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集锦10篇

秦风学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内容:

  一、1 歌曲《拍皮球》

  二、2 读谱知识:2/4拍号及二拍子指挥图式

  三、3 综合训练:

  1、 节奏练习

  2、 音阶和音程练习(宫调式)

  四、4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男声独唱)

  教学目的:

  一、1 指导学生以非连音的唱法和二拍子的韵律来表现大家在一起拍球时的愉快心情。

  二、2 了解2/4拍的含义和二拍子的指挥图式,掌握二拍子的强弱规律。

  三、3 听辨和感受男高音与男低音的不同音色。

  教学课型:综合课

  课 时:四节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 学习读谱知识

  二、 二拍子指挥图式的练习和起、收拍的练习。

  二 教学重点:二拍子的指挥图式

  三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练习

  四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一 组织教学

  (略)

  二、 学习读谱知识

  1、 学习2/4拍号

  (1)含义: 2 每小节两拍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读作四二拍

  (2)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去理解各种拍号的含义。

  (3)强弱规律:强、弱。

  (4)用拍手和拍腿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四二拍的强弱规律。

  (5)指挥图式:

  1 2

  教师示范,并说明强拍向下,弱拍向上。二拍子适合于表现雄壮有力、活泼跳跃的形象。

  (6)学生练习指挥图式。

  2、 二拍子的起拍、收拍练习。

  (1)先用《拍皮球》的曲谱作节奏训练,要求划二拍子图式,一边读节奏。

  (2)练习起拍和收拍。

  (3)唱《海鸥》这首歌曲,并作二拍子指挥图式练习。

  (4)让一些学生来指挥演唱《海鸥》这首歌曲。

  三、小结 四二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四、作业 自己练习指挥图式。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完成综合训练(一)。

  二、 学唱歌谱。

  教学难点:区别XXX和XXX两种节奏。

  教学方法:练习、视唱。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练声:略。

  二、 复习旧课

  1、 复习音符、休止符的名称、时值。

  2、 复习四二[拍的含义及指挥图式、强弱规律。

  三、 引入新课

  1、 完成综合训练(一)。

  (1) 听听。让学生回答出该两句旋律在节奏上有哪些不同?主要是区别XXX、XXX两中节奏。

  (2) 拍拍。先让学生朗读这两句节奏(划拍)然后再拍打。从感官上感受这两种节奏。

  (3) 唱唱。进行视唱练习,巩固这两种节奏的区别。

  2、 学唱歌谱

  (1) 先让学生在歌谱中找出综合训练(一)中遇到的节奏。并单独拍打和朗读。

  (2) 让学生朗读歌谱节奏:

  X----读da, X----读de X-----读di

  0-----读S 0------读S

  (3) 引导学生找出歌谱中有哪些音?

  (4) 老师范唱或范弹歌谱。

  (5) 指导学生视唱。

  (6) 小声跟琴视唱歌谱。

  (7) 分组检查。

  四、小结

  着重总结音符及休止符掌握的方法。

  五、作业

  自己练习歌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综合训练;学唱歌词。

  教学方法:练习,指导,自学。

  教具准备:钢琴、录音机,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练声:(略)

  二、 复习旧课

  1、 复习二拍子指挥图式等。

  2、 复习歌谱。要求划拍唱谱。

  三、 引入新课。

  1、 学唱歌词。

  (1) 让学生朗读歌词。

  (2) 听录音机范唱。

  (3) 节奏练习,从感性上认识X·X。

  拍手2 XX XO| XXX0|XXXXX|XXX| XXX·X|XXX·X|XXXX|XXX||

  跺脚4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X X |X X||

  (4) 唱词。(注意有X·X的歌词节奏)

  (5) 分组检查。

  (6) 背唱歌词。

  (7) 一边划拍子指挥图式一边唱歌。

  2、 完成综合训练(二)。

  (1) 先做听音训练,然后唱一唱。

  (2) 把这些音按从低到高的顺序在五线谱上排列。

  (3) 复习第一课的综合训练(二),让学生了解同样是以“do”为结束音。所包含的音的数量却有所不同。

  四、 小结。

  通过本课练习,学生初步知道XXX和XXX节奏的不同。

  五、 作业。

  自己回家做节奏练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处理。

  二、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

  教具准备:录音机。录音带、钢琴。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略)

  二、 复习旧课。

  1、 复习四二拍号的含义。

  2、 复习歌词(背唱)

  三、 引入新课

  1、 歌曲处理:

  (1) 引导学生想象排皮球时的情景、心情。

  (2) 用不同的速度来唱歌,感受一下哪种速度更能表现“大家玩得多愉快”的排皮球形象。(学生讨论的出结果)

  (3) 请个别来指挥演唱这首歌曲。

  2、 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1) 初听。让学生感受男高音的音色特征。

  (2) 复听。让学生小声跟哼唱,感受歌曲情绪。

  (3) 复习欣赏《国歌》,进行男声独唱的两种音色的对比。

  (4) 完成“听听想想”。

  四、小结

  男声演唱的音色特色。

  五、作业

  自己多听歌曲。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课题:Unit One Hello

  教学重点:制作英文名卡和学唱英语歌曲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教师用英语讲述的制作步骤。这就要求教师要讲述与演示同时进行。

  教具准备:教师课前准备一个名卡,以及本课时所用的制作名卡所需的彩笔、线绳和硬卡等,并要求学生带来他们的彩笔、线绳和硬纸卡;文具(实物)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一)游戏——抛球

  教师准备一个小球,由教师先大声说出自己的名字Hello, I’m …,之后由教师将小球随意抛给另一名学生,提示他做自我介绍,以此类推,练习自我介绍和打招呼。

  (二)复习Show me your …教师先发指令请全班共同练习,之后可请“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操练。注意此时教师应多给孩子些机会,让他们展示说词水平,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

  (三)再次用抛球游戏,此次重点练习打招呼和文具的表述。

  由教师开始,将球抛给谁(Mike)就和谁打招呼说Hello! Mike. 同时说一种文具如pencil ,接到球的学生则找到相应的文具(铅笔),边出示边说 “Yes. Pencil.”。随后由第二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继续练习。

  二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教师告诉学生,英语名卡可让我们彼此了解得更快。教师将完整的名卡制作过程一边用英语讲解一边进行实际操作,将整个过程呈现给学生。

  三 趣味操练 (Practice)

  (一)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按步骤制作。每句话中的第一个动词都是教师要强调的部分,一定要配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

  让学生用 Hello/Hi , I’m …的句型来展示自己制作好的名卡,对做得好的学生可给与表扬或适当的奖励。

  (三)让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Hello。教师可带领学生在演唱时打出相应的节拍或做些简单的动作。如果学生对书上的歌曲掌握较快较好,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歌曲中的人名该换成其他主人公或学生自己的名字进行演唱。

  四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第一单元的第3部分练习。方法如下:

  (一)教师在做活动手册之前,先做一个Show me your (pen…)的活动作铺垫。

  (二)学生看图,说说图中学生手中的物品

  (三)教师讲解题目要求并指导做的方法。告诉学生如果图中人物所拿之物与录音相同就画笑脸,不同就画哭脸。

  (四)让学生听录音做练习。

  (五)再次播放录音,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跟读并相互核对答案,最后通过给小花涂色进行自我评价。

  五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记忆名字游戏

  (一)每一个人在说自己名字之前都要加上和前面说过名字的人打招呼,教师要帮助学生记忆,尤其是最后一个学生要记下全组或全排学生的名字。

  (二)方法

  教师先向做在一排的一个学生说 Hi, I’m Ms Wang,接着这位学生说 Hi, Ms Wang. I’m Ann.她/他旁边的学生说 Hi, Ms Wang. Hi, Ann. I’m Ken.以此类推。

  板书设计:

  Unit 1 Hello

  展示学生的名卡

  教案点评:

  本课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掌握的语言点,主要是使学生在学完两个课时的知识后轻松一下,在制作英文名卡的基础上学唱英语歌曲"Hello"。复习热身环节的活动对前两个课时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名卡的制作过程需要教师亲自演示、指导,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名卡。扩展性活动设计的记忆名字游戏是让师生、生生之间更好的交流,有助于今后教学的开展,增进师生、生生间的感情。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教材简析

  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在作品中讲述“一只鸟儿和一棵树是好朋友”的故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冬天将要飞去南方时,答应树,还回来唱歌给他听。春天又到了,鸟儿飞回来,却发现树不见了。于是,鸟儿四处寻找,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去年唱过的歌……

  这是一篇典型的“浅语艺术”特质的的优秀童话作品,简洁平淡的文字表达留下了许多行文的空白,而恰恰是这种空白带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和多面向的主旨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故事的场里展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有想象,有表达,有感动,有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运用的能力。

  2、学生通过对故事的感动,相信童话是真的,从而萌芽对“朋友之间该如何相处?”、“面对分离应怎么办?”等诸多人生问题懵懂的认识和对正确、美好事物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有关空白处的补充想象,体验鸟儿寻树路程之艰辛,心情之沉痛,信念之坚定。

  四、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对文章结尾的“哀而不伤”的内涵产生吻合其年龄特点的认识,为关照其人生落下点滴的生命积淀。

  五、教学过程预设

  (一)走进去年的相聚,感受欢乐

  1、通过有韵味地朗读,引发学生的想象,描述鸟和树在一起的画面。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话别语。

  (二)随同今年的寻找,体验凄美

  1、情景激趣,描述鸟儿回归的喜悦。

  2、读对话——体味鸟儿的惊奇、悲痛、急切的情绪变化。

  3、读“飞”——体验鸟儿寻树的信念之坚定执着。

  4、读心语——演绎鸟和树情谊深厚。

  5、读结尾——感悟“哀而不伤”的文字基调。

  (三)走出故事,思索天长地久的意义

  1、提问:什么是永远的?学生思考,发言。

  (四)介绍相关小资料,结课

  1、通过追问,学生理解“童话是真的,可以关照自我”的意义。

  2、阅读小资料,学生思索文本更深层面的的蕴涵。

  六、设计理念:

  1、关于教学思路的选择。根据本文的“浅语艺术”的童话特质,进行词语的理解和分析显然英雄无用武之地。根据文本“哀而不伤”的感情基调,文字的感情色彩是抑郁、平淡的。强化感情朗读令人力不从心,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嵌入过多的词语训练,或者感情朗诵,都会干扰学生的对故事的欣赏乐趣。为保持学生对故事的新鲜感与完整性,以简单对简单,一条路简单地从故事起点出发,穿越语词的密林,只是让学生的情感在故事里浸润一番。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是大于思想的,“教育”之前应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形象。所以,通过想象实现故事人物和故事进展的形象化是本节课的选择的基本途径。我相信,这条路同样通达故事的'终点——一盏温暖的灯火,辉耀内心的敞亮。

  2、关于教育思想。形象感动了学生,如果只是感动,而没有思想,则感动无益。“童话使孩子们向往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这样向往也会促使他们思考,应该摆脱些什么、应该创造些什么,以实现他们的向往和梦想。”所以,伤感的故事仅仅让孩子感动了,是不够的。“美好在相聚中给,在分离中仍然要给,要始终温柔地相待。”“分离是必然的,哀而不伤,曾经美好的回忆永远温暖。”这些都交给学生思索,相信今天懵懂的认识会在来年开出花来。

  课文内容

  去年的树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鸟儿说完,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个小女孩。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和一些句子的浅层意思。

  2、感知内容,理顺思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想象当时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周总理的课文?

  启发回答:《温暖》、《飞机遇险的时候》、《难忘的泼水节》

  我们都知道周总理一直以他崇高的品格,博得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月11日,首都人民自发地聚到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后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本课的生字词:柱着、洋槐、耐心、装饰、腮边、陪着、矫健、检阅、五洲四海、不约而同、挽幛。

  3、学生互相提示书写易错的字

  槐:易丢撇折点

  饰:左面不是“布”,也不是“市”。

  4、区分同音、形近字,口头组词:

  柱()州()陪()检()矫()

  拄()洲()培()捡()骄()

  5、解释词语的意思

  矫健:强壮而有力。

  肃穆:严肃而恭敬。

  五洲四海:指世界各地。

  (三)默读课文

  1、看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

  小组讨论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2、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在小组里讨论学习后,把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3、指名按段落读课文,要求熟练通顺。

  (四)作业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2、把你认为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8 十里长街送总理

  第一段(1)等灵车,心沉痛。

  第二段(2—3)望灵车,忆总理。

  第三段(4)送总理,心相随。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

  2、体会人民群观众对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1、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1月11日,当首都人民听到总理遗体火化的消息时,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聚集在长安街至八宝山的路旁,默默地等待着,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只见长安街两旁,万民肃穆哀泣。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当时的长安街上,与首都人民一起送一送总理。

  (二)回忆

  上节初读课文时,各段各写了什么?(板书)

  (三)新授

  人们在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时心情怎样?

  板书:悲痛

  的确,首都人民为自己失去这样好的总理而痛心。

  1、提问:从送总理情景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用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2、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让学生先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体会以下几句:(投影出示句子)

  (1)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这两句话是写来送总理的人多。“挤满了”形容人行道上的人密密麻麻,非常多;“男女老少”说明来的人年龄不同性格不同;“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说明站在长安街两旁送别总理的队伍很长。这么多人自发地到长安街来送别总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与敬爱之情。

  (2)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将三个“都”字抽出来,让学生比较两种说法的表达效果。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说明老奶奶年老体衰,但她仍要来向总理告别。“焦急而又耐心”写出了老奶奶盼望早点看到灵车,哪怕等的时间再长。这句话以老奶奶为代表进行具体描写,反映了人民群众等待总理灵车的心情。

  (4)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让学生抓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体会思想感情。

  (5)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这句话写的是灵车过去了,人们的心跟灵车紧紧相连,不忍总理离去。“希望时间能停下来”为的是多看一眼总理的灵车。表达了人们迫切希望能看一看总理的强烈愿望。

  注意:在品味句子的含义和情感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3、在学生交流体会的同时,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1)指导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语速要慢,语调要低沉。

  (2)教师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试着背诵,然后分段指名背诵。

  附:板书设计

  等灵车

  十里长街送总理 望灵车 无限悲痛

  送总理 无限怀念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我的信念》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学科七年级上册。课文阐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关于工作生活、事业名利、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的信念,她的人格魅力将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并引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

  【学生分析】

  1、七年级学生在完成某一项事务时,已懂得付出一定的努力,但他们也特别注重获取等价的回报,因此让他们感受居里夫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很有必要。

  2、学生具有了初步搜集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能力;强调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语言文字资料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阅读课文与居里夫人进行对话,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心灵的交流,从而面对楷模思考自己的人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文质朴、真诚的语言,从中领悟居里夫人高贵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

  学习从不同层面梳理、把握主要内容,掌握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目标:

  感受居里夫人那颗水晶般的心,并联系自己的人生深入思索:磨练意志,学会生活,热爱科学。

  4、实践目标:

  学会搜集、筛选和交流资料。

  【教学重点】

  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与她性格特点的联系。

  【教学难点】

  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并从居里夫人的品质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方法】

  1、朗读梳理法:

  反复诵读课文,品味真诚、质朴的语言,从而全面把握课文内容,朗读中引导学生筛选、梳理文章蕴涵的丰富信息。

  2、讨论探究法:

  围绕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提取信息;讨论文章中的警句或者格言,理解其含义,摘抄积累。

  3、故事讲述法:

  讲述居里夫人生活中的小故事,来体现她的人格魅力,采取学生主讲,教师补充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教学参考书、网络下载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设计

  学生观看课件:一些文字资料和图片,猜猜这是谁的事迹?(居里夫人)教师对居里夫人略加介绍,例如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和居里夫人拒绝写自传的谦虚精神等,导入新课《我的信念》。

  二、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音

  固执(zhí) 鞭策(cè) 盛名(shèng) 报酬(chóu) 奢望(shē) 闲暇(xiá) 蹂躏(róu lìn) 呵责(hē) 懊恼(ào nǎo) 沉醉(zuì) 猝然长逝(cù) 问心无愧(kuì)

  三、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讨论问题:

  居里夫人是怎样一个人?

  (小组派代表发言:刻苦钻研,意志顽强,不计个人名利等等。)

  四、整理居里夫人人格魅力的框架,出示板书

  坚忍不拔的精神

  致力于科学研究 沉醉于世界的

  品质 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 优美中

  梦想家 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

  (人格魅力 信念)简陋 生活条件艰辛 工作环境宁静简单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用居里夫人的生活事例来说明她的人格魅力是如何体现的,增添趣味性。

  五、人格魅力小结

  学生从居里夫人身上,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从中受到的启示。

  六、品味语言

  本课语言质朴、真诚又富有哲理性,有一些甚至可以作为警句或格言,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并谈谈体会。

  七、拓展延伸

  出示几张关于其他科学家介绍的幻灯片,学生由此交流一些其他科学家刻苦钻研,忘我研究的事例。

  八、布置作业

  1、语言运用:

  ⑴ 无论 任何 ,都 。

  ⑵ 问心无愧地说: 。

  ⑶ 执着地、勤奋地 。

  ⑷ 致力于 。

  ⑸ 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 。

  ⑹ 从 中我获益匪浅。

  ⑺ 沉醉于 之中。

  ⑻ 把 视为理所当然。

  ⑼ 之所以 ,是因为 。

  2、基础训练和一课双测。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学习巩固跳绳技术,使学生掌握几种花样跳绳的方法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教材

学习花样跳绳

课的顺序

课的内容

指导与练习组织

一、

班长整队,报告人数上课,师生问好教学导入,宣布授课内容

一、组织形式

? △

☆☆☆☆☆☆

☆☆☆☆☆☆

○○○○○○

○○○○○○

要求:快静齐,注意力集中

2’

二、

1.游戏:“抢占绳圈”

方法:每人用一根跳绳在地上围成一绳圈,老师不摆,随意分布在规定范围内,但圈之间最少相距1米。开始在组长带领下,在圈间的通道上做各种行进间准备活动,当教师突然发出口令后,老师和学生立即各抢占一圈,未占到圈者为失败。(做5个蹲跳起)

2.绳操

头部运动

肩胸运动

下蹲运动

腹背运动

踢腿运动

跳跃运动

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规则:1.行进间准备活动时,不许从圈内通过。

2.先进圈者算占领。

3.抢占时不允许做推、挤等侵人犯规动作。

组织:1.队形同上

2.师生同喊口令、同做

?要求:动作整齐

4’

4’

三、

1.一分钟跳绳

学生采用自己平时跳的最快的方法跳绳

2.学生分小组自由创编花样跳绳方法

单人跳、

多人跳、

跳长绳等

3.挑选优秀的跳法进行展示

1组织形式:

(1) 队形同上

(2) 及时评价

2.组织:

(1)小组自由创编,组长负责

教法与学法:

(1) 学生在教师示范提示下做各种跳绳练习,长绳用短绳连接

(2)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练习认真

(3) 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组织:同学们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随机指导

1’

20

四、

2分钟跳长绳比赛

1.小组进行集体挑战

组织形式:

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每组每次出一名同学做裁判

要求:(1)友好、积极的进行比赛

? (2)裁判要公平公正

? (3)注意安全

6’

五、

集体放松小结下课

组织形式:

圆形队形随音乐,教师语言动作提示学生做放松练习小结下课

3’

场地器材

学校校园

跳绳57条,录音机,秒表

班级

人数

四二班,56人

  1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展示我县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阶段性成果,促进本县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以及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转变和提升。特举办xxxx县中小学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专项)评优活动。

  二、活动目标:

  以《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中级)》的内容,以单元设计为主题,采用中观教学设计思维,加强信息技术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案、开展教学评价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设计要求:

  1、结合现行的课程内容,以信息化背景下的新课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强化以单元主题为主的中观教学设计。

  2、设计课型可以是常规课程,也可以是研究性学习课程。

  3、一个主题中包含若干个专题。

  4、设计模板参照《教育技术中级培训教材》

  四、活动对象:

  所有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中小学教师。

  五、时间安排:

  1、3月在全县教育信息化推进会议上作具体的宣传、发动和布置工作。

  2、4月-5月,教师认真设计教学方案,或对原有的作业进行修改后交学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负责人。

  3、5月下旬,由各校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负责人组织,由各校主讲教师从中推荐好的教学设计作品上传。各校推荐的作品数量在10件以内,原则上涵盖各学科。

  4、5月20前各校汇总打包后上传,材料内需要有汇总表以及教师的作品,具体邮箱是xxxx

  学校姓名学科教学设计主题课型

  5、6月xxxx县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小组组织评选,评出等第奖。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要求: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出示九色鹿图,问:这是什么?观察,说说九色鹿的样子,出示句子读。

  ⒉课文围绕九色鹿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

  ⒈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

  自读课文,要求:

  ①用“”画出描写九色鹿内在美的句子,

  用“△△△”标出关键词语。

  ②用“”画出调达被救后的表现的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并用“○○○”标出。

  2.调达是否守信用?你是怎么知道的?用“————”画出有关句子,用“。。。”标出关键词语.

  三、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好朗读,并结合观察课文插图。

  四、学生听录音,听后质疑。

  五、总结:

  请同学说一句想说的话。

  六、想象:

  这件事发生后不久,一天,九色鹿又来到河边,突然,耳边传来“救命啊,救命”的呼喊。九色鹿飞跑过来,发现在汹涌的波涛里挣扎的又是调达……

  七、作业:

  搜集民间故事,准备参加下节课的“民间故事会”活动。

  附:板书设计

  救

  九色鹿

  调达

  抓

  (见义勇为)

  (背信弃义)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学习目标】

  1、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3、自主发现词语的构词特点,通过观察图画与词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传统文化。

  4、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搞、稿、编”等9个字。

  能主动参与展示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

  【课前准备】

  课件或投影(“日积月累”中的词语),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

  1、教室黑板上写上活动的主题:“闪光的金钥匙”新闻发布会。

  2、教师宣布会议内容,规则及奖励办法

  二、内容:

  同学们将近期了解到的祖国传统文化以新闻发布的形式向大家作个汇报。

  规则:

  ⑴ 按小组选一名“新闻发言人”,“发言人”先要全面了解小组内各位同学搜集到的不同的传统文化,再加以归纳向大家作具体介绍。

  ⑵ “新闻发言人”在介绍的过程中要接受班内“记者”们的提问。

  奖励办法:

  凡是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的发言均可奖励一把“闪光的金钥匙”。

  民主推荐:

  1、组内交流,让全组同学充分了解各自搜集的资料。

  2、组内评选:推出“新闻发言人”。

  3、共同商定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传统文化。

  成果发布:

  1、各小组依次进行介绍“发言人”介绍的时候,本组的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

  2、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估。

  总结颁奖:

  三、布置作业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种传统文化讲给家里的人听。

  第二课时

  〖习作

  一、再现生活

  1、回忆近期开展的“闪光的金钥匙”这一活动。

  2、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说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请他们提意见。

  二、描述生活

  1、指名同学在班内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项介绍给大家。

  2、介绍同一传统文化的同学可以相互补充,说说可以从哪几个方面介绍。

  3、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话题整理一下,写成一篇习作。

  三、回味生活

  1、小组内互阅习作,提出修改意见。各自根据同学提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

  2、教师选取优秀习作加以评价,发现带共性的问题适当指导。

  四、创造生活

  1、把自己写的习作介绍给更多的人,做一名祖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

  2、班内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1、回忆旧知,明其特点:

  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学生说说这句话中意思相反的词。)

  2、出示词语:

  远近闻名 黑白相间 轻重倒置

  舍近求远 头重脚轻 积少成多

  异口同声 左邻右舍 里应外合

  3、

  ⑴ 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⑵ 引导学生留心加点的字的意思及在词语中的位置,发现这些词语的构成特点。

  4、引导学生积累词语:

  ⑴ 鼓励学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点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⑵ 学生读读记记这些词语。

  〖读读背背

  1、观察与认读:

  ⑴ 学生观察图片:这是什么?(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⑵ 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⑴ 让学生懂得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⑵ 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的传说。

  ⑶ 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⑷ 学生说说自己属什么。

  3、读读与背背:

  ⑴ 学生读词语,注意按一定的顺序。

  ⑵ 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第四课时

  〖读读认认

  1、学生自读并观察生字特点。

  2、学生说说发现的特点。(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构成的,字音也与熟字相同或相近。)

  3、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4、同座互相检查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展示台

  1、学生商议展示方式。

  2、自主或合作进行展示的准备工作,班长与组长负责进行分工,教师参与准备(注意不同传统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3、学生自主进行展示、交流(鼓励学生边展示边介绍)。

  4、教师总结,表扬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结合在一起写清楚的。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仔细看图,展开想象,能力,想象能力。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前3自然段的生字新词,读懂荷花美的句段。 3·练习用 "有的……有的¨…·有的"写几句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前3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人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那你知道大作家叶圣陶老爷爷喜欢什么花吗? 有一种花,古人曾赞美它《出淤泥而不染,就是叶圣陶老爷爷喜欢的花—荷花。你想跟老师一同去欣赏那满池的荷花吗?。

  二、观察画面。

  1·从整体人手,观察画面。 (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并有层次叙述。锻炼学生观察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2·完整复述。 说说这幅图画,再谈谈你看了这一池荷花的真实感觉。 (不要强求意见的一致。)

  三、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词句。 注意:"胀"是翘舌音,要与"宝藏"的"藏"区分开。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挨挨挤挤 — 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展开 — 张开,铺开,伸展。本课指荷花开放。 饱胀 — 饱满得发胀。本课形容即将开放的花蕾。 翻翻起舞 — 形容轻快地跳舞。"

  3.逐段读文,理清层次。 这么美的课文,老师读课题,谁愿意读哪个自然段,就站起来读。

  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段落写出了画面的内容,剩下的内容写的是什么?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理清层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语。

  1·荷花有香味吗?你怎么知道的?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 (读出看花的急切心情。)

  2·小组合作学习第2自然段。 先自由读,喜欢哪个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然后小组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就说什么。 (培养组内同学的合作精神。)

  3·引读第2自然段,试着背诵。 (本环节紊在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

  4·讨论式学习第3自然段。 理解重点句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讨论申取长补短,提高学生分析力、表达力。)

  5·指导朗读。 本文清新优美,要读出文章内在的韵味,受到美的陶冶。

  五、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