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中学)》模拟试卷

李盛老师

教师资格统考《综合素质》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

1.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2.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食其力,非所谓教师滔滔讲话,学生默默聆听。”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是( )。

A.指导学生掌握方法 B.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C.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D.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3.特级教师宁渴彬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三个允许”的原则:允许犯错,允许改错,允许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4.下列关于教师家访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忌“指导”:对家教问题不要给家长意见

B.忌“独白”:与家长交流不要唱“独角戏”

C.忌“教训”:不要居高临下苛责教训家长

D.忌“揭短”:不要当着学生面向家长告状

5.这学期乐乐没有参加刘老师亲戚办的校外补习班,刘老师便经常找乐乐的茬,上周还把他调到教室最后一排坐,乐乐感觉刘老师不如以前那样喜欢自己了。这个材料表明刘老师没有做到( )。

A.公平待生 B.言行一致 C.严慈相济 D.以身立教

6.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是( )。

A.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B.199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能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是( )。

A.廉洁从教 B.遵守公德 C.依法执教 D.为人师表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目标,关于这一目标,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范院校为主体,校本培训为辅 B.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

C.校本培训为主体,师范院校为辅 D.综合大学为主体,师范院校参与

10.某小学指派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由于入口处灯光暗淡,学生陈某在台阶上不慎摔倒,致使头部受到严重伤害,对于陈某所受伤害,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是( )。

A.学校和电影院 B.李老师 C.学校 D.李老师和电影院

11.教育行政部门取缔了一批违反国家规定私自招收未成年学生的私立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这一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 )教师职务(职称)。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初级

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A.以学生为主体 B.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育人为本

14.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B.对被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一起关押、管理

C.对未成年人出售暴力、色情等内容的读物的,没收读物,由政府有关部门处以刑罚

D.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处以罚款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机的原理了解,只需要到小学水平。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需要到初中水平等等。信息革命知识大爆炸时代,终身学习的出现)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创新)

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的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性质。

教育的性质:

资本主义教育:学习内容是民主,人权等

*教育:走*道路,马列__

教育的目的:

我国的教育是培养*的建设者接班人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国家领导,公务员等)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五四运动)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观念。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融合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构成

(1)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的物质文化又包含了学校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两种表达方式。

(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

(3)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3.功能

(1)导向作用,推动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而努力,推动教职工自觉完成国家的教育任务。

(2)约束作用。校风形成价值观,形成行为规范,以此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

(3)凝聚作用。校园文化使得学生对学校产生一种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产生巨大凝聚力。

(4)激励作用。形成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化外部动力为内在动力。

(四)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

2.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

3.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考点精髓:教学目标的内容

(1)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学生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会12个生字,其中8个会写。

(3)学生通过对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会使用感叹句。

(4)学生通过本堂课学习,会使用省略号的四种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例:

(1)学生通过探究本文的组段规律,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手法。

(2)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中最生动的表达词句,学习积累生动、准确的写法。

(3)学生通过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缩写全篇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例:

学生通过理解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成长为一个对弱势群体有强烈的同情心、珍惜眼前美好生活的人。

一、单项选择题(共29题,每题2分,共58分)

1.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2.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食其力,非所谓教师滔滔讲话,学生默默聆听。”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是( )。

A.指导学生掌握方法 B.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C.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D.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3.特级教师宁渴彬教师在教学中遵循“三个允许”的原则:允许犯错,允许改错,允许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做的理由是因为( )。

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B.学生是独特的人

C.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 D.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4.下列关于教师家访的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忌“指导”:对家教问题不要给家长意见

B.忌“独白”:与家长交流不要唱“独角戏”

C.忌“教训”:不要居高临下苛责教训家长

D.忌“揭短”:不要当着学生面向家长告状

5.这学期乐乐没有参加刘老师亲戚办的校外补习班,刘老师便经常找乐乐的茬,上周还把他调到教室最后一排坐,乐乐感觉刘老师不如以前那样喜欢自己了。这个材料表明刘老师没有做到( )。

A.公平待生 B.言行一致 C.严慈相济 D.以身立教

6.明确把“关爱学生”作为一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是( )。

A.1984年《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B.1991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C.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D.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7.在教育教学的细节中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

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

B.辨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

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

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8.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能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是( )。

A.廉洁从教 B.遵守公德 C.依法执教 D.为人师表

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改革目标,关于这一目标,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范院校为主体,校本培训为辅 B.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

C.校本培训为主体,师范院校为辅 D.综合大学为主体,师范院校参与

10.某小学指派李老师带领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由于入口处灯光暗淡,学生陈某在台阶上不慎摔倒,致使头部受到严重伤害,对于陈某所受伤害,应承担法律责任的是( )。

A.学校和电影院 B.李老师 C.学校 D.李老师和电影院

11.教育行政部门取缔了一批违反国家规定私自招收未成年学生的私立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这一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 )教师职务(职称)。

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初级

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 )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A.以学生为主体 B.以教师为主导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D.育人为本

14.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B.对被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一起关押、管理

C.对未成年人出售暴力、色情等内容的读物的,没收读物,由政府有关部门处以刑罚

D.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处以罚款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考点: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蒸汽机的原理了解,只需要到小学水平。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需要到初中水平等等。信息革命知识大爆炸时代,终身学习的出现)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传递过程中出现创新)

人力资本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的舒尔茨为代表的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性质。

教育的性质:

资本主义教育:学习内容是民主,人权等

*教育:走*道路,马列__

教育的目的:

我国的教育是培养*的建设者接班人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国家领导,公务员等)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五四运动)

(三)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们的教育观念。

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承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融合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

学校文化

1.学校文化的概念

学校文化: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2.构成

(1)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的物质文化又包含了学校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两种表达方式。

(2)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

(3)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3.功能

(1)导向作用,推动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而努力,推动教职工自觉完成国家的教育任务。

(2)约束作用。校风形成价值观,形成行为规范,以此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

(3)凝聚作用。校园文化使得学生对学校产生一种心理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产生巨大凝聚力。

(4)激励作用。形成你追我赶的激励环境,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化外部动力为内在动力。

(四)教育与人口发展的关系

人口状况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和教育投入

2.人口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3.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教育对人口问题的影响

1.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2.教育可以优化人口结构

3.教育可以提高人口的质量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考点精髓:教学目标的内容

(1)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学生通过学习本篇课文学会1个生字,其中8个会写。

(3)学生通过对第四自然段的学习,会使用感叹句。

(4)学生通过本堂课学习,会使用省略号的四种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

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例:

(1)学生通过探究本文的组段规律,学习总分总的写作手法。

(2)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找出文中最生动的表达词句,学习积累生动、准确的写法。

(3)学生通过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缩写全篇故事,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例:

学生通过理解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理解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成长为一个对弱势群体有强烈的同情心、珍惜眼前美好生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