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两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两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方法:借用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自读感悟,朗读涵咏,讨论交流,等。
教学理念:以文定教、顺学而导——根据古诗词的体裁和思乡诗词的题材特点学和生学习古诗词的经验和规律,确定了以朗读品味为主的教学方法;依据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设计了对比教学的教学思路。
课前预习:
1、针对课文内容有侧重地查阅资王安石、张籍两位诗人的资料,对他们的基本情况、籍贯故乡、人生履历有所了解,并做简要地记录。
2、借助注释、工具书、联系语境,正确流利地朗读三首诗词,并尝试读懂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1、同学们,我们上了五年小学了,一定学习过很多很多古诗,谁来站起来背诵一首,让老师欣赏欣赏!
(指名背诵)
2、刚才大家背诵的古诗中间,有写景的,有叙事的,有表明心志的,也有寄托情感的,有豪迈奔放的,也有细腻委婉的,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几首古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配乐读古诗)
3、读后提问
师:这几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特点呢?(都是思念家乡的)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有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自古至今,从未间断。今天再来学习几首思乡的诗词,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诗词题目“泊船瓜洲”)
二、检查朗读,体会诗意
1、同学们在下面都已经预习了这首古诗,作者是谁?(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谁来把这首诗读一下?(指名读)
⑴纠正“间”的读音。一水间的“间”为什么要读成“jian”呢(因为是间隔的意思)
⑵京口瓜洲一水间是什么意思呢(京口和瓜洲被一道长江水隔开)
⑶数重山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把前两句一起读一读。
3、同学们打开《课前预习本》,我们把在课下预习时利用注释总结出来的大概意思交流一下
⑴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离南京紫金山也只隔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回到家乡呢?
4。同学们总结得都很好,不但把诗的大意说了出来,还加入了自己的想法,这样很好。
三、品味诗句,感悟诗境
一学习《泊船瓜洲》
1、齐读古诗,思考:
你觉得是什么勾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呢?(春风)为什么?(因为作者看到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就想起了家乡)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有一个字非常有名,请大家把书翻到24页,我们一起读一读资料袋里面的文字。(齐读资料袋)这个字是什么?(绿)你读了这段文字最深的体会的什么?(一位这么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要养成认真修改、仔细推敲的好习惯。)在这里绿是什么意思呢?(吹绿)再读一下这句诗,当你读这句诗的时候,脑海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百花盛开,草木葱茏,鸟语花香,欣欣向荣)再读能用你学过的古诗来描绘一下你脑海中的画面吗?
3、我们闭上眼睛听一段音乐,(放音乐)
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描写春天的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好美的诗句,好美的春天,好美的江南!还有好美的学生!能记得这么多古诗,佩服。
4、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一个绿字写尽了江南无限的春光。老师想问一下,“又绿”是什么意思呢?(再一次吹绿)春风吹过江南,已经不知道多少回。江南的原野,也不知道绿了多少次。然而“明月何时照我还”,今天的江南,春风在,明月在,诗人却已经不在;春风年年回,明月日日悬,诗人却迟迟难归。
5、诗人为什么不回来呢,是远隔千里,路途遥远吗?作者现在又身在何处呢,他的家乡又在哪里呢?
(作者现在在瓜洲,他的家乡在钟山,)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读一读
6、(板画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简单介绍三个城市:
a、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与瓜洲隔江相对。
c、钟山:南京的紫金山,在这里指南京,南京是王安石的第二故乡,16岁全家迁入南京,他两次辞去丞相之职,也是在南京居住,最后也是在南京病逝)
7、作者现在距离家乡是近还是远?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读一读,(一水间、只隔)
你能读出来很近吗?(个人读,齐读,范读)
(从南京出发到瓜洲,只有几层山、一道江的距离,请看大屏幕,我们看地图。从南京到镇江是69公里,坐城市高速列车,20多分钟就到了,从镇江到瓜洲就更近了。也可以说,作者才离开家,就开始想家了,换句话说,作者想回就回,为什么还要羡慕春风的`一年一度?他又是为什么要离开如此依恋自己风景如画的家乡呢)
8、请大家看大屏幕。
(出示王安石资料)
1070年,王安石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掀起了一场以“理财”“整军”为中心,以“富国强民”为目的,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各个方面的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1074年,因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在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的共同反对下,第一次变法失败,王安石被朝廷罢免丞相之职。
1075年,王安石在多次拒绝未果后,再次被拜为丞相,但变法得不到支持,无奈之下,于1076年辞去官职,回到南京老家。
1086年,司马光升任丞相,废除新法,王安石忧愤病逝,
《泊船瓜洲》这首诗就是在1075年作者前往京城赴任途经瓜洲所作。
9、看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你能体会到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无奈、悲伤等)
变法的失败,儿子的离开,王安石早就对做官失去了信心,无奈皇命难违,在春满江南的时节,不得不离开他深深依恋的家乡。前途的迷茫,万千的愁绪化作两句千古绝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瓜洲钟山,一水之隔,却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吹,诗人难归,满腹无奈,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9、让我们一起再来大声吟诵这首诗吧。(齐读)
结束语
在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多年以后,当我们离开家乡,远离故土时,我们的心中,也会情不自禁地涌起那一股股难解的情感,那就时思乡情!
【教材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本组课文是围绕“游子思乡”这一主题编排的,《泊船瓜洲》是南宋诗人王安石于公元1074年,在第一次任宰相主持变法失败后,应宋神宗急召第二次赴京复职,途径京口泊船瓜洲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景,未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第三句感叹自己对故乡江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记忆忧新,各种在家的美好温馨历历在目,因此本诗从字面上看,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编排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二是引导学生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其中本诗中的“泊、间、数、重、还”这几个多音字的辨音,读通诗句、大体把握诗意,学生能自己解决,再辅以教师适当点拨即可达成目标。而知晓诗人的背景,走进诗人的内心,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因此这是本课教学要突破的难点,需要在多种方式的诵读思考中完成。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语境意项辨析“泊、间、数、重、还”等多音字的读音,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在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抽生读等多种形式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结合注释、教师点拔,生生合作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搜集诗人资料,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背景,体会“绿”“又”两个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情节,进入古诗意境。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大体把握诗意。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中的情节,进入古诗诗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知识人,奔主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个人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出生于江西临川,发起过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等。)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___泊船瓜洲(板书课题)
3、解课题,质疑课题。
1、读课题,你是怎么知道“泊”读“bo〞?
而不读“PO”呢?怎样理解这个课题?
2、对这个课题有什么疑问吗?(诗人应皇帝急召……)
4、交流学诗方法。
二、初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
1、本诗的多音字很多,浏览古诗,怎样确定“间、数、重、还”的读音?
(1)抽生读,谈一谈选择多音字读音的理由。
(2)抽生分别说其它字的解释,确定读音。
2、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默读古诗前两行,用“一”划出来表示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
(1)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这三个地点名词的地理位置是怎么样的?师生合作简笔画板书。
(2)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大,因此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
3、弄懂了这个问题,诗意就一目了然,同桌交流。抽生说诗意。
三、知诗情、悟诗境。
1、作者泊船在长江北岸的瓜洲,离家乡南京远吗?
“远”与“近”展开争论,找出各自的理由。
在遥远的古代,没有公路、没有汽车,没有火车,单靠着双脚和一叶扁舟要跨过滚滚的长江水和翻越几重山,可谓是千山一水,可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却是那般得近?
2、引读悟情:
因为作者心里想的是——故乡,脑里装的是_____故乡,嘴里念的是______家乡,因此不觉得家乡远了,不由念着,生读前两句:京口瓜洲一水间……
情不自禁地吟着:京口……
情深意切地叨着:京口……
3、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熟悉,作者的第二故乡南京,属于我国的江南地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这里都怀着深深的赞叹之情。你知道了哪些描写江南的诗?在这首《泊船瓜洲》里诗人同样写了江南的美,聪明的你,觉得哪一句把江南写的美呢?“春风又绿江南岸”中哪个字,让你眼睛一亮,“绿”这个字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晶,默读24页的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
4、而“绿”字前的“又”我们得好好品一品,“又”代表“又一次”家乡的那些景物会循环往复,轮回的来来去去呢?学生练习说话:燕子飞了,又飞回来的时候,春天去了,又在来的时候,草儿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5、想想诗人曾经有哪些美好的生活吧?
四、知背景,入诗境。
1、古诗学到这里,如果你是诗人同船共渡的朋友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他:学生再次质疑:教师补充介绍资料:
公元1042年王安石曾入朝做官,后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一心想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他“积贫扶弱”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而当时的宋神宗也缺乏了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万般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出尔反尔的皇帝又召他回京赴任,公元1075年,55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从钟山出发去京赴任。
从这一段介绍中,你又知道了一个怎样的王安石?播放音乐起……
2、诗人深知,这一去,一定凶多吉少,而年迈花甲的他,早已倦了朝廷的尔虞我诈,可只要他去做宰相,他就一定去,主张变法改革,而他只要施行新政变法,守旧派依然会对他进行打击报复,他只能忧心忡忡,踌躇满怀,将这满腔的千般不愿万般不情,都化作叩问苍天,质问明月______读春风______这是发自肺腑的质问呀!
3、积累有关明月的诗。
看到明月,诗人更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朋友,明月、似手作为古代诗人思乡的标志,不管是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还是杜甫的“露……,”还是儿时念的举头……,亦或是“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识在他乡”,都表达了诗人们一个亘古不变共同情怀,那就是思乡。
六、回归主题,总结写法
作者将这千古的思乡情怀,是通过写事还是写景表达的?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XX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古诗课件:幻灯片5)
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
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
8、!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汇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幻灯片7:诗一、二句)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灯片8、9、10)
3、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幻灯片11)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幻灯片12)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抠住“只”补充介绍。)(幻灯片13)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书:只隔。)
5、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幻灯片14)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幻灯片15)
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出示课件:幻灯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激情研论)
(幻灯片17)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幻灯片18)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幻灯片19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何时。)
4、(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视频配乐)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2、背诵全诗。
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五、音乐欣赏:
过渡: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大家想试一试吗?(课件)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荷花的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一年级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
孙权劝学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女主人与乞丐教学设计
荷花的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一年级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范文
孙权劝学获奖优秀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女主人与乞丐教学设计
六年级匆匆教学设计范文
亿以上数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画风优秀教学设计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十五篇)
钱该怎样花教学设计
中学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10篇
小学美术面具教学设计
我们的班集体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