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莉落老师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1.使学生能从日常营养学的角度懂得西红柿是蔬菜,又能从专业植物学的角度,懂得西红柿是植物的果实,它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逐渐分化 B.循序渐进 C.启发性 D.巩固性

【答案】B。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次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本题中教师根据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先使学生从营养学的角度懂得西红柿是蔬菜,再从植物学的角度懂得西红柿是植物的果实。因此选择B。

2.倡导民主德育观,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教育目标,认为( )。

A.价值澄清模式 B.认知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体谅模式

【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德育的模式。体谅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因此此题选择D。

3.四色说又称为拮抗说,该理论假设视网膜上存在着三对感光色素,他们在光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这一理论是由( )提出的

A.拉瑟福德 B.黑林 C.沃克 D.梅耶

【答案】B。解析: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四色说:色盲分两种,全色盲和部分色盲。全色盲只有黑白视素,只能看到黑白和各种灰色。部分色盲有两种,1红绿色盲就是没有红-绿视素。2黄蓝色盲,就是没有黄蓝视素。

4.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这是( )

A马赫带现象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对比

【答案】ABD。解析:马赫带-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这就是马赫带现象,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行加工的结果。它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也是一种感觉对比现象。

5.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 )

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答案】B。解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阶段是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

6.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画示意图来表述、分析问题,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这种方式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监控策略

【答案】C。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例如:列提纲、利用图形、表格等。教师常采用示意图来表述、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是组织策略。

7.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是 ( )

A.受教育权 B.生命健康权 C.性的不可侵犯权 D.人身自由权

【答案】A。解析:学生的主要权利有:人身权、受教育权、财产权。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是受教育权,对于公民来说最主要、最基本的权利是人身权。

8.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

A.隐私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答案】A。解析: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被他人所知的权利。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名,张榜公布,公开学生的成绩和排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教师资格考试重点考点

课程的作用:

课程在人才培养和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保证

2、课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依据,是师生联系和交往的纽带

3、课程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手段的应用的根据

4、课程是国家检查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学科中心课程论(要素主义、结构主义)——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布鲁纳

活动中心课程论——杜威、克伯屈

社会中心课程论——拉梅尔德(社会改造主义)、金蒂斯·布厄迪(批判理论)

课程目标的特征:

1、整体性。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

2、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

3、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

4、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

5、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课程目标

6、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的调整

课程计划:

含义——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指导性文件。

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等。

课程标准:

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结构——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作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这对教师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教材:

作用——1.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教材是学生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所以要都会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的作用。2.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熟练的掌握教材内容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

课程开发

概念——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期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课程反映一定的社会、政治的要求,受一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则的制约。也就是说,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学校课程开发的三大因素。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性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可接受性4、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课程理论

目标模式——拉尔夫`泰勒过程模式——斯腾豪情境模式——劳顿(文化分析理论)

课程改革

核心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新课程改革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话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法制观念,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状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程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关,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的现状,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本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

教师资格考前注意事项

2021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即将开始,浙江省也不例外。古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我们先来探究一下考前注意事项,争取达到“关关难过关关过”,顺利通过考试,拿到梦寐以求的教师资格证,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教师梦。

第一:调整考前心态,拒绝考试“躺平”。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考前都会存在考试焦虑症。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考试后又持久地不能松弛下来。所以,在考前的几周内,考生都应及时调节心理状态,不给自己太大的考试压力,不然可能会适得其反。那其实针对考试焦虑,这里也会有一些小建议,供大家参考。如:在考前深深呼吸,吸气,吐气,慢慢地就会放松下来。也可以采用自我鼓励法,对自己说:“你能行!”、“你一定可以的!”用内部言语的力量去缓解神经紧张,达到人和外界环境的和谐,大家自然就会放松下来,在考场上发挥出平常的水平,甚至于超常水平。

第二:激发内在学习动机,适当采用外部奖励。根据心理学理论,学习动机是由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组成的,换句话说,就是内部的学习需要加上外部的奖励诱因。针对教师资格考试难度中等,但考试内容丰富、题型多样的特点,一般需要考生打一场持久战,并非是考前冲刺一下,随意背背书就可以顺利通过的。所以,学生在考前往往就会身心疲惫,这时候就需要双管齐下,不仅要有内在的学习需要,而且可以适当提供外部奖励。如:对自己承诺,如果顺利完成考试,就奖励自己一顿大餐或心爱已久之物。这样适当地将内部压力降低,就不会产生很多心理困扰,一加一减,考生便能轻装上阵,顺利凯旋。

第三:制定考前复习计划,高效利用考前时间。优秀的考生通常是很会做计划且执行力强的考生。针对教师资格考试,学生应制定考前复习计划,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计划,也可以分不同学习阶段。如:奠定基础阶段,主要是学习书中知识点,将课本读厚,补充自己的理解和笔记;巩固提高阶段,利用课本知识和适当题目,一边回顾复习,一边刷题扩充,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练习中,更加高效。考前冲刺阶段,侧重于知识点的查漏补缺,可以翻看自己的笔记本、错题本,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再辅之以整套的试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相信随着这几个学习阶段的完成,学生极大可能就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点,能够熟练应对多样的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