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学实录

刘莉莉老师

  【课例描述】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山”“翼”“杂”“乐”等字的意思,扩大文言词汇量。……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是带着快乐的心情前来与老师约会的吗?生:是!……【课例分析】

  语文学科新课改的两个重要理念为:一是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即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的角色定位为探索性学习任务的指导者。二是加强言语实践,即为学生提供成熟的言语实践情境,让学生有话说、能说,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完成言语实践训练,能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方面技能,完成知识、技能与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人格养成等多方面的有机整合。

  上述这节课,教师努力在实践着语文新课标的上述两个理念。

  一、以探究“太守之乐”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师作为探索性学习任务的指导者,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实现文言文教学任务: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评析文中人物或思想内容。

  看课例可知,教师紧紧围绕探究“太守之乐”,引导着学生走进文本。这从教师设计的问题可以知道。用“那么,太守乐些什呢?”导入学习“山水之乐”部分。用“怎样的`山水令太守感到快乐?”导入学习“宴酣之乐”部分。用“还有什么也令他快乐呢?”“还有什么快乐呢?从哪里看出来?”导入学习太守“乐游人之乐”部分。层层深入,带领学生围绕主问题来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思想内容。

  二、适时有效的拓展,为学生提供言语实践情境,有助于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走进课堂;丰富课堂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助于学生感悟作者被贬谪后“不以己悲”的胸怀,“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拓展一: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引用《滁州志》中的一段记录,记述《醉翁亭记》写成后刻成碑文,人们纷纷前来观摩,并带走拓片的事儿,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拓展二: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某此次逾久逾乐,不独为学之外,……”这个拓展材料,意在帮助学生感悟欧阳修的政绩。

  拓展三:课堂结尾处,引用“愚拙之心,本贪报国。……”“唯食禄端居,未能报国,此为愧尔。……”让学生从材料中,了解到欧阳修虽被贬谪,但他没有沉沦,将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滁州加以实践并取得效果。

  当然,这个课例也有着不足之处。如教学目标中的要掌握的重要词语“翼”“杂”落实到位,而“乐”没有重点解释,而“山”需要掌握吗?又如教学目标中“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在具体教学中若隐若现,我以为没有很好地完成。再如:课例中,更多的是看到教师沿着自己的设计一步步完成任务,而学生的“学”体现不够:课堂起始的自学,课中的小组学、互学,课后的巩固练习训练都未在课堂实录中显示出来。

  三、比较辨析两文之“乐”。

  师:品读名家作品,其实是在借助语言和名家进行心灵的对话。本文与《醉翁亭记》都多次写到“乐”,但“乐”的具体内容和写“乐”的笔法又有所不同。你能自选角度、通过品味语言进行比较辨析吗?要求:六人小组合作探究,每组完成一则百字左右的品赏短文——(多媒体出示)

  【“百字小品”写作要点】①明确角度②品味语言③表达感悟

  【“百字小品”写作示例】《醉翁亭记》的山之“乐”,乐在琅琊山“蔚然而深秀”;《丰乐亭记》的山之“乐”,乐在丰山“耸然而特立”。同是滁州之山,前者清秀,后者壮美,两相对照,作者的用词特别形象、生动。

  师:除了“山”之乐以外,同学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品析?对,还有“水”之乐,“四时”之乐,“人”之乐等等。

  (生小组合作品析。师参与小组合作,指导其:选择品赏角度,寻找相应文句,交流阅读感悟,再由组内写作最好的同学组织语言,形成书面评析写到学案上。)

  师:请各小组将你们合作探究的成果送上来展示交流——(投影学案)

  生小组1:《醉翁亭记》中的水“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给人一种涓涓细流的生命感,十分柔美;而《丰乐亭记》中的水“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给人一种充盈的跳动感,使人感觉富有希望,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生小组2:《醉翁亭记》中水之“乐”,在酝泉“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也”,而《丰乐亭记》中的水之“乐”,则在“滃然而仰出”,前者恬静柔美,后者活泼充盛,两相对照,作者写的十分形象生动,充满了对滁州山水的喜爱之情。

  生小组3:《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醉翁之意不在洒”,在乎“山水之乐”和与民同乐。而《丰乐亭记》中欧阳修的乐趣是“使民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同是修之乐,前者着重自己的乐趣,而后者着重百姓的安闲之乐,但都表达了以民之乐为乐的感情,表达了作者体爱人民的感情。

  生小组4:《醉翁亭记》中,人们“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一幅悠闲、自得的生活图景。《丰乐亭记》中,人们“乐其岁物之丰成”,生活在没有战乱的和平年代,表现了作者将滁州管理得非常好。

  生小组5:《醉翁亭记》通过“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将宴酣之乐写得形象生动,借此衬托了太守之乐。而《丰乐亭记》中,修“乐其地僻而事简”,写出了生活之悠闲、安恬。所以《醉翁亭记》中的“宴酣之乐”与《丰乐亭记》中的“地僻事简”之乐不同。

  ……

  师:同学们合作形成的感悟评点,让老师深感振奋。下面也把我的阅读感言与大家分享——(多媒体出示)

  杨老师感言一:《醉翁亭记》的山水之“乐”,在琅琊山“蔚然”深秀,在酝泉水“潺潺”泻出,在醉翁亭“翼然”泉上;《丰乐亭记》的山水之“乐”,在丰山“耸然”特立,在幽谷“窈然”深藏,在清泉“滃然”仰出——同为滁州山水,或温婉清秀,或挺拔壮美,形象虽各异,描绘多逼真!细品几个“然”,用语特传神!

  杨老师感言二:《醉翁亭记》“乐”在“趣”。“趣”在山间朝暮、四时变化,在游人呼应、宾客喧哗,在 “颓然”太守“苍颜白发”,在山林禽鸟鸣声上下——“趣”的层面何其多也!《丰乐亭记》“乐”在“理”。虽有“山谷清泉”,也说“四时之景”,但重点似乎更在文末的理上:“生无事之时”方能“安丰年之乐”——“理”的表述何其明也!

  杨老师感言三:《醉翁亭记》的“乐者”洒脱,洒脱在开篇现“醉翁”,中篇只“太守”,篇末才点出“庐陵欧阳修”——读来似觉欧阳“醉翁”酒虽醒而意未消,笔墨淋漓酣畅,完全一个寄情山水的文人;《丰乐亭记》的“乐者”平稳,平稳在开篇“修既治滁”,中篇告民以“理”,就连结尾的落款也不忘标明自己官职的全称“右正言……”——读来颇感欧阳“知州”心气平而精神爽,行文稳稳当当,俨然一个善于教化的“官人”。

  杨老师感言四:《醉翁亭记》之“乐”…… 《丰乐亭记》之“乐”……

  师:“感言四”还没有写好。越是仔细品读,我对欧阳修这两篇亭记的兴趣越是浓厚,我觉得自己的发现越来越多,自己的感悟也越来越多……我还想继续写下去,同学们想不想?

  生:想。

  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做学案“课后巩固”部分的[选做题]。[必做题]是全班同学的作业。

  四、回顾目标,反思达成。

  师: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学案开首部分提示的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其中的学习重点是:文言译句和比较品析。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认真反思一下,看自己达成了多少。没有达标的课后可以请同学帮助,或者请老师辅导。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