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风筝教学设计范文

阿林老师

  小学语文风筝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童真童趣。

  3.通过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内容。

  4,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和放风筝的情景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2,准备一只风筝。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课件:高鼎的《村居》,学生齐读。这首诗中有一样非常好玩的东西是什么?

  2,没错,纸鸢就是风筝。出示课件资料袋,介绍风筝。

  3,同学们,你们谁放过风筝,那位同学来谈谈放风筝的情景及心情。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风筝》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古诗《村居》引入课文,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既有知识,又自然引入到新授课文,一举两得。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在有的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形式多样,或文字介绍,或图片介绍,目的是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显然,“资料袋”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作用不可小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轻视,甚至忽略了“资料袋”,致使“资料袋”成为可有可无的摆设。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资料袋让孩子学会在较短时间内提取与文本相关的重要信息,这也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

  二,复习巩固

  (一)生字词的复习

  1,课件出示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读,其余学生评价。

  2,学生齐读。

  3,将生字词上面的词语去掉,再让学生读,课文内容的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谁来说一说课文围绕风筝写了哪几件事?课件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填,并伺机板书。

  2,我们一起感受了孩子们做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快活)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也写在上面”

  设计意图:要求明确,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经常得到这样的训练,有助于提升记忆和总结能力。

  三,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风筝做好了,此时孩子们最想干什么?

  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多媒体课件展示放风筝的画面。

  2,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

  你想象一下,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会产生一种怎样的感受?

  3,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是写放风筝的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并且找一找哪些句子、词语反映了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重点句: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话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奔跑”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快乐也就——越飞越高;

  风筝越飞越高,他们的幸福也就——越飞越高。

  (1)请你们带着这越来越浓的快乐,读读这句话,你读出孩子们的快乐了吗?

  (2)同学们注意“翩翩飞舞”这个词,左边一个“扁”字,右边一个“羽”字,同学们想象一下,又扁又轻的羽毛飞起来是什么样的?你们通常用翩翩飞舞这个词来形容什么?(蝴蝶、孔雀……)

  (3)在作者眼中,那只什么也不像的风筝就像你们眼中的色彩斑斓的蝴蝶一样翩翩起舞,请你再来读一读,感受风筝的飘逸和作者的情怀。

  5,是啊,风筝飞得高高的,那是最快乐的事了!请大家找一找这群快乐的孩子是怎样放风筝的?哪些词语体现了放风筝时的动作?课件出示填空,指名学生回答。

  找两位同学谈一谈他们放风筝时的动作,并且请同学上讲台拿着事先准备好的风筝演示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品读及表演,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动作和心情,比单纯的说教好得多。

  6,孩子们放风筝的时候有没有人看到呢?课件出示: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1)他们究竟是带着怎样地语气或表情说的呢?你能想像得到吗?(惊奇、羡慕)

  (2)惊奇、羡慕,村里人在羡慕什么呢?仅仅是因为我们把风筝放得高吗?你能否尝试着去理解一下它背后的意思。

  (3)是呀,村里人羡慕孩子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那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句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插入放风筝的图片,可以激发起学生们曾经放风筝的生活体验,从而让学生们的情感与课文中的小伙伴们产生共鸣,真切地感受到放风筝带给伙伴的快乐。

  四,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孩子们快乐地放着风筝,接下里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用心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1,正当我们欢呼雀跃时,忽然来了一阵风,线断了,风筝怎么样了?

  2,风筝不见了,孩子们是怎样的心情呢?你是从哪句话中体会到的?

  “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我们一起读读,读过之后,你体会到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很着急,很伤心)

  (2)那你们是从哪几个词语中感受到的?(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非常吃惊,脸色都变了)

  “千呼万唤”是什么意思?(呼唤很多次)

  3,同学们,不过就是一只风筝不见了,孩子们为什么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呢?(结合上节课学的知识想一想,风筝上有什么?)

  预设:(1)因为这只风筝是我们精心做的,

  (2)风筝上有我们的名字。

  (3)风筝上寄托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4)这只风筝是我们的“幸福鸟”。

  4,是的,它是我们的“幸福鸟”啊,它飞走了,就意味着我们的幸福也(飞走了),所以,我们刚才还洋溢在脸上的笑容,一下子(没有了),欢呼声也(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剩下的只有(着急,伤心)。

  谁能读出孩子们的这份着急和伤心。

  5,看着风筝越飞越远,越来越小,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千呼万唤,那我们会呼唤些什么呢?(风筝,快回来。风筝,别走!……)

  设计意图:孩子在通过对重点句的研读过程中深深感悟到了风筝给作者带来的快乐,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孩子们在朗读中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同构。孩子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建构着心目中的美丽风筝。此时此刻,孩子们完全走进了文本,完全融入了课堂,他们在学习,更是在放飞着最美丽最圣洁的风筝——这风筝,是属于每个孩子自己的。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任凭孩子们怎么千呼万唤,风筝还是没有停下它的脚步,依旧随风飞翔,直至不见踪影。此时“我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读五至八自然段,找出表现“我们”心情的句子和词语,想一想,你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体会到了孩子们的怎样的心情?

  1,依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

  “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1),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你读明白了什么?(孩子们很伤心,难过)

  这段话中还有那个词也表现了我们很伤心?(垂头丧气),那垂头丧气是什么意思?(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

  谁能读出孩子们的沮丧和难过?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一遍遍品读,可以对学生读书情况加以鼓励评价,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升华感情。

  (2),风筝不见了,难道他们仅仅只是哭,只是垂头丧气地坐着吗?

  “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这说明了什么?

  (孩子们很着急,想要急切地找到风筝)。

  (3),是啊,精心做的风筝不见了,我们能不伤心吗?所以——我们到处寻找;

  我们的“幸福鸟”飞走了,我们能不着急吗?所以——我们到处寻找。

  2,我们边哭变找,穿过田野,走过小桥,找遍了各个角落,还是不见风筝的踪影,最后看到了什么?看到水磨坊之后,孩子们怎么说的?这说明了我们的孩子们对于寻找风筝怀着一种怎样的决心?(不会放弃)

  3,可是他们也不知道风筝在不在水磨坊,为什么还要苦苦寻找呢?想一想,他们无法舍弃这只风筝,是因为这只风筝上寄托着什么啊?

  预设:风筝上寄托着我们的快乐,憧憬和希望;

  风筝上有写着我们的名字,有着我们的希望;

  风筝是我们精心做的,是我们的“幸福鸟“。

  4,是的,对于孩子们来说,风筝就是快乐就是希望就是憧憬,所以孩子们在课文的最后一起想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幸福鸟”。请同学们齐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那最后这只风筝找到了吗?(不知道)你是怎么知道的?(省略号)不管风筝有没有找到,孩子们一定可以找到的是——希望、幸福、理想、快乐、童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地读。

  六,作者介绍:

  这么美丽的风筝是谁做的呢?同学们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吗?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七,课堂练习:

  小小的一只风筝牵动着孩子们的心,不管是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孩子们的心情也随之波动,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和练习本写一写描写心情的词语。写好之后,相互可以交流一下。

  指名学生读一读各自写的内容。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平时积累,训练学生的思维。

  八,拓展升华:

  同学们,不光是高鼎,贾先生写过风筝,还有很多的艺术作品都是跟风筝有关的,我曾经听到过这样一首歌,歌名叫做《三月三》,我觉得这首歌的歌词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这篇课文的内容非常接近,现在请大家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歌曲《三月三》。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秋天放风筝的情景,而《三月三》是一首描写回忆童年放风筝的歌曲。通过歌曲播放,可以开阔眼界,让孩子们初步感知艺术不同的表达形式。

  九,作业(课件出示):

  后来,孩子们找到风筝没有,课文没有写出来,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接着写下去。

  设计意图:这是一次拓展训练。这种有意识的写作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及书面表达力。

  十,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课文,大家一定也像课文里的孩子们一样喜欢风筝吧。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美好的心,一颗憧憬的心,在风筝身上放飞我们的希望和理想吧!

  板书设计:略

  小学语文风筝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唤起情感

  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我们可以在田野自由自在的放风筝。你能介绍你是怎么放的吗?风筝飞得高吗?玩的开心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边读边想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三、读中感悟

  1.默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2.小组交流:将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内容介绍给大家,并说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理由。

  3.全班交流(最有趣),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做、放”都很有趣。如果有学生认为“找”也很有趣,应予以特别肯定和鼓励。

  (一)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这就是“憧憬”)想一想:我们会憧憬什么?(憧憬快乐,憧憬幸福,憧憬未来……)

  (2)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交流自己的看法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课文中描写放风筝快乐的句子特别好听,找一找读一读

  2.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3、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小组交流讨论后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请读读5、6、7、8自然段。

  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4、展开想象:他们在水磨坊找到幸福鸟了吗?让学生大胆想象,能说多少说多少

  (四)以读代讲朗读全文。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能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并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有的学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小组学习时交流的时间空间都太少,那些不善表达的学生发言太少。

  3.指导朗读少。

  小学语文风筝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尝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一、谈话激趣,导入学习

  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风筝)

  【设计意图:用问句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聪明的`小朋友读书的时候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

  出示生字“憧、憬、歇、埂”

  “憧、憬、歇、埂”是左右结构的字;“憧”和“撞”是形近字。

  2.书写指导。

  出示生字“筝、拔、蝴、蝶、福、托、梢、歇、踪、丧、圈、坊”

  指导书写:“拔、蝴、蝶、福、托、梢、歇、踪、坊”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左窄右宽;“拔”不要写成“拨”;“筝”是上下结构的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丧”最后一笔捺要舒展。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情

  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总结概括,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

  【设计意图:要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重视对学生自主识字的引导和交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五、课堂练习,抄写句子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蝴蝶(dié diě) 踪影(zhōnɡ zōnɡ) 憧憬(chōnɡ zhōnɡ)

  翩翩(piān biān) 磨坊(fɑnɡ fǎnɡ)丧气(sànɡ shànɡ)

  二、组词。

  1.多音字组词。

  磨 mó( ) 坊fánɡ( )

  mò( ) fānɡ( )

  2.比一比,组词语。

  圈( ) 拔( ) 筝( ) 歇( )

  园( ) 拨( ) 争( ) 喝( )

  三、补全下列成语。

  ( )( )飞起越( )越( ) ( )( )起舞

  大( )( )色千( )万( ) ( )头( )气

  四、仿写句子。

  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2.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

  【答案】

  一、dié zōnɡ chōnɡ piān fɑnɡ sànɡ

  二、1.磨砂磨盘油坊教坊 2.圆圈花园拔刀拨动风筝争取歇一歇喝水

  三、凌空飞高翩翩 惊失 辛苦 垂丧

  四、1.春天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

  2.夏天的傍晚,小青蛙们在池塘边歌唱,它们越唱越高兴,似乎把天唱塌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2.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蝴蝶拔几根幸福托着垂头丧气半圈

  树梢歇一歇千呼万唤踪影磨坊

  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设计意图:由回忆放风筝的情景,引入课题,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在面对新知时,能主动寻找其现实背景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习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设计意图:“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一环节主要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指导今后的学习。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在总结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词句,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伙伴们的心情变化。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得。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课堂练习,小组交流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以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续写文章,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略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

  ( )地跑起来 ( )的快乐

  ( )地喊叫着( )的木轮

  ( )地飞走了 ( )地奔跑

  二、按要求写一写。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精心—— 希望—— 依然—— 倏地——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垂头丧气—— 继续——

  三、读一读,填一填。

  1.“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我从我句话中了解到小作者的心情是,我还能在课文中找出其它描写心情的句子。

  2.“我们依然快活……”这句话中“依然”可以换成哪一个词语?试着用“依然”写一句话。

  【答案】

  一、飞快最大快活巨大极快拼命

  二、1.细心期望依旧突然,2.兴高采烈停止

  三、1.高兴、幸福;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2.即使下着大雨,我们依然来学校上课。

  教学反思

  1.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

  2.不足之处是千呼万唤:千和万是虚数,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万遍,这一点应该渗透给学生。

  【教材分析】

  《风筝》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先生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晰,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