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教学设计模板

秦风学老师

  《国歌》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唱《国歌》和介绍聂耳,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较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初步掌握三连音,并感受三连音在作品中的表现效果。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叫《义勇军进行曲》,是三十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旋律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鼓舞着人民群众与敌人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

  教学难点

  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教具准备

  聂耳肖像挂图、《国歌》歌曲投影片、钢琴、投影仪、录像机、录像带、录音机、磁带、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发声训练:(略)

  三.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下面请你们听一段歌曲,说说他的作者是谁?

  (放一段《卖报歌》的音乐,同时说:“你听,多么熟悉的歌,这不是《卖报歌》吗?作者是谁呀?”)

  生:聂耳。(出示聂耳肖像挂图)

  四.介绍作者,引出《国歌》

  师:聂耳是我国现代作曲家,同学们在低年级时就听过、唱过他的一些作品,对聂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聂耳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不只是他从小爱好音乐,更重要的是在抗日战争的年月里,他用音乐作为什么?(生:战斗武器)激励无数的爱国同胞,鼓起勇气与侵略者作斗争。当时他有一首歌曲非常出名,这首歌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时,曾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有的爱国同胞拿起武器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血与火的斗争。你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吗?生:《义勇军进行曲》

  师:对,就是现在的《国歌》。(投影《国歌》歌曲)

  师:聂耳多次亲自指挥工人合唱队,到街头,到广场去演唱。这支战斗的歌,象嘹亮的号角很快传遍了全国,当时有一位美国黑人歌唱家,非常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这首歌,使这首号角般的歌曲响遍全世界,震撼了无数被压迫的人民的心。由于这首歌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前夕,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到1982年经全国人大会议决定,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请看录像:

  (播放祖国东西南北中升旗的录像,同时说下面的一段话)

  这首号召性很强的歌、激荡人心的歌,从新中国诞生的第一天起,他的雄壮、激昂、高亢明亮的旋律,曾无数次伴随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在祖国东西南北中的上空激荡,在各个边境的上空激荡,在我们学校的上空激荡,在我们每个中国人民的心中激荡。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知道这些,更重要的是要唱好这首歌,用我们的歌声把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唱出来。

  五.学唱《国歌》

  1.欣赏男女声齐唱的《国歌》(边听边看大歌谱)。

  2.引导学生说出谱中不熟悉的节奏。(出示节奏卡片)┌—3—┐

  ×。×××│××│×。××××│×0×0│

  3.讲授“三连音”节奏型:

  三连音:把一拍平均分成三等份。(出示卡片)

  ┌—3—┐┌—3—┐

  ×××=××××不能唱成×××××××××

  4.学生跟着老师念三连音节奏。

  5.节奏训练(歌曲中较难节奏短句)

  ┌—3—┐

  ×。×××│××│×。××××│×0×0│

  0××××│××│×。××。×│×。××│×─│

  ①学生划拍自由试读节奏。

  ②全体随教师边划拍边读节奏。

  ③学生在大歌谱中找出上面节奏的歌谱。

  6.学习歌谱:

  ①学生说出歌曲的调号(G大调)

  ②复习G大调音阶(学生伸出左手作五线谱状)

  ③随琴声轻声试唱歌谱数遍(难点处重点练)

  7.学习歌词

  ①集体朗读歌词

  ②随琴声轻声试唱歌词(重点句重点辅导)

  ③完整演唱歌曲

  ④歌曲分析,演唱处理

  师:《国歌》同学们基本已经会唱,但是,怎样把《国歌》所表达的情绪用我们的歌声表现出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歌曲:A:学生给歌曲分句:歌曲可分为五句(教师在大歌曲上标出)。B:连接相应的提示语:

  师:我这里有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下了每一句的简要提示,请你根据歌词的理解,找出相应的提示:

  (出示五句提示语):

  军号般的前奏引出——

  ⑴ .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战斗意志

  ⑵.急切的呐喊,召唤着被压迫的人们,呼唤人们奋起战斗

  ⑶.大敌当前,形势紧迫

  ⑸.亿万人民冲破黑暗,勇往直前

  ⑷.激起无数同胞的奋起反抗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给5句提示编号)

  ⑤按上面的提示有激情地朗读歌词。

  ⑥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师:在了解了歌曲的意境后,现在我们用平稳的进行曲速度、饱满激昂的热情,以及强弱分明的节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六.简介《国歌》的诞生:

  师:你知道《国歌》是怎样诞生的吗?下面我给大家讲一段有关《国歌》诞生的故事:

  《国歌》原名叫《义勇军进行曲》,是三十年代的进步影片《风云儿

  女》的主题歌,这部电影描写了一个青年诗人参加抗日义勇军的故事。影片刚开始拍,主题歌的歌词还没有写出来,田汉就被捕了,于是,田汉在狱中把歌词写在香烟纸上,并设法让探狱的家人带出去,交给了聂耳,聂耳接到歌词后,无比激动,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谱出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这时反动派的魔爪已经伸向聂耳,党组织为了保护这位音乐家,让他暂时离开祖国。1935年4月1日,聂耳带着《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来到日本东京,他抓紧时间修改了主题歌,并很快就寄回祖国。在抗战的年月里,这首歌随着电影,象嘹亮的号角,传遍祖国大地,激励着无数爱国同胞冒着敌人的炮火奋勇前进。

  由于它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1949年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到1982年12月在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所以,我们每一位同学要知道《国歌》是祖国的象征,是民族的心声。听了老师刚才讲的《国歌》诞生的故事,我想同学们对《国歌》有了更深的了解。

  “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高歌一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全体起立随伴奏带唱《国歌》,同时播放升旗的录像)

  七.课堂小结: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捍卫她,现在我们要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繁荣、更昌盛、更富强。

  《国歌》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完整而充分地聆听歌曲,感受学堂乐歌音乐风格,并作品表达的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2.通过听赏作品、讲授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感受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

  3.能够充分聆听并简单演唱歌曲的旋律,了解学堂乐歌知识及李叔同的人物生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充分聆听与演唱歌曲,且能够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与人文内涵。

  【难点】

  了解学堂乐歌知识及音乐特点,并了解李叔同的相关人物生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我爱你中国》,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达什么人物情感?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表达的是对于祖国的赞美之情,从而顺势引入本课。

  (二)初步感知

  1.教师请学生聆听第一遍歌曲,并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对歌曲的聆听,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稍有气势的、自然、舒展的。

  2.教师介绍作者相关信息

  李叔同,是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弘一法师”,其作品有填词歌曲《送别》《祖国歌》《西湖》《春景》;创作歌曲《春游》《留别》《早秋》。

  (三)探究学习

  1.教师请学生跟音频哼唱歌曲,并提问:歌曲的节奏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联想到什么样的情境?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节奏规整,强弱明确,仿佛能感受到意志坚定、目标统一的精神境界。

  2.教师范唱歌曲,并请学生跟唱歌词,并提问:歌词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故事?传达着什么精神?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描述的是祖国大好河山,雄伟历史,表达出人物对于祖国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3.教师播放民间乐曲《老六板》,请同学们对比两首作品上有什么异同之处?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进行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两首作品主旋律相同,很明显《祖国歌》是在原有乐曲的基础上填词创作的。

  4.教师播放《旅愁》和《送别》两首歌曲,请同学们说说这两首歌曲有什么规律?

  学生聆听之后自由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送别》也是李叔同的代表作品,其旋律采用的'是日本歌曲《旅愁》。

  5.教师通过不同歌曲的聆听与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学堂乐歌时期音乐的特征。

  (1)教师介绍学堂乐歌时期的历史背景。

  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以及富国强兵思想的贯彻,人们开始吸收国外音乐文化,采用西洋音乐形式进行创作。

  (2)通过学堂乐歌音乐的二次聆听以及历史的了解,教师再次提问:通过聆听与分析,谁能说一说学堂乐歌时期音乐的特点呢?

  ①所以爱国主义情怀歌曲出发

  ②最大的特点是“旧曲填词”

  6.教师带领学生跟音乐再次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请学生根据《祖国歌》进行旧曲填词,之后请学生进行自由展示,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五)小结作业

  1.师生以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并呼吁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2.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一下关于“祖国”的音乐作品,下节课与同学们共同交流讨论。

  四、板书设计略

  《国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

  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唱好《国歌》。

  教学难点:

  重音符号及后半拍起唱的演唱效果。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琴。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二、音乐知识:“上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

  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三、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举一反三,……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如: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聆听《歌唱祖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三、聆听《歌唱祖国》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国歌》教学设计 篇4

  【原文】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情景,深深感到了剧作家、诗人田汉。他创作了一部叫《风云儿女》的电影剧本,还写了一首叫《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作为电影的主题歌。

  年青的音乐家聂耳看到了这首歌词,那火一样燃烧的诗句使他非常激动,他主动请求为歌词谱曲。

  聂耳全身心地投入了音乐创作。他一遍又一遍地朗诵着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他仿佛听到了祖国母亲对儿女的呼唤,仿佛看见了抗日勇士在浴血奋战。他忘了吃饭,忘了睡觉,一会儿在钢琴上弹出激昂的音调,一会儿在房子里来回疾走,一会儿又挥动臂膀高唱起来。巨浪般的旋律在他心底翻腾,又从笔端奔涌而出,化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谱。

  电影《风云儿女》一上映,《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就响遍了祖国每一个角落。这歌声,像山呼海啸,唱出了中国人民团结抗战的心声;这歌声,似火山爆发,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歌声,像鼓点,象号角,鼓舞着千千万万抗日英雄前赴后继,奋勇前进!

  新中国成立后,《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学习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

  2.激发学生热爱国歌、热爱祖国的的思想感情。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义。

  【教学建议】

  一、导入新课

  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知道这首歌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聂耳与国歌》,了解国歌。

  板书:6聂聂与国歌

  二、简介背景

  1、简介国歌产生的历史背景。

  2、简介聂耳的生平。

  三、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识新字。

  (2)理解相应生词,不理解的词语在边上做记号。

  (3)通读课文,做到流利准确。

  2、检查自学效果。

  (1)同桌互相测试对方对生字的认识情况。

  (2)出示词语:聂耳世纪危亡义勇军情景民族

  3、“开火车”领读,齐读。

  4、检查了解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5、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四、理解课文脉络。

  1、看图:你看懂了什么?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别讲了哪几个“镜头”。

  五、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国歌》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文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人侵、民族危机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酋歌曲是m汉作河、聂耳作曲。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

  我国的代国歌,1982午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一首多乐句的一部曲式结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歌曲开始是六小节进军号般的前奏:这分解式的大三和弦是全曲旋律发展的基础,也是推动乐思展开的主导动机。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哨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歌曲中二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2结尾再三强调“前进”二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大部分都会唱我国的国歌,歌词也能背出来,但是对歌曲的节奏、速度、音准方面把握不好,更加无法唱出国歌庄严、奋进的精神。在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唱国歌的声音小、音不准,甚至还有些学生在做小动作,不严肃对待升旗仪式。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号角式的音调及奋勇前进的精神,培养学牛的爱国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

  在音乐情景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表现力,培养音乐感受力及鉴赏能力。

  3.知识与技能

  在音乐活动中,让学生进吵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背景明白作曲者的创作意图,掌握重音、三连音及渐强记号在歌曲中的演唱方法使之更有感情地、准确地唱好歌曲。

  [教学方法]

  示范法、合作学习法

  二、教学过程

  (一)感受国歌

  1.感受奥运会升国旗、奏国歌的心情

  观看2008年奥运会获得中国第一块金牌的陈燮霞的比赛和颁奖仪式。陈燮霞是广东人,由此而激起学生的共鸣。

  设计意图:观看奥运会升国旗、奏国歌的情景,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生活当中能强烈感受到民族自亲感的事情,初步激起对国歌的感受。

  2.体会国歌的庄重

  观看香港回归仪式上升国旗、人民大会堂奏国歌、外交仪式上奏国歌的情景。

  问题:当你看到国旗在香港回归仪式上徐徐升起,当你听到国歌在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广场响起,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感受国歌的庄严。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生活中重大的、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国歌演奏,让学生体会国歌庄严的情感。

  (二)歌唱国歌

  1.分句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唱好以下三个乐句:

  ①让学生先读这句歌词,在语气中感受重音记号的作用,然后唱一唱。②观看《南京大屠杀》片段,让学生感受当时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命运危在旦夕,因此乐句用了重音记号。

  设计意图:为什么“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要用重音记号?让学生感受音乐创作与语言的关系。

  ①让学生唱一唱这个乐句,感受音乐旋律的走向及情绪。②再唱一唱这个乐句,体会三个“起来”的不同力度。

  设计意图:旋律的走向从低到高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连续用了三个“起来”,并且还用渐强记号?这些问题让学生在反复的演唱中体会。

  ①用对比的手段让学生唱“前进”,先唱有重音记号的“前进”,再唱没有加重音记号的“前进”,感受其不同的效果。②带学生读“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在语言节奏中解决三连音,然后唱一唱。

  设计意图: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语言节奏学习音乐中的节奏,使学生轻而易举地学会了三连音,在对比教学中让学生体会重音的作用。

  2.完整演唱国歌

  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节奏、音准、情感来演唱歌曲。

  [NextPage]

  (三)了解国歌

  1.观看国歌创作历史片段的视频

  设计意图:由于小学生对我国的历史了解不多,如果老师来说学生会听不懂,所以通过看历史片段的视频,能让学生大致了解国歌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从而初步理解国歌。

  2.提出问题,引人国歌

  问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曲者、作词者是谁?”

  问题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叫什么?”(老师简要介绍什么是义勇军)

  问题三:“((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播放电影插曲)

  将《风云儿女》插曲与国歌行进速度进行对比,其效果不一样:《风云儿女》速度快,有一种急迫的、迫不及待向前冲的感觉;国歌速度稍慢,给人一种庄重、雄壮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哼唱电影插曲、歌唱国歌,感受同样的歌曲为什么有不同的感受,使学生把握好演唱国歌的速度。

  观看美国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我国国歌的视频,体会我国国歌的影响力和震撼力。

  (四)体验升国旗、唱国歌

  1.举行升旗仪式

  全体起立,升国旗、唱国歌、敬队礼,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国旗、国歌的尊严和庄重。

  2.小结

  设计意图:老师除了教会学生唱好国歌,还要让学生知道今后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听到国歌,都要肃立,尊重国歌就是尊重自己的民族。

  课例点评

  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堂,突出音乐性成了这节课所关注的。整节课教师以审美,从听觉入手,始终以音乐为本,以情动人,利用了符合学生音乐认知规律的教法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遵循从感性到理性,感受一体验一感情一升华的教育原理,发挥音乐弥漫性的特点,抓住一个“情”字让学生去感知音乐的特点,由浅人深,层层深人,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音乐,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表现。教师整节课没有用任何豪言壮语,也没有去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而是通过巧妙的音乐语汇和情感激发,让学生直接与音乐对话,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特别是最后庄严的升旗仪式,更将课堂与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进发出摄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