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地球之巅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孙小飞老师

登上地球之巅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为自己的祖国的强盛感到骄傲,更对那些默默无闻为祖国做了贡献的人们产生由衷的敬意。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接触这样一批具有崇高献身精神的探索者——登上地球之巅的勇士们。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板书:《登上地球之巅》 郭超人)

教学目标

1、锻炼概括课文的能力

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写景物

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崇高的奉献精神

二、感知全文内容

1、让生速读课文,解决字词并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注音)

2、全班交流

3、四人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然后师归纳)

a、登山队出发

b、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了第二台阶。

c、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

d、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

e、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的无氧攀登。

f、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

三、复述课文

1、找出文中感人的描写语段

a、全班讨论

(师提示:(1)登山队员遇到了哪些困难?(2)他们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根据以上两个内容找出文中最感人的描写语段。)

b、让生进行归纳回答,对感人的描写语段师起头让全班学生齐读,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

2、找几个学生有详有略地复述课文,可以每人复述一个登山的阶段。

(这几个环节的安排是为了训练学生懂得记叙复杂事件应选择典型事例,典型人物,有重点的记叙,其余情节则可以简略,或是一笔带过,重点记叙部分则应加以生动的描写,还可以加以议论、抒情。复述时,可以多找几个学生,每个人按顺序口述一个情节,详略自己安排,复述后由其他学生评价。)

四、质疑问难:

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交流,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

生1、文中有许多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生2、从课文内容来看,只是四个人登山故事,而文章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这是作者选材的不妥吗?

生3、登山过程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那登山将面临哪些困难呢?

生4、作者叙述事件有详有略,特别是把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写得很详细,这样符合的中心体现吗?

(对于所提出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班上交流,共同解决,由教师归纳。)

五、体验与反思

讨论:从这些感人的情节中,你看到了中国年轻的登山队员表现出哪些令你感动的优秀品质?结合斯科特等人的壮举,谈谈你的体会。

(可以引导学生扣住课文情节重点从团队协作精神、个人牺牲精神、坚强的意志,毅力方面谈探险队员的优秀品质,体会则要联系现实生活谈)

六、学习景物描写

1、四人小组讨论: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一下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2、模仿这些语句的写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围景物特色,写几句话。

(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将这个练习放到作业中,课后完成)

七、教师小结:

登山英雄依靠坚强的意志,毅力和团结合作、牺牲精神,克服了登顶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寒冷、黑夜和缺氧。中国登山健儿成功征服珠峰,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坚强的。希望同学们从学习探险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奉献精神,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八、布置作业

探险,需要有强烈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以的刘连满等队员为例,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心得体会。

登上地球之巅教学反思

纵观我此次教学,有如下几点不如人意:

1、课堂限制过多,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第一次在八班教学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自由展示,不限内容,不限形式,结果乱哄哄一片,展示内容毫无章程,不过十五分钟左右,学生已无话可说(当时本是下午上课,学生也昏昏欲睡,课堂也受一些影响)。第二次上课,根据课堂情况,我将展示内容调整为分版块展示,我抛出问题,由学生解答,提问中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结果课堂上却呈现出沉闷的状况,完全成了老师主导的一场戏,过多的框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活动,问答式让学生放不开手脚,如同一个个提线木偶一般进行着拙笨的演出。反思我的教学中,课堂限制过多,似乎仍沿袭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师问生答,由师主导了整个课堂,做一些重复劳动,毫无效率,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展示形式单一,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如何以形式多样的展示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一超四有效模式成败的关键,而本节课中依然存在展示形式单一的问题。整堂课基本就是每组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其他人只是充当观众看客的角色,思想游离于教学之外。究其原因还在于没有提高学生展示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激励过少,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同时教学环节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内涵。今后自己在设计教学时还得更多的精研教材,琢磨教法,完善教学环节。

3、课堂缺失了语文味,教师语言不简洁。

本节课中我只抓住人物的精神分析,没有深入地品读语句,且课堂读得很少,缺少语文味。语文课的中的是语言文字的欣赏和学习,我应就文本细读,抓住关键词和尝试朗读使学生仔细领会言语内在精细之处,细细品味积累文学作品的语言。同时课堂上老师说的太多,啰嗦的言语令课堂失色,语言太随意,这些本就是一个语文老师最大的忌讳,必须重视,平时多锤炼语言。

听了同事们的真知灼见后,我反思一超四有效的教学有如下地方进行改进:

一、解放思想,把课堂还给学生。

给学生一个舞台,他将还你一份精彩。 “一超四有效”模式正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让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超前学习时,老师在给出具体学习指导后就应学会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我们总过度担心学生不会学,怕他们学习的不充分,总是越俎代庖,预设种种框架反而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做的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展示机会。“我的课堂我做主”,从学生的展示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是他已知的,那些是他不明白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的原有状况作为自己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学生遇到阅读障碍的时候或者学生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再及时地加以引导,激励学生去认知、去探究、去思考。我们教师只需要做一根小小的火柴,去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让学生自己照亮自己,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放开束缚,为学生创造施展身手的环境。

我们的课堂上,常常是老师预设的内容太多,学生生成的东西不多,有时还为了老师的预设,牺牲了学生的生成,这很明显有些本末倒置了。教师在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思维和展示自我的空间。就像石老师说的,不妨让学生走上讲台,当一回小老师。对于超前学习中学生可以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识就由学生来讲。我觉得师生角色的相互转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值得一试。同时设置“质疑台”,让学生说疑惑提难点,比一比谁有一双火眼金睛,提出的问题最有价值,看一看谁是智多星,最能帮同学解惑答疑。还可以进行“风采展示”背佳作赏美文等等活动,这样其主动性、积极性等内在动力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三、深化方法指导,活泼有序地进行展示活动。

我们要交给学生的不能是“鱼”,而要是“渔”。道理虽然简单,做好却不容易。就象我今天的课堂只是按照事先设计的来进行,课堂上唱主角的依然是教师自己,学生在这节课上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也没有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要想让学生课堂展示活泼有序、精彩纷呈,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养成。超前学习中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所学情况,必须保障超前学习的有效,才能为展示奠定基础。对于大家都会的完全可以不讲,可以有所侧重的进行展示,不必面面俱到。

展示时一步步培养,先要求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言,会什么说什么;再继续要求简单的(如字词解释、作者介绍等)由每组的3、4号发言,有难度的可由1、2号发言;更进一步要求遇到同一问题如有类似或相反的看法时应主动争辩,有理有据;再有可以说自己读到的类似的文章或书籍,进行佳作推荐。质疑时可以是有疑而问或是有意质疑(把自己的发现提给大家,共同思考)。这个培养是需要一定过程的,可以预期其艰难和曲折,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阳光灿烂的一天。当然我的思考还很粗浅,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四、由单兵作战到团队合作。

师常问“哪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个问题”,不自觉的将学生框定在个人实力的展示上,而我们提倡的小组合作效果似乎不明显。为使学生的超前学习落到实处,同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一超四有效模式实践初期,我们就提出“捆绑式” 的评价方法。在实践课堂上也应体现出小组交流的成果,不要只流于形式。换种说法“哪一组来谈谈看法”,从“哪个人”到“哪一组”,看似两个字的差别实际是思想的变化。换种问法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汇聚众人智慧,成就学生。

请每组在回答问题时先加上一句“我们组的意见是……”,先从形式上要求,久而久之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如有不同看法可以互相补充说明,鼓励不同见解,提倡创意性思考,“我们组有两种/三种看法,分别请他们说明……”

五、坚持语文教学的根本

不论那一种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验都必须坚守语文的根本,即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千万莫让形式架空了语文味,听说读写,感知品悟,写作提升必不可少。老师一定要精心备课,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争取堂堂是精品,课课可而观摩。

总而言之,一超四有效的教学模式的实践完善任重而道远,眼前关键是要把大问题分解成许多小问题,一个一个地深入地去分析,然后去解决它们。我们坚持不断地反思研究实践,努力成就心中的那份教育梦。

《登上地球之巅》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砭( )骨②步履( )③窒( )息④滞( )留

2.词语解释

①崔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履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匍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养精蓄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时,“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B.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颤抖,呼吸也变得沉重。

C.屈银华和贡布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前进”!

D.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4.填空

①5月24日清晨,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________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________不散。

②在接近“第二台阶”顶部最后三米的地方,岩壁变得________而________。

③这时,刘连满走在前面开路。他双手________进岩缝,脚尖________着岩面,使出全身力量一寸一寸地上升。但是,由于体力不济,身体稍微一________,便扑通一下________到原来的地方。

④刘连满的眼前冒着“金花”,两脚________,呼吸也变得________。

5.在古今诗文中有许多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请你写出一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写句子

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他们抛掉背上的空氧气筒,大胆而果断地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现在,他们每跨越一步,就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很长的时间。高山严重缺氧,他们感到眼花、气喘、无力。他们的四肢更加________了,他们的行动更加________了,甚至攀过一米高的岩石,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他们忍受着肉体上的巨大痛苦,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继续朝顶峰走去。

越过东面一段雪坡以后,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向右绕至北面的岩石坡继续向上攀登,终于登上了一个岩石和积雪交界的地方。举目四望,________的夜色中,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现在,在他们三人的头顶上,只有闪闪发光的星斗,再也找不到任何可以攀登的山岩了。他们终于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顶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________。

7.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凝重 迟缓 迷茫 壮举B.沉重 迟缓 朦胧 创举

C.笨重 迟滞 朦胧 创举D.沉重 迟钝 蒙眬 盛举

8.为什么说他们“开始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艰难而危险的攀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你读过“珠穆朗玛山区群峰的座座黑影,都匍匐在他们的脚下”这句话,有什么感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23.登上地球之巅

1.①biān ②lǚ ③zhì ④zhì

2.①形容山高大雄伟 ②踩踏 ③爬行 ④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3.C(感叹号应在引号里面)

4.(1)耸立 缭绕 (2)垂直 光滑

(3)插 蹬 歪 跌落 (4)颤抖 沉重

5.略

6.略

7.B

8.因为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人从北坡登上过珠穆朗玛顶峰,而且我国登山运动员是在氧气筒已空、严重缺氧的不利条件下攀登顶峰的,登顶过程充满艰难和危险。

9.略(可从客观描写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来谈。)

24.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