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文学》教案
教学过程
1.测览课文,完成练习一
通过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即布置学生阅读“分论”部分。在示范填写练习一“词汇”部分空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完成练习一的其余空格,以达到梳理课文、把握作者主要观点的目的。(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2.研读课文,分析论证艺术
有选择地朗读“分论”部分,并作以下分析(仅列要点):
“词汇与文学”一节,从《诗经》的比兴说到杜甫的《秋兴》,再到朱熹的《观书有感》。接着引用《文心雕龙》中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从正面说明词汇与文学的关系。这一部分最后所举明世宗《送毛伯温》诗一例,属于反面论证。
“语音与文学”一节,抓住了古韵和声调这两个特点,以旧体诗、古代骈体文和新诗为例,重点说明了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论述之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古韵和古代声调的一些基本常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扩大知识面。
“语法与文学”一节,依次谈了“对仗”和一些“特殊语法形式”能够造成语言的整齐美,做到言简意赅。
3.默读课文,点击“总论”部分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分辨“总论”与“分论”的结构关系,明确“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的立论依据。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三,培养迁移运用能力
分析《天净沙?秋思》时,要抓住三个名词句连用、句句押韵、平仄相对相间等特点;讨论《荷塘月色》时,可在叠字的使用、句式的铺排、修辞的选择、节奏的安排、平仄的变化等方面做文章。
(设计B)
教法展示
1.明确重点 上课伊始,教师就向学生讲清楚本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二是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三是积累“抑扬、回环、绝缘、味同嚼蜡、息息相关、言简意赅”等词语。
2.课文扫描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概括大意,完成练习一。具体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步:在朗读的时候,弄清“抑扬、回环”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步:与朗读同步进行,概括各节大意。大意要点:①总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②论述形象思维与具体形象的关系;③论述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④论述语言的整齐美和言简意赅。
第三步:在概括大意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尽量找“原文”为答案,力求简洁明了。
3.实践演练 对照练习一的答案,仿照课文中的举例,布置学生分组活动,分别为“词汇”“语音”“语法”所谈的“语言手段”(如“多用具体名词”“平仄”“对仗”等)补充一至二个已学过的文学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为加强针对性,收到好效果,教师可用练习三第一则材料(《天净沙?秋思》)作示范。(参考答案:从词汇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各用了三个名词,表现三种事物,让读者体会到一幅游子远在天涯的凄凉惨淡景象如在眼前。从语音方面讲,这首词句句押韵,创造出一种回环流转的美;平仄相对相间,前三句各有三个音步,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从语法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只有名词性词组,不用谓词,地道的言简意赅。)
4.各抒己见 任选练习二或练习三为课外作业,要求有观点,有例证,以理服人。也可就“实战演练”过程中准备的发言作一番梳理,形成一二百字的发言稿。
教案点评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语言与文学》的特点是,借助众多例子,运用浅显语言,诠释两者的复杂关系。依据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换例法”,即让学生根据王力先生的例子,举出类似的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去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进而达到理解文章、把握观点的目的。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七嘴八舌 在接触课文前,教师向学生交代课堂讨论的题目——“语言与文学”存在怎样的关系。要求学生用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发言提纲。
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求答案统一,不期效果很好。教师可适当点评,对于有创意的发言,应充分给以肯定。
2.九九归一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逐节朗读课文,完成练习一、二;后由教师作讲授小结。小结要点为:①本文由“总论”和“分论”构成。②课文抓住语言的三个要素(词汇、语音和语法)分别阐述了语言和文学的关系。③“分论”部分,围绕“语言手段”和“表达效果”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论述。
3.举一反三 通过完成练习三,让学生能够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学》同步练习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他不带孩子来,咱们专心干点事,耳根子也________多了。
(2)说话________,没有冗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反映。
(3)我每买一本书,都先看对这本书进行________的前言。
(4)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们特编写了一套________教材,进行________。
a.清静 简捷 评价 实验 试验
b.清净 简捷 评价 试验 实验
c.清静 简洁 评介 试验 实验
d.清净 简洁 评介 实验 试验
2、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句[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3、 在下列各句填空线上依次填入一个词,哪一项最恰当,并简要说明为什么?[ ]
①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________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②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________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③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________淡了黑暗的颜色。
④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________下来。
a.浸 漏 冲 飘 b.浸 射 冲 唱
c.融 漏 扫 飘 d.融 射 扫 唱
4、 下面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与该诗格调气氛最相吻合的词。[ ]
溪涨清风①面,月②繁星满天。
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
①a.吹 b.掠 c.袭 d.拂
②a.落 b.圆 c.明 d.上
③a.傍 b.依 c.横 d.到
④a.声 b.有 c.几 d.一
《语言与文学》 阅读理解
作者认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修养是文学家的起码条件”,所以从事文学创作与研究必须学好哪些语言,并简要回答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欣赏古代诗歌,还要注意作品的意境美。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使欣赏者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可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语言的媒介,进入作品意境中去,领会作品的这种意境美。
①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名句。”请用上段文字中的话回答:意境美主要体现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与课文中所讲的什么观点是一致的?联系以前学过的诗,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改一字,界判天人,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树深香里,昨天几枝开。”郑谷曰:“改( )字为( ),方是早梅。”齐乃下拜。
请填出郑谷改( )字为( )字?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改?
________
4、 试从语法角度分析下列诗句有什么共同点?
①细草微风岸 ②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花春雨江南
答:________
5、 下面一首《山行》诗,写的是晚春雨后山行所见的景色,表现诗人欣喜的心情。请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并加以解释。
百道飞瀑①雨洙,春风窈窕②蘼芜(一种香草)。
山田水满秧针③,一路斜阳④鹧鸪。
①a.挂 b.泻 c.喷 d.碎( )________
②a.变 b.绿 c.长 d.过( )________
③a.喜 b.现 c.壮 d.出( )________
④a.唱 b.听 c.叫 d.闹( )________
6、 下面是《红楼梦》中香菱作的两首咏月诗,比较一下哪首意境美?为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a.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圆。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水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b.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更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________
7、 古诗写牛郎织女有云:“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朱自清写荷塘有“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的名句。两句均有“脉脉”一词,试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角度分析两处不同的表达效果。
________
8、 下面是李商隐的律诗《锦瑟》,读后按要求作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啼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请为原诗空缺处选择最佳诗句:[ ]
a.榆柳萧疏楼阁闭 b.林密仰面不见天
c.蓝田日暖玉生烟 d.龙池柳色雨中深
(2)在原诗中标出韵脚,并用“/”画出每句诗的节奏。
语言与文学 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
1、◆标准答案:D 2、◆标准答案:A 3、◆标准答案:C
★ 试题错析:
c①“融”强调天水颜色一样。②“漏”反衬森林茂密。③“扫”突出了灯光的力量。④“飘”写了距离远。(意思对即可)
4、◆标准答案:D;A;C;D
二、简答 1、 ★ 试题详解:
①要学好现代汉语,因为现代文学作品都是用现代汉语写成的,文字不通顺,就写不出好作品。
②要学习人民的语言,惟有用人民的语言描写人民的生活,才能使作品有生活气息。
③要学好古代汉语。古汉语中许多修辞手段,今天还用得上;研究中国文学史,也离不开古代汉语。
2、 ★ 试题详解:
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诗的意境也靠具体形象来表现,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隐约可见的村庄”、“依稀可辨的炊烟”、“鸡鸣”、“狗吠”等典型形象绘出一幅清新自然、静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与喜悦。(可随意举例,围绕中心说明即可)
3、 ★ 试题详解:
改“几”字为“一”字。“一枝开”更写出入冬梅花雪中初开、凌寒独放的个性风采,突出“早梅”的意境。
4、 ★ 试题提示:
5、 ★ 试题详解:
①c.形象地写出水石相击,水花飞溅的情景,让人感受到百道飞泉的气势。
②b.拟人化的手法,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d.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下秧苗钻出水面的情景。
④b.写出诗人的主观活动,表现出欣喜之情。
6、 a首虽有意,但措词不雅,意象平俗,情景结合生涩,意境不美。b首意象鲜明生动,情景交融,新巧有味,意境美。
7、 第一句“脉脉”与“盈盈”相对,韵律和谐,传离别之痛。第二句“脉脉”与“流水”平仄相间,有音乐美,拟人化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河水静静地流淌的神韵。(意思对即可。)
8、(1)c.
(2)韵脚:弦、年、鹃、烟、然。节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班主任的培训收获心得体会
骨干班主任开学工作计划
优秀教师工作心得总结
做有责任担当的青年作文五篇
语言的演变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语文个性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的教学设计九年级范文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娓娓与喋喋人教版高三上册语文优秀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免费设计指导五篇
高三语文编写教案案例文档五篇
宇宙的未来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语文高中作文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语文模版教学设计范文
高考全国二卷语文教案样板五篇
高三语文教案免费设计指导方案五篇
语文必修高考的教案五篇
高二语文教案的详案人教版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