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无锡景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王明刚老师

  音乐无锡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歌曲《无锡景》的风格特征,了解歌曲的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用方言演唱片段,体验江南民歌婉约的韵味。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从中享受民歌演唱的乐趣和江南小调细腻委婉的美感。

  教材分析:

  《无锡景》是一首江南民歌,清末就已经流行于江南一带。其旋律曲折婉转、清丽流畅、优美动听,歌曲具有分节歌的特点。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幅浓郁的江南水乡画卷。歌曲为五声宫调试,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乐句落音分别为“1 5 3 1 ”,旋律趋于下行。乐句、乐节的句逗处,常用“呀”、“末”等语气衬字,再加上吴侬软语的方言因素,词曲结合紧密,听起来亲切柔和、耐人寻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所体现的江南音乐的风格特色,用吴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民歌是劳动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是劳动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描绘的一幅幅真实生动的历史画卷,是一定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三首民歌,请你们将听到的歌曲,和情绪、地域相连接,注意听仔细了。

  先分别播放《牧歌》、《青春舞曲》、请学生辩一辩两首曲子的情绪特点,第三首《无锡景》由教师范唱。

  过渡语: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你们是不是对这样的旋律感到特别的亲切呢?又是怎样的旋律,使歌曲这么优美、抒情,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江苏民歌《无锡景》,去一探究竟。(出示课题)

  首先,让我们静静的聆听,感受旋律是以怎样的形态呈现的?

  二、新课:

  1、初听音乐

  提问:是以怎样的形态呈现的?(生回答:波浪线)

  问:那这条波浪线的起伏怎样的呢?一起用“Lu”哼唱旋律。

  (提示Lu的口型,歌唱的姿势)

  2、师加入装饰音演唱,让学生发现与刚才的演唱有什么不同?

  生:发现波音和倚音

  3、装饰音的点缀使我们的音乐显得更细腻,所以接下来的一句请同学们找找哪里更细腻、更柔情呢?

  4、第一、二句连起来,再次感受旋律带给我们的委婉、细腻之美。

  5、师跟着接唱第三、四句,生学唱,注意节奏。

  6、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

  7、过渡语: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构成了《无锡景》的完整曲调,其中波浪线的委婉,波音、倚音的细腻,节奏的俏皮以及情绪的绵长,共同融合成了这首乐曲中委婉细腻的江南特色。

  请同学们再次完整演唱歌曲的旋律,感受这些委婉细腻的特点,并思考旋律总共有哪些音组成呢?

  8、5个,1 2 3 5 6,正好是我国的民族五声音阶,分别对应宫、商、角、徵、羽。歌曲的结束音是“1”,所以这是首宫调式的歌曲。

  三、唱词:

  过渡语:《无锡景》的旋律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江南韵味,一首好的、成功的歌曲,离不开词曲的完美结合,那么歌词又是怎样体现江南韵味的呢?请大家轻轻把书翻到42页,让我们侧耳倾听。

  1、提问:歌词是怎样体现江南韵味的呢?

  个别学生回答:出现了方言“唱拨拉”、“细细道道”、“靠拉笃”?

  出现了无锡方言,更突出了地方特色。

  还有句末的呀、末、那、这是衬词,显得更加亲切,富有生活化。

  2、一起把第一段歌词读一读,感受方言特点。(师生合作)

  3、学唱第一段歌词,大家肯定注意到歌词中的“情、各、景、听”上面对应几个音?4个音,像这种一字用多个音来演唱的,我们把它称为“一字多音”。

  4、学唱第二、三段歌词唱唱。

  5、同学们这么善解人意,把短短四句的一首《无锡景》理解的这么深刻。同时,我也相信你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江南小调的委婉细腻,说说它表现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赞美了无锡的景色,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那我们就带着这种热爱之情,再次完整演唱全曲。

  歌曲的结尾是不是让我们觉得意犹未尽啊,老师也觉得意犹未尽,让我们再次完整演唱歌曲,畅游在无锡的青山绿水之间。

  6、你们表现的这么棒,无锡的歌手也想一展歌喉,表达内心的赞美,我们来听听她的演唱。 欣赏方言版《无锡景》

  四、创编

  一曲《无锡景》唱出了无锡人对家乡的热爱,那同学们想不想用歌声唱出我们自己的家乡——常熟的美景呢?

  1、欣赏教师自己创编的《常熟景》。

  2、以“尚湖”为景一起来创编歌词。

  3、跟伴奏演唱。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唱了《无锡景》这首江苏民歌,老师还想再次考考你们。

  六、结束语

  江南音乐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山清水秀的地形地貌孕育了秀丽柔美的江南音乐,让我们畅游在江南音乐中感受它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音乐无锡景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江南民歌《无锡景》,欣赏并了解与之有关的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认识和喜爱。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聆听中体验江南音乐的风格。并通过歌唱、交流、互动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江南文化。

  3、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小调及民族五声调式,能用歌声表现歌曲的基本风格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用歌声唱出《无锡景》亲切温柔、细腻秀美的风格;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复习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2、了解五声调式;3、模唱五声音阶。

  二、学唱新歌《无锡景》

  1、听听《无锡景》

  A 关注歌词内容,介绍了江苏名城无锡的哪些特色?用了哪些语气衬词?

  B 关注旋律特点 ,歌曲的结构,乐句旋律的走向怎样?

  师生讨论:旋律———“音串” 曲折下行的模进。“小桥流水”形象的音乐化身。

  结构———四个乐句,起承转合。一曲多段词,分节歌形式。

  歌词———多语气衬词“呀”“末” 。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师总结:《无锡景》歌词有很多版本,大体都是生动地介绍无锡城的历史、风光、

  特产与城市发展新面貌的,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

  2、唱唱《无锡景》

  A、视唱歌谱。(击拍学唱)

  难点解决:曲谱当中的装饰音记号倚音、波音,以及切分节奏的唱法。

  B、普通话学唱

  难点解决:十六分音符一字多音的唱法。

  要求:歌唱状态;用轻柔的声音学唱,要有气息的`支持;女生用轻假声,男生低八度,鼓励男生用假声唱。

  3、品味《无锡景》

  A欣赏吴方言演唱

  问:欣赏了方言演唱后,听觉上有什么不同感受?

  讨论:苏州方言的特点,并举例:“我”“让”

  B学习小调知识:定义,产生,江南小调的音乐特点。

  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而软、糯、甜、媚的吴方言的演唱更让他具有温柔、含蓄、缠绵的音乐特质。

  人们把这种小腔调,小结构的歌曲称为“小曲”、“ 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种典型的体裁。地域性强,常用方言演唱。

  C 模仿吴方言演唱(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至少会唱一段方言歌词。

  D 分组反馈,即时评价。

  E教师弹奏琵琶为学生伴奏。

  三、 小调弹唱与苏州弹词

  1、影片《金陵十三钗》中的弹唱

  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因为有职业艺人与半职业艺人的传唱和加工,从而和曲艺、戏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小调与弹词。高博文弹词唱小调

  《无锡景》俗称《侉侉调》, “侉侉调”促成了约在明初建文年间,中原一带“弦索”(琵琶、三弦等伴奏的弹唱形式)的形成。因此,小调也经常江南的曲艺艺术——苏州弹词融合在一起。

  四、结语,在江苏小调《杨柳青》歌声中下课

  江南的民歌和音乐体现了锦绣江南的风貌,表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让我们今后多去接近和了解民间歌曲,民间音乐,领略其中无穷的魅力!

  音乐无锡景教学设计3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双流县东升一中的李华。我说课的题目是唱歌课《无锡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今天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江南,风光秀美,人文荟萃,这里富饶美丽。江南的音乐,也如江南的山水般的秀丽柔美。

  《无锡景》是引领学生感受我国江南音乐魅力的一首歌曲,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小调的特色。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曲调在我国流传甚广, 表现了江南音乐的独特风格。歌曲为五声调式: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个乐句皆是趋于下行。歌词中常用“呀”“末”等衬词,听起来亲切柔和、优美、耐人寻味。极大的附和了“弘扬民族音乐”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和执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发展,让课堂动起来”的要求

  通过师生间、生与生间的交流,把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上江南音乐,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歌唱《无锡景》,唱出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了解江南人文地理与江南音乐的关系。(知识与技能)

  2、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欣赏法、跟唱法、加强体验,以乐动情,引起学生热爱江南音乐(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学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本课中,我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无锡景》,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在本课中可能会出现的教学难点是:①音乐的节奏和装饰音;②准确把握歌住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特征(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难点,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并且多做有气息支撑的、连贯的、高位置的发声练习)

  四、说教学方法

  综合以上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欣赏法教学

  3,跟唱法教学

  4,讨论教学综合以上教学方法,下面开始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4个步骤来进行我的教学。

  1、导入

  老师完整的演唱一遍《无锡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引起学生想要学唱本首歌曲的激情。

  2、学唱《无锡景》

  在新歌学唱的环节中,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

  1、初听:

  以《无锡景》为背景,来播放课件:关于歌曲《无锡景》中所出现的景点的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的情绪,一边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无锡的自然风光,感受人无锡的文地理环境,进一步增加对无锡、对江南的热爱

  2、复听: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并提出问题:

  a 、歌曲的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是婉转抒情的还是热情爽朗的)

  b 、歌曲的拍号是?强弱规律是?它的划拍形式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做简单的音乐分析,得出答案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练声:

  ⑴、用本首歌曲中的55 621‖来作练声曲,引导学生表情放松,我选择这这段旋律来练习的目的是:1、难度适中2、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本课的教学歌曲。在这段练声曲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练声。

  ⑵、看谱,“lu ”来唱整首歌曲。

  在第一次有了高位置的练习下,进一步练习,达到学唱《无锡景》的第一步——在实践中,熟悉旋律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发现难点(节奏和装饰音)、解决难点。

  ⑶、在解决了本课学习难点①之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lu ”,既保证了学生正确歌唱方法,并且让学生正确的、完整的掌握了《无锡景》的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⑷、朗读歌词

  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之后,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保证学生在歌唱时,能规范的咬字归音。

  ⑸、老师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在旋律中,加入歌词,完整的学唱至唱会《无锡景》,完成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⑹、通过课堂活动“去掉歌曲中的衬词演唱与原来的演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发现衬词在歌曲中的奇妙之处,理解民族音乐中的地方特色的不可忽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了解江南音乐,慢慢的喜欢上江南音乐。

  ⑺、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分析,找出出本首歌曲的调式特点,并引导学生带着最好的情绪、优美柔和的演唱《无锡景》

  3、拓展“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

  在教学的最后,我设置了“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的课堂活动进行教学拓展。

  其中“找民歌、唱民歌”是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基础之上,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江南民歌,并唱两句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到江南音乐的学习中去,通过实践来了解并掌握江南音乐 “细腻、委婉、柔和、富有情韵” 的风格特点,从而喜欢江南音乐。再通过“品民歌”来让学生了解江南音乐与江南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爱上江南,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4、在歌声《茉莉花》中结束本课

  在本课结束时,我做出评价性总结,组织学生齐唱他们最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最后感受江南音乐的优美如同一幅幅烟雨蒙蒙的国画,被远远传唱。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