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生态自然”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五篇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xx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过去罗布泊的美丽景象和今天罗布泊的荒凉现状,在追溯罗布泊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揭示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并指出了类似现象的普遍性。文章在叙述事实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痛惜之情,直言指出正是贪得无厌的人,造成罗布泊的消逝。呼吁人类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作者用极富震撼力的语言,抒发着自己的痛心和忧虑。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人文性是本文的两大亮点,也正是阅读欣赏中要抓住的两大美点。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
二、设计思想
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但课文较长,一节课就要学完,应采取长文短教。高效课堂提倡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课堂无非是为学生提供一片可以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是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交流,在阅读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看书,自己讨论解决疑难问题,自己内化为真实的情感。尊重和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本设计的主体教学流
程分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四大板块,前两个板块旨在给学生一个角色,在阅读过程中提炼学生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第三个板块是在前面阅读的进一步深入。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后发散巩固,“环保”意识也将在活动中自然地根深蒂固地植于学生的脑中,为学生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作出潜移默化的贡献。
三、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学习对比和引用数字的方法和作用。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确报告文学真实性、形象性和抒情性特点;体会课文运用对比、拟人、排比、引用等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引导学生自觉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老师编写的导学案进行预习。
2、上课前各小组检查本组同学根据导学案的预习情况,并提交本组的疑难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播放歌曲腾格尔的《天堂》)
听着腾格尔那深情又粗犷的'歌声,看着这一张张图片,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碧绿的湖水,郁郁青青的胡扬树,鱼鸥歌唱,野鸭玩耍,鸟语花香,卖浪如金我们不由的会赞叹,这分明就是一处人间“天堂”,今天我们走近这人间天堂罗布泊(板书)
再引导学生从关注课题入手,捕捉关键信息,激活阅读思维,酝酿阅读情感(抓住“泊”、“仙湖”、“消逝”三个关键词引导)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揣摩课文题目,你从这个题目能够获得哪些信息?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检测预习,扫清阅读障碍
出示需要掌握的字词,抽查,检测小组互查情况,对小组自主互助学习进行评价
1、指名、齐读下列生字词。
萧瑟(sè) 和煦(xù) 干涸(hé) 吞噬(shì) 戈(gē)壁 裸(luǒ)露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四、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罗布泊今昔变化
先展示昔日和今日罗布泊的图片,让学生找出文中句子作解说
词,并选其中一段指导用愉悦的或用苍凉、痛惜、恐怖的语气朗读。
要求:从课文中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和关键词,把描写罗布泊的句子整合成一段现在(过去)罗布泊景象的段落,用你所体会出的感情读给小组内同学听。
教师点评并板书:
昔日:绿洲、仙湖——向往 对比
今日:沙漠、神秘——痛惜
(学生朗读时,教师要跟上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作用及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0至14段,小组合作从文中概括出造成罗布泊变化的原因。
要求:阅读揭示罗布泊消逝原因的段落,勾画关键信息,归纳出罗布泊消失的原因,小组交流汇总后展示。
小组展示后教师概括并板书:
人为改变河道
变化原因 人口激增、需水量猛长
“四盲”吸水河抽干
五、合作探究,感悟作者情感
1、引导学生体会最后三段的作用,探究造成环境悲剧的深层原因,增强环保意识和忧患意识
要求:阅读课文最后三段,思考:①文章题目写罗布泊,但文章最后三段却撇开罗布泊不写,去写青海湖和月牙泉,这是为什么?②读完全文以后,你认为造成悲剧的深层原因什么?面对这仍在继续的悲剧,你想说些什么?(小组交流后展示)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中的抒情部分,体会作者的强烈的地忧患意识和深深地痛惜之情,
要求:课文的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
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你能感受得到吗?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语句,用饱含深情的语句读出来,看看能否感动你的同学,然后告诉同学们你从这些语句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同时让学生体会报告文学抒情性的特点。
七、品味赏析,揣摩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特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报告文学真实性、形象性的特点。
要求:
简单介绍报告文学,让学生结合具体文本体会这种文体的特点。 本文的文体是报告文学,其特点是在体现新闻题材真实性的同时、又具有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抒情性的特点。请再一次回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体现报告文学这种文体以下两个特点的语句并加以品味赏析,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展示。
温馨提示:
体味真实性: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
如:课文引用《汉书,西域传》的记载,说明了??
感受形象性:具体表现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以及具体的形象描绘。
八、质疑问难,总结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对照目标总结收获;对照预习时写下的问题,看看那个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九、课后拓展,丰富语文实践
布置课外拓展作业: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旱的例子,意在告诉我们罗布泊的悲剧并不是个例,同样的悲剧还在其他地方上演,而这才是更大的悲剧!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我们义不容辞!课后请调查当地类似的例子,并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增强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立即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范文
风娃娃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买文具教学设计
一株紫丁香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数学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范文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风娃娃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夏夜多美的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五册石头书精品教学设计
猴王出世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吹泡泡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
失落的一角教学设计范文
中班语言公开课教学设计:哪个多哪个少
关于假如优秀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