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卡教学设计范文四篇

刘莉莉老师

  凡卡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激发学生憎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媒体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学习写信、写信后这两部分内容。

  (二)情境导读直奔重点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写信这一部分内容包括信文和凡卡的回忆。下面先请同学们听听凡卡写给爷爷的信(师范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想一想:凡卡在信中写了哪些内容?什幺内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学徒生活苦)

  2.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苦?(第8自然段)

  3.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受了哪些苦?把感触最深的词句划上记号,然后谈体会。(着重从挨打、挨冻、挨饿三方面进行引导)

  ①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导学生抓住“拖”、“揪”、“揍”等动词认真加以体会,再想象凡卡挨打时的惨状,并结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导学生从“睡在过道里”、“简直没有”、“一点儿”、“稀”等描写凡卡挨冻、挨饿的词句中进一步体会他生活的苦。

  ③综合老板、老板娘、伙计们对凡卡的态度,从“直戳”、“捉弄”等词中体会凡卡生活的孤独。

  4.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凡卡生活的苦。(着重从语气、重音、停顿、心情几方面进行引导)

  ①如果你就是可怜的凡卡,你会用什幺样的语气跟爷爷说?(乞求)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的后四句话。

  ②自由朗读,体会一下把哪些词读成重音更好一些?(“再也”、“发发”、“跪下”等)说说为什幺?再指名朗读。

  ③在这短短的四句话中,作者用了两个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幺意思?(因难过而写不下去)

  ④出示幻灯片(凡卡跪在地上写信的情景)此时此刻,凡卡正赤着双脚,跪在冰冷的地上,向爷爷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幸,求爷爷尽快地带他离开这个火坑。这点点省略号就像是辛酸的泪珠。(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而懂得朗读带省略号的地方时,停顿的时间要长一些)

  ⑤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写信时的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⑥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前面的四句话。

  (三)进行对比突破难点

  1.凡卡一边写着信,一边想起了和爷爷一起在乡下生活的情景。那么,凡卡想起了哪些事?在他看来乡下生活怎么样?(板书:守夜砍树乐)

  2.指名把凡卡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这件事快快乐乐地朗读出来。

  3.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痛苦)

  4.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幺在凡卡的回忆中确是那幺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主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四)控究结果深化主题

  1.自由朗读写信后的内容,把描写凡卡动作、神态的词句划上记号,体会他的内心活动。

  2.出示幻灯片(描写凡卡寄信的.句子),全班齐读,引导学生从“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这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他当时的急切心情。

  3.出示幻灯片(凡卡做梦的画面及相关的句子),引导学生从“怀着甜蜜的希望”中体会他寄信以后的内心活动。

  4.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为什幺?

  小结:凡卡甜蜜是希望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他还得在莫斯科痛苦地生活下去,这就更让我们体会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5.全班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声音轻轻的,好让凡卡甜蜜的梦多停留一会儿。)

  (五)启发想象渗透教育

  1.联系凡卡的爷爷的情况想一想,假如爷爷通过别的途径了解了凡卡的遭遇,把他接回了乡下,爷爷能帮助他摆脱悲惨的命运吗?

  2.凡卡才九岁,他本该像同学们一样拥有金色的童年,可他的命运为什幺那么悲惨呢?你从中懂得了什幺?(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凡卡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打骂。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

  凡卡教学设计范文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是美的。)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2、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1)学生自学。(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3)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凡卡教学设计范文4

  教学目标:

  1、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及极度痛苦的内心世界。

  2、 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了解插叙的运用,体会对比、反衬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2、 体会结尾中“梦”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作者的相关资料。

  2、 课前学生预习课文及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 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凡卡》的作者是世界文学天才------契诃夫,(指名读、正音)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自由读介绍

  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

  指导 摩平的读音 解释楦头的作用

  师:利用工具书、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和理解词义是很好的预习习惯。

  师: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谁能用简短的词语来概括?

  生:写信

  师:除了写信,还有其他内容吗?

  生:回忆

  师:在叙述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插入另一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叫插叙。在这一课里,在写信的过程中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回忆这一部分的描写就是插叙。哪几个自然段是回忆内容,快速用用三角符号标出来。(4、5、6、13、14)

  师:还写了什么?

  生:写信前的准备和写完信的寄信。(师相机板书:准备写信---写信----回忆----寄信)

  师:这篇文章虽然很长,但我们用简短的语言就理清了文章内容,这就是概括。

  三、 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感悟悲惨

  师:凡卡之所以给爷爷写信,是因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板、老板娘经常打他,对他很凶狠。

  生:因为他在城里过不下去了。

  生:因为他在城里的生活没有了指望。

  师: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出来他在城里生活不下去?快速浏览,找一找。

  生找,标画语句。

  出示句子:

  “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我再也受不住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

  师:给指望换个词。

  生:希望

  生:期盼

  生:渴望

  师:刚来到城里三个月,凡卡就感到他的生活没有了指望,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最能让你感受到凡卡学徒生活的无指望?

  生:第八自然段。

  师:细读第八自然段,勾划相关语句,写下你的理解、体会。

  生默读,批注。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2、出示重点句子、词语品析: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 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

  生:我从毒打一词,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打,是凶狠、无情的打。

  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生:我从揪、拖、揍,看到了老板根本不把凡卡当人看,凡卡该多疼啊!

  生:我从一点儿面包,又一点儿面包,知道凡卡吃的也很差,吃不饱。

  生:饭卡也没有睡觉的时间,根本睡不好觉。

  师:这是一个9岁孩子在倾诉自己的苦难,请用低诉的语调来读。

  生:齐读

  师:再看这一段,细心的孩子发现我把段落分成了三层,你能不能用简练的词语概括每一层是从哪个角度来写凡卡生活的?

  生:我感觉应该是“揪”、“揍”、“戳”。

  师:这三个关键字可同时概括为一字,哪个?

  生:打。

  生:我觉得还有一个字:“饿”。因为他早饭只有一点面包。午饭只有稀粥,晚饭也只有一点面包。

  生:我觉得还有一个字是“睡”。

  师:是的,课文正是从“打”、“吃”、“睡”三个方面来表现凡卡的生活,从这三个词我们体会到凡卡没有指望的生活,从老板的动作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无情和凶狠,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这就是文章的细节描写,(板书)于细微处见精神,一字一词都传递着文字背后的深意。

  师:凡卡的生活像一首凄婉的诗在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小诗。

  在鞋匠的家里,

  他忍受着_________ ;

  他忍受着_________ ;

  他忍受着_________。

  但他仅仅只有九岁!

  热闹的莫斯科,有那么多人,但凡卡_____;

  繁华的莫斯科,有那么多东西,但凡卡_______;

  ......

  在这冰冷的圣诞前夜,

  我听见,他_____地叹了口气,

  我知道,他想_______ !

  生:思考、填写。

  学生展示。

  四、作业布置:

  (一)续写:请你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项完成。

  1、凡卡的信终于寄走了,同时寄走了他满心的希望,按照凡卡的想法,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写一篇短文)2、凡卡的梦会变成现实吗?凡卡醒了……… (写一个片段)3、凡卡梦碎,现实依旧,请你写几句话赠给小凡卡。(写几句话)

  (二)推荐阅读:

  契诃夫的其他作品

  高尔基的《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