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复习古代年龄称谓常识
称谓及释义
(1)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2)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3)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4)束发:束,捆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5)及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7)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8)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9)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10)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11)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12)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13)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14)黄发:指长寿老人。
(15)望九:指八十多岁的年纪。
(16)米寿:指八十八岁。
(17)白寿:指九十九岁。“百”字,去掉上面的一横,即为“白”。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鲐背: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19)期颐: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20)茶寿:指一百零八岁。
称谓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拓展:行测可能性推理题常出现的迷惑性选项
1、诉诸权威
中国人有一个普遍的心里就是信奉权威,认为权威说的就是正确的,因此出题人也抓住了我们这种盲目的心里,而这类选项的特征就是把立场放在权威上,如:某某权威机构、某某知名人士、某某著名企业赞成或反对等等。但真理有时候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权威说的不一定都是准确的,如我们常看天气预报,但是天气预报播报的天气有时候就是不准的。因此大家在答题过程中要对这类表述敏感。
2、诉诸大众
中国人的第二个心里特征就是从众心理,大多数人认为对的事情我们就认为一定是对的,或者大多数人反对的事情,我们也没有原则的反对。比如今年流行红色,很多人不论皮肤黑白,都去买红色的衣服穿,觉得流行,觉得漂亮,实际上却比一定适合她。出题人也很好的把握了我们这层心里特性,在选项设置上和我们进行心里战术。因此看到“大多数人支持或反对”等等,各位考生又要敏感了,这类选项可能又是需要你排除的。
3、诉诸无知
这一类选项特征是把立场放在“无知”或放在“不确定”上,因此,当考生看到“暂不能证明”、“尚未发现”、“不知道”等表述的时候,我们又要敏感,可能性推理以削弱和加强题为主,通过一个“无知选项”起不到任何削弱或加强的作用,何况“未发现”、“未证实”不代表没有发生,因此这类选项一般可以直接排除。
4、偷换概念
这类选项特征是把题干中的A概念偷换成了选项中的B概念。这种错误选项的特征其实非常明显,但是对于一些没有学习过的考生来说可能没有形成系统的意识,因此识别起来会比较吃力。这里通过一道例题和大家分享。如:营养不良是导致克山病发病的主要原因。问哪个选项不能削弱结论,其中D选项说到“克山病的治愈问题”。这里就出现了偷换概念,例题说的是“发病”问题,而选项却偷换成了“治病”问题,远离了题干话题,自然起不到削弱的作用。
5、解释结论
解释结论是指通过选项对题干的结论进行了另一个角度的解释,却起不到削弱或加强的作用。如“你迟到了”,让你削弱这个结论,有的考生会说“今天堵车”或者“我起来晚了”,而这类回答并未起到削弱作用,只是在解释你迟到的原因。想削弱结论,可以回答“我的表还未到时间,是你的表快了”。故具有上述特征的选项也可以直接排除。
6、不当类比
首先看一道例题:张强:“川剧中“变脸”绝技被个别演员私下向外国传授,现已流传到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地。川剧的主要艺术价值就在于变脸,泄漏变脸秘密等于断送了川剧的艺术生命。”李明:“即使外国人学会了变脸,也不会影响川剧传统艺术的生存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打开山门, 走向公众, 融入现代生活,才能传承与发展。”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李明的观点?
选项B.很多外国人学习京剧表演,但这丝毫无损于京剧作为国粹的形象
在这道题里,讨论的是“川剧”的问题,李明的观点是支持外国人学习川剧,认为这不会影响川剧的生存与价值。而B选项中是通过外国人学习“京剧”后,无损于其国粹形象这一事实对其进行加强。这里针对“川剧”而言,“京剧”算是其他剧种,也就是通过京剧的传播情况去类比川剧,这里所犯的错误就是“不当类比”,无论外国人学习京剧后,是否无损于其国粹形象,都无法削弱或加强“川剧”传播后的结果。因此这类选项也可以直接排除。
拓展:行测资料分析必考三大增长率公式
复合增长率的公式为r=(1+r1)(1+r2)-1=r1+r2+r1×r2;
比重增减公式为(A/B)×(a-b)/(1+a),注意a为分子的增速,b为分母的增速。
倍数增速的公式为r=(a-b)/(1+b),注意a为分子的增速,b为分母的增速。
从这三个公式来看,我们在解答试题的时候,只要直接套用公式就可以快速的得到正确答案,一般来说,复合增速公式应用在相对于2003年,2005年某指标的增速;比重增减公式,主要应用在求不同年份相同指标的比重差值;倍数增速公式,则主要应用在求平均数的同比增速上面。
【真题示例1】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为9848万吨,同比增长5.3%,上年同期为下降1%。进口原油11797万吨(海关统计),增长30.2%。原油加工量20586万吨,增长17.9%,增速同比加快16.4个百分点。
126.2010年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比2008年同期约增长了( )。
A.1.8% B.4.2% C.6.3% D.9.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这一知识点。
材料中要求的是2010年上半年相对于2008年上半年的增速,是一个复合增长率,我们直接套用公式。
2010年上半年相对于2008年同期的增速为5.3%+(-1%)+5%×(-1%)≈5.3%-1%=4.3%。结合选项,选择B选项。
【真题示例2】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136.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多少?
A.8.15% B.14.43% C.25.05% D.35.2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增长率这一知识点。
由于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总成交金额/技术合同数,且知道2007年总成交金额/技术合同数的增速,可以采用倍数增速公式计算。
根据倍数增速公式可知,2007年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同比增长率为(22.44%-7%)/(1+7%)=15.44%/1.07,结合选项,首位数不相同,而计算式的首位数为1,那么我们就可以快速的判断正确答案为B选项。
【真题示例3】2010年,我国出口贸易总额为15779.3亿美元,同比增长31.3%。其中,我国机电产品出口9334.3亿美元,同比增加3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924.1亿美元,同比增长30.7%。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同比增长的44.5%,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44.1%。
117.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上年相比约( )。
A.增加了10个百分点 B.减少了10个百分点
C.增加了0.1个百分点 D.减少了0.1个百分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比重这一知识点。
这个需要计算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比重的增减情况,我们直接套用比重增减公式即可。
由于30.7%<31.3%,所以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比重比上年下降,排除a、c选项,由于增速差别不大,所以变化值不大,排除b选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选项。<>
【补充说明】当a、b的数值很接近的时候,那么比重的变化情况比较小,这是由于A/B必然是一个小于100%的数值,所以变化的数值必然要小于a-b的数值。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青海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北京高考排名158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4822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3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福建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
河北高考排名494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一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教案模板
大寒节气的养生食物及寓意
夫妻约定共同财产协议书五篇
虎年拜年吉祥话文案100句
份公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巧解
份国家公务员行测复习技巧
公务员行测常识怎么复习内容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模板
2024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词篇目
教资多久出成绩,教资面试完成绩多久出
广东高考排名21184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38070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9967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平顶山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海南师范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贵州高考排名2099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和安徽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武汉光谷职业学院在山东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
江苏204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湖南高考排名1523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浙江万里学院和苏州科技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河南高考排名1829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云南363分理科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
云南高考排名26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263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哈尔滨广厦学院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四川高考排名2352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西高考排名41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江西高考排名1613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171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教资多久出成绩,教资成绩合格线
教资多久出成绩,什么时候查教资成绩
公务员行测考试论证模型指导
贵州公务员面试技巧整理
公务员申论考试公文思路
公务员行测复习儒学的演变常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隋唐历史知识点
份公务员考试行测历史常识
份公务员行测考试唐诗发展常识
公务员行测考试隋唐历史归纳
份公考行测经济学常识题分析
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常见考点
份公考行测秦汉历史常识梳理
公务员行测复习化学知识考点
公务员行测复习常识题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