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意境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体验自然之美,感悟人生真谛。
4、 掌握学术说明文这种体裁的艺术特征、表达方式和具体做法。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
1、 培养学生领会、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2、 让学生在诗歌学习中通过联想想象,真正步入诗人创设的意境中去,充分领略已经之美。
课前预习要求:查找课文中意境、意象等文学术语的含义,理解文章中引用的文学评论性的文字,理解文中相关诗歌。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导入:在高中诗歌鉴赏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给你一首诗或几句诗,问你在诗歌中体会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呢?比如同样是王维的诗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两首诗所表达得已经有怎样的差别呢?(雄浑苍凉与清冷孤寂)
提问:那么何为意境呢?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美学范围。它指的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意)和自然景物或生活画面(境)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种艺术境界是作者运用比喻、象征、暗示等手法,使自己的主观情思通过客观景物得以再现而形成的。意境的主要特征就在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和韵味无穷。(举例王维的两首诗中的诗句的意境。)
简单的说起来意境就是指“情”与“景”的结晶。
如何更好地了解意境的含义,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意境与意象的区别:
情思、意象、语言是诗的三要素。意象是连接情思和语言的纽带。诗中所描绘的寄寓情思的艺术形象,只是意象。刘禹锡说过“境生于象外”可谓一语中的,他所指的是意境是弥漫于意象之外的一种空灵融彻的诗意空间。
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在于:意象是以象寓意的艺术形象,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发出来的艺术氛围。
如果说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
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意象=物象乘以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练习:指出下列诗词中的意象和由意象所营造出来的氛围。
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 寒蝉凄切》)伤别情怀
2、日出江花红生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快乐生活
3、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清幽绝俗
同学们打开课文,看看章中作者是怎样清晰地说明意境的特征的呢?
意境的主要特征
表现特征——情景交融 景中藏情式
《送孟浩然之广陵》
情中见景式
《幽州台歌》
情景并茂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结构特征——虚实相生
《游园不值》
审美特征——韵味无穷
《忆秦娥》
教师给出几首诗请同学们试举例分析意境主要特征。
(景中藏情式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就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情中见景式:陆游的《示儿》,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情景并茂式《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虚实相生:“红杏枝头春意闹。” 韵味无穷: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时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教师介绍并解释课文中引用的古人的评论,介绍相关的文学常识。
提问:在了解了诗歌的特征之后同学们在品味诗歌意境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角度:情景、虚实、韵味。情景角度:比如说陈子昂的诗歌,先是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处境与心情,然后分析写实个蕴藏着的意境特点。接着运用联想、想象体会诗人的心境。最后是总结性的议论。虚实角度:《游园不值》先是按句面意思逐句描写诗中所写的实景;然后写出由实境开拓的第一层审美想象空间(推测与联想);接着分析实境开拓的第二层审美想象空间(哲理性的思考)。
寻找文中提及有关情的词语获此组及相关的赏析评价时常用的一些词语或词组。(情景交融、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深意浓、情态毕现、情韵,一切景语皆情语,直抒胸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讨论:一、学会品位诗歌意境有怎样的好处呢?
(可以请同学们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触到意趣和美的存在的生活。)
二、作者是怎样做到使他的评析让我们信服的呢?
1、紧扣文章的主题,融入自己深刻体验感悟。
2 、联想力、想象力丰富。根据自己的体验来解释诗中的事物,把无生命无生气的东西看成由性格有情感能活动的东西。这就是移情作用。作者让我们感到了无穷的意味。
作业:同学们回去查找资料寻找能够体现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的文章或诗歌,试举一例分析一下。
《文学意境的特征》课堂实录
师:请大家翻到28页,今天我们上第七课《文学意境的特征》。昨天的预习作业,我发了张表格,让大家填写,看看大家做的如何?(师走到第一、二排低头巡视,发现有一女生没做)
师:文学意境有哪三个特征?
生齐答: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师板书课题及三个特征)
师:我个人认为“虚实相生”最为主要。原因有三点:“虚”就是上面的“情”,“实”就是那个“景”,下面的“韵味”从何而来啊?就是从“虚”而来。(师指着板书进行解说)
而且我发现同学在第二点上问题较多,那么我们就再看一遍,希望通过反复读对有些问题能得到解决。
1:03
学生翻到写“虚实相生”的那部分语段,低头默读。
1:08
师:看完了吧?大家回顾思考一下,这部分是如何讲“虚实相生”的?可分为几部分?
生:(捧书读语段)“古人通过……解释了何谓虚,……解释了何谓实”接下来举例做具体说明(师:举了什么例?生:《游园不值》),然后作者说了“虚”“实”的关系,“虚是实的升华……”
师:(自问自答)怎么做到虚实相生呢?(师边板书边总结)
师:现在我们先看例子,一般例子较为形象,易理解。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通过举例说明虚实,何谓虚,何谓实,虚实之间如何相生?
生:1、2、4句是实景。
师:有什么景物?
生:青苔、柴扉、红杏
师:怎么写虚的?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是联想,是虚写。
师:由春色还想到什么?(生答不出来)可以想到哲理、思考一下。
生:美好的东西总是关不住的。
师:对,这里有两层虚景。
1:15
师:大家想想,还有什么例子可以来说明虚实相生的?我们学了很多古诗。(生答不出来)
师:宋朝的诗多带理趣,我们可以来谈谈宋诗。(生无反应)比如苏轼、黄庭坚?(生无反应),还记得苏轼的《题西林壁》吗?(生无反应)“横看成林侧成峰……”哪些是实,哪些是虚?
生:前两句是实,后两句是虚。
师:虚的是什么呢?
生:人有时总会当局者迷。
师:再想想,它应该是说该如何正确看待事物,不要身在此山中,要有距离。
师:再如《登鹳雀楼》,最后两句是虚,反映一个哲理,要勇于攀登。(师生彼此参与交替回答)
1:17
师:下面我们来看关系。文中有两行点着重号的文字,大家读一下。
(生齐读,师板书)
师:此句总结了两者的关系,虚要实来表现,实要虚来统摄。老师这里有几个例子(放PPT)
我们该怎么表达“天涯游子断肠人”这种情景呢?(放“枯藤老树昏鸦……”)有几个景物?
生:枯藤、老树、昏鸦……
师:作者在漂泊天涯后生发的感情,把断肠人的心情很好的表现出来,这就是通过实景表达虚。再看一首诗,流传很广,较著名的。“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记得还学过的《江雪》么?两首都是写景的,《江雪》给人什么感觉?是一种孤傲不屈,再看这首能表达这样的意境吗?
生:不能,因为两首诗的景物不同。
师:这首诗纯写景,是否实让虚来统帅了呢?没有,所以这样的景物无法使人产生联想。现在能看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了吧。(关PPT)
1:25
师:学就是为了用的,大家看书的目录,这篇课文是第一单元最后一课,再回过头看单元导读,细细品读,什么是文学意境?这句话在哪里出现?(生回答在刚才学的课文里)看到那个“吧”字了没有?就是希望我们能学以致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要知道什么是文学意境,而且要明白怎样去表达意境。拿我们学过的课文举例说明,我们最熟悉的是哪课?
生齐答:《荷塘月色》
师:文中哪段我们感觉最为深刻?
生:第八页的那段。
师:好,就这段,时间长了,我们可能有些忘了,就一起读一下吧。
生齐读该语段。师板书课题及再书文学意境三个特点。师板书后与生一起朗读。
1:30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这段文字,看看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三点的,大家想想。(生不答)先写了……,再写了……
师:哪一句可表现作者此时的心情?
生:独处的妙处,(师:好,妙处,板书)我且享用(师:享用是什么意思?生:享受。师:对,享受的一般都是美好的事物,有哪些?生:“正如……,又如……”师板书)
师:这几句写的是什么景物?
生:荷花
师:对,连用三个比喻,写得很美,的确在享受美的心情。还有谁能讲出还有哪些句子可配的上“享用”二字?
生:“微风……歌声……”
1:35
师在学生读文中句子时看了表,有些急,但语速教态仍从容镇定。
师:再看“虚实相生”,实的是什么?
生:实写了荷塘、月光
师:作者写了这两大段要表达什么?上段有个词,能看出来么?是什么?(见生毫无动静,师把该句读了出来)
生:自由
师:为何会有这自由的感觉?因为他可以什么都不想,又什么都可以想,所以感觉自己是个自由的人。这是个美的境界。中国有个美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美是自由的象征。(师板书)看看我们是否有体会?
师:最后我们来看“韵味”。先说个小故事,《荷塘月色》的末尾写到1927,清华园,于是有人就真的到清华园去找那个朱自清笔下的荷塘,为此后来还引出许多争执。大家说,这个荷塘月色到底在哪?
生:我正好去过清华园,看到那个荷塘,实在不怎么好看,所以我想,荷塘月色是作者当时的心境反映,才会有这样的感受,眼中就有了这样的美景。
1:40打铃下课
师:荷塘美景是作者主观创造出来的,再请一个同学来谈谈。
生:这样的景色来源于作者当时的心情,这就是说明实是在虚的统摄之下的。
师:所以作者正因为想要一个平静的心情,所以才会写出这样的美景。愿荷塘月色永远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在内心不平静的时候,去回味一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获得心灵的平静吧。
《文学意境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文学意境的特征、分类
2、能力目标:提高抒情性作品的鉴赏能力
3、价值目标:意境的美学追求及其价值
二、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
三、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器具: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意境,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既复杂又有用的概念;
2、初读:预习时整体感知课文,根据表格整理出文章基本框架及内容,并谈谈自己阅读本文后的感受;
3、品读:为说明意境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作者的举例《游园不值》及解释;再结合已经学过的诗文(如《登鹳雀楼》等),进行相似的理解;
4、研读:初步领会虚境与实境的辩证关系,并举例说明(《天净沙·秋思》、张打油《雪》);
5、细读:运用本文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按照单元要求——沉浸到意境中去,重新理解、品味《荷塘月色》、《荷花淀》等课文的意境之美;
6、作业布置:读写结合,以所学过的诗文为例(说上已有的或今天引用的除外),对文学意境的一个特征进行阐释。
《文学意境的特征》原文阅读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理论范畴。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意境作为一种艺术至境形态,它在艺术表现和构成方式等方面显示了与意象大异其趣的种种特征,这里仅介绍几种主要特征。
(一)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造的表现特征。王国维说:“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意境创造就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的艺术。南宋范唏文在《对床夜语》中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清人王夫之论述更为精要。他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他们都认为情景交融是意境创造的表现方式,而且好的诗人,还能够“景中生情,情中含景”。这就揭示了情景交融的两种主要形式。如果把居于二者之中的也算作一类,那么,我们就有了三种不同的情景交融类型:
第一是景中藏情式。这一类意境创造中,作家藏情于景,一切都通过逼真的画面来表达,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显得情深意浓,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全是对客观景物的具体描写,字面上一点也没有透露出对友人的态度。但从那烟花三月,黄鹤楼头的美好景色中,已透露出对友人的祝福;诗中也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都在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类作品在现代诗歌和散文中也并不少见。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鲁迅的《秋夜》等均属这一类。
第二种是情中见景式。这种意境的创造方式,往往是直抒胸臆。有时不用写景,而景物却历历如现。请看唐朝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中虽不见写景,但当你了解了陈子昂写诗时的险恶处境和痛苦心情之后,你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闪耀着血泪之光的图画:一幅浩渺无际的天宇,一座兀然耸立的高台,一位独立苍茫的诗人,一曲忠烈凄怆的悲歌。在诗人的悲怆中,你仿佛会看到昔日燕昭王在此招贤纳士的历史画面;会想到唐王朝武氏专权的可怕世态;会体味到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和天才末路的痛苦。而这些历史的和现实的、宇宙的和人生的思索,都会随诗人情感的喷发变成感人的色彩和旋律,弥漫了整个空间。这也就是诗人为你开创的那个审美想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切都成了有形的图画,这就叫作“情中见景”。李白的《月下独酌》、《行路难》,陆游的《示儿》等名篇,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创造的意境。
第三种是情景并茂式。这一类是以上两种方式的综合,抒情与写景在这里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欢畅明快,一气流贯:先是诗人为收复蓟北的消息激动得老泪纵横,接着见老妻都消失了愁容,才觉自己激动过分而失态了。于是漫卷诗书欢喜若狂,实际上又失态了。但诗人于狂欢之中放歌纵酒,手舞足蹈,畅想回家的路线,浑然不知自己已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诗中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毛泽东《贺新郎·赠杨开慧》、《沁园春·长沙》,都属于这一类。
用以上三种情景交融的意境创造方式,都可以写出上乘的作品来,因为方法本身是没有高下之分的,关键是使用得恰到好处。
(二)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造的结构特征。虚与实本是一对哲学范畴,它在我国古典文论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这在意境结构论中也表现出来。宋人梅尧臣①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句话的含意十分丰富,其中有一层是告诉我们,意境在结构上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如在目前”的较实的因素;一方面是“见于言外”的较虚的部分。意境正是二者的结合。所以后人干脆提出了“全局有法,境分虚实”②的主张,把意境中较实的部分称为“实境”;把其中较虚的部分称为“虚境”。实境是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又称“真境”、“事境”、“物境”等;而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的空间。它一方面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另一方面是伴随着这种具象的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即所谓“不尽之意”,所以又称“神境”、“情境”、“灵境”等。请以南宋诗人叶绍翁《游园不值》为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中描写诗人去游一座花园,但园中无人,久扣柴扉而不开,十分扫兴。这样好的园子,门前的台阶上都长满了青苔,说明一向游人甚少,更添了一层遗憾和惋惜。可是诗人却能突然于失望与遗憾中翻出——层新意:写一枝怒放的红杏不甘寂寞,伸出墙外。它那盎然的生机已足以引起诗人对满园春色的联想。园虽未入,可园内的一切均可想而知了。诗人由扫兴变为高兴。此诗具体描写的园外之景,就是实境。而诗人不得进门的遗憾,由一枝红杏引起的怦然心动的愉悦,以及由此引起的对满园春色、百花争妍的推测与联想,则是由实境开拓的第一层审美想像的空间;由于红杏的探头墙外,紧闭的园门与联想中的满园春色,又构成了耐人寻味的矛盾关系,从而把人引入哲理意味的思考,得出美好的东西总是关锁不住的结论,这是由实境开拓的第二层审美想像空间。这两层审美想像的空间,便是虚境。
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体现着整个意境的艺术品位和审美效果,制约着实境的创造和描写,处于意境结构中的灵魂和统帅的地位,因此才有灵境、神境的别名。
我国文论历来十分重视虚境的这种重要作用。唐代诗僧皎然在《诗式》中说:“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一首举体便逸。”这里说的“取境”,是指对虚境的提炼和设想。但是,虚境不能凭空而生,在意境创造过程中,一切还必须落实到实境的具体描绘上。清人许印芳对这一重要问题有过很好的阐释。他说:
功候深时,精义内含,淡语亦浓;宝光外溢,朴语亦华。既臻斯境,韵外之致,可得而言,而其妙处皆自现前实境得来。
也就是说,再好的虚境,也要由实境得来。虚境与实境看似两个部分,但一到艺术表现时,功夫全要落实到对实境的描写上。那末,怎样通过实境的描写完美地表达出虚境呢?古人也总结了一条艺术规律,叫“真境逼而神境生”。清雍正时期的画家邹一桂说得更清楚:“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生凉,画云汉图则生热,画水于壁,则夜闻水声。谓为不能者,固不知画也。”这里强调的“实者逼肖,虚者自出”,道出了意境创造的奥秘。然而“实者逼肖”,并非是照抄生活,而是要在设想中的虚境指导下对生活物象进行选择提炼和加工。这种选择提炼和加工,都是以更好地表达或开拓虚境为目的,既求形似,又求神似,而且后者更为重要。总之,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是“虚实相生”的意境的结构原理。
(三)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它包括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因此有“韵”、“情韵”、“气韵”、“韵致”、“兴趣”、“兴味”等多种别名。南朝文论家刘义庆(宋)、谢赫(齐)、萧子显(梁)等提倡的“气韵”,刘勰、钟嵘提倡的“余味”和“滋味”,晚唐司空图在此基础上创立的“韵味”说,都是对意境的审美特征的概括。明朝陆时雍说:诗“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物色在于点染,意态在于转折,情事在于犹夷,风致在于卓约,语气在于吞吐,体势在于游行,此则韵之所由生矣”。看来韵味的确是诗美不可缺少的因素,更是意境的一个突出特征。而所谓“韵味”,就是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请看相传为李白所作的《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气势博大,意境苍凉沉郁。在历史的与现实的许多同类事物的对比中抒发了世事沧桑、社稷飘摇的慨叹,情韵极其丰富。其中历史的与现实的,神话的与人世的,目睹的与遐想的,清丽的与苍凉的,哀婉的与悲壮的,忧伤的与焦虑的,柔情的与思考的,对比的与烘托的等等美的韵致,再和以箫声柳色,伴以晚霞西风,让人回味无穷。古往今来的读者,谁能道尽其中的情韵!司空图不仅发现了意境的“韵味”的特征,而且还提出了“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命题。也就是说,他认为意境的韵味是多层次的,不仅有韵内之韵,味内之味,而且还有“味外味”,“韵外韵”。所以意境的韵味,还是让人咀嚼不尽的。这几乎成了古典诗词的自觉追求。
总之,意境的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和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集中地体现了华夏民族抒情文学的审美理想,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审美范畴。意境作为一种整体性形象,也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端午节的清香优秀作文五篇
美术学习个人心得感想范文10篇
婚礼司仪主持词例文五篇
个人学习总结范文示例
醉翁亭记语文初二下册教案
雨的诉说九年级语文教案设计
醉翁亭记北师大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人教版初三语文上新修优秀教案五篇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新编教案五篇
高一语文综合学习方法总结
高二语文学习方法必看的技巧
中考语文教案设计五篇汇集
九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高效授课教案五篇
高一常见的语文学习方法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初中九年级最新的教案汇集五篇
九年级语文高效教案推荐文档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