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26-27千米的认识。
二、教学准备
课下让学生走走100米的一段路,感受100米的路有多长,让学生课下走一走操场五圈(200米一圈)感受一下1000米。学生准备一根米尺,教师准备卷尺。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中认识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并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感知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2)正确运用千米表示长度,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突破
这节课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突破重点:
第一, 通过对课前活动的回忆建立自己的思维。课前让学生通过“走一走100米”、算一算时间”、“数数步数”等活动,让学生形成对100米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推出:2个100米有多远……10个100米有多远。然后推想出是1千米有多远。也就是在100米的路上来回5次是1千米(或操场上5圈),大约走15分钟是1千米,(用平时的速度走)。
第二,让学生举例从哪些地方到学校门口大约是1千米的长度。学生对千米的初步认识后,让学生利用身边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五、预习提纲
1、同学们你们课下从操场西头走到东头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时间?(大约用了1分30秒)走100米大约用了多少步?(200步)2、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什么做单位?请举例子(千米除了表示比较远的路程以外,它还可以用来表示河的长度、桥的长度、水的深度、山的高度,以及描述速度等…)
3、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什么?
4、如果学校操场200米一圈自己思考几圈是1000米。1000米你走了几分钟,走了多少步?同学们能不能观察、测量自己身边的物体长度,再来推想1千米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用你自己的方式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
5、1千米=1000米,他们用等号相连说明他们的长度是怎么样的关系。
6、等号两边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
7、要表示一段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8、千米和米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9、米可以用m表示,千米可以用km表示?那么1000米=1千米可以怎样表示。
10、27页3千米里有几个1千米?5千米呢?
11 、例6中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
12、自己能估算出从家到学校有几千米吗?自己是怎么估的?
六、过程
(一、) 情境导入(出示中国地图)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怎么去的?用了多长时间?有多远知道吗? 出示一个30公里的牌子谁能明白这些牌子的的意思?(学生自愿起立回答)。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根据教师给的预习提纲进行课本26、27课本预习。(教师念一题小组之间寻找并记录一题的答案)在预习之前学生可以先把自己看到的信息写到一张纸上。
(三)汇报交流解决问题:
小组把预习问题回答解决完以后,由组长代表把本组不会的问题提出教师或其他组解决。在解决的时候教师尽量采用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讲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引入,增强了数学知识的现实感和亲切感。曾经有本书上说过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
(四、)实践巩固
1、与同伴在家的附近或学校附近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远。
2、5000米=( )千米 700米+3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2千米—1000米=( 米
3、课本28页1、2、3、4、5
4、能力强一点的同学课下自己测量一下实际家到学校的距离,能力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只做2、3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一说补一补。
(六)小测小组之间互相出一道题然后小组之间互相评分。展示小组
本节课的评价结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一千米的长度观念。
2、会进行关于千米的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能进行有关千米的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特别是假期多数学生会旅游,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操场跑道及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假期过的愉快吗?有没有同学出去旅游了?啊,这么多同学,旅游既可以欣赏美丽的祖国风光,又能丰富你们的知识,真是一件美事。……同学你能告诉我们你去哪儿吗?
生答
师:远不远?你有没有量一下有多少多少厘米吗?
生答
师:那用分米做单位?
用米作单位?
生答
师:同学们都不同意,确实不能用这些单位,它们都太小了,用它们来测量太麻烦了。比较远距离,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边说边板书课题)
(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感受到认识千米的必要性。)
二、学习新知
1、感受千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如:
(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书上4页四幅图)
A图一: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B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C图3;日照到莒县75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
(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板书:(公里km))
2、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
师:(1)1千米有多长呢?同学们都去过咱们的操场,操场的一圈你知道多远吗?
是250米,4圈正好是1千米。
(2)1米多长你知道吗?1000个这么长才是1千米。
现在你脑子里有1千米长度的概念了吗?闭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3、学习进率
1000个1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
1 千米=1000 米(板书)
全班齐读一次 。(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
追问:2千米=( )米 (让学生说想法,如:2千米里有2个1千米,就是20xx米)
练习:
4千米=( )米 3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想想做做第3题)
找学生汇报,并说说为什么
三、实际运用
1千米在你们头脑中已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智慧宫去闯一闯,愿意吗?
1、第一关:(算一算)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通过画一画,算一算,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把算式写在本子上)
(2)交流反馈,鼓励学生在图中找出不同的路线表示出1千米。
小明的好朋友小华是个体育爱好者,看,他在早锻炼呢!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在自备本上)。
(2)交流反馈。
(过渡:顺利通过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第二关?)
2、第二关(填一填)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独立思考,也可让同桌交流交流,再指名回答
3、第三关(比一比)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课件出示
让学生说说谁最长?谁第二?谁第三?谁最短?你是怎么比的?
比完这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国的河流很长,中国的国土是多么辽阔呀)
4、第四关(估一估)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是呀,辽阔的土地上不光有这么多长长的河流,还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铁路,你们瞧:
(课件出示)
(1)第1题让学生直接算一算。
(2)第2、3题小组讨论,充分交流估计的方法和思考。
(3)小结:在交通路线图上,依据已知一段的实际长度,估计其他路段的长度是十分有用的本领。
过渡:同学们都是顺利通过了四关,但小明却过不了关,信不信?请看他写的一片数学日记你就知道了。
第五关:改一改:
(课件出示) 小明的日记
20xx年12月5日 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路上碰到体重5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里的一个新成员:千米。你们现在有什么收获吗?(了解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简单换算,并了解了它的实际用途。)
五、课后延伸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板书设计: 认识千米(公里)(km)
1千米=1000米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页。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走一走100米或200米的路程。
2.课件。
【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目标确定
教材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公路上常见的交通指示牌引出千米,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要求学生走一走100米和200米的长度,推断走1000米大约要多少时间。在课前访谈中,发现只有极少数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至于1千米大约有多长,基本上没有什么体验,学生表达也不甚清楚。可见,建立1千米的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此,本课目标定位如下: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二)策略选择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千米”这一观念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重组了教学过程,具体用到以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如课题引入时,让学生估计老师到上海经过的路程,引出千米这个概念,同时感受千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如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让学生置身生活情境中,既充分应用米、千米互化的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千米存在的必要性。
2、选择验证: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差异,如学生放学经过的路线的不同,导致学生印象中从学校到某处大约是1千米的观念大不相同,教学设计时,教师根据学生常走的三条路线进行了步测,在学生回答后,课件中有选择地验证,强化“千米”的观念。
3、合作解疑:在建立和强化1千米的观念时,让学生在教师指导的前提下进行交流,互相纠错,实现互学共进;在综合练习“我当西博小导游”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合作解答,或自主探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片段实录】
教学片段一:初步建立千米的观念
师:课前大家都走了100或200米,并做了记录,你能说说走1000米大约花多少时间或走多少步数吗?
生1:我走了100米用了 60秒时间,照这样算走1000米就需要600 秒时间。
师:600秒也就是几分钟时间?(10分钟)有不一样的吗?
生2:我走100米用了70秒,照这样算走1000米需要700秒,大约12分钟。
生3:我走了200米用了3分钟,照这样走1000米,需要15分钟。
生4:我走了100米走了82步,照这样算1000米就需要走820步。
生5:我走200米走了132步,我以前走过1000米,大约走了754步。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6:不同意,200米走132步,1千米是200米的5倍,应该是660步。
生5:我走到后面越来越累,步数当然就多一些了。
师:同学们,她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生6:我们如果按照走100米或200米的速度匀速走的话,可以直接将时间或步数直接乘5,但考虑我们小朋友身体状况的话,实际上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步数就比匀速走多一些。
师:看来我们还要尊重实际状况。下面请同桌两人交流走1千米所花的时间和走的步数。
……
教学片段二:强化1千米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从校门口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1:到邵逸夫医院吧。
生2:我认为不对,因为从学校门口到采荷路的34路车站就有一站路,而34路车站到邵逸夫医院还有三四站路呢,比1千米可远多了。
师:那你认为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呢?
生2:大约到采荷路口,因为到那儿大约两站路,接近1千米。
师:是这样吗?我们一起看(看课件演示)
生(全体):哦,是采荷路口。
师:如果往庆春路方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
生3:我觉得到庆春立交桥大约是1千米。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3:因为我家在立交桥边,我早上走到学校一般用14分钟,我走100米大约75秒,走1000米大约13分钟,13分钟和14分钟很接近,所以我认为到那儿大约是1千米。
师:让电脑叔叔告诉我们是否正确(电脑演示)。
生(全体):完全正确。
师:下面请你和同桌交流,学校出发到哪儿大约是1千米,并说说理由。
……
教学片段三:练习1选一选、填一填
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练习1,请看清题目要求。
(学生填写后反馈)
生1:我认为青春医院到众安桥的路程是1千米500米,因为青春医院到浙一医院是两个500米,刚好是1千米,再从浙一医院到众安桥500米,合起来就是1千米500米。
师:答案完全正确,有其他想法吗?
生2:我是这样想的,因为青春医院出发到众安桥有3站路,每站路大约是500米,也就是1500米,1500米=1千米500米。
师:你的思路非常清楚。如果从湖滨出发到大学路口大约多少路程,你们谁知道?
生3:我认为是2千米500米,因为湖滨到大学路口有5个500米,也就是2500米,2500米有2个千米1个500米,即2千米500米。
师:同学们,复兴大桥是杭州新造的大桥,它的信息谁能补充完整。
生4:我认为复兴大桥长约80千米,宽约26米。
生5:我对长约80千米有意见,我看过报纸,钱塘江的宽大约1200米,桥不可能80千米长,我认为填1千米500米比较合适。
师:其他同学有意见吗?
生6:我认为长填2千米500米比较合适,因为1千米500米第一小题已经用过了,钱塘江宽1200米,桥身加上两边的长度,大约是2500米,也就是2千米500米,填80千米、15千米更不符合实际。
师:正确,同学们很善于比较和估计,那么第三题谁来解决?
生7:我觉得飞机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0千米, 坐小轿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步行每小时行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师:你们认为对吗?为什么这么填?
生7:飞机速度最快,所以应该填最大的数量800千米,小轿车比飞机慢多了,但也比较快,填80千米,步行最慢,我想我8分钟走1千米,60分钟大约走8千米,大人比小孩快,所以填15千米比较合适。
……
【教学反思】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在反复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该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找好知识的“生长点”,教学流程通畅。
本课开始就让学生通过估计铅笔长度、教室前后的距离、杭州到上海的路程这些具体问题感知单位由小到大的客观存在,以及千米这个单位出现的必要性,使千米这个单位的学习过程自然通畅。
2、尊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观念建立自然。
在1千米概念的建立初期,难度比较大,但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走100米和200米的真实体验,并在课前让学生进行整理,通过合理的推理,知道1千米大约走多少步或走多少时间,利于概念的建立,特别是从学校到何处为1千米的估计、公交车站的路程估计,层次明显,不断帮助学生唤醒原有的生活经验,强化1千米的观念。
3、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学习方式合理。
在整堂课中,1千米观念的建立,不是靠死记硬背,而是教师不断引导,提供相应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决定学习方式,如通过100米和200米来帮助建立概念时,学生既全体交流,又个别讨论,又如最后的综合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合作还是自主探索。
在整个教学中,我也深切感受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环境在该课中应予以高度关注,因为教师的设计不可能考虑到所有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片段二中,教学时就发现有的班级学生大部分就住在校园后面,课件演示难以启发学生去强化1千米的观念。此外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多种结果出现以后,教师要灵活处理,如片段一中出现了一个学生走了1千米发现实际结果并不是按照乘5得到的,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应对……,显然,这些问题既可能导致教学失败,同时也是教师反思成长的有效资源,值得我们回味和珍惜。
一、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师找准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经验的.“切合点”,在学生建立
师:火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4千米,也就是多少米?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使数学不显得枯燥而是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习。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教室门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xx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生动。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十五篇)
牛和鹅教学设计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十五篇)
牛和鹅教学设计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设计
关于白鹅课文的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集锦十五篇)
少年王冕教学设计
语文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诗海拾贝:阅读材料教学设计范文
兰兰过桥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的教学设计
荷叶圆圆第2课时教学设计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