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木匣()
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学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d.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
熟读课文
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巩固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③给生字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抄写词语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要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的道理。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流程
一、结合实物,出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木盒子。引导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2、完整板书课题:《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孩子,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同桌相互交流课前借助字典预习的生字,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3、再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件出示的两个问题:
(1)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一件什么事情?请尝试完成:
()木匣→()木匣→()
议一议: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的,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巩固生字
1、课件依次出现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认读。
2、小组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互相交流。
左右结构归类: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
形声字归类:匣阶锯管抢懂
比较记忆: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准、阶和价、屋和到
3、给生字组词,练习用词语说句子。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2、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刻舟求剑》
思考:(1)那个人最终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读懂了什么?
准备一下,学到“语文园地七”时和大家交流。
因为《刻舟求剑》这一成语故事与本文联系相当紧密,所以把语文园地七的成语故事提前让学生接触。学生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去学习《刻舟求剑》,可以触类旁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3、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简介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感悟,深入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1)教师采用范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朗读:木匣里盛着各式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它小玩意儿。
结合课件展示的图片认识:冰鞋、小斧头、小手锯。
联系下一句理解“各式各样”,并练习用“各式各样”说话。
(2)教师结合生字学习,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3)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子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听后评议。
注意强调表示动作的词语,还可以边做边读读这几个句子。
(4)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嘛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5)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前:
妈妈
埋大箱子走30步科利亚埋小匣子走10步2、学生默读课文4-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1)课件出示对比表格:四年后:
妈妈
走30步挖到大箱子科利亚走10步没有挖到小匣子(2)用线段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联系上文理解“果然”一词的意思,并用“果然”练习说句子。
3、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1)指名读这一段,读后评议。
(2)分男生、女生赛读这一段,读后再评议。
(3)随文理解“不光……还”。
(4)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围的一切在发生变化?
(5)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上一课时作业或其它课外文章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变化。”
(6)再读最后一段,试着背下来。然后把它摘抄到“好词佳句”记录本中,边抄边体会这段话的内容。
关注学生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表格、线段图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二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来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指导复述。
四、拓展延伸,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1、课件出示填空题:课文记述了xx,告诉了我们xx。
2、小练笔:写一写自己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一件小事,200字左右,并说一说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迪?
五、布置作业
1、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与大家交流,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
2、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3、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2、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
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
5、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木匣()
6、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7、引导学生质疑。
三、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⑴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⑵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⑶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⑴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⑵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⑶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⑷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3、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⑴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⑵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四、作业
抄写课文最后一段
第二课时一、熟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二、巩固生字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2、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⑴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
⑵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
3、给生字组词。
三、指导写字
1、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写字:
⑴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⑵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⑶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四、抄写词语
1、自己读、记词语。
2、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五、复述课文
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
六、实践活动
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一、初读课文
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板书:科利亚),谁来读读这个可爱的名字?
2、科利亚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木匣,板书:木匣(请学生读)
谁知道什么是木匣?(用木头做的小箱子)
那么用铁做的小箱子叫——铁匣
用铜做的呢——铜匣
如果这个小匣子里装的是饼干,我们可以把这个匣子叫作——饼干匣
如果里面装的是你的宝贝,那这个匣子就又可以叫做——宝匣
有个小朋友特别爱说话,他的嘴就像一个小匣子,你猜猜看,这个小匣子里装得最多的是什么——话语,那么就叫做话匣。
今天,科利亚给我们带的是木匣,再次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预设:科利亚的木匣是怎样的?
科利亚的木匣装着些什么?
……
好,那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的小木匣子里到底藏了些什么?请大家打开课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请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动动笔,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3、交流
根据学生找到的出示句子: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要读好这句读,我们首先得关注这些词语:
盛着冰鞋小手锯小玩意儿
谁能读?(学生读)
再把他们请回到句子中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看到那么多小玩意儿,你心里觉得怎么样?(高兴、惊奇、羡慕)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真好,读一遍不但认识了上些生字新词,还解决了一个自己提出的问题,真会读书。
二、再读课文,知事
1、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事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读课文想一想。
交流:
板书:埋木匣挖木匣
能把这两件事的前后顺序排一排吗?
(四年前科利亚埋下了木匣,四年后,科利亚挖埋下的木匣。)
听明白了,你说的其实就是我们这篇课文的大致意思。
2、说课文主要意思
出示:四年前,科得亚看到妈妈把箱子埋在地下,于是,他向前走了()步,()。四年后,他们又加到了家乡,他已能数到100了,他数了十步去(),结果(),最后他想了想,(),终于()。
三读:知事也论人
1、快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子、挖木匣子的句子。(学生划出交流)
交流一:埋木匣的句子
出示句子,请学生读一读
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无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2、透过这些句子你觉得科利亚这个小朋友怎么样?
预设:a聪明。妈妈埋箱子,他也跟着埋木匣,善于模仿;才五岁就会数到十了,特别聪明。
b能干。先挖坑,再放木匣,盖上土,踩实泥土,撒上细沙,做得一点也不含糊,非常有条理。
看来,大家已经喜欢上这个可爱的小朋友了。你能这些句子重新组织一下,完整地说说科利亚埋木匣的过程?
课件出示:我会说科利亚埋木匣的经过:
科利亚看到妈妈(),于是他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去做了,他()
交流二:挖木匣的句子
出示句子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提及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透过这两个句子,你又了解了关于科利亚的哪些信息?
预设:a有耐心。虽然挖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放弃。
b爱动脑。走十步找不到木匣,动动脑筋,量五步找到了木匣。
三、质疑
1、(引导学生读板书)还有问题吗?
为什么走十步找不到木匣,量五步就能找到木匣?
老师知道你对这个问题还有些疑问,相信再给我们一节课的时间,我们一定能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而且还能得到很多启示。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
理解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却挖到的原因;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木匣。
2.师简介时代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理清文章脉络。
三、研读重点,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埋木匣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又是怎样埋的。画出文中有关的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部分:挖木匣
(1)自读课文。画出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语句。
(2)同桌之间交流读书所得。
(3)根据学生汇报,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4)课件演示科利亚的思维过程。
(5)理解文中词语:仍然、果然。
(6)体会科利亚的心情,读出感受。
3.学习第三部分:受启发。
过渡:当科利亚手捧着心爱的木匣时,她会对小伙伴们说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图。)
(1)(出示中心句)指名读。
(2)质疑:科利亚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3)齐读中心句
(4)小结:是呀!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交流:请你说说你们的周围有什么变化?
2.看来你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有一个大人都不知道这一点,请看!(课件出示《刻舟求剑》)
3.讨论交流:他能捞到他的宝剑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4.小结:世界上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应象科利亚一样多动脑筋,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
5.抄写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26 科利亚的木匣(xiá)
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一切在变
第二课时(简案)
一、回忆课文内容,复习检查。
二、体会文章写妈妈和小伙伴们的作用。
三、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一、教材分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文围绕着“科利亚的木匣”写了哪些内容?
二、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1、仔细读读“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1)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
(2)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3)从这些动词,你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2、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读读。
(1)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2)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
三、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1、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并讨论: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
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四、细读探究,讨论排除
1、讨论第一种可能性:
(1)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2)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
小结: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2、讨论第二种可能性:
(1)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2)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数步法)
小结:从妈妈的埋箱子和挖箱子中,可以看出,数步法是管用的。
3、讨论第三种可能性:
(1)挖的方向有没有搞错?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
(2)“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4、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1)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科利亚一家离家出走的句子:
(2)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
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
五、结合生活,深化道理。
过渡:科利亚通过自己的分析,想出了办法,找到了心爱的小木匣,他是多么的高兴,我们一起读读最后1小节。
(1)联系上文,说说你理解了科利亚受到的启发吗?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的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
六、布置作业
根据学生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
学生小练笔。
七、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木匣 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木匣 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学习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中记下自己的疑问。
2,画出一个手里抱着木匣的科利亚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聪明的苏联小男孩,他的名字叫科利亚,他还有一个木匣子,(出示图片)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题:科利亚的木匣)
2,复习课文的词语
3,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4,请学生来回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发)
二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
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
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
2,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
b.理解第8段中的“仍然”
c.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
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
d.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
e.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3,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
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三 小结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科利亚在5岁时,从家门口向前数10步,埋下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并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四 作业
回家把这个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 斧头 手锯 玩意 免得 抢走 难过 算术 当初 随便 仍然 敌人 台阶 所以 懂得”等词语。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能从中获得启示。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名读生字词。正音
3.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第二声,还有个读音是第四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ù”和“shǔ)”,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ù(”,第二个数读“shǔ)”。
4.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通过学习,你知道了本课写的是地件什么事?
(二)讲读课文
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1.学习课文第1部分
(1)出示思考题:
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思考题:
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②妈妈是怎么挖的?
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②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
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 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挖木匣: 四年后 9岁 步大 五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2、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3、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4、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
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
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6、区分字形: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并给课文分段。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课文解读
本文是第七单元“科学的思想方法”主题的第二篇课文,记叙了科利亚5岁时从家门口向前数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情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课文语言朴实平白,没有生动的文采,适宜学生自主阅读,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如何通过科利亚挖木匣这件事,感悟一切事物都在变的道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课特点,预设以下学习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15个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特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
设计理念
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机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训练、探究、对话为基本元素设计教学,构建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以疑促读,读中探究,自主感悟”的教学特色。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带些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成长记录册。
教学过程:两课时整体设计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启动阅读
1、由课文《矛和盾的集合》引出本文课题:科利亚的木匣。随机学“匣”字。
2、引导据题质疑:科利亚的木匣有什么特别之处?科利亚的木匣里装了什么?围绕科利亚的木匣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通读感知,了解内容
本环节,主要通过个人自读、指名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熟,为进一步学习和体会课文奠定基础,随文认学生字“锯”“阶”。
初步交流读题目时提出来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交流后归纳板书:埋木匣——挖木匣——明道理。叶老说,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的,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这也正是课标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再加上本篇课文的特点适合学生自读自悟,因此下一环节设计为——
三、自主质疑,初步探究
让学生读读文中两个“泡泡”,明白:一个是说读懂了什么,一个是提出了问题。
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以“吐泡泡”的形式记录下来。
设计“吐泡泡”的学习形式,目的是落实课标对第二学段提出来的默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能就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样的学习形式,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
交流反馈学生所吐的“泡泡”: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预计学生可能提到的问题:
课文中说的“战争”是什么战争?“法西斯”是什么?科利亚的妈妈挖出了木匣,为什么科利亚挖不到?科利亚说“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是什么原因呢?课文结尾说“周围的一切,不都在起变化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各种各样、五花八门,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和经验,临场作出巧妙处理,或直接回答,或以问引读,或反问学生,或暂时存疑。在交流反馈中,对提问角度新,思维有深度的同学要特别予以肯定和激励。
四、重点研读,体会感悟
本环节主要是体现教学的重点,突破学习的难点。作如下设计:
1、根据前一环节的质疑,引问:科利亚的妈妈挖出了木匣,科利亚却没挖到,科利亚觉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2、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讲清楚讨论的步骤与方法:一、是什么原因,首先要从书上找到依据;二、关键是怎样理解这个原因,每个小组成员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三、讨论交流后小组确定一种最有创意的理解方法,准备到班上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学法来理解和体会“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这句话中所蕴涵的道理,如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道理、用数学的方法画一画线段图、在教室里实地走一走、让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照片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等等。
语文是开放的,学习语文的方法也应该是开放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多种方法来理解语言文字。
4、呈现课文最后一段话,让学生反复地读一读: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5、师:大家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看,科利亚来到了我们教室,大家夸夸他吧!那么,同学们从文中哪些地方能够感受和体会到科利亚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呢?
学生回读课文,找出依据,组织交流,随机指导朗读体会下面的句子: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多会动脑筋啊!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一个聪明而自信的科利亚!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回找到我的木匣子。”——做事情不蛮干,遇到问题不依赖别人,思考问题有根有据,多令人敬佩的一个小男孩啊!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木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从这件事情悟出一个道理,多会感悟的一个小男孩啊!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重点是指导写字,注意两点:一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识记字形的规律和方法;二是对难写易错的字,如“挖”、“鞋”、“抢”、“管”“初”“懂”等,教师要板书示范,指导书写。
板书设计
5岁埋木匣步子小走10步
9岁挖木匣步子大走5步
一切事物都在变
【学习目标】
1、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分步揭题
1、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
2、完整板书课题。
科利亚是个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
三、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
1、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
2、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
3、全班交流:
⑴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
⑵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
四、学习字词
1、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
2、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
3、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
二、突出重点,加深理解
1、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2、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
3、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4、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
5、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
2、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
一、设计思想:
让学生读懂文本,首先教师自己读懂文本。仔细研读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可以分3课时从三大板快去落实动作词的妙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片断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同时落实文中两处通过动作词的描述,理解科利亚当时的不同心情,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是懂得作者感悟到的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的这一思考过程。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2、本课内容和组成成分: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晰。描写埋木匣、挖木匣中动作词的妙用,这是语言上的特色。课文就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阐明一个道理,这是课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明白。
三、学情分析:
1、三年级学生,识字和阅读能力加强了,他们已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大致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能大致读懂课文内容。
2、在二年级已学过有关思维方法的课文。
四、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手锯、冰鞋"等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具体语言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五、重点与难点:
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采取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了解有关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旨在扫除在课堂学习中在故事背景方面的障碍。
②布置学生带自己小时侯的照片
2、教师的准备:一个简单的课件
八、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生活导入,揭题质疑
1、观察自己小时侯的照片:涉及文本主旨,初步破解学习难点
师:请同学们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自己,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变大了,我们在慢慢地长大,不断地变化……)
师:对!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都在时时刻刻变化着,请你们想一想,一年级时看到的学校与现在的学校一样吗?
(生:我们的学校变大了,变美了!)
师: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设计理念〗生活小事中往往蕴藏着很深的道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质疑课题。
⑴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记形,了解义,拓展词汇:用木头做的盒子称(木匣),那用铁做的盒子呢?装火柴用的盒子又可以叫什么呢?……
⑵齐声读课题,问: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呢?
⑶梳理学生问题,一一板书。
〖设计理念〗"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引导学生质疑、解题,实质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进行科学研究的起跑线,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分折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思维和方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带着问题初次读文。
三、检查初读,学习字词
1、解决容易的问题。如①科利亚的木匣里装着什么?
借机检查读通语段:"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其他小玩意儿。"认读"锯"字:利用形声字和组词等方法。
②科利亚和木匣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
( )木匣——
懂得( )
借机找读课文里相对应的语段,逐一读通,并随文学习字词。
在找读"埋"木匣时,相机解决问题
③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连带了解故事背景,请学生说说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苏联卫国战争的知识。
(随文学习字词,包括指导书写等略)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将字词教学,通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脉有机地集于一体,省时高效且整体性强,避免了设计上的零碎和机械。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1、仔细读读"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⑴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放、盖、踩、撒
⑵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重点读好"好玩"。
⑶从这些动作词,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2、再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读读。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⑴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⑵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可以说科利亚很想找到木匣子,因为匣子里装着他心爱的玩具。)
〖设计理念〗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怎样适当地运用动作词,以达到最佳效果。
二、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
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道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 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三、细读探究,讨论排除
1、讨论第一种可能性:
⑴读课文找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子之后与小伙伴们的对话。
出示对话:伙伴们说:"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
⑵读一读,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找到什么依据?
师:由此可知,科利亚断定自己的木匣子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他的理由是箱子目标大,木匣目标小,目标大的箱子没有被发现,目标小的木匣子更不可能被发现,所以木匣一定还在。
2、讨论第2种可能性。
找出描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的句子并出示:
妈妈把有些东西放进箱子里,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读读这两句,想一想妈妈用的是什么方法埋箱子、挖箱子的?(数步法)
师:肯定了"算术真有用"。可见数步法是管用的。
3、讨论第3种可能性。
师:那么,挖的方向有没有搞错?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科利亚他们家的房子的句子。
出示句子:"他们家的房子还在,屋里的东西却被法西斯抢走了。"
老师引导:"房子还在"告诉我们什么?(科利亚不可能把方向搞错)
4、归纳排除,得出结论。
师:既然木匣一定在,算术真有用,挖法没有错,那错的无疑是步子了。步子又错在哪里呢?找到写他们离家出走的句子: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不多4个年头。"
老师引导:4个年头,科利亚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同桌互相讨论)
让学生上台画示意图帮助理解(师画好线段)
〖设计理念〗体现多种形式解读文本,进行深度对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数学知识,上台画线段图代表步子,帮助他们理解科利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
四、结合生活,深化道理。
过渡:科利亚通过自己的分析,想出了办法,找到了心爱的小木匣,他是多么的高兴,我们一起读读最后1小节。
1、联系上文,说说你理解了科利亚受到的启发吗?
2、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通过一件事写下来,可以是《由<科利亚的木匣>想到的》为题。
3、学生小练笔。
〖设计理念〗创设情境说启示、悟道理,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达到和谐统一。
九、板书设计:
埋木匣 放、盖、踩、撒
挖木匣 挖呀,挖呀 挖得很深 朝左边挖,朝右边挖(?)
懂 得 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匣、锯、阶”,会写文后十三个字,能正确读教材后词语表中本文15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
3、能从事例中感悟科利亚所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明白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
4、能从身边所见、所听、所经历的事情中收集到关于“一切都在变化”事例,从而树立以变化的眼光看世界。
(设计理念:这四项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方面概括了教学这一课所要完成的任务,第一项强调了字词等基础知识教学的具体任务;第二项重在落实读课文的要求及要达到的目标,不仅要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而且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项是读的延伸与深化,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去感悟人物的形象及课文所蕴含的道理;第四项,重在拓展,让学生举一反三,初步树立唯物主义思想。这四项目标从浅入深,从基础到能力,指导着教师的教,引导着学生的学。)
二、学习重点:
埋木匣和挖木匣。
三、学习难点:
挖木匣的失与得。
四、学习方法:
比较法与仿真操作游戏法。
五、学习准备:
预习课文,给课文标序号,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词意思。备好笔盒当木匣,铲子4把、沙子等。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扣题探究
板书题目“科利亚的木匣”,读题目两遍。
问:1、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请你猜一猜作者会围绕题目写些什么内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想象能力和依据题目思考与构思方法。)
二、初读了解大意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明细节
再默读课文找到埋木匣、挖木匣的描写部分,并在动作词上画上横线。
四、范读:学生听老师范读,并圈画不懂问题,并准备马上质疑问难。
五、自读课文完成
1、结合上下文,结合预习中所查工具书理解生字、生词意思;
2、在小组交流中进一步寻找正确答案。
六、朗读练习:尽量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七、练习:抄写生字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的各步安排重在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我认为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情节,然后再去细究字、句的意思。也就是说初读重在篇的整体理解。对于一篇讲读课文,值得学习的方面很多,值得吸收的知识很多、值得揣摩玩味的文句很多,必须要引导学生好好阅读,尽量多的吸其精华。这一节我设计了五次读课文,每次都有明确任务,采取多种读书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认为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在读中明白大意,在读中动手批画,在听读中学习生疑,在自读中合作探究学习,解答疑问,在练读中提高朗读能力。这些教学环节的相连与完成,不仅促进了学习主式的变化,而且落实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体现了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抽读课文生字16个、词语15个(见本文词语表中)
2、说出你难读的字、词大家读读。
二、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
科利亚是怎样挖到木匣的?他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三、探究品味阅读
1、自由读8、9、10节,说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2、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进一步感知人物形象。
3、现场表演埋、挖木匣经过。
(预先在教室前铺上3.5米长,0.2米宽的长方形沙道,用木板拦住,用文具盒当木匣,备一把铲子)
a、请一幼儿(或班上最矮一名)当小时候的科利亚,表演埋木匣过程。
完后老师采访:科利亚小朋友,你埋的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埋?你走几步埋下木匣的?
b、请一高个学生来表演挖木匣,找5位学生当小伙伴,表演好9、10节对话。
老师采访这位高个学生:你的宝贝会被挖走吗?为什么?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挖到它呢?(也可由其他学生来多方面回答。)
c、启发:妈妈埋的箱子挖到了,科利亚的木匣应该还在,那么科利亚为什么挖不到呢?他的挖法错在哪里呢?(引导学生展开议论)
d、指名读11、12节,思考:科利亚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又如何呢?
比较脚步,埋、挖者上台各走十步,比所走距离。
请现在的科利亚再次挖木匣。
问:你这次一下子就挖到了,你埋的时候走了十步,现在为什么只走五步就挖到呢?
说说“果然”的意思
e、有感情读8~11节。
(“咬住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对于课文的重点难点,教师要不惜时间、精力重锤敲打,让学生充分感知,真正理解。埋木匣时的小,挖木匣的大,埋木匣的实,挖木匣的失与得,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光读一读效果不会太好,我抓住他们好动、直观性的特点,设计了课文内容现场表演演示方法,加上记者现场采访法,活跃了气氛,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学生重难点的理解与消化,也必将为学生领会课文中心铺好道路。)
四、读最后一节,思考:
科利亚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哪些事物在起变化?
(家中东西、家、木匣子……)
2、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
a、启发:自己身体、学习、家庭……
b、奥运会:上一届、这一届金牌变化
c、天气
d、其它方面
(有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紧紧抓住课文最后中心句,创设情景,让学生畅谈真实感悟,只要是学生的真切体验,只要是学生思想和内心的独特表露,只要能自圆其说,都将予以肯定和接纳。设计这一环节就是要把学生所吸收的东西化为自己的见解,充分地释放出来。这一环节要保证时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张扬。)
五、齐声朗读课文,说说学了这一课的收获(包括问题的质疑与解答)
(齐读,富有感情地读,进一步整体感知深入内化所学谈收获,包括基础知识、写法特点、明白道理等,同时,也让学生有疑质疑,解决还未弄明白的问题。)
六、作业:
1、抄写本文词语表中15个词语和最后一段课文。
2、回家给父母讲讲《科利亚的木匣》这个故事。
附板书设计
(周围的一切 都在起变化)
(该板书紧扣题目与课文重点,以埋木匣、挖木匣作对比,用线段代表尺寸的长度,形象地揭示出挖木匣的失败、成功与当时埋木匣的关系,以及蕴含在其中的身体变化,直观地显示事例与中心句的内在联系。一个问号,引发思考,一方面表现了科利亚爱动脑筋,另一个方面也在说明做事情要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特点,才能把事情办好。)
[教材分析]
《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晰。描写埋木匣、挖木匣中动作词的妙用,这是语言上的特色。本课以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表达方面有独到之处。同时学习本课还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注意把学习语文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重、难点]
抓住动词,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揭题
1、今天,林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科利亚的木匣》,齐读课题。
2、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记形,了解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字词:
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2、学生再次轻声读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木匣——( )木匣——受到( )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用“——”划出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句子。
2、交流:
⑴出示埋木匣句子:
A、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①指名读(2个)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放、盖、踩、撒
一起来做做动作。(边读边做动作)
②从这些动作词,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③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读第2小节第2句话:(出示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重点读好“好玩”。
B、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他的木匣。
读句子,你读懂了什么?
⑵出示挖木匣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⑴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
⑵教学“挖”,师范写,学生练写2个,展示点评。
⑶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
(四)、抓住关键,引发思考
1、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10—12)小节,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
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让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思考讨论,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有4种:(出示)
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最大是什么?
(五)、设疑悬念
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卫国战争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导入新课。
在人们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事能给人以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介绍背景。
本课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课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于1944年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时间,本文就是写在那几年中发生的一件事。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3、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部分词语。
5、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什么事?
(3)指名汇报:
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埋木匣:1~3自然段
挖木匣:4~12自然段
受到启示:13自然段
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
五、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3、通过学习,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二、品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让学生边带着问题默读思考,边填空。
出示填空题:
科利亚埋木匣的时间是(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埋本匣的地点是(从他家门口十步远)。
妈妈埋箱子的时间是(战争开始的时候),埋箱子的地点是(从她家门口三十步远)。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心细,想得周到)
(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
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
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
(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
练习用“只……就……”的句式说话。
(5)1----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写科利亚埋木匣。
2、学习课文第4——12段:
(1)出示思考题:
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
妈妈是怎么挖的?
你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话?
(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
(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
(4)边读课文,边填空:
妈妈挖箱子的时间是(四年之后,法西斯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家乡的时候),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5)出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比较句子,体会“如果……就……”的用法,练习用其说一句完整的话。
比较两个句子:一个是妈妈的原话,一个是去掉“如果……就……”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表达意思有什么不同。
“如果……就……”是假设句,先假设那么去做,就会出现后来的结果。
用“如果……就……”练习说话。
(6)学习课文8~12自然段:
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
填空:
科利亚从家门口(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没有找到匣子。
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
读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7)学习9和10自然段:
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
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
学生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 (8)读课文第11自然段:
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
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9)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
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另一方面体会“不光……还……”的用法。
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关联词“不光……还……”,表示递进关系。科利亚找到了木匣,比找到木匣还更进一步的意义是,他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前后之间的联系。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关于基于问题链的阅读课堂设计
海滨小城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九篇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关于基于问题链的阅读课堂设计
海滨小城优秀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九篇
课文囚绿记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范文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模板
语文七色光七教学设计模板
灯光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五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四篇
认识垂直和平行教学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