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五篇

张东东老师

《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以及飞机夜间飞行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科学作品的能力和兴趣,激励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

2.初步掌握一般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示图,认识蝙蝠,介绍蝙蝠。

2.示图,认识雷达,简介雷达。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清楚。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

2.自由读课后作业 题(1)中的词语,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

3.处理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三、按小组分自然段齐读课文。

要求读得比较流畅。

四、默读课文并思考:

1.初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读后边讨论,边板书。

五、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讨论分段:

1.课文该怎样分段?说说你的根据。

2.概括段意,拟出小标题。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

七、作业 :练习写字词,熟读课文,并联系课文内容思考课后作业 题。

第二课时

一、速读课文。(读后要求说出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一段。了解课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解答。

(二)阅读第二段。

思考:1.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说明了什么?

2.第二段哪句话是主要的句子。

3.简介常识性课文的一般叙述方式。

(三)阅读第三段。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围绕这句话,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的?再读课文。要求:

(1)读懂有关词语。

(2)说出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

3.学生口述蝙蝠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过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板书)。

1.启发学生说出蝙蝠的嘴所具的特殊本领发出超声,耳朵的特殊本领是接收超声。

5.科学家揭开的秘密回答了课文前面提出的这个问题?

6.练习朗读。

(四)自由轻声读课文第四段。(要求学生根据上段学习方法进行自学)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夜航的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探路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填写)

3.这段的叙述回答了前面课文提出的哪个问题?

4.练习朗读。

5.总结。小朋友学得真好,这个板书是我们师生共同完成的,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已经完满地解决了(边讲边擦掉?号)。

(五)看课题,引导学生说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六)启发学生联系课外阅读中了解的有关仿生科学的知识进行交流。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

〔评:《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教学中,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挖掘,传授科学知识,激励学生热爱科学,还要使学生掌握说明文一般写法和阅读方法。教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读、想、说、议、练,努力做到融发展语言、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于一体。

一、教给方法,注重规律

1.按照整体原则,沿着由篇章、段落到句子、词语的路子进行。先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后,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使飞机能安全夜航。教会学生每接触一篇文章,通读后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写什么的方法。

2.理解怎么写。在教学中简单介绍常识性课文的一般写法,引导学生了解这篇课文的叙述方法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来解答问题。在解答问题的`段落中往往有一个主句,而其余的文字则围绕这个主句进行叙述。本教学设计,以教会学生找一段话的主句(即抓基本要点),然后让学生去体会课文是怎样围绕主句进行分析、推理、概括的。这一主线是贯穿于始终。做到了以教示法,使学生在学中悟法,掌握一般说明文的规律。突出常识性课文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突破难点,循序渐进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了解超声波为什么能探路的道理,知道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因为装上雷达靠无线电波探路,这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要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使学生便于领会掌握文中所要说明的道理,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如下:

第一步,通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教学,让学生发现段落围绕一个主句进行叙述的规律,为下面重点段落的学习,初步打下基础。

第二步,从第六自然段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上面学到的知识规律。先让学生找到第六自然段的主句蝙蝠就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然后再看课文是怎样围绕主句具体叙述蝙蝠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

这部分板书的出现,形象地、概括地展示了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用箭头、图示形象而逼真地标明蝙蝠怎样探路夜飞,使学生能看出蝙蝠的嘴能发出超声,耳朵能接收超声的这种特殊本领。这部分的板书,便于口述,加深印象,从而起到了帮助理解,加深理解的作用。

第三步,教学第七自然段,放手让学生熟悉运用上面所学到的知识规律。为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使飞机也能夜间飞行,我着重指导学生理解的部分是:相当于蝙蝠的嘴和耳朵。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第一部分板书,用相似的有关文字和线条表明飞机夜飞的道理,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部分板书。(略)

为了面向大多数,让每个学生得到练习的机会,人人动脑,个个动手,我将印好的小练习纸条发给学生,分小组讨论填写。并让学生说出填写的道理,并按图示的内容,口述出飞机靠雷达夜航的过程。这样的笔练加口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课堂气氛活跃,改变了过去阅读教学只是单一的口说答问的形式。整个板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这样,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凝成了一个新的有机整体。

三、沟通联系,激发思维

1.在学生掌握了围绕段落的主句进行叙述的方法后,联系第5课《海底世界》,让学生比较两篇课文在写法上的异同点,从而懂得科学性的课文一个段落的主句可以放在这段的前面,也可以放在这段的后面这一知识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去阅读相类似的课文。

2.在学生已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扣住课题进行牵引:蝙蝠和雷达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在这时提出这一问题,基本上已是水到渠成了。学生都能明白雷达的发明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于是,我因势利导,话题一转讲:科学家就这样从动物、植物身上得到启示。他们细心观察,认真思考,不断实验研究,进行发明创造。于是,再问学生:人们还从哪些动物、植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过什么呢?让学生们联系课内外知识讨论潜水艇、水草和锯、蜻蜓和直升飞机、人脑和电脑等,激发学生对仿生科学兴趣。

3.在这堂课的环节中,我有意识地安排了处处联系课外阅读知识。如讲到科学家第一次试验蝙蝠的眼睛蒙上后铃不响时,我设问:照这样说蝙蝠的眼睛是不起作用的啰!有谁从课外书中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运用课外书中的知识,蝙蝠的眼睛不起作用,是因为它的视力已退化,是动物世界的盲人。又如,讲到雷达的荧光屏能显示无线电波所反射出来的物体时,让学生讲自己在课外书中所学到的有关知识,以加深对课外知识的理解。〕

《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2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正确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 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 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 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 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 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 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四、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 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 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要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3. 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4. 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5. 小结:

a) 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

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b) 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些问题。

五、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

2.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懂得蝙蝠飞行的原理。

3.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设疑。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

出示课题:34蝙蝠和雷达

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雷达是什么?大家在预习时都查了资料,谁愿意介绍一下?

(2)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初步感知,整体阅读。

1.读课文,边读边想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悟:雷达是根据蝙蝠的探路方法发明的。

三、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既然雷达是从蝙蝠的探路方法得到启示的,那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1.让我们先来看看蝙蝠的探路方法

教师引读:

蝙蝠,能够在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它飞行起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谈谈你对蝙蝠飞行技巧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出示: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比较一下这两句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

同桌讨论 指名交流

(1)蝙蝠到底是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呢?

读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请用直线划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

(2)科学家们依靠几次试验得到证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组学习

比较三次试验的方法完成表格:

试验的条件( )

第一次试验:蒙住蝙蝠( ),结果( )。

第二次试验:蒙住蝙蝠( ),结果( )。

第三次试验:蒙住蝙蝠( ),结果( )。

试验得出( )

(3)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呢? 读读课文,说一说。(配合图片,进行理解)

2.让我们来看看雷达是如何工作,给飞机导航的。

读读课文,再来谈一谈。

3.你能谈谈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它们的共同点是:遇到障碍物会将无线电波反射回来。

四、归纳总结,课外拓展,收集信息。

1.人们正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启发,发明了飞机的导航系统。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从而产生的发明。

比如:看到鱼能在水中自由沉浮,发明了潜艇。这些,被叫做仿生学。

2.请你查找有关资料,看看人们还有哪些发明和动物有关,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

《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

《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介绍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夜晚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 对于聋校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不足,所以要读懂课文从中受到启发,弄清蝙蝠夜晚能安全飞行的道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我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终于”、“难道……吗?”造句。

2、 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4、了解飞机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要理解课文内容正确认识蝙蝠和雷达(飞机夜行)的关系,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蝙蝠的'飞行原理,所以弄清科学家的试验过程,了解蝙蝠夜里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夜航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综合以上情况,为了较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预计要三课时来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初步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深入体验,精读感悟。

第三课时:巩固知识,积累语言。

第一课是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说说哪些东西是可以在夜晚飞行的?从而引出“飞机为什么能在夜晚安全飞行?”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以“飞机夜行和蝙蝠夜行的秘密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文,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预习情况,初步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飞机夜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的,从而理清课文的思路,初步了解各段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蝙蝠在夜晚飞行的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

接下来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这一课的 教学中,我将以设疑悬疑——悟疑解疑——创造性思维训练,这种教学思路引导下,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学生不仅读懂了课文,认识也逐步加深。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导语切入,设疑质疑。

1、一开始我出示蝙蝠图,同学们知道蝙蝠哪些特点请说出来。好多同学都知道它一般是夜间出来活动。它夜间出来活动有什么特点?

2、由设疑引到学习第3自然段,通过评读,学生很快找到了蝙蝠夜行特点——安全灵巧。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夜里看清所有的东西吗?由这一问题引到了3次试验。

(二)扣住疑点,进行解疑训练。

抓住疑点,紧紧围绕“3次试验”这个难点,启发学生展开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1、了解试验过程,为解疑铺路搭桥。设计自行填表格的形式,了解3次试验的方法和结果。

2、抓住重点句子,悟疑解疑。可抓住这样一个重点句子:3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3、蝙蝠探路与雷达导航有什么科学联系?通过6、7小节对比,深入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导航的内在联系。

五、说板书

用简图形象地画出蝙蝠探路的过程,又让学生画出了雷达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一看板书就能明白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蝙蝠和雷达

障碍物 (超声波)

嘴↗(超声波) 耳朵

障碍物 (无线电波)

雷达 (无线电波) 荧光屏

《蝙蝠和雷达》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5

【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情况的研究,找出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常识兴趣的一篇说明文。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生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

1、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建立在《大纲》和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之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说教法】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应该以训练学生的阅读基本功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渗透了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愉快教学法:有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心理压力,心情愉快的情况下的学习效果要比心情紧张、恐惧时的学习效果要好。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2、以读导学法:语言文字的学习关键在于“悟”。从朗读中理解文意不愧为一种较好的悟文方法。因此,我在整个教学程序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重点词句的品读,让学生从读中去感悟,从读中去理解。

【说教学过程】

为了从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用“品读、感悟、做练习、说话复述”的方法来学习课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说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引入学习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不例外。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在导入课文时出示蝙蝠标本及雷达图,并激趣提问:“同学们,这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扶后放调动兴趣,这个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理清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因此,我讲课的侧重点是第六、七两个自然段。我针对三、四、五三个自然段内容较为浅显的特点,主要采用“以读为导”、“先扶后放”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为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做好铺垫。四、五两个自然段虽不是重点段,但却是让学生理解蝙蝠飞行原理的关键,因此在讲课时也不能掉以轻心,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对三次试验的学习。我先让学生从朗读中理,再用“扶”的方法指导学生完成二、三次试验的填表。为了巩固学生对三次试验内容的学习,我采用男女同学用动作来演译三次试验过程的方法加深理解。三次试验得出的结论我摒弃了传统的繁锁的讲解,用了几种形式的朗读,有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法,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蝙蝠的飞行。

重点段训练能力

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段中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良机,我在教学中渗透了读、写、听、说四种能力,让学生从动脑、动手中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我先让学生朗读理解文意,再根据自己的理解划出原理示意图,小组交换意见,最后让多名学生尝试根据示意图将蝙蝠飞行的原理复述。

既然明白了蝙蝠飞行的原理,那么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难度就不大了。在这段的教学中,我决定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先让学生从读中理解文意,再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划出原理示意图。到此,学生对雷达工作原理和蝙蝠飞行原理已略知一二,但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还是较为含糊的。我再让学生根据已划出的示意图用“相当于”说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让多个同学根据示意图用自己的话讲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让学生轻松地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总结、延伸

在课文的总结中,我也不放弃这个培养学生能力的好机会。我引导学生从科学家在蝙蝠夜间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雷达这一件事例中思考,让学生从生活中举出利用仿生学原理发明事物的例子,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最后,我根据同学们所举出的例子,从中渗透德育教育:平时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我们的生活,才会提出问题,有所发现。

板书设计突出难点

我根据本课要解决的重难点设计了图表式的版书,它既能突出课文的重难点又较为形象直观,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中第二三次试验的填表是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填的,图中的填空及画线是学生在黑板上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