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态度,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了解类比、比喻论证的用法和作用。
3、鉴赏和品味本文幽默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2、鉴赏和品味本文犀利、幽默、讽刺的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类比、比喻论证的方法及其运用。
【教学设想】:
都说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周树人,三怕文言文。鲁迅先生的这篇杂文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所以要难文简上,突出中心。要找准文章的切入点,降低难度,才能做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方法】:
采用研读讨论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圈点勾画疑难句子并思考、品味、探讨、鉴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论语》曾有这样的语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向别人学习,且要辩证吸收。鲁迅将这种思想行为在一定的背景下上升为一种思想动向——拿来主义。
二、文体及背景简介:
杂文,是直接而迅速的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形象化说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这是鲁迅先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所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一些封建遗老遗少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旗帜鲜明地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这与毛泽东同志后来提倡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且介亭杂文》缘起: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三、阅读课文,初步感知:
字音
自诩( xǔ ) 磕( kē)头 残羹( ɡēnɡ )冷炙(zhì) 冠冕(miǎn)
犀(xī )利 吝啬(lìn )(sè ) 脑髓(sǔi) 孱(càn)头
蹩(bié )进 国粹( cuì )
四、研读第一部分:
1、本文中作者提到了几个“主义”?作者对此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明确:①闭关主义 ②送去主义 ③送来主义 ④拿来主义。
(1)、分析“闭关主义”
实质——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
做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否定了闭关主义。
(2)、分析“送去主义”
实质——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
做法——只是送出去
后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问:“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作者这样说有依据吗?
明确:有。“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
第3段是难点,它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本段用了类比的方法。类比如下:
尼采 中国
自诩是太阳 自诩地大物博
光热无穷 煤矿丰富
只是给予,不想取得 只送去,不拿来
他发疯而死 亡国灭种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作者指出“送去主义”的危害——“当佳节大典之际”,我们的子孙“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也就是必沦为乞丐。
否定送去主义
(3)、分析“送来主义”
实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
做法——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电影,日本小东西
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问:这种“送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明确:倾销商品和文化侵略。
否定送来主义
2、小结:
闭关主义,实行不通。
送去主义,沦为乞丐。
送来主义,大受其害。
所以,我们要——自己来拿。
由此看来,1—7段论证的是什么问题?——明确:论证为什么要“拿来”。
只是“送去”,有往而无来——有悖于交往原则,
(破) 只是“送去”,必沦为乞丐——要正视历史逻辑
听凭“送来”,大受其祸害——应吸取现实教训
错误的做法(破)
(立) 正确的做法(立)
先破后立
1—7段论证的是为什么要“拿来”,照此思路,那么,8—10节论证的是怎么拿来。
四、分析拿来主义:
1、“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
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三种人 想法 行动 实质 共同点
孱头 怕给污染 徘徊不敢走进 拒绝继承(逃避主义) 不
混蛋 保存清白 放火烧光 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挑
废物 羡慕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投降主义) 选
显然,作者对这三类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见作者的态度。
2、真正的拿来主义者应当是怎样的呢?
——“占有,挑选”。先占有,后挑选。占有是为了挑选。占有重要,挑选更重要。作者又通过大量比喻,具体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遗产中的成分,列举了相应的几种正确的做法。
喻体事物 态度 本体事物 态度
鱼翅 吃掉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使用)
鸦片 送药房供治病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趋利避害(使用)
烟枪烟灯 毁掉大部分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作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姨太太 各自走散 腐朽淫糜的东西 剔除(毁灭)
所有这些比喻,就将怎样“挑选”说的既清楚透彻,又具体形象。
3、拿来主义究竟怎么“占有,挑选”?根据上面的分析,用精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即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和方法同样适合于本国的文化遗产。
肯定拿来主义
4、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总之,我们要拿来。——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怎样“拿来”?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拿来”有何意义?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怎样才能“拿来”?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五、鉴赏语言特色:
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风格:犀利、幽默、讽刺。
请学生找出文中有关例句,具体体味。
1、 例:还有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捧”刻画恭敬的媚态,
“几张”显得相当贫乏,却一路张扬,见得多么寒伧可怜,可鄙可笑。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反语。媚外求荣又出新的花招,愈演愈烈,讽刺强烈。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丰富”“大度”应加双引号,反语讽刺其不自量力。
4、学生质疑,讨论、进一步品味先生用词的犀利、讽刺的效果。
六、认识论证艺术:
1、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2、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3、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七、归纳文章主旨:
文章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的条件。
八、思考:
如何看待我国每年引进外国大片这一现象。
《拿来主义》复习练习
一、阅读文章第八~十段,回答下列问题。(1—13)
1.对“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和“各自走散为是”中两个“是”理解正确的是A
A.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起强调作用,后者是“正确”的意思。
B.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应承或同意,后者表示跟“非”相对的意思。
C.两个“是”不一样,前者表示 存在的意思,后者却表示一个判断。
D.两个“是”不一样,前者含有“凡 是”的意思,后者表示“适合”的意思。
2.下列各项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大宅子—拿来—文化遗产 B.姨太太—遣散—供剥削阶级享乐的腐朽的东西
C.鸦片—毁掉—文化糟粕 D.烟灯烟枪—送博物馆—有害但可作反面教材的事物
(鸦片—治病—文化遗产中既有益有有害的部分。)
3.对“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
A.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
B.用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C.不要让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少数人摆阔气、装门面的东西。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
4.“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一句在文中的意义正确的是C
A.介绍得到“大宅子”的几种途径。 B.讽刺做了富翁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
C.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接受。 D.讽刺批判某些人为得到“大宅子”的不择手段。
5.(1)“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2)“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3)“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4)“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
(5)“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必须区别对待。
6.对于“鸦片”,采用不同于“鱼翅”“烟枪和烟灯”的态度,是因为“鸦片” 吸之有害而在医学上是有用的(或:精华、糟粕兼而有之)。
7.第八段文字批判了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他们分别有怎样的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第一种人:“徘徊不敢走进门”: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第二种人:“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
第三种人:“接受一切”,“欣欣然大吸剩下的鸦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8.根据第八段观点,指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9.“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的意思是什么?
“鱼翅”之类不能只供少数人享用,吸取精华要“大众化”。
10.第八段最后说“‘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请结合文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拿来主义”者是怎样做的?
“占有,挑选”,即以科学分析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11.文中的“大宅子”指代文化遗产,这里用的是比喻 论证方法,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12.文中画线句子“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如何理解?
指出在实行“拿来主义”时应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眼光去鉴别,要自己主动的有选择的去拿,而不是别人送来的。
13.八、九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比喻论证。作用: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一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浅显化。
对比论证。作用: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一问题上,先从反面批三种错误态度,然后从正面提出拿来主义者的正确态度,先破后立,对比鲜明,说理透彻。
二、阅读文章第三段,回答下列问题。(14—16)
14.鲁迅先生为什么说“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
鲁迅先生 是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
15.以上文字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结论是什么?
举例论证的方法,进一步批判了“送去主义”。
16.作者将“尼采”“发了疯”和“中国也不是(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放在一起,批判“送去主义”,“尼采”和“中国”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尼采”“发了疯”,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作者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
三、阅读文章一~四段,回答下列问题。(17—25)
17.①还有几位“大师”们 (拿、捧、扛)着几张古画和新画。②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举、挂、贴)过去。选填恰当的词语,并说明你选用的理由。
“捧”貌似郑重、敬慕,实则表现一种媚外的丑态;画只有几张,却还要一路的“挂”过去,表现出寒伧可怜和欺世惑众的丑态。
18.作者在第一段中说“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请结合上文,具体阐释“进步”的真正含义。
“进步”一词是反语,是对媚外求荣、欺世惑众行为的强烈讽刺。具体表现为:卖国者采用“送去主义”,送古董、送古画、送人,由“一批”到“几张”到“人”,不仅自己的东西越来越少,而且招致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
19.“抛来”和“抛给”在实质上有何主要区别?
“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没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企图,不带有强迫性;“抛给”往往带有不良的动机或企图,带有强迫性,本文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等阴谋罪行。
20.第三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一是采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作者顺着对方的观点往下说,有意识地将敌论引入荒谬的境地;二是“类比论证”的方法,用尼采“只是给与,不想取得”而最后却“发了疯”,类比说明中国如实行“送去主义”将亡国灭种。
21.说说《拿来主义》中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以尼采作比,论述中国也不是太阳,不是光热无穷,不能只给予而不取得,否则将会使子孙穷困不堪。从而论证“送去主义”的行为是疯狂的。
(2)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采用形象的说法,说明没有“拿来”,只有“送去”,把国卖光了,子孙后代将一无所有,只好向帝国主义乞讨点残羹冷炙,深刻指出国民党卖国政策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22.鲁迅批评了当时国民政府哪些错误的做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批评当时的民国政府采取盲目的“送去主义”政策从而博得外国的廉价的喝彩的做法。这样写的目的是先驳后立,应出下面自己的正确的观点。
23.开头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这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文章一开始先否定(反驳)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下文提出拿来主义(立论)做铺垫。
24.简析画线句(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中加点词“丰富”、“大度”的表达效果。
反语或褒词贬用,这是对统治者的自我吹嘘、自欺欺人的嘲讽。
25.请简要概括“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实质:崇洋(投降)媚外或卖国主义。危害:贻害(祸延)子孙或亡国灭种。
四、阅读文章全文,回答下列问题。(26—31)
26.《拿来主义》开篇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是对这两种主义的否定,而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
27.对“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闭关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闭关主义的实质就是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
28.文章中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对这段话,(1)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讽刺意味吗?请指出关键词。(2)作者讽刺的对象是什么?(3)这段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1)能。“捧”字和“挂”字活化出所谓的大师到了国外就卑躬屈膝的嘴脸。(2)讽刺了向外国人献媚的奴性。(3)反语、引用。
29.仔细研读“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这句话,请说明下列词语的含义。
(1)抛来:根据我们的需要,向我们提供。这里态度上不恭,“抛”,有施舍的感觉,但多少有点“文化交流”的意思。
(2)抛给:人家把不要的东西,硬塞到我们手里,是一种不平等的文化侵略。
(3)送来:把他们不要的东西、甚至于以次充好的东西硬塞给我们,还要我们感恩戴德,为他们的善行喝彩,这不仅是文化侵略,更多了一层欺骗色彩。
30.“送去”、“送来”、“拿来”三者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有什么样的不同的后果?
送去:是媚外卖国的表现,其势必要使中国国势日弱,会使我们的子孙没有立足之地,民族没有立足之地,国家沦为殖民地。
送来: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侵略手段,加速了殖民地化的过程。
拿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有分析地主动吸取外国的长处,这样国家能成为新国家,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31.本文重点论证的是“拿来主义”,但开头部分却用一段文字摆出“送去主义”的一系列表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开头写“送去主义”的表现,以表明本文写作的针对性;同时,会使读者重视下文的正面阐述与批驳。
32.仔细研读“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句话,作者为什么批评了一味送去,又说“也不算坏事情”呢?
在主张送出去的人看来自然不是什么坏事情,反而是他们的功劳一件。“丰富”“大度”是反语,实际上讽刺了这些人妄自尊大的愚蠢,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献媚。
33.分析下列语言的形象性。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捧”和“挂”都是极其动作性的词语,加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增加了讽刺效果。注重炼字炼句,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2)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青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的精华部分,“萝卜青菜”比喻大众化的有营养的东西。和“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有害又有用的东西,“烟灯”、“烟枪”、“姨太太”比喻文化中糟粕部分一样,均取材于生活中的典型形象。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形象,比喻深奥的道理,使论述的道理浅显而生动。
(3)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有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尼采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作者暗引他的话,与中国的送去主义进行类比,论述中国不能只“送去”不“拿来”,通过语言的暗引,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
(4)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磕头贺喜”“讨”等词语,也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它渲染了一定的气氛,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34.文中有哪些词语使用了反语的手法?请列举两个。
“大师”们、发扬国光、进步等。
《拿来主义》教学反思
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作品一贯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是情况往往是老师津津乐道,学生莫测高深,课堂教学的目标难以实现。每次讲授鲁迅的文章前,我都要求学生预习,但每次检查预习情况都发现预习结果不理想,学生普遍反映鲁迅的作品他们读不懂,根本不知道文章讲了些什么,要表现什么。这次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又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为什么我们如此推崇的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学生会敬而远之,甚至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负担呢?我想,原因有三。
第一:鲁迅的一部分文章,为了在民国的时候能发表,为了过审稿关,有时只能用比较隐晦的笔调去写;
第二:学生对鲁迅所处时期的一些历史情况不了解;
第三:学生不懂得站在作者的时代去审视作品,而是以今天的身份、今天的社会环境去阅读作品,试想一下,以今天的和平、富裕、民主、自由去理解鲁迅时代的混乱、专权、贫困,这是学生无法想像的,这也是学生无法理解作者内心和写作目的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我觉得,要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特别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时代背景比较特殊的文章,一定要让学生走进那篇文章所处的社会,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走进作品所处的时代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上课前,让学生自觉地去找作者所处的社会情况的资料,了解当时的民情民风,以利于学生了解写作背景。
二:上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利于学生了解作者其人。
三:上课时,让学生把找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以加深和扩大学生对该时代和该作者的理解和认识.
四:讲课时,教师要把文章和时代背景、作者其人联系起来,讲清楚“文”与“人”的关系。
五:老师可整理各个时代的最典型的特点,以利于让学生对照作者所处的时代、生平来对号入座。
六:老师可找每个时代的代表作家进行评析,让学生对同一时期的其它作家略知一二。
总之,让学生自主、自觉地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作家生平,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仙游元宵优秀作文600字左右五篇
开幕主持人串词例文五篇
初中新生军训心得日记500字六篇
年度工作感悟通用总结例文
拿来主义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胡同文化沪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高二语文老师教学案例设计五篇
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高二语文必修课教学计划
琵琶行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册教案
拿来主义人教版语文高二下册教案
拿来主义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拿来主义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寡人之于国也高二下册语文教案
故都的秋人教版语文高一下册教案
故都的秋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