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设计

王明刚老师

  本课地位和作用:

  地位承上启下:生产决定分配,第二单元阐述的是在*基本经济制度下“谁来生产”,第三单元重在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收入与分配的问题;为下一节“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做准备。

  作用:本课属于分配中个人收入分配内容(还包括国家收入分配),是认识、参与经济生活的重要方面;针对学生想国家少、想自己多,希望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等模糊认识,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让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按生产要素的含义;理解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和意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初步认识我国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配方式,并确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分配制度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体现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了分配制度的*性质。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分配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只有把握了这个问题,才能准确理解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用一个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设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教师直接导入)

  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导入承上启下,揭示前后关系,第一、二单元讲的是生产、交换和消费)

  [新课开始]

  1、按劳分配为主体

  材料:学生小陈一家的家庭收入调查(典型)

  (1)小陈的父母与他人合资并经营了一家规模不小的服装厂,收入颇丰,买了别墅和汽车。

  (2)小陈的姐姐出嫁到了华西村,是华西村集团的职工,收入包括工资和奖金。

  (3)他的叔叔是一家外资企业中的一线工人,工资加奖金也有3000元。

  (4)他的舅舅开了一个水果店,兼营水果零售和批发,扣除成本和税收,收入也不错。

  根据已有的知识,上述哪些属于按劳分配?

  (将班级分成六个小组,小组同学派代表发言,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形成小组合作、讨论的意识,回答问题要响亮)。

  (2)是,因为它的前提是集体经济。但许多学生认为(4)也有可能。带着疑问,先从(2)开始着手。

  (用江阴华西村和学生的例子,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用四种情况贯穿整课教学;学生按照已有的知识不能全部回答,让学生带着疑问学习)

  由此,看材料(2),华西村集团。

  华西村集团主要是集体经济,集体资产超过近40亿元。 20xx年,全村完成 销售260亿元,实现利税10多亿,位列全国企业500强第94位。

  村民在村里都是工人,他们的工资和奖金的分配是按照每个人在集体中贡 献大小确定的,因此每个人在集体中积累的财产有所不同。

  (材料设计意图:材料中蕴涵教材按劳分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问:材料是如何体现按劳分配的?即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经济制度:前提是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

  体现:(1)对社会总产品作必要的扣除,如集团要扣除税收等;(2)工资和奖金的多少与贡献大小有关,如何区分贡献大小呢?(3)(如高级技术工人与学徒之间)尺度:一是数量,二是质量;(4)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材料与教材知识点结合分析)

  华西村中带来几个争议:(回答按劳分配的客观必要性、现实意义、地位)

  (1)华西村出现了一些按需分配的现象,如家家配汽车和别墅,但是现在华西村能否全面实施按需分配呢?为什么?

  (2)有人说,华西村那么多资产,假如平均到每个村民就有百万计,能否采取一刀切,搞平均主义?

  (3)许多村民入股华西集团,年底可以进行分红,华西村能否全面按资本进行分红?

  (分工:一二小组讨论第一个问题,三四小组讨论第二个问题,五六小组讨论第三个问题)请学生回答:

  (1)华西村的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生产水平还不够高,华西这么富裕的村都不能按需分配,就全国而言,更不具有可能性;所以采取按劳分配的方式,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2)这样做产生的'问题:做多做少一个样,会大大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现实意义),这样会带来工作的不公平,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是不同的,现在工作更多的是一种谋生手段;所以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实现工作的公平——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华西集团是集体经济,按资本分红否定了劳动,不劳而获,出现贫富差距——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补充: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原因是公有制为主体。

  (设计华西村中三个讨论,给学生一个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机会;材料切合华西集团实际,有真实性,可以调动学生深入了解的兴趣)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回到对小陈家庭的调查中,还有其他的分配方式。

  请学生看书P68二三两段,来讨论材料中还有哪些分配方式。(带着问题看教材,分析材料)

  (1)按生产要素分配:小陈的父母按资本、管理要素分配;

  (3)按生产要素分配:劳动;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技术出技术……共同劳动,合法制富,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创造社会财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4)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水果店,个人经营,扣除成本和税收。

  区分:(2)(3)同样是工资,为什么是不同的分配方式?根据工作单位的性质不同。(2)集体经济;(3)外资经济;(1)私营经济;(4)个体经济

  (联系以前学过的经济制度,生产决定分配;点出导入知识点的内在意思)

  本课结构体系:

  (课堂总结回归,整体把握前后联系,便于学生理解)

  [新课结束]

  课后作业: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

  了解自己家庭的收入情况,说明存在哪些分配方式?(实践性;探究性;调查报告切实可行,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能力合作性;关注身边事,关注社会生活)

  教后反思:

  1、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过程,资料搜集和运用显示出重要性。

  所以准确把握课文结构基础上,教师需要不时的积累各类材料,去搜集资料;资料要准确反映教材内容,学会对材料进行筛选、整理、分类;对材料的探究,一定要注意设问,要有层次性和可行性;深挖材料,最好用足一个材料,贯穿始终,有连续性;资料要贴近学生生活,有真实感,有趣味性,便于小组合作讨论,或是自主探究。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师的个人的不良习惯,需要改正。过渡语尽量做到简洁明了,避免口头禅的出现,避免过多的手势动作等等,体现教师个人的自信和成熟。

  3、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适当给予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教师不去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灵活把握课堂节奏,要有较强的个人素质。

  4、上课前要学会说课,把上课的思路理清,准确把握教材设计意图和个人设计意图,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