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治东阿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李盛老师

《晏子治东阿》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及虚词。

2.筛选信息,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教学重点及难点】

筛选信息,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要点】

一、 通读课文,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及解释: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责备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仓库少内。 内:交纳

D、便事左右。便:能言善变。

E、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死:为动用法。F、属托不行,货赂不至。属:同“嘱”

G、并曾赋敛。曾:同“增”。

H、寡人无复与焉。与:参与,干预。

二、 结合课后练习一、二,理解文中所表达的中心。

三、 结合课后练习四,辨析“而”的用法。

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五)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六)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2、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例如: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

3、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3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屡次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仓库少内。 内:交纳 D、便事左右。便: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3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 货赂: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 再拜:拜两拜。

(1) 重点词语。

数之:责备。

大诛于子:责罚。

属托:走后门。

货赂:钱财。

权家:在朝中掌权的人家。

(2) 通假字。

曾通“增”增加。

仓库少内:内通纳,纳税。

辟:通“避,退避。

(3) 词类活用。

臣请死之:为动用法,为……而死。

以利贫民:使动用法,使……受利。

(4) 人物形象:智慧多谋,能言善辩。

(5)结构:晏子治东阿三年——召而数之——请改道易行——迎而贺之——晏子论道——景公席而谢之

翻译:晏子治理东阿三年,齐景公召他来并责备他说:“我认为你还可以,才让你去治理东阿;如今(谁知东阿)却被你治理得混乱不堪。你退下去自已仔细反省吧,我要对你进行大大地责罚。”晏子回答说:“臣子我请求改变方针和办法来治理东,如果三年后还治理不好,就让我为此事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这样,到了第二年年终朝廷考核地方官政绩(进行表彰)时,景公迎上来祝贺晏子说:“您治理东阿很好啊!”晏子回答说:“臣子我从前治理东阿,不向你身边的人讨好说情,不送钱财;水泽池塘的鱼,全用来使贫苦百姓受利。在这个时候,百姓没有挨饿的,可是国君您反倒怪罪我。如今我治理东阿,首先讨好你身边的人,给他们送钱财,加倍征收赋税,少上交给国库,(用来)逢迎讨好你左右的大臣,水泽池塘的鱼,交给权贵人家。在这时候,挨饿的百姓已超过半数了,国君您反倒迎接我、祝贺我。臣我很愚蠢,不能再去治理东阿了,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给有才能的人让路。”晏子说罢,拜了两拜,景公于是离开座位向晏子道歉说:“您还是勉强坚持去治理东阿吧。东阿,是您的东阿,我不再干预你的政务了。”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许之。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子之治东阿也!甚善矣,”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塘)波之鱼,以利贫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会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波之鱼,入于权家。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再拜,便僻。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东阿者 ,子之东阿也。寡人无复与焉。”

3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屡次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仓库少内。 内:交纳 D、便事左右。便: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3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 货赂:钱财礼物。

D、再拜,便僻。 再拜:拜两拜。

33、下列句子正确的解释是(2分)

(1)寡人将大诛于子 (2)陂波之鱼,以利贫民。

A、(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

B、(1)我要大大地追究您的责任。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

C、(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给贫民谋利。

D、(1)我要对你大大地责罚。 (2)水泽池塘的鱼,用来使贫民受利。

34、以下六句话,全都与晏子治理东阿正确做法有关的一组是(2分)

①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 ②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③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④并会赋敛,仓库少内。

⑤当此之时,民无饥者。 ⑥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A、①③⑥ B、②③④ C、③⑥ D、②⑤

35、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赞扬,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责怪。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B、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却受到景公赞扬。晏子对景公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看法,要求辞职。景公醒悟。

C、晏子先前治理东阿无方,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D、晏子先前治理东阿,廉洁自律,一心为民却受到景公责怪,后改道易行,受到景公赞扬,晏子愿为景公终身效力。

〔31、A,(考察实词用法,数:动词,责备。)

32、B,(考察文言文词义的古今意义,\'自察\'有自省之义。)

33、D,(考察翻译能力,\'诛\'是\'责罚\'意,\'利\'为使动)

34、C,(考察对全文的理解能力。要注意题干中\'正确做法\'四个字,(1)不是晏子做法,而是请求。(20是齐景公称赞晏子的话,(4)是错误的做法。(5)是晏子的业绩。) )

《晏子治东阿》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 8课,《晏子治东阿》。先请同学们用两=分钟时间各自朗读两遍。开开始学生朗读 (板书:18晏子治东阿;通假、活用、古今、虚:词、句式) (教师投影展示生字生词“召而数之、货赂、陂池、便事、乞骸骨、子强复治东阿、无复与焉”,并请同学们齐读两遍)

师:下面请大家将《晏子治东阿》齐读一遍。(学生齐读)

师:非常正确,所有的读音都读对了,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范读这篇课文。有没有人愿意主动举手来试一试呢?(生1范读)

师:读得非常好!掌声鼓励!好,通过朗凄,我们在对文章内容大致有所了解_r,接下来,我要请大家来回答两个问题。(投影展示:1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第一次治理和第二次治理的具体情形是怎样的呢?)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齐):晏子治理东阿。

师: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文章讲的是晏子治理东阿的故事。那么晏子是怎样治理东阿的呢?他一共治理了几次7

生(齐):两次。

师:他两次治理东阿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生(齐):不一样。

师:如果不一样的活,到底有什么区别呢?(投影展示:前臣之治东阿也 ?今臣后之治东阿也)

师:从晏子自己的话可以看}};,从时间上来说分为“前臣之治东阿也”,“今臣后之治东阿也”.大

家先找找看晏子之前是怎么治理东阿的,请同学们用原文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2:“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

以罪臣。”(投影展示: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平民,当此之时,民无饥

者,而君反以罪臣)

师:这位同学不仅把过程说出来了,还指出了具体结果。“当此之时,民无饥者”。大家继续看幻灯

片。“属托不行”的“属”字是用红色显示的,“以利贫民”的“利”是用绿色显示的。先来看这个“属”字。

《晏子治东阿》背景知识

春秋时期,齐国名臣晏子受命治理东阿。上任伊始,晏子便实地调查,了解民情,制定方案,亲自指挥修筑道路,开垦荒地,维护社会治安,净化民俗民风,惩治懒人恶人,处事不卑不亢……。经过三年的精心治理,东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百姓乐业,一派兴旺景象。而此时,许多“佞人”四处告状,诉晏子治理不力,没有政绩,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齐景公召见说: “我以为你有才能才派你去治理东阿,可你越治越乱,实在令我失望,只能免了你的职务。”晏子没有强辩,而是请求齐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此后三年,晏子不修路,不理事,不惩治懒人恶人,决狱断案,袒护豪强,甚至营私舞弊、欺上瞒下,但赞誉之声却传遍了全国,齐景公亦欲奖赏他。最终,晏子以自身的行为,告诫齐景公“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则天下治平,百姓和集”。也就是说,判

断一个人是否忠诚、贤能,不能凭个人好恶,道听途说,而应客观公正、准确评价,才能慧眼识才、知人善任。

读完这则故事,笔者不禁联想到如何评价干部、怎样看待干部政绩的问题。齐景公对晏子的评价之所以会与事实相去甚远,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齐王一人说了算,缺少严谨的评价机制,即使有左右大臣参议,但还是少数人的意见,没有能够充分体现民意;二是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齐王看似根据“公论”下的结论,但因缺乏深入调查,终被馋言所害。晏子成绩斐然时被评为“不称职”,成绩平平时却被评为“优秀”,这虽是历史的幽默,但同样也折射出当前干部评价体系中的一些弊端:

一是从评价主体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上级组织和领导说了算,导致少数干部存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不健康心理,从而衍生出“形象工程”、“官观工程”之类的“唯上”政绩、“作秀”政绩;二是从评价内容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 GDP、企业规模、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等重点指标的量化考核,使得一些干部为了完成“任务”、达到“目标”,不惜违背客观规律,杀鸡取卵,涸泽而渔,搞“速成”政绩、“蛮干”政绩;三是从评价的表现形式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图表数据和座次排名,导致少数干部想方设法制造“数字”政绩、 “泡沫”政绩;四是从评价结果的使用上看,少数地区和部门偏重于单位基础好、发展速度快、工作绩效明显的干部,而对那些在艰苦环境中,克服困难,付出更多精力和心血,而绩效不明显的干部或短时间内看不出成绩的干部却难得重用,这就容易使那些埋头苦

干、踏实工作的干部心理失衡,产生“无为”政绩、“短期”政绩心理。

评价干部是一面旗帜,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能否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干部,能否科学辩证地评价一个干部的政绩,关系到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关系到选人用人的正确导向,关系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要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政绩,就必须在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解决好“由谁评、评什么、怎么评”的问题,真正把干部的政绩放到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去考证,放到历史的大舞台上去甄别,放到群众的大检阅中去认定,放到实践的大熔炉中去提炼。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干部树立和落实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和发展观,做到情为民系、权为民用、利为民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