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王明刚老师

《谈读书》教案

教学目的: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

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2)名人论读书: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名人读书的趣事:

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

列宁读书趣闻

马克思读书趣闻

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谈读书》教学参考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古人谈读书的诗句

古人谈读书的诗句

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留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晚唐诗人杜荀鹤,酷爱学习,他写有一首优美的《闲居书事》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对读书情有独钟,他写过多首关于读书的诗。其中有千古流传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儿子,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

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写有劝人们读书要专一,切忌胡思乱想的《怜思诗》:“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代诗人袁枚一首读书诗提醒了人们,读书要求理解,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有关读书作文

读书使我更坚强

我自小体弱多病,听爸爸妈妈说我三岁才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同伴都不与我玩,嘲笑我是个傻孩子。妈妈听到总是偷偷的抹眼泪。妈妈怕我受到伤害,总是把我关在家,不让我出门。怕我寂寞,妈妈给我买了许多连环画,如《鸡毛信》、《保密局的枪声》《三国演义》等,自此我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那时我的胆子特别小,偶尔出门就被同龄的那些可恶的人嘲笑,说飞机来了,来抓你啦,我吓得掉头就跑,他们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甚至说你趴在地上学狗叫、学狗跑,飞机就饶了你,我则受尽了屈辱。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伤害,我就躲进我的小巢,继续与我忠实的伙伴书为伍,随着书中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感情也大落大起。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人书已不能满足的的需求,记得我读的第一本书是从舅舅的书筐里淘出的宝贝《第二次握手》、《人生》,虽说那是并不知道那两本书在当时的文学效应和社会效应,但足不出户的我也从苏冠兰、叶玉菡、丁洁琼他们的三十多年曲折的爱情经历和科学救国的坎坷经历中知道了世道的艰难并没有磨灭他们刻骨铭心的爱情和对祖国的热情。

到了小学高年级,我开始读名人传记,了解到伟人不凡的业绩后面往往藏着人所不知的辛酸经历。读了霍金的《我的病历》,发现自己以前所受的磨难根本与他无法相比,我受到的不过是我所谓的精神创伤,可霍金所受到的则是疾病的折磨,不治之症对他的几乎致命打击并没有改变他对科学事业的追求,反而更激发了他与病魔做斗争的勇气。虽说他也有过失落、悲伤,甚至是厌世,但他凭借自己的顽强意志走出了低谷,获得了重生,他的“黑洞”理论使他成为继爱因斯坦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由此我感到我不能再消沉,尝试着与人交往性格不再那么孤僻。

进入中学,老师安排的读书课使我受益匪,我逐渐认识到了更多的伟人:读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我了解到贝多芬这位杰出的天才的命运之路却是崎岖坎坷的。他少年丧母,情场失意,双耳失聪,生活潦倒,命运对他是多么的不公啊!然而,所有的磨难只是使他变得更加坚强:他痛苦,却不肯屈服于命运;他贫穷,却既不趋炎附势,亦不迎合潮流,始终保持独立的人格;他孤独,却能以热诚赤子之心爱人类。

“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英雄的气息。”这是罗曼?罗兰在卷首语中开宗明义的一句话。而贝多芬就是这个英雄!他遭遇了种种困难、挫折,他失败过,苦恼过,但他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大生命力,在任何逆境中都不放弃奋斗,牢牢把握着自己的命运,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一切困难。

贝多芬是不幸的,那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更是不幸的。在他双目失明,全身残废的情况下,靠那只惟一可以动的右手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一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竟如此坚强。

读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在书中这样写到:“如果每个人在他生命的初始阶段患过几天盲聋症,这将是一种幸福”。说真的,看到她这句话,我的心很疼,眼中泪忍不住滴了下来。她没有一双明亮的眼去欣赏七彩的阳光,她没有一双健康的耳朵去聆听大自然的音符。可我在挫折后是显得那么的不堪一击,同伴嘲笑的鞭子没几下就抽断我的脊梁。

我从伟人的事迹中站直了身子,我也逐渐能与人交流,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帮助下,也敢班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还敢在全校师生面前放声演讲。说我还显得有点儿稚嫩、有点儿怯场,但我终于昂起了头,挺起了胸膛。今后我还将继续与书为伴,因为读书使我更坚强!

《谈读书》评课稿

《谈读书》这节课的教学有两个突出优点:

一、老师善于鼓励和表扬学生。马老师语言幽默风趣,整堂课氛围轻松、愉快,这一点大家都看到了听到了。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和看法。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成功都给予充分欣赏和关注,以激励性的语言、鼓舞、唤醒学生主动参与的信心,因而本节课学生学习兴趣浓,师生配合默契。

二、用抓重点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落实这个教学难点和重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针对重点段,学生边读课文边选择,边思考边回答,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自读自悟,渗透了新课标最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论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