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之死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阿林老师

《苏格拉底之死》教案

一、导入

交流自主查找的资料,谈谈你所了解的苏格拉底。

二、研读课文

(一)圈画文中关于苏格拉底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侧面描写。

(二)小组合作,讨论并归纳苏格拉底的形象特点。

明确:

1.苏格拉底关于“快乐与痛苦”的认知——不屈服于现在的痛苦。

2.嘱托朋友和弟子们要照顾好自己——对自己哲学观点的执著。

3.从回答朋友如何安葬自己的话语中看出,苏格拉底坚信自己是法庭错误的牺牲品,消失的只是躯体,自己的思想是正确的,是长存的——可见他对信念的执著与对黑暗的不妥协。

4.从典狱长的话语中,可看出其“高尚、伟大、勇敢”。

5.服毒时的坦然、从容、镇定——可看出他与现实社会的决裂。

6.嘱托克里托还鸡——诚实、守信。

(三)研读语句

1.苏格拉底对“快乐与痛苦”做出怎样的判断?苏格拉底说:“我感到快乐随着痛苦而到来。”临刑前他为什么这样说呢?

明确:不会同时降临,却紧紧相随。

苏格拉底被处死的原因是他坚决同黑暗势力作斗争,而以“渎神”获罪,他即将赴死,当然痛苦,但他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信念,当然又是快乐的。

2.苏格拉底在回答克里托如何“举行葬礼”的询问时 “优雅地笑了笑”,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明确:在死亡之日,他仍然泰然自若地与朋友、学生论证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以及生死的终极问题,孜孜不倦地告诫人们:肉体的需要,包括个人死后尸首的处理都是无须理会的小事,只有灵魂和精神才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3.怎样看待苏格拉底对朋友和弟子强调要“照顾好自己”“抓住我,不使我从你们的手指缝中溜走”?

明确:苏格拉底让朋友和弟子们“照顾好自己”的意义在于保留传播自己思想 的生命。“抓住我”实质是不放弃自己的思想。这与他强调“苏格拉底仍然活着”“埋葬的只不过是我的身体”是一致的,可见苏格拉底是多么坚信自己的哲学观点。

4.为什么苏格拉底说他“离开此世去得到至上的幸福”呢?

明确:对哲学家来说,死 是最后的自我实现,是求之不得的事,因为它打开了通向真正知识的门。灵魂从肉体的羁绊中解脱出来, 终于实现了光明的天国的视觉境界。

5.怎样理解“我与被交付法庭受审的苏格拉底根本不同”?

明确:“受审的苏格拉底”是统治者涂黑的人,而在苏格拉底看来自己是清白的。

6.如何理解典狱官对苏格拉底的评价。

明确:典狱官是国家机器的代表,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典狱官对苏格拉底的印象发生了转变,可见苏格拉底的正直与高尚。

7.如何看待苏格拉底服毒时的坦然从容与镇定?

明确:服毒就死时的苏格拉底非常平静,他劝慰那些伤心哭泣的学生。这样的行为有异于常人,因信念选择死亡,其意义影响深远。这种坦然从容与镇定,来自于自己深爱的哲学,认为自己所持的观点是幸福、快乐、不会枯竭的源泉。

8.服毒就死时的苏格拉底非常平静,并劝慰那些伤心哭泣的学生。这种行为有异于常人,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明确:作为一个“修养道德,寻求智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灵魂放心无虑,他相信,人要有良知,要对自己负责,智慧和信念的力量足以战胜死亡,所 以他坦然赴死,坚信自己的灵魂将有一个宁静的归宿。

9.本文的作者柏拉图, 通过他的描写,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苏格拉底?

明确:“最勇敢”“最有智慧”“最正直”的圣人形象。

三、拓展

苏格拉底名言:

1.我们的需要越少,我们越近似上帝。

2.想左右天下的人,需先能左右自己。

3.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

4.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5.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份。

6.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7.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8.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

9.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

10.任何确实的实验都说明,任何一种生理或心理的疾病都能靠吃素和喝纯水而减轻病情。

四、作业

1.积累苏格拉底的名言。

2.从苏格拉底的名言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条,写出自己的感悟。

3.完成练习题。

《苏格拉底之死》背景参考

公元前399年,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被判死刑。他死于其毕生热爱的雅典同胞之手,雅典公民民主投票的结果是:280:221。

生活于现代的我们,已经无法亲历苏格拉底作最后申辩的场景,但在柏拉图,这位苏格拉底天才的学生笔下,苏格拉底如此生动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读《申辩》,我们为苏格拉底的滔滔雄辩所倾倒,又为雅典人的冷酷无情而愤慨万分。读《斐多》,我们为苏格拉底从容不惧的风采惊叹神往,又为这样一位伟大的先哲如此死去悲叹不已。

有人说,柏拉图首先是一个文学家。的确,读柏拉图的对话录,就像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的小说,现代的读者往往随着柏拉图的生花妙笔沉浸于苏格拉底的的智慧与命运之中。然而,作为法学院的学生,我却不得不抛开单纯的文学视角,而试图戴上法律这副有色眼镜来审视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首先需要声明的是,对这一事件的解读,远远超出我的学术能力,因为对西方哲学、政治学等知识传统的欠缺,使我不可能挖掘出其中可能蕴涵的深刻内涵;其次,对此一事件的解读,自柏拉图以降,无数先哲后贤已经写出了汗牛充栋的伟大著作。限于知识积累的贫乏和条件的限制,我不可能将所有对这一事件进行解读的著作文章一一找出,甚至不能找出其中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我的这些文字就只能是对自己的一种交待,是对自己在阅读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之死时产生的一个疑惑的自我解答。这个疑惑就是,为什么以民主著称的雅典会将苏格拉底这样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判处死刑?换句话说,苏格拉底为什么会死于民主的审判?

有人说,苏格拉底死于民主的暴政。甚至有人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 我从托克维尔的著作中虽然了解了民主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但在解读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时,我却宁愿断言,苏格拉底之死不是民主之过,至少不是民主一己之过,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司法,死于披着民主外衣的雅典司法。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少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

让我们先暂时放下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悲叹,而用一种法律人的视角,看看判决苏格拉底死刑的雅典的司法是如何运作的。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对雅典司法的描述是,雅典“有公众法庭制度,这些法庭由全体公民或由全体公民中选出的人们组成,有权审判一切案件,至少大多数案件,包括那些最重大的案件,例如审查政务和财务报告、法制事项以及公私契约。” 雅典的法庭“审判官人数六千,由公民抓签选出,当时雅典人民共有十族,每族选六百人。但审判时,审判官未必全体出席。出席人数自四五百以至上千不等;出席若是偶数,就要另加一人使成奇数,以免投票不能表决。审判苏格拉底案件的共五百零一人。” 并且,所有的这些审判官任期只有一年,一年后将重新选出,而且,每个公民一生中只能担任两次审判官的职务。

无需再作过多的说明,我们已经能够看出雅典的司法与现代的司法理念是背道而驰的。苏格拉底也正是死于这样的一种民主的司法制度之下。也许,将雅典当时的司法制度与现代的司法制度相比较,可以看清苏格拉底之死有其必然性。

其一,雅典的司法是一种大众的司法。现代的司法理念强调,法官应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应当是法律共同体中的精英人物。而雅典的法官由抽签从所有的公民中产生,这样的司法不强调法官的知识的专业性,而强调人人的平等。

其二,现代司法理念强调法官任职的终身制,而雅典所要防范的正是这种终身制。雅典的法官任职只有一年,而且终身只能担任两次。这样的法官任职制度,实际上也就否认了法官的专业性。

其三,现代的司法强调法官独立,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不得干涉法官的审判。而雅典的审判是通过民主的形式进行的,每个作为法官的公民都有投票的权利。审判就是民主的投票,法官的判断在雅典即是大众的评判。

其实,当大审判团组成之时,苏格拉底就应该预见,他已经难逃此劫了。因为,在这个审判团中,有多少他曾经将对方诘驳的哑口无言的人,有多少被他证明为一无所知却自认为无所不知的人。这些人恨他,恨不得除之而后快。而正是这些人,现在是以审判苏格拉底的法官的身份坐在审判席上,他们将决定苏格拉底的生死。

也许,我们可以大胆想象,假如苏格拉底来到现代,接受现代司法的审判,也许他不会死。首先,起诉苏格拉底的罪名有二:一是慢神,二是诱导青年。这两项罪名在现代看来,都属于思想的范畴,是不能作为犯罪被处罚的。其次,作为现代的法官,他们会首先判断苏格拉底是否违反了法律,是否应当受到处罚。同时,这些法官还必须考虑苏格拉底的申辩,必须在判决书中对苏格拉底的申辩作出反应。如此以来,专业的法官很有可能会作出苏格拉底无罪的判决。既使对其作出有罪的判决,根据罪刑相适应的原则,苏格拉底也不会被判死刑。虽然这样的想象看起来有些荒谬,但通过这样的比较,我更加坚定了我的观点,杀害苏格拉底的真正的凶手是民主的司法,用我们国人熟悉的语言,或可称为人民的审判。

假如我上面的论断成立的话,那么,苏格拉底之死就不仅仅象有人说的那样是因为多数的暴政。苏格拉底之死,实际上反映出民主与司法之间的一种张力,这样一种张力表明,民主与司法并非一回事,民主与司法之间也许存在着一下重要的界限,如果逾越这些界限,对民主与司法都将是一种损害。而且,从苏格拉底被判决死刑这一事件中,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民主的司法造成了苏格拉底的死,那么,为什么司法不能是民主的?

在一个民主的社会,或者一个以民主自居的社会中,民主被认为具有天然的合法性。从国家政权的建构、政府权力的行使到司法审判,似乎只有与民主联姻才使其具有正当性。然而,从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中,我们却发现民主并非适用于一切领域。至少,司法领域民主是不能随意侵入的。我无法穷尽所有的理由,只能阐述几条也许是费话的理由。

第一,民主与司法的本质与追求是不同的。司法的本质是判断,是理性,因此,作为判断主体的法官,被要求具有专门的技艺,即法律的训练。在此,我们不妨重温英国17世纪的著名大法官柯克与当时的国王詹姆士一世的经典对话。柯克说:“法律乃一门艺术,一个人只有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对它的认知。” 虽然柯克的话针对的是国王,但对于一般的民众也同样适用。司法是一门专门的技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随便成为法官。既然不能设想一个不懂医术的人作为医生为病人诊病,又怎能设想一个不懂法律的人作为法官为社会诊病?司法的过程是一个依靠理性和知识作出公正判断的过程,是一个不能掺杂个人的利害关系在其中的推理过程,司法追求的目标就是公正。而民主的本质是人民主权,对民主最简单的理解即是少数服从多数,因为在民主的视野中,人人应当是平等的。正如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所指出的:“实际上,民主的正义观念指的是数量上的平等,而不是基于个人能力的平等;这种观念一旦占了上风,那么,多数必然成为主宰。不管多数的决定最终如何,它都意味着正义。因为他们会说,对每一个公民来说,那是平等的。”

《苏格拉底之死》练习题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编撰() 沐浴( ) 诀别( ) 家眷( )

厌恶() 咒骂( ) 奠祭( ) 祈祷( )

2. 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1)躯( ) ⑵ 镣( )

驱( ) 潦( )

岖( ) 缭( )

(3)殓( ) (4)惋( )

殄( ) 婉( )

险( ) 蜿( )

3. 填上适当的字,将下面的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于 无补 听尊便 光焕发 不成声

?阅读感悟?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4. 面对着苏格拉底的即将死亡,苏格拉底本人非常平静、从容,视死如归。而他的妻子和学生们都痛苦异常,文中的这些描写对苏格拉底的形象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