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终身教育制度模拟试题答案解析

张东东老师

终身教育制度模拟试题

1.很多人退休后仍然到老年大学继续学习,这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

A.终身性 B.大众性 C.未来性 D.公平性

1.【答案】A。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很多人退休后仍继续学习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思想。

2.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巴比伦 C.保罗?朗格朗 D.陶行知

2.【答案】C。

3.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 )一书中确定了“终身教育”思想,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A.《学会关心》 B.《学会做事》

C.《学会生存》 D.《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3.【答案】C。

4.关于终身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

B.提出者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C.它贯穿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

D.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一生

4.【答案】A。解析:终身教育是涵盖人的一生各个年龄阶段所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成人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终身教育并不等同于成人教育,但包含成人教育,涵义比成人教育更加广泛。

5.“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

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5.【答案】C。解析:“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终身教育的理念。

6.当代教育制度发展方向是建立和实施( )。

A.初等教育制度 B.中等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终身教育制度

6.【答案】D。解析:当代教育制度发展方向是建立和实施是终身教育制度。

7.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快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 )。

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7.【答案】A。解析:终身教育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快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8.( )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A.终身教育 B.继续教育 C.终身学习 D.合作学习

8.【答案】A。

9.关于终身教育思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终身教育使教育成为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

B.终身教育谋求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C.终身教育不包括非正规教育

D.终身教育已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接受

9.【答案】C。解析:终身教育不但使教育成为有效、公正、人道的事业,而且引发和推动着教育思想观念的巨大变革,指导和促进教育实践体系的创新与发展,教育不断从封闭走向开放。终身教育打破了学校对教育的垄断,实现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建立由各种形式的教育机构组成的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的教育网络。终身性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目前,终身教育已成为国际化的教育思潮,并为不同社会制度的许多国家广泛接受。所以C选项是不正确的。

10.关于终身教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终身教育是学习社会的基本特征

B.终身教育是为了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C.终身教育涵盖了人的一生,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D.终身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

10.【答案】B。解析:终身教育不光是发展人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它着眼于人的整个发展。

11.关于终身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终身教育就是成人教育

B.提出者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C.它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

D.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的一生

11.【答案】A。解析: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成人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故A选项错误。

12.“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体现了( )思想。

A.生活教育 B.终身教育 C.实用主义教育 D.要素主义教育

12.【答案】B。

希望以上终身教育制度的模拟题目,对大家备考教师资格考试有所帮助。中公教育竭诚为每一位考生服务。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考点

【高频考点提要】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2.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学记》、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

【高频考点速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的基本规律,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服务。

二、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1.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

(1)《学记》

《学记》是中国古代、世界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主张: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②“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③“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④“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2)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2.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

(1)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这种教学方法又称为“产婆术”。

(2)柏拉图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在历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4)昆体良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又称《论演说家教育》)。

(二)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17世纪以后,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及教育思想主要有:

1.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关于教学原则:他提出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第二,关于教学制度:他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第三,关于教学思想:他提出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2.卢梭

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卢梭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

3.康德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

4.裴斯泰洛齐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他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

第一,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第二,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第三,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

第四,西方教育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5.洛克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

第一,提出“白板说”。

第二,主张绅士教育。

6.赫尔巴特

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他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他将伦 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第二,他强调教师的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

第三,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

第四,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

7.杜威

美国教育家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

第一,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第二,“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第三,主张“在做中学”;

第四,学校即社会;

第五,提出五步教学法。

8.陶行知

陶行知,被毛泽东称为“人民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

(三)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

(1)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前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有着广泛影响。

(2)马卡连柯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他在流浪儿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

(3)中国的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编写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1)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著有《教学与发展》,他的理论核心是“以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著有《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

(3)瓦根舍因著有《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等著作中,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5)布鲁姆著有《教育目标分类学》,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

中学教资科目二考情及备考指导

一、考情一目了然

二、分析指导

根据“考情一目了然”中对各个题型的分布分析可以发现,各个题型考查所占的分值比例较接近,所以在中学科目二的备考过程中每个题型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本次针对考试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教育学部分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对于教育学这部分内容,既要求考生们理解,同时也要求考生们记忆。比如说对于单项选择题多数考查的是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要求大家识记教育、课程、学生等相关概念以及重要代表人物;而对于案例分析题则要求大家在理解理论的同时能够找到案例中人物的特点以及具体的行为遵循了哪一个理论。对于简答题而言就要求大家多看多背了,但是尽量找一些口诀记忆,优化记忆策略。尤其是教学、德育、新课程改革以及班主任工作的部分都属于材料题和简答题的常考知识点。让我们来感受一下这部分内容的考查方式以及应该如何有针对性的备考。

考题再现:

1.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建立,作者是( )。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以及相关教育理论。教育学创立阶段代表人物主要有赫尔巴特、夸美纽斯、卢梭、杜威、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其中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教育学之父。故选A项。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这一说法遵循了德育原则中的哪一个原则( )。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中的德育方法。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主要有六个,其中榜样示范法强调发挥榜样人物的作用让学生学习模仿,最后产生和榜样一样的行为进而提高自己的品德;选项B陶冶法强调在德育过程中采取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方式进行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品德。说服教育是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与题干不符。D选项品德评价法又叫将惩罚,是教师通过奖励和惩罚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指导的方法与题干描述不符。故选B项。

3.根据班主任工作内容简述后进生的教育。

【参考答案】:

对后进生进行教育要做到:①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③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④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⑤对后进生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4.罗老师是一名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她在讲《蒹葭》这篇课文时,首先,用深情的语言介绍了这首诗歌的内容:“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之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其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罗老师还找来相关视频,先带领学生疏通文意,然后一起观看视频,感受诗歌的韵律感。除此之外,罗老师突破常规,设计了“以诗译诗”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诗歌研读的热情,并采

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找情感的交汇点。对学生持有的不同看法,罗老师没有直接回复,而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适时点评。第二次课,课前罗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古诗。

该老师的做法贯彻了哪些主要的教学原则?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该班主任的做法贯彻了以下教学原则:

①该老师贯彻了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形象的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罗老师用形象化的语言介绍诗歌内容,并播放相关视频,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这一做法遵循了直观性教学原则。

②该老师贯彻了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罗老师突破常规,设计“以诗译诗”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诗歌研读,启发学生思考诗歌描绘的意象,这一做法遵循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③该老师贯彻了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材料中,罗老师在第二次课开始前,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利于巩固并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这一做法遵循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对于这道案例分析题我们可以发现不仅考查我们对教学原则的理解,能够明确哪些行为具体对应的原则是什么,并且还要能做到有理有据的进行说明,因此要求大家一定要去识记相关的理论。那么对于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而言,我们有一些小技巧来帮助大家记忆,比如“冯巩找阴凉,寻思理直发”这一口诀就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解决识记问题。

那么在进行案例分析题的作答时也要注意一定的规范。通常我们会以“总-分-总”的方式进行答题。

总:首先对案例中的教师行为表现进行总的概述。

分:分条列点的证明自己的观点,先陈述理论部分,接着对理论进行相应解释,最后结合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进一步说明。

总:总结某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看心理学及教育心理学部分的主要内容都有哪些:

对于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部分单选题多考查理解类知识点,简答题依然以识记为主。其中教育心理学中如学习动机、学习理论、问题解决与创造性的知识点理论性较强,需要考生多积累相关的事例和习题深入了解,而心理学中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多考查识记类知识点。对于遗忘,学习心理等地方考查材料题或者简答题的比例较多,考生可多积累例子加深理解,同时也可结合历年试题掌握考点比重。

考题再现:

1.儿童在其发展早期,往往会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后来,当他们看到越来越多会动的东西(如纸飞机)并没有生命时,就会修正自己原来的认识,这种建构知识的方式是(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展观。皮亚杰认为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而人类所有的心理反应归根到底都是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适应分为同化和顺应。同化是指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题干中强调早起认为所会动的东西都有生命,后来看见飞机会动无生命就修正了原来观点,此处原有认知发生改变,属于顺应。故答案为B。

2.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定势与功能固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