亲是怎样吩咐的?父亲泪痕满面的嘱咐,是遗憾,是愧恨,是鞭策和激励,父亲那深情的嘱托,你们能读好它吗?
正是由于自己从小就喜爱这一行,再加上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使他义无反顾地扎入这编写史书之中。可就是在这时,却来了一场飞来横祸。
讨论问题2
1、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
2、讨论交流。
3、点拨。
(1)谁来介绍一下“飞来横祸”,你知道飞来横祸指的是什么呢?课文中有句话写到了司马迁的痛苦,谁来读一读。然而,司马迁的伟大就在于他在如此巨大的打击面前,作出了异于常人的选择,看课文,他为何最终打消了这个念头?
(2)出示(文字2)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
A、指导朗读。
B、小结。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受到酷刑,遭受人生难以承受的打击;另一方面是他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
忍辱负重的司马迁要想实现自身的价值,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写好史记,那么他是如何写的呢?
C、讨论问题3
司马迁是怎样写《史记》?
(1)、出示要求 :
对照插图,联系课文,展开想象,以“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开头说一段话
(2)、请同学们静静地想像,思考。
(3)、交流汇报。
A、摇曳的灯火,好似父亲临终前的泪花,司马迁想起了父亲的千叮咛,万嘱咐,(出示文字1)
B、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一颗不屈的心灵,让我们读体现司马迁人生观的句子。(出示文字2)
C、那摇曳的灯火是司马迁生命结晶的象征,让我们读最后一节。(出示文字3)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小结:对啊,可见时间之长,可见意志之坚强,工程艰巨,可见写作之艰辛。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件事中,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
(五)、总结课文。
你觉得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呢?
(六)、作业:
1、本册练习7中的熟记成语,编者以12个成语介绍了司马迁的一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连词成句,概括司马迁光辉的一生。
2、阅读《史记》,搜集资料出一期手抄报。
板书: 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受影响子承父业
遭酷刑矢志不渝
功成就名载史册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课文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半截蜡烛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沟通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
课文宿新市徐公店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半截蜡烛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沟通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微课教学设计
大班散步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三篇)
去年的树的教学设计范文
清澈的湖水精品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麻房子里的秘密教学设计
课文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石壕吏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