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整理
01、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02、暗送秋波:既指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也指含蓄地给另从传递消息。也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03、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04、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05、哀而不伤: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06、不绝如缕:像一根似断未断的细线那样,形容事情十分危急。也用以比喻声音徽弱,或某种技艺后继乏人。
07、不翼而飞:比喻言论或消息流传得极快;也用以指东西丢失。
08、鞭辟入里:形容言辞或文章说理透彻,也形容领会深刻。(鞭辟:鞭策;里:里层)。
09、不省人事: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10、不怕官,只怕管: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威严。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11、不入虎_,焉得虎子: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12、比翼双飞:比喻夫妇恩爱,朝夕相伴。也比喻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13、兵强马壮:形容战斗力量的充足,也比喻势力的强大。
14、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
15、不登大雅之堂:大雅:旧时指对文学、艺术有一套“雅正”标准的人;堂:厅堂。意思是粗俗的文艺作品是不能拿到大雅之人的堂前去观赏的。有时也指没有见过大场面的或不配参与大场面的人。
16、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7、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18、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19、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20、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弹无虚发。泛指射击技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
21、才疏学浅:才识不广,学问不深。常用作谦辞。
22、处之泰然: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可指对事情无动于衷。
23、赤膊上阵:比喻不顾一切地猛打猛冲的作风。也比喻坏人公开跳出来干坏事。
24、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25、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多指感情专一,不三心二意。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终身守寡的封建教条。
26、粗服乱头:粗服:粗劣的衣服;乱头:蓬头。原来形容不修边幅,后也比喻文章本色。也作“乱头粗劣”。
27、荡气回肠:形容文笔生动,表演动人,有时也形容感情强烈,情绪激昂。
28、打鸭惊鸳鸯: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29、打破坚冰:早期,水兵们用斧头破开冰层,为船舰开出一条路来。比喻开拓精神,打破僵局,完成艰巨的事业。也比喻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消除隔阂和阻碍、赢得信任和友谊。
30、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
词语和句子
【考查要点】
词语、成语、句子都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课标在阅读第4条强调: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现行教材要求考生要掌握一定的词汇,要了解单义词和多义词、同义词和反义词、褒义词和贬义词等,能判断病句的类型并正确地进行修改。
【知识疏理】
20__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在词语、成语方面,主要涉及这样一些知识点:①选择词语填空;②填关联词语;③词语解释、语境词义解释;④成语填空、成语运用、成语解释等。
句子的考查重在运用,如句子有没有语病,对病句加以修改等。
【试题特点】
20__年本部分中考题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等,以选择题为主。
【解题导引】
例1.(20__北京)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是( )
(1)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 )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 ),田园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
A.烘托 寂静 进入 摧毁
B.映衬 平静 进入 毁坏
C.烘托 平静 扑入 摧毁
D.映衬 寂静 扑入 毁坏
此题考查根据语言环境选择词语的能力。(1)句中一点点黄晕的光是柔和的,只能是作为陪衬;(2)句中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突出了平而非寂(3)句依据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这一具体语境,用扑入更加生动形象;(4)句中摧毁比毁坏更能突出沙丘给人类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经过这样认真的分析、选择,不难得出此题的答案为C。我们在解答此类题时,要审清词干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性词语即最恰当,根据词语所处的具体语境,从词语的范围大小、语意轻重、感情色彩、搭配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逐一辨析选项,得出正确的答案。
例2.(20__湛江)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
C.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D.湛江的亚热带城市风光迷人,还有那丰富味美的海鲜也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此题考查病句的辨别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它包括词语误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主谓、动宾、中心语与修饰语等)、语序不合理、结构混乱、表意不明、重复累赘、前后矛盾、照应不周、概念不清等。然后根据这些类型逐一辨别各项。上题中的A项搭配不当,B项健全并建立语序不当,C项最多不能超过重复累赘,只有D项无语病,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例3.(20__扬州)下列两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在原句上修改(删、添、改、调,不得改变原意)。
(1)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2)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护士叶欣的献身精神深深地激励、感染了众多的白衣战士。
此题为主观型题,修改时只要根据病句的类型进行对号,一一检查,就不难作出正确的修改。此题的正确答案是:(1)将鲜艳改为鲜明(浓厚、浓郁(2)将激励与感染对调。
解答本部分试题,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语、成语并对其含义有所了解;二是要注意词语、成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并了解其基本的用法;三是要掌握修改病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常见失误】
解答词语试题常见的毛病是考生不太注意词语、成语所在的具体的语言环境,现代词语和文言词语不太注意对其义项的了解。这两个问题都是值得注意的。
解答病句题往往找不准病因,因此在修改时就存在胡乱猜测的现象,该修改地方没改,不该修改的地方又乱改。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一、复习“之”
(一)用作代词,有以下两种情况:
1、 “之”可以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她”(他们)、“它”(它们)等。如:①愿陛下亲之信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代人,他们)(《出师表》)
②太医以王命聚之……谨食之(代物,指蛇)(《捕蛇者说》)
③操蛇之神闻之(代事,这件事)(《愚公移山》)
④肉食者谋之(代事,这件事)(《曹刿论战》)
“之”代人时,多指代第三人称,但是,有时“之”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我们”。如:①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①主人处处款之(《于园》)
2、“之”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如: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曹刿论战》)
(二)“之”用作助词,有四种情况:
1、结构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如:
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③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如:何陋之有?(《陋室铭》)
3、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4、“之”用作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5、 “之”用作音节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
如:久之,目似瞑。(《狼》)
(三)“之”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去”。如:至之市。《郑人买履》
二、复习“其”
1、用作人称代词,代第三人称,译为“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狼》)
2、“其”用作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那些”、“这”、“这种”等。如: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其一犬坐于前(《狼》)
3、“其”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问、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难道”等,或不译。如: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马说》)
4、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三、复习“而”
(一)“而”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
1、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又”、“也”等,也可不译。如: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表示承接关系,译作“然后”“就” 。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八则》)
②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
③ 水落而石出(《醉翁亭记》) ④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
3、表示转折关系,译作“但是”“然而”“却”“可是”。如: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八则》)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④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4、表示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敏而好学。(《<论语>八则》)
②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5、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③熙熙而乐(《捕蛇者说》) ④呼尔而与之/蹴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⑤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
(二)用作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如:
①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②俄而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
四、复习“然”
1、“然”用作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如: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然”用作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如: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出师表》)
3、“然”用作形容词,译作“对的”、“正确的”。如: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4、“然”用作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如: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五、复习“则”
(一)用作连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表示承接关系。说明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如: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则》)
2、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3、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可译为“可是”“却”。如:
①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②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
③至则无可用
(二)“则”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六、复习“乃”
(一)作副词。有三种情况。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如: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如: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于判断句中,相当于“是”“就是”。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如: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译为“你、你的”。如: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38妇女节祝福语句子大全
公务员申论考试公文写作指南
24节气小满的饮食习俗和来历
高一年级语文必会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一年级语文必会知识点总结大全
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总结
谷雨时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最新五篇
语文试卷分析与反思范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三年级语文学习方法整理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师教案五篇
高三语文学习方法必看技巧分析
二年级上册语文雪孩子教案五篇指导模板
高中二年级语文科目学习方法
语文老师教学期末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