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

李盛老师

  论语全文和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翻译: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作者介绍: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

  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研读《论语》十则导学案9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之《论语》十则导学案

  一、认识先贤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二、《论语》简介

  1、《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2、常识扩展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艺”(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三、经典研读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 重点字词

  饱:饱足 安:安逸,舒适 敏:敏捷,勤快 于:对于(在)

  而:表并列 慎:小心,谨慎 就:靠近 正: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 焉:语气助词 已:通“矣”,了

  (2)翻译:先生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修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研讨:此则讲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一则谈的是学习的态度、表现和要求)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1)重点字词

  有:通“又”。 于:在。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从:遵从,随。 踰:逾,越过。 矩:规矩。

  (2)翻译:先生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但不超越规矩。”

  (3)研讨:此则讲了哪些方面的问题?(这则谈的是学习和修养问题。)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②知也。”

  (1)重点字词

  诲:教 女:通“汝” 之:助词,不译 ①知:知道

  ②知:通“智”

  (2)翻译:孔子说:“子路,我教诲你的你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明智的啊!”

  (3)研讨:此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

  4、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重点字词

  侍:陪侍。 盍:何不。 裘:皮衣。 共:动词,指共同享用。

  敝:使动用法,使车马、衣裘破坏。 憾:抱怨,埋怨。

  伐善:夸耀长处。 施:张大,夸大。 劳:功劳

  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信:信任。怀:关怀。

  (2)翻译: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先生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先生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朋友信任我,使年少的人得到关怀。”

  (3)研讨评析:此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5、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重点字词

  知:知道,懂得。 好:爱好。 乐:以……为乐

  之:代词,它,代知识

  (2)翻译:先生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研讨评析:此则揭示了什么样道理?

  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学得比别人好。

  6、子曰:知者①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②乐,仁者寿。

  (1)重点字词

  知:通“智”。 ①乐:喜欢。 动:活跃。 ②乐:快乐。 寿:长寿。

  (2)翻译:

  孔子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3)研讨评析:此则揭示了什么样道理?

  这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个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7、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②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重点字词

  饭:吃,作动词。 疏食:粗粮。 饮水:喝水。

  肱:gōng胳膊。曲肱,弯着胳膊。 而:连词,修饰。

  之:代肱。 而:却,转折连词。 于:对于。

  (2)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合乎“义”(不正当的手段)而获得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

  (3)研讨评析:此则揭示了什么样道理?

  追求吃穿享受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重点字词

  坦:开朗,直率 荡荡:宽广 戚戚:忧伤

  (2)翻译:孔子说:“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是忧愁悲伤。”

  (3)研讨评析:此则揭示了什么样道理?

  孔子认为,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9、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重点字词

  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言行回复到周礼上。 为:是。

  一日:一旦,表假设。 归仁:归,称许、赞赏。仁,有仁道的人。

  焉:语气助词,了。 为:实现。 由:依靠。 而:难道。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不敏:不聪明。 请:请允许,希望。 事:从事,照着去做。

  (2)翻译: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德之人。达到仁,是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不聪敏钝,也愿意实践这这几句话。”

  (3)研讨评析:此则揭示了什么样道理?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重点字词

  少:年少。 及:到。 方刚:正旺盛。 既:已经。 得:贪欲。

  (2)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年少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3)研讨评析:此则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凭借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贪婪。应该说,孔子说这些的出发点,还是“礼”的规范。这则对我们今天加强个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

  拓展内容:《论语》十则练习

  语文试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论语》十则

  (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 .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

  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1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3分)

  1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11。 (2分)答案:(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12。 (4分)(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13。(3分)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14。 (3分)

  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