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特色]
集中笔墨,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作色。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运用对比方法,揭示人物品质。
客轮遇险以后,船长想到的是60个人的安全,惟独没有想自己,这60与1的对比,揭示了他忘我的品质;在人们混乱时,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两处对比,突出了船长的镇定自若,临危不慌。
运用语言动作,突出人物性格。
客轮遇险后,哈尔威船长“大声吼道”,“简短有力的对话”,“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下达着命令,一切都在听从他的调遣,危急中还不忘抢救见习水手克莱芒,突出了人物果断、坚决的性格。
运用特写镜头,展现人物形象。“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人了深渊。这是一个典型的特写镜头,展现了人物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片断的训练,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精神。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后作业4中的两个勺子,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学习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片断,“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激发兴趣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段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船长》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文中写了他的一件什事?为什么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震荡调遣大副井然有序
威严履行深渊忠于职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哭泣机械灵魂争执控制
调遣呼号斗殴克莱芒可怖
(2)指名朗读,指导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哭泣:小声地哭。
调遣:调派,差遣。
威严:威武而又严肃的样子。
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
肇祸:闯祸。
大副:船长的主要助手,驾驶工作的负责人。
深渊:很深的水。
井然有序:形容严整而有条理,一点都不紊乱。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4.默读课文,按提纲“遇险一自救一牺牲”给全文分段。
讨论:第一段(第1、2自然段)
第二段(第3—28自然段)
三、作业
1.生字描红、临写,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指名说说课文大意。(板书:遇险自救牺牲)
二、精读训练
1.谈话引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哈尔威船长是个怎样的人?(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出示: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意义。你怎样理解句中的“又”的?
朗读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为什么?
(这段话是对哈尔威船长一生品质的赞颂。他面对死亡,想到的是忠于职守,想到的是履行做人之道,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品质,应怀着崇敬之情,用赞颂的语气来读)
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课文怎样具体写他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
2.朗读理解课文第一段。
(1)默读、思考:“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情况下被撞的?当时情形怎样?(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讨论:
“像平常一样”可见这条航线是“诺曼底”号的定期航线。
“薄雾笼罩”是事故发生之因。
“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可见事故之大,情况之危急。这紧急的情况可用什么词来形容?
(万分紧急,千钧一发……)(板书:千钧一发)
(3)朗读指导。
指名试读,相机指导。(开始时语调平缓、轻快,后来要急促,最后一句话要用紧张的语调读,因为情况危急)
指名再读,及时鼓励。
过渡:如此重大的灾难降临了,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
3.朗读理解第二段。
(1)速读,找出最能表现船长沉着镇定的一段话。
(2)出示:哈尔威船长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3)出示挂图。
(4)图文结合,理解船长的“沉着镇定”。
看图说说船长的神态和动作。(板书:巍然屹立)
指名感情朗读这段话。
看图听老师背这一段话。
集体看图背诵这段话。
(5)他真的把每一个人都考虑到了吗?
(他把自己给忘了,面对灾难,他早巳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多么高尚的品质啊!)
(6)哈尔威船长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下达了哪些不同命令?结果怎样?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的哪些品质?
小组交流,讨论。
(7)出示: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指名读。
为什么没有人违抗他的意志?
“伟大的灵魂”指什么?
(8)指导朗读第二段。
指导:读哈尔威船长的命令时应凝重有力,作者的议论应读得稍慢、庄重,对话部分应急促。
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全文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四、质疑
五、背诵
第29、30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感情朗读全文。
提问: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哈尔威船长的?从中你能感受到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品质?举例说明。从行动和语言上来描写的,如……
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学习这种写法。
2、看板书总结。
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遇险的万分紧急的时刻,巍然屹立在船长的岗位上,沉着镇定地组织指挥着救援工作,果断地下达了一个又一个命令,使船上60人脱险,他自己却以身殉职,英勇牺牲。课文歌颂了他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板书: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3、背诵课文最后两小节
齐背
指名学生背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
三、批改,订正。
【学习目标】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⑴熟读课文,识记字词。
⑵根据课文内容,构思文章意境。
2、教师准备:
⑴网上搜集有关资料备案,开拓学生视野。
⑵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陋室铭》,背诵并默写课文。
2、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动植物会给我们带来启迪。笔直向上的白杨树让我们想起如何做人,辛勤劳作的小蜜蜂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人。如果你要借助某件事物来抒发感情,可以用到托物言志这种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两篇短文《陋室铭》。《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的名文。
铭和说,都是古代的文体。铭,用于述功纪行或警诫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脚,读来铿锵有力。说,这种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二、整体感知
根绝课文题目,思考文章内容:
1、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
2、通过自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学们可以讨论交流。
3、齐读《陋室铭》,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先准确翻译,然后再阐述理由。
观点可能有这样几种: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千古名句,又在开头)
⑵孔子云:何陋之有?(孔子的话一言九鼎,在文中作总结)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引导同学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报复和情操。
三、研讨品读
大屏幕出示问题,学生翻译原句并在小组中思考讨论。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
3、孔子云,何陋之有?
有什么深刻含义?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之后进行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作者通过山水的有仙则名有龙则灵。类比立论,陋室有贤者居之则不陋。它是论点的提出更为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
2、作者写了陋室这些方面: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环境之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生活情趣之高雅;
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室主超凡脱俗
3、引用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上句南阳诸葛亮,西蜀子云亭已包含君子居之之意,再一次证明,自居之陋室不陋,从而表明自己超凡脱俗的胸襟,同时又巧妙的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显得意蕴含蓄,发人深思。
思考作者创作此文的目的(提示写作背景)
引导同学们充分理解作者的心情,感受作者的抱负和情操。
诵读全文,5分钟默写。
四、作业
1、翻译全文,并正确默写。
2、预习《爱莲说》。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1、学习《爱莲说》,背诵并翻译。
2、感受作者洁身自好,不同俗流的思想情操。
〖学习设计
一、导入
(大屏幕显示白居易的诗《买花》:地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想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步束素。上张帷幕庇,旁织篱笆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误。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这首诗与《爱莲说》中的哪句话描写的情景一致?
这首诗写的是文中自李唐以来,世人盛爱牡丹的社会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世人盛爱牡丹,为什么作者独爱莲?
二、整体感知
(大屏幕出示一幅与课文描绘一致的照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并用~~~~划出体现莲高贵品质的句子。
2、齐读课文,思考:莲的象征意义,应在学生品味、感悟的基础上予以总结,提升。再次点出托物言志──作者以莲花自比,借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精读课文,研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注意掌握文言词: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亵玩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小组讨论交流:
⑴全文的主旨是什么?
⑵三种花各象征了怎样的人格?本文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⑶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你认为学习《爱莲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
1、爱莲即爱君子之德。
2、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3、引导学生学习君子之德,在现实中,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做合格公民。
(言之成理即可)
三、指导学生背诵
1、全班齐读课文。
2、个人自由速读两遍。
3、全班背诵。
4、指明背诵。
四、教师总结
正是因为作者赋予了莲这种美好的象征意义,所以文人墨客经常引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样的句子,同时也成为书画者的心仪之物。
(展示同学们的绘画作品,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作简要评析。)
播放老师搜集的优美图片,开阔同学们的视野。
课件播放配乐录象资料片《陋室铭》《爱莲说》,同学们根据图片齐声背诵课文。
五、作业
1、总结文言词之在本课中的几种用法。
2、默写《爱莲说》。
3、试着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段话,300字左右。
参考资料:
1、高洁人格的精神折光:
说,古代文体之一,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的《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的文体中一篇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
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澹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酒落胸怀所透射而出的精神折光。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笔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文章的前一部分,写出了莲花之美就在于其一个洁字。首先,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之中,却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和天真自然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其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它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再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前文所说的一切,事实上是作者人格的写照,是作者心志的自明,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得到明证。正如作者所说: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其间的潜台词就是感慨于象他一样具有莲花之洁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使爱莲之一主题得以加深,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三种形象的对比,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手法可谓高明之极。而且,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同样富有特色,那就是优美简炼,的确是如莲之美──不枝不蔓,没有多余的无用之语。
2、周敦颐《爱莲说》赏析:
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他将书院门前的溪水命名濂溪,并自号濂溪先生。因他一生酷爱莲花,便在书院内建造了一座爱莲堂,堂前凿一池,名莲池,以莲之高洁,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先生讲学研读之余,常漫步赏莲于堂前。后造就一篇《爱莲说》,其佳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
《爱莲说》这篇作品,它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以物拟人在文学创作上是个常见的手法,是以物来比喻人的某一种品格。这种做法还是一个特有的手法,这个手法一般称作比德,就是拿某一个东西来比喻某一种德行。特别是在儒学的传统里,这个比德还是经常用到的一种手法。比如孔子讲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是拿松柏来比喻人的这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这样一种品格、一种坚强。在周敦颐之前,这种比德的手法人们用得比较多,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在汉民族的历史上,在周敦颐之前,好像用得更多的是像松、竹、梅、兰、菊这些,通常说岁寒四友啊、花中四君子啊,都是这一类的。但是周敦颐的《爱莲说》一出,以莲花来比喻君子的人格,就成为一种后来通用的办法。从这个意义上说,周敦颐在这一点也有一个开山的意义。
那么周敦颐他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爱莲说》,为什么要用莲花来做比喻,用莲花来做比喻和以往的这种比德的手法有哪些不同呢?这是我们读这篇文章特别要关注的。一般来说,比如说竹子,它以直而有节来比喻君子的性格;松柏用它的长青,特别是冬天不畏霜雪这个特点来比喻,都是比较直接的;而《爱莲说》用莲花来比喻君子它就多了一层意思,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多了这一层就把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加进去了。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你生存的环境或者你生长的环境都不是很好,但是你自己的人格可以完全是另外一种样子,你可以是很高尚的。那么这一点是《爱莲说》的一个特点。当然,他的写作手法很好,把莲花的姿态用很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也使得他的这种构想、这种说法、这种观点得以被大家很好地接受。那么这里面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周敦颐何以会想到这样一个用莲花来比喻君子的人格,从而来说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淤泥而不染呢?这个可能又有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刚才我讲了,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所谓理学就是糅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理论,三家合一,最后通过整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流派。那么周敦颐的思想里,佛教的因素也不少,所以当时有个说法,叫 周茂叔、穷禅客,禅呢,就是禅宗之禅,就是说他的思想里有佛家的因素。莲花在佛教里是个常用的比喻物,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底下是莲花宝座。另外在很多的佛经里都有莲花的喻,比如《维摩诘经》里就讲,说茂盛的莲花一定是从淤泥里生长起来的,如果完全是净水,就不会有一个茂盛的莲花。再比如,《华严经》《探玄记》里面特别就有两段,和《爱莲说》里的观点有相似之处。比如说,它提到这个莲花的特点,它说:第一就是香、第二就是净──就是有清香,然后呢本身是很洁净的。另外它也有个明确的表述,说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当然不是说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从这个里面直接过来的,而是说这个里面的某些思想因子也给他以启发。再加上周敦颐自己很强调人的人格修养,理学的核心就是强调人要把自己的心性通过自己的修养提升到一个高的层次上,特别是对于真理、对于道德,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那么他把他的这种哲学的、思想的观点和历史的传统,和一种其他的思想因子相融合,就写了《爱莲说》,而且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比喻,用一种很优美的文字,得以广泛地传播。
《爱莲说》很有意思,他把几种花加以比较:说到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说到菊花,花之隐逸者也,那么最后他落到了莲花上,我想这是几种不同的人格、几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的比较。比如说富贵,你追求一种世俗的名利;比如隐逸,我对社会有一种社会责任的淡化。他强调莲花,我想可能是在两个层面上:一个层面上强调你和环境的关系。人周边的环境不可能是很理想的,环境上总有不如意的方,甚至于在某一个段落、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甚至于可能是恶浊的,这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要保持自己的操守?你不能改变环境,但是你可以改变你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想它是有启发的。另外就是价值取向。《爱莲说》通过几种花的比较,说明作为一个人,首先你要自己在精神层面上、在人格上,你要立得住,他把这个价值取向放在首位。我想这一点,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同样适用的,甚至可以说它有一种普世的原则。人生一世,你不能够完全地被物欲遮蔽了,总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上的净土、精神上的家园。我想《爱莲说》今天的意义首先应该在这里吧。
3、译文: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和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4、刘禹锡《陋室铬》赏析: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刘禹锡不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学思想家,也是一位有着独特成就的出色诗人。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陋室铭》流传千古,陋室亦因之而名闻天下。如今,刘禹锡当年的陋室位于安徽和县城中,3幢9间呈品字状的房屋,斗拱飞檐,白墙黑瓦,典雅古朴,静谧灵秀。石铺小院绿茵遍地,松竹迎人,含英蕴秀,令人似乎嗅到浓郁的翰墨馨香。院内东侧小巧精致的亭内,立有《陋室铭》碑石,上刻流传千年的《陋室铭》全文,字为书法家孟繁青所书,风骨端凝,清秀悦目。主室正中,有刘禹锡立像一尊,潇洒庄重,上悬政擢贤良匾额。陋室占地不广,踱步其间,似觉人与自然在此得到净化。
《陋室铭》通篇81字,情与景会,事与心谐。细读此铭,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接纳文人墨客,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刘禹锡为官,清廉无私,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为文,超世出尘,大智大睿,为后人留下许多琅琅上口,富含哲理的诗歌和散文。
《陋室铭》非常短小,全篇仅81字,为什么却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刘禹锡在中唐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文学家,但是他当时最大的名声是在诗这个方面,被称作诗豪。唐诗史上有四个,诗仙、诗圣、诗佛还有诗豪,当然如果算李贺呢,还有诗鬼。诗豪这个豪,可见刘禹锡的风格,也可见他的地位。白居易有诗专门讲到,刘禹锡和我向来齐名。所以他是以诗著称的,不太以散文著称。
《陋室铭》之所以能够流传,而且有这么大的名气,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跟他在诗歌方面的这种造诣有关,他把写诗的一些本领融合到写文里面去。还有一个,就是它里面的思想内涵。实际上我们如果对儒家的经典很熟悉,比如说《论语》,我们就会发现《论语》里有很多就是《陋室铭》思想的萌芽,甚至于说基本的框架。《论语》有一篇叫《子罕》,《子罕》里是这么说的:孔子要迁移到一个叫九夷的地方──就是边远的地方──有人就跟他说,或曰:陋如之何? 说那个地方环境很不好的,到那去怎么办呢?生活很不方便。结果孔子说:君子所居,何陋之有?只要我自己是个君子,面对环境我的内心总是充实和坦然的,那么到哪里对于我来说都无所谓好与不好,不存在什么恶劣环境的问题。实际上就连何陋之有这句话都是《陋室铭》直接吸用过来的。而《论语》里面类似的题材,粗略地说除了刚才我说的这段,至少还有三、四处,都是很相近的描述。比如孔子说他自己饭蔬食,说我有很粗糙的饮食,饮水,没有饮料、没有酒; 曲肱而枕之,说我连枕头都没有,我枕着自己的胳膊睡觉,生活条件很恶劣;乐亦在其中,我也会有快乐,也有我内心的充实;反过来呢,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所以我追求的是一种个人的修养、一种内美,对于外在的物质环境我完全可以忽略掉。那么就是说孔子很重视这个话题,反复地讲,主要就是说人在人生当中的价值取向问题──是看重于物质的享受,看重于物质的条件,还是看重于你精神的境界,看重于你自己内心的修养和所达到的人格的高度。那么刘禹锡《陋室铭》基本上就是把孔子的这个思想艺术化的表现。所以一个是文章写得美、写得好;一个是它里面表达的这种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所在的一部分,而且有经典做依据。所以它就有一种广泛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陋室铭》它是一个铭。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按照《文心雕龙》里对铭这个文体的一个表述,它的要求是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强调文字的简练;一个方面强调内容,境界、层次比较高。《陋室铭》应该说这两个方面都做到了。八十几个字,然而里面的内涵很多,同时有很多诗化的句子。那么这些都使得它在散文的世界里,有它独特的地位。不过呢,它也不是简单地把《论语》里的意思搬过来,
我想至少有两点变化,这个是很值得注意的。一个就是他把原来一个说理性的东西给形象化了。不是一般地说环境好与不好、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对他这个陋室的一种描写──这个描写是声情并茂、有声有色的──就把一个比较抽象的道理很形象地展示出来了。第二就是他的这篇散文整个的重心有所转移,不是完全讲条件的好与差,而是讲雅与俗。实际他所描写的这个陋室我们看不出怎么陋来,他无非就是强调他远离红尘的喧嚣,是一方净土,强调格调的高雅。那么他这样地一转呢,更适合读书人、士人的这种兴趣和他们的价值取向。这个也是他成功的一个原因。
那么是不是说要想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就必须放弃物质上的需求呢?
现在的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读了这个以后可能会有疑惑:是不是我事业的成功和我个人品格的修养一定就是矛盾的?或者倒过来说,我只要强调我自己内心的高尚,就一定要放弃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就非得住一个9平米的屋子我才成为高尚的人?也有这样的一种困惑。我想这个问题是不是应该这么来看:现代人和古代并不一样,实际刘禹锡他也不是住在一个非常破的房子,他毕竟还是在一个相当的职位上。那么所谓陋室呢,也是一种相对而言。我想现在对于我们来说,一个成功的人生,说我既有一个高尚的情操、一个很雅的人生境界,同时呢,我又有一个相对的比较好的生活环境,我想这是更好的。但是,假如发生了冲突,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怎么办呢?那就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情况下,我想住一个小房子,求得内心的安宁可能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吧。
5、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教学要点】
1、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会用"酷爱"、"滔滔不绝"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0、莫泊桑拜师
二、精读指导
指导朗读2--5节
1、指名读,边听边划出福楼拜说的话,找出话中最关键的一句。
2、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
(1)福楼拜是针对什么来说这句话的?
(2)他为什么不说"是你的功夫还不行"?
(3)他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学生回答)
3、读到这儿,你明白了什么?
(1)一方面对两个人性格特点的感悟;
(2)另一方面勤学苦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回顾上述学习方法,小组自学6--10节。
5、反馈,学习效果。
三、谈收获
1、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小节。
四、赏读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内分角色练读。
3、配乐朗读,评议后再读。
五、造句
1、分别找出"酷爱"、"滔滔不绝"所在的句子。
2、理解意思。
3、再读句子,体会用法。
4、仿造。
5、集体评议。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江苏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课《七颗钻石》,较之传统教材有更多可供师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这则童话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小女孩因为充满了爱心而得到了生活对她的巨大回报的故事。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童话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非常喜欢。
二、教学对象及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初一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的特点,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学习童话,培养大胆想象的能力,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由于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良好引导和正确指引,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虽容易把握,但对情感的体验不是很深,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方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三、教学重点分析:
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旨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爱心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希望学生能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四、教学难点分析:
启发学生的`想像力,感悟爱的博大。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童话的故事情节是曲折离奇的,是作者通过想象加工而成的。因此教学难点的设计便着重在动手写一写这一环节,让学生写梦中场景,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中悟出爱的博大。
五、教学方法的分析:
听想议写说
语文课侧重于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个别读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对课文充分理解后,根据教者出示的问题去分析、理解课文,教者在此时起的是引导作用,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有感而发、有感而写。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已是必然趋势,为了让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辅助作用,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教学手段的使用,设计了适用面较广、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件。如利用多媒体良好的音响效果为学生创设梦幻般的情景,让学生融情于景,写作起来也更流畅。还可以节约时间,增大课堂容量。
七、教学过程:
课前音乐,舒缓情绪。
课前音乐选的是舒缓的钢琴曲《秋日私语》,对于初一学生而言,适当的课前放松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情绪,以便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一)、导入、激趣、揭题。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呢?
引导学生从记忆的仓库里回忆小时读过的童话,让学生进行充分阐述。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白雪公主》等。
(2)、它们有哪些共同之处呢?
主要从童话的构思、情节、语言方面来说,如情节曲折、离奇,语言口语化、适合儿童阅读等。问题难度较大,可让学生小组讨论后作答。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1)、教师出示投影,展示课题,明确作者。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童话《七颗钻石》。
(2)、你们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哪些作品呢?
这一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考察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作品。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投影,简要介绍列夫·托尔斯泰,学生齐读。
3、出示学习目标。
针对初一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目标应简洁明了,即通过童话的学习,明白童话的教育意义,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让学生能从学习目标的确立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师出示目标,学生齐读,明确学习要求。
(二)、欣赏童话,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七颗钻石》。
初一学生对童话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形,我便设计了听老师讲故事这个环节,在教师的语言诱导下,学生进入情境,自然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绊(bàn)倒,干涸(hé)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阅读时难度不大,个别字词学生在预习时已掌握,课堂朗读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4、学生表演朗读。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学生的个体出发,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感悟,通过个别学生有感情的范读,加深学生对童话内容的感知。
(三)、理解课文,讨论交流。
议一议:小姑娘的水罐是怎样变化的?是什么原因使水罐发生这些变化的呢?
教者可从小问题着手提问:七颗钻石是从哪里变出来的?学生很快能从书中找出答案,即七颗钻石是从水罐里变出来的,顺水推舟问:水罐是个怎样的水罐呢?学生的回答可能是会变,也可能是神奇,教者均应予以肯定。(学生针对投影上的问题思考、讨论,学生只要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即可)。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应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中进行。
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水罐也不断出现变化,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我便在议一议环节中调动学生参与并使其融入童话的气氛中,教者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身心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作出及时解答。如有的学生会问:小姑娘凑上水罐想喝水的时候,这时如果过路人没有出现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如果小姑娘不愿把水给过路人怎么办?此时教者要联系童话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从水罐不断的变化中明白童话的情节是曲折、离奇的,它从现实生活中来,又经过作者的想象用夸张的手法将作者的美好愿望表达出来。
(四)、拓展想象,写梦中场景。
由于初一学生正处于小学向中学的过度和适应期,心理上对这些情节精彩、感情丰富的童话是很喜爱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容易得多了。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在本环节中,设计了写梦中场景这一片断的训练。教者在简单小结学生对课文的分析后,立即提出新的要求,根据童话的特点,将童话《七颗钻石》的梦中场景补充完整。
1、教者出示投影,指名个别学生朗读习作要求。
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如果小姑娘这时候做了一个梦,她会做一个什么样的梦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梦中的情景。
为了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在设计课件时,配设了相应的背景音乐《水边的阿迪丽娜》,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投入写作。教者在学生写作时,巡视并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及时点拔、指导。
2、学生朗读习作片断。
学生朗读时教师或学生作旁白,可依时间的长短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习作进行赏析。教者对好的习作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体会作者写作用意,联系生活谈感受。
1、体会句子的含义: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教者可先提问学生:作者为何要以七颗钻石为题?可从钻石的价值来说,也可从作者的用意去阐述,明确作者以七颗钻石为题,是因为钻石的价值是贵重的,小姑娘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七颗钻石一样在空中闪现着耀眼光辉吗?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大概便可。然后打出投影,出示题目,从文中最后一节来展开,作者希望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天空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
读完这篇童话,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时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教者出示投影,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同桌或小组交流。教者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教师总结。
1、投影展示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2、教者总结(在爱的奉献的乐曲声中)。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的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我们的爱心不也正是那一颗颗钻石吗?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爱周围的人,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和动物,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七)、布置作业。(二者选一,出示投影。)
1、排演《七颗钻石》课本剧;
2、给童话故事画插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未来社会的人没有合作的态度是不行的,在这一环节上,教者放到了课外,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去充实和完整课堂内容,学生通过排课本剧、画插图等形式对童话内容作补充,演课本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合作的精神是不可能完成的,这里有导演、演员的分工、道具的使用,这个过程不单单让学生记住了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以爱心为中心,辅以小姑娘水罐的变化,充分体现爱的主体。
九、设计感想:
实际教学的收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彰显,但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从中掌握了多少,他们的能力是否有所展示、有所发挥,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都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既学到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充分地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念,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七颗钻石》教学流程图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5课。本单元课文都是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组织材料的,内容丰富。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夏天的景物、气候,体会夏天的美好。《夏夜多美》既写了夏天的美景,又写了夏天的情趣,是一个童话故事,旨在让学生感到夏夜的景色美,助人为乐的精神更美。
设计理念
根据课文设计了师生合作表演这一环节,让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符合一年级学生好奇、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的特点。同时引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分角色朗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都愿意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我会认的字,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使自学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
1.认识莲、哭等13个生字,会写她、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夏夜的美。
3.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美。
4.保护环境、爱护昆虫。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头饰、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夜晚,(板书:夏夜)谁愿意描述一下夏天的夜晚景色?(板书:多美)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读出美感,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中,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可以找朋友帮助解决。
(2)用________画出你觉得最动人的句子。
(3)师:下面,我们来听课文录音,看谁最先听懂课文中的故事。简单扼要地讲给大家听好吗?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把学生的自学落到实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转换角色,细读课文。
(1)师:课文哪些地方你觉得最动人,读给同学们听。(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
(2)想像读:教师范读,请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像夏夜的景美、情美。
(3)评价读:师:请小朋友读倒数三个自然段。师:你们读老师来想像,好吗?老师要根据你们是否读出夏夜的美来评价。
(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去,先齐读,再请有信心读好的学生读,教师指导。)
四、分角色朗读,体会夏夜美。
出示字幕动画课件,师生分角色朗读。教师扮演睡莲姑姑,学生分别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小蚂蚁、小蜻蜒、萤火虫、旁白。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这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好动、喜欢小动物等,学生对分角色朗读非常有兴趣。】
五、歌谣识字,好记好认。
1.师:我们分角色朗读得真不错,有几个生字朋友不知你们刚才认识了没有?
2.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二段: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学生根据字意做动作,闭上眼睛做睁开的动作。趴在桌子上,想像小蚂蚁掉进池塘的样子。
3.教师加上动作描述。
出示第四段:快上来吧!睡莲弯弯腰,让他爬了上来。
学生根据字意加动作,学生找到腰的位置和老师一起前后左右动一动。伸出手做爬的动作。区分趴、爬。
4.教师根据字意讲解。
出示时字。师:大家认识吗?时间的时,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要珍惜时间,珍惜每一天。(根据学生的情况可以详细说明。)
5.教师出示带拼音我会认的字:莲、哭、根。认字,组词,请学生根据课文说一句话。
6.教师加上动作描述:睡莲姑姑弯弯腰,让小蚂蚁爬了上来。小蚂蚁如何做的?
出示第9段落: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师生达成共识。
7.歌谣:感激,感谢要有心,诚心才感人。感谢有言行,谢谢最好听。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把重点字、词通过表演加以理解,把抽象的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情景。】
六、师生共同表演,走进童话故事。
师:说一说当你接受别人帮助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表扬。下面我们再合作一次,我要看你们的表现如何。
出示头饰:老师来扮演睡莲姑姑好吗?谁愿意扮演小蚂蚁、小蜻蜒、萤火虫。(几名学生分别担任角色。)其他同学你喜欢哪个角色就分别为他们鼓劲。
【学生对这一环节的设计很感兴趣,态度积极,满怀热情,进一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七、小结。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童话故事,从中我们知道,得到他人的帮助要有礼貌地表示感谢。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如何表现?对,要伸出友爱之手。大家相互帮助,生活才更加美好,世界才更加美丽,你们说是吗?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一个夏天的夜晚,公园里静悄悄的。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里,大家想一想是谁救了他?
二、出示头饰,板书。
出示睡莲姑姑。师:她怎么救小蚂蚁的?(学生表演睡莲姑姑说的话。)
出示小蜻蜒。师:他如何帮助小蚂蚁的?(学生表演小蜻蜒送小蚂蚁回家。)
出示萤火虫。师:他做了什么呢?(学生表演萤火虫飞来点起小灯笼。)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对上一节课的内容有所回顾,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也起到上下文衔接的重要作用。】
三、出示字幕,质疑解疑。
教师表演引读:小蚂蚁爬上飞机
学生表演补充: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师:飞机是真的吗?在课文当中指的是谁?把小蜻蜒比喻真的飞机,所以加上号。
教师表演引读:蜻蜒飞呀飞,飞过
学生表演补充:飞过(青青的)假山,飞过(绿绿的)草坪,飞到一座花台前,小蚂蚁到家了。
师:小蚂蚁高兴吗?为什么?到家了,大家都帮助他,睡莲姑姑、小蜻蜒,还有萤火虫。帮助小蚂蚁回家,他们也很高兴。看到他们互相帮助你高兴吗?
再读:读出夏夜的美,读出小蚂蚁到家的喜悦心情。
教师表演引读:星星看见了
学生表演补充:(高兴地)眨着眼睛。
师:星星看见了为何高兴地眨着眼睛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师生共同表演:啊,(多美的)夏夜呀!
师:夏夜哪儿美,课文中怎么说的?只是讲了夏夜景色美吗?在夏夜景色美的烘托下,还体现了哪儿美?体现了小动物们相互帮助的品质美,这深深打动了星星,他高兴地眨着眼睛。
【这一环节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体现小动物们的高贵品质,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多美的( )
高兴地( )
绿绿的( )
青青的( )
亮晶晶的( )
弯弯的( )
静悄悄的( )
呜呜的( )
师: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怎么说的。
2.出示习题,你会连线吗?
3.指导我会写的字。
教师板书讲解:她,女字旁,女同学用她来代替最合适,还有谁适合?妈妈、阿姨、姥姥、女老师等。为了区分男、女,男同学用哪个她、他?都有谁合适用他呢?爸爸、叔叔、爷爷等。
师:请用送、过组一个你最想组的词语,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师:请你说一句话,要求是句子中带有时、让这两个字,看谁说得通顺、流利。最后学生在书上书写生字。
五、运用新词语,我说夏夜美。
师:刚才同学们词语搭配得很恰当,句子说得很通顺、流利。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描述一下我们身边的夏夜美景吗?看谁描述得最美。
教师出示图片:星空、花园、池塘、街道。学生也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表达。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示、补充,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让语言更加完善。)
六、总结。
师:大家描述的夏夜真美呀!让我们期待夏夜的到来吧!让我们身边经常有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让月亮笑起来,让星星高兴地眨着眼睛,这样夜色会更美。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十五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合集十五篇)
野餐教学设计
微型课模板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三篇)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十五篇)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合集十五篇)
野餐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微型课模板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三篇)
课文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
有关祖父的园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二年级人教版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二年级
积累运用四的教学设计范文
七年级语文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课文清清的溪水教学设计
给老师的一封信教学设计
两只小狮子之教学设计
一年级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