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见梁襄王》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体会孟子的治世精神。
2.学习课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3.进一步体会孟子生动的语言。
二.重点难点化解
1.背景知识 孟子处于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社会矛盾更趋激烈,兼并战争日益频繁。正如孟子所说:“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时者也。”孟子到处宣扬“保民而王”、“仁义为本”的思想感情,在当时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孟子首先到梁(今开封)谒见梁惠王,向梁惠王游说,并在此时见到了梁惠王的儿子,也就是梁襄王,于是,便有了他与梁襄王有过的仅此一次接触的记载,虽然时间短暂,言谈简要,可是,由此一斑,也可见孟子的思想核心和高超的讲话艺术。当时,孟子已经七十岁左右,先前游历过许多国家,与梁惠王也有过多次接触,因此,这时,孟子的思想是很成熟的,经验也是很丰富的。
《孟子见梁襄王》以孟子见过梁襄王后,向他人转述他与梁襄王对答的情况,表现了主张“仁政”“王道”的一贯思想。
2.名家评点 清代刘熙载:“孟子之文,至简至易,如舟师执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费力者不觉自屈。”(《艺概?文概》)汉代赵歧《孟子题词》:“孟子长于比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郭沫若《十批判书》:“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
3.犀利特点在文中的体现 孟子对梁襄王的应答,词锋尖锐。“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而“今天下之人牧,示有不嗜杀人者也”。这既概括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提示了尖锐的阶级矛盾,更是毫不留情地把梁惠王、梁襄王也都一概列入嗜好杀者之列。孟子与梁襄王一番应答之后,梁襄王仍没有反应,孟子见在梁无法施行他的政治主张,便毫不犹豫地由梁到齐。孟子的言词在此文中毫不婉曲,简直是直截了当,这些表现和言语反映到《孟子》中,自然就显得犀利了。
4.引而不发的讲话艺术 梁襄王的话题是“天下恶乎定?”孟子回答以“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孟子对以“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襄王的问话不如他父亲梁惠王能提出一些自己面临的矛盾,步步追问的都是治国的常识性问题,孟子以严密的逻辑联系,用启发与阐释相结合的言论,使之启蒙益智。作为一国之君,只有使天下归附,才得人心,这就要爱民保民,绝不嗜杀好战,那么天下归于一统,社会也就安定了。孟子循着梁襄王问题的思路,逐步提示所要讲的内容,而不径直揭底,使对方在获得满足之时,又有新的不满足,这种引而不发的讲话艺术,较之捷言尽说更能收到效果。
5.一组相互关联的比喻 孟子将人民盼望不嗜杀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间的旱苗盼雨。久旱苗“槁”将枯死,这时天空“油然作云,沛然作雨”,那么禾苗自然“浡然兴之”。这个比喻还暗含了对比,苗的“槁”与“兴”的对比,说明雨对禾生死荣枯的关系,显示了人民对明君与暴君的态度。孟子形容天下人民归附不嗜杀者,用“水之就下”,无法抗拒作比,真是貌合神契。另外,两个比喻相互照应,前以天上雨水比君泽,后以地上流水比民心,两喻相互关联,又各赋其义,自然又新颖,为人熟知又让人深感贴切。
三.相关知识补充
关于“七八月之间旱”:这里的七八月,用的是周历。周朝历法,以夏历十一月为正月,所以周历的七八月,即夏历的五六月。
四.基础要点扫描
1.一词多义
就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接近,走近 由水之就下 趋向
乃谢客就车 登,上
孰能御之 阻止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驾着,乘着
御 振长策而御宇内 控制,统治 以御于家邦 治理
腥臊并御 用,使用 入则御前 侍奉,侍侯
御花园 皇帝所使用的 莫之能御也 抵御,抵挡
2.通假字
卒然问曰 通“猝”; 浡然兴之 通“勃”,奋发,振作; 由水之就下 通“犹”。
3.常用虚词
其如是,孰能御之 助词 必先苦其心志 他的
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它 亦各言其志也 自己的
其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你的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其中的
则齐国其庶几乎 语气词,表示推测,大概,也许
吾其还也表祈使,还是 其真无马邪 语气词,表示反诘,难道
《孟子见梁襄王》解题指导
一 熟读课文,说说孟子是怎样运用譬喻阐述统一天下的道理的。
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通过熟读课文,复述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进一步了解孟子运用譬喻阐述统一天下的道理。有了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孟子的论辩艺术和语言特色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相信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学生能用现代观念审视有关内容,更应该受到鼓励。此题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二 阅读文言文,要注意文中的通假字。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2.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3.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4.盖亦反其本矣。
5.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通假字是文言文阅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此题是本单元惟一一个有关通假字方面的练习。此题所选的通假字涉及本单元已学过的几篇课文。具体参考答案为:
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卒,通“猝”,突然。
2.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由,通“犹”,犹如,好像。
3.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说,通“悦”,喜悦,高兴。
4.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何不。
5.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田,通“败”,打猎。
《孟子见梁襄王》测试
1.加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语人曰:“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语:y)
B.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恶:w&
C.则苗浡然兴之矣。 浡:b$
D.王知夫苗乎? 夫:f&
2.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两组是
[ ]
A.孟子见梁襄王
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B.天下恶乎定?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C.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六王毕,四海一
D.望之不似人君
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3.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就:接近,走近。
B.其如是,孰能御之 其:如果。
C.诚如是也,民归之 诚:如果。
D.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油然:自然而然地。
4.通假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卒:通“猝”,突然
B.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由:通“犹”,如同
C.王说,曰:“诗云: 说:通“悦”,欣悦
D.盖亦反其本矣 盖:通“盍”,何
E.吾王之好田猎 田:通“畋”,打猎
5.对加粗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②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③就之而不见所畏焉。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 ]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课内纵横
阅读文段,完成6—9题。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6.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突然问道:“天下要怎么样才能安定呢?”
B.天下莫不与也。
——天下没有不归附他的。
C.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
D.其如是,孰能御之?
——如果这样的话,谁能抵抗它呢?
7.孟子在本文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梁襄王给孟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________
9.文中两个比喻有怎样的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实践
阅读文段,完成10—16题。
寡人愿安承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无疑。”
10.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庖有肥肉p2o 野有饿莩pi3o
陷溺其民n@ 始作俑者y%ng
B.深耕易耨n^u 杀人以梃t!ng
孝悌忠信t@ 童叟无欺sh%u
C.率兽食人sh0 铤而走险t!ng
轻徭薄赋b$ 厩有肥马ji)
D.孤家寡人gu3 丧地失师s4ng
鞭挞棰楚t4 深恶痛绝w)
11.加粗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
A.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其:代词,这些人。
B.愿比死者一洒之 比:为,替。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孝悌:孝顺父母,恭顺兄长。
D.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陷溺:使陷到井里,淹在水中。
12.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兽相食,且人恶之
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B.有以异乎?
无以异也。
C.夫谁与王敌?
今夫天下之人牧
D.为民父母行政
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13.加粗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B.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
C.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D.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14.引用孔子的话,起到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段使用了类比和对比手法,请指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解决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C(谒见/看到。B.怎么样。C.统一。D.远望/盼望)
3.D(兴盛的样子) 4.(盍,何不的合音)
5.A.(之:凑足音节/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而:顺承,又/连接修饰成分与中心词)
6.D
7.残暴的统治失掉民心,实行仁政,则民心归附,就能以此统一天下。
8.无国君的素养,不令人敬畏,平庸低能,缺乏教养。
9.材料上均以水喻,内容上,只有先以仁泽滋润斯民,然后,百姓才会如水就下地归附仁君。
10.B(叟s%u) 11.A(其:揣测语气词) 12.B 13.B
14.圣人以仁爱之心待人,孔子对以人形俑殉葬尚且咒其无后,则统治者以政杀民,更应该痛加鞭挞。
15.杀人用梃与用刀并无不同,类比出用暴政杀人与用刀杀人同样残忍。把实行仁政之后的国家的社会政治局面与暴政残民、人心尽失的敌国对比,把双方士兵的作战表现对比,说明了仁者无敌的观点。
16.魏惠王丧师失子、兵挫地削之后,想雪耻报仇的问题。孟子的建议是:实行仁政以归民心。以得民心之仁道,征伐失民心之无道,则无敌于天下。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单位工作反思总结范文
赵一曼的故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五篇
关于读书的一分钟演讲稿大全
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教案范文五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件素材五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教案范本五篇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四年级语文教师必备教案素材五篇
小学四年级布衣元帅语文课件范文
四年级美丽的集邮册语文课件范文五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优秀教案范文五篇
四年级小城凤凰语文课件范文五篇
最新四年级上册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四年级大地的话语文教学课件五篇
小学四年级参观人民大会堂语文教学课件
四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课件范文
四年级镜泊湖奇观语文教学课件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