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卷之三诗五言《饮酒二十首并序》

孙小飞老师

  〔说明〕

  关于这组诗的写作时间,存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当以王瑶先生之说为较可信,即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诗人在诗序中已说明这组诗非一时之作,但从“比夜已长”之句和诗中有关景物环境的描写来看,这组诗大约是写于同一年的秋冬之际。

  在这二十首诗中,诗人多方面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与情操。这些诗无论就内容还是就艺术而言,都足以代表陶诗成熟时期的风格,因此也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1),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C,忽焉复醉(3)。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4)。纸墨遂多,辞无诠次(5)。聊命故人书之(6),以为欢笑尔(7)。

  其一(8)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9)。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10)!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11)。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12)。

  忽与一觞酒,日夕欢相(13)。

  〔注释〕

  (1)兼:加之,并且。比:近来。夜已长:秋冬之季,逐渐昼短夜长,到冬至达最大限度。

  (2)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独尽:独自干杯。

  (3)忽焉:很快地。

  (4)辄:就,总是。

  (5)诠(quán全)次:选择和编次。

  (6)聊:姑且。故人:老朋友。书:抄写。

  (7)尔:“而已”的合音,罢了。

  (8)这首诗从自然变化的盛衰更替,而联想到人生的福祸无常,正因为领悟了这个道理,所以要隐遁以远害,饮酒以自乐。

  (9)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10)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见《史记。萧相国世家》)这两句是说。邵平在瓜田中种瓜时,哪里还像做东陵侯时那般荣耀。

  (11)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12)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周易。系辞》:“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朱熹《本义》:“会谓理之所聚。”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13)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译文]

  我闲居之时很少欢乐,加之近来夜已渐长,偶尔得到名酒,无夜不饮。对着自己的身影独自干杯,很快就醉了。醉了之后,总要写几句诗自乐。诗稿于是渐多,但未经选择和编次。姑且请友人抄写出来,以供自我取乐罢了。

  衰败繁荣无定数,交相更替变不休。

  邵平晚岁穷种瓜,哪似当年东陵侯!

  暑往寒来有代谢,人生与此正相符。

  通达之士悟其理。

  隐遁山林逍遥游。

  快快来他一杯酒。

  日夕畅饮消百忧。

  其二(1)

  积善云有报,夷叔在西山(2)。

  善恶苟不应,何事空立言(3)?

  九十行带索,饥寒况当年(4)。

  不赖固穷节,百世当谁传(5)?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报应之说的否定,揭示了善恶不分的社会现实,并决心固穷守节,流芳百世。深婉曲折的诗意之中,透露着诗人愤激不平的情绪。

  (2)云有报:说是有报应。指善报。夷叔:伯夷、叔齐,商朝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兄弟二人因都不肯继位为君而一起出逃。周灭商后,二人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指野菜)而食,最后饿死。(见《史记。伯夷列传》)西山:即首阳山。

  (3)苟:如果。何事:为什么。立言:树立格言。《史记。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耶?积仁絮行如此而饿死。“

  (4)九十行带索:《列子。天瑞)说隐士荣启期家贫,行年九十,以绳索为衣带,鼓琴而歌,能安贫自乐。况:甚,更加。当年:指壮年。

  (5)固穷节:固守穷困的节操。《论语。卫灵公》:“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译文〕

  据说积善有善报,夷叔饿死在西山。

  善恶如果不报应,为何还要立空言?

  荣公九十绳为带,饥寒更甚于壮年。

  不靠固穷守高节,声名百世怎流传?

  其三(1)

  道丧向千载,人人惜其情(1)。

  有酒不肯饮,但顾世间名(3)。

  所以贵我身,岂不在一生(4)?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5)。

  鼎鼎百年内,持此欲何成(6)?

  〔注释〕

  (1)这首诗通过对那种只顾自身而追逐名利之人的否定。表明了诗人达观而逍遥自任的人生态度。

  (2)道丧:道德沦丧。道指做人的道理,向:将近。惜其情:吝惜自己的感情,即只顾个人私欲。

  (3)世间名:指世俗间的虚名。

  (4)这两句是说,所以重视自身,难道不是在一生之内?言外之意是说,自苦其身而追求身后的空名又有何用!

  (5)复能几:又能有多久。几:几何,几多时。倏(shū叔):迅速,极快。

  (6)鼎鼎:扰扰攘攘的样子,形容为名利而奔走忙碌之态。此:指“世间名”。

  〔译文〕

  道德沦丧近千载,人人自私吝其情。

  有酒居然不肯饮,只顾世俗虚浮名。

  所以珍贵我自身,难道不是为此生?

  一生又能有多久?

  快似闪电令心惊。

  忙碌一生为名利。

  如此怎能有所成!

  其四(1)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2)。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3)。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4)。

  因值孤生松,敛翩遥来归(5)。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6)。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7)。

  〔注释〕

  (1)这首诗通篇比喻,以失群之孤鸟自喻,前六句写迷途徘徊,后六句写归来托身;又以“孤生松”喻归隐之所,表现出诗人坚定的归隐之志和高洁的人格情操。

  (2)栖栖(xī西):心神不安的样子。

  (3)定止:固定的栖息处。止:居留。

  (4)此二句焦本、逯本作“厉响思清晨,远去何所依”,今从李本、曾本、苏写本、和陶本改。厉响:谓鸣声激越。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

  (5)值:遇。敛翩:收起翅膀,即停飞。

  (6)劲风:指强劲的寒风。

  (7)已:既。违:违弃,分离。

  [译文]

  栖遑焦虑失群鸟,日暮依然独自飞。

  徘徊犹豫无定巢,夜夜哀鸣声渐悲。

  长鸣思慕清远境,飞去飞来情恋依。

  因遇孤独一青松,收起翅膀来依归。

  寒风强劲树木调,繁茂青松独不衰。

  既然得此寄身处,永远相依不违弃。

  其五(1)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2)。

  间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6)。

  [注释]

  (1)这首诗写在和谐宁静的环境中,诗人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诗人在平静的心境中,体悟着自然的乐趣和人生的真谛。这一切给诗人的精神带来极大的快慰与满足。

  (2)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寄居。人境:人间,世上。车马喧:车马往来的喧闹声。指世俗交往。

  (3)尔:如此,这样。心远地自偏:意思是说,只要内心清静,远远超脱于世俗,因而虽居喧闹之地,也就像住在偏僻之处一样。

  (4)悠然:闲适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

  (5)山气:山间雾气。日夕:近黄昏之时。相与还:结伴而归。

  (6)此中:录本从《文选》作“此还”,今从李本、焦本、苏写本改。真意:淳真自然之意。《庄子。渔父》:“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辨:辨析,玩味。《庄子。齐物论》:“辩也者,有不辩也,大辩不言。”忘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这两句意思是说,从大自然得到启发。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但这是无法用言语表达,也无须用言语表达的。

  [译文]

  住宅盖在人世间,清静却无车马喧。

  问我为何能如此?

  心超世外地显偏。

  自顾采菊东篱下,悠然无意见南山。

  山间雾气夕阳好,飞鸟结伴把巢还。

  此中当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其六(1)

  行止千万端,谁知非与是(2)?

  是非苟相形,雷同共誉毁(3)。

  三季多此事,达士似不尔(4)。

  咄咄俗中愚,且当从黄绮(5)。

  [注释]

  (1)诗人在这首诗中,以愤怒的口吻斥责了是非不分。善恶不辨的黑暗现实,并决心追随商山四皓,隐居世外。

  (2)行止:行为举止。端:种,类。

  (3)苟:如果。相形:互相比较。雷同:人云亦云,相同。《礼记曲礼上》:“毋剿说,毋雷同。”郑玄注:“雷之发声,物无不同时应者,人之言当各由己,不当然也。”《楚辞。九辩》:“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毁誉:诋毁与称誉。

  (4)三季;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达士:贤达之人。尔:那样。

  (5)咄咄(duō多):惊怪声。俗中愚:世俗中的愚蠢者。黄绮:夏黄公与绮里,代指“商山四皓”。见《赠羊长史》注(9)。

  [译文]

  行为举止千万种,谁是谁非无人晓。

  是非如果相比较,毁誉皆同坏与好。

  夏商周未多此事,贤士不曾随风倒。

  世俗愚者莫惊叹,且隐商山随四皓。

  其七(1)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2)。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3)。

  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4)。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5)。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6)。

  〔注释〕

  (1)这首诗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

  (2)裛(yì意):通“浥”,沾湿。掇(duo多):采摘。英:花。

  (3)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忧物:指酒。《文选》卷三十李善注“泛此忘忧物”说:“《毛诗》曰:”微我无酒,以邀以游。‘毛苌曰:“非我无酒,可以忘忧也。’潘岳《秋菊赋》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之随波。‘“远:这里作动词,使远。遗世情:遗弃世俗的情怀,即隐居。

  (4)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5)群动:各类活动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趋:归向。

  (6)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轩: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即悠闲适意的生活。

  〔译文〕

  秋菊花盛正鲜艳,含露润泽采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避俗之情更深浓。

  一挥而尽杯中酒,再执酒壶注杯中。

  日落众生皆息止,归鸟向林欢快鸣。

  纵情欢歌东窗下,姑且逍遥度此生。

  其八(1)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2)。

  凝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3)。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4)。

  提壶挂寒柯,远望时复为(5)。

  吾生梦幻间,何事纵尘羁(6)!

  [注释]

  (1)这首诗诗人以孤松自喻,表达自己不畏严霜的坚贞品质和不为流俗所染的高尚节操。诗未所表现的消极情绪中,带有愤世嫉俗之意。

  (2)没:掩没。

  (3)凝霜:犹严霜。殄(tiān舔):灭绝,绝尽。异类:指除松以外的其它草木。卓然:高高挺立的样子。见:同“现”,显露。

  (4)连林:树木相连成林。众乃奇:大家才感到惊奇。乃:才。

  (5)壶:指酒壶。挂:逯本作“抚”,今据李本、焦本、和陶本改。柯:树枝。远望时复为:即“时复为远望”的倒装句。意思是还时时向远处眺望。

  (6)何事:为什么。绁(xiè泄):拴,捆绑。尘羁:尘世的羁绊。犹言“尘网”。

  [译文]

  青松生长在东园,众草杂树掩其姿。

  严霜摧调众草树,孤松挺立扬高枝。

  木连成林人不觉,后调独秀众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