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拼音教学课件

马振华老师

  部编版拼音教学课件

  设计理念: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 10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

  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 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的欲望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一些好看的东西,你们想看吗?现在老师就让你们来欣赏一下吧!于是就拿来带有字母的图片让他们看,并问他们看到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感受。

  2、配一些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对这些字母感兴趣。

  二、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如教学m、n 、l时,可以编一句儿歌记住“一个门洞n 、n 、n,两个门洞m 、m 、m,一条拐

  棍l 、l 、l。”

  三、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为了再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

  四、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清图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现。如第7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11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启发思维,讲清图意后,引出 diéfeijī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对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来说,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教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五、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

  在拼音教学内容中编排了大量的儿歌,拼音与识字结合起来,我认为这种安排不仅是巩固和运用汉语拼音,还在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条件。每一课中都有图画表示独体字的意义,字的上面都配有汉语拼音音节,图下又有汉语拼音短文和词组、句子来概括图意。学生通过读儿歌,既学会了一些汉字又没有增加单纯识字的心理负担;凭借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如汉语拼音第6、7、8课中的带拼音的小短文、儿歌、童谣深深吸引着学生,激发起他们拼读音节、认识汉字的强烈欲望。如第10课第二课时是这样安排的:

  1.看图说话,了解图意;

  2.“借文识字”,自读音节,找出与图相应的短句;

  3.短文朗读指导,理解文意;

  4.扩展活动中启发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爱吃些什么;

  5.独体字“小”“鱼”“牛”的字形识记。

  (学生先自读这些字,在与同桌小伙伴交流,最后进入集体讨论。)这个环节教师重点引导理解“小”、“鱼”、“牛”这些词是怎样读和记 。

  我认为学生每识一个字应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大致了解字义。教师还要注

  意强化听、说、读、写的互相渗透。听,听字的读音,听老师范读或同学的朗读;说,说出自己识字的方法,说一句完整的话;读,拼读音节,认读生字,用手指点短文中的字,按词的组合朗读句子,读懂句意,利用句子的停顿朗读每个句子;写,对独体字有条件的可以认一个写一个,也可以认写分开,但必须按照汉字的构字规律练写。

  六、游戏:汉字、拼音魔术

  教师依此出 示b 、p 、d 、q 、g 和f 、t这些卡片让学生上来讲台认,练完后就问他们发现什么特点?让他们弄懂这些字母的读法和写法。

  (相继出现下面几组汉字卡片)

  (1)汗、海;(2)热、熟 ;(3)吃、喝 ;(4)客、页、额 ;(5)乏、泛、眨。

  (以上每组形声字出示时,形旁不变,只换声旁)

  [设计意图]本环节辅以形象直观的可翻动字卡,对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汉字的形体之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七、拓展阅读,检验学习效果

  出示字母表和小诗《妈妈,您睡吧!》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将学过字母和生字放在一首小诗中,检查学生对生字掌握情况的同时,也是在回归这些学习内容,那是亲情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