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了解语言的主要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寓言,谁能说说什么叫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文题目)
二、解题,引出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查字典,说一说题目中的“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在古代指丢失。“牢”在文中指羊圈。】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养羊人丢失了羊才去修补羊圈。)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字词卡片,指名认读。
2、交流讨论,记忆字形。
窟:上面是“穴宝盖”,下面是“屈”。
街:中间最后一笔是“提”。
窿:上面是“穴宝盖”,下面的“折文旁”下面有一横,不要丢掉。
3、口头组词。
四、深入学习,理解寓意
1、默读课文。思考:养羊人丢了几次羊?(丢了两次羊,因为羊圈破了。)
2、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请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丢羊的事。(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狼从窟窿里叼走了羊,所以羊少了一只。)
(3)句式训练。
投影出示填空:
我今天特别高兴,原来_______。
因为小丽生病了,所以_______。
(4)养羊人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
指名读街坊和养羊人的对话。
(5)养羊人的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养羊人的想法不对。因为他不修羊圈,羊还会再丢。他只想到已经丢的羊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还会再丢羊。)
同学们分析得对,养羊人没有认真分析丢羊的原因,考虑问题不全面。
(6)养羊人不听劝告的结果是什么?齐读第四自然段。
“ 又 ” 是什么意思?(这一次丢养的过程跟第一次一样。)
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同学们,这样的道理适用于学习吗?(比如做作业,如果错了,一定要好好分析原因,及时改正错误,下次不再错。)
3、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读,画出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的想法。
(2)理解句子,出示投影: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后悔”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感到自己以前的行为是错误的。说明养羊人认识到自己以前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3)养羊人现在修羊圈晚不晚?为什么?(现在修羊圈不晚,这样以后就不会再丢养了。)
这次,养羊人思考问题比第一次有了进步,想问题想得全面了。
(4)课文中哪一句说明现在修羊圈不晚?(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5)投影出示插图。
请你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因为养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赶快修补好了羊圈。)
(6)养羊人这样做的结果怎样?(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再也”一词说明什么?(强调从此以后他的羊一直没有丢过。)
五、深入理解,揭示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些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不听别人的劝告,考虑问题不全面。做对了:吸取自己不听劝告的教训,及时改正错误修补羊圈。)
2、你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懂得了什么?(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习了一则寓言,懂得了它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而且知道了读书要边读边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越读越聪明。
六、齐读课文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二、 教学课题: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三、教材分析: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只用了几断简短的文字讲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并且很与现实生活接近的这么一个小故事。从养人的羊圈破了个洞丢了羊,邻居劝告修补羊圈,他认为没用,到第二天又丢了羊才番然醒悟,应该听取别人的忠告,找到补救的方法之后再也没丢过的小故事。理解了故事内容之后,重点是让孩子们从这个小故事中得到一个道理,就是无论做错什么事,只要善于听取别人善意的劝告后,及时改正还不算晚。
这则寓言故事中所点到的错误是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犯下的,但是通过它的告诫会时时提醒孩子们这是一个可贵的品质。所以在教学时让孩子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才是最关键的。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情境法、自主合作法、多层次朗读法
1.以情境导入,课前采用多幅图片展示,先让学生走入香港这个繁华的都市。
2.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朗读,使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体会寓意,从而知道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
五、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
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
5、这也是一则寓言故事
出示学习方法: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a、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指名朗读。
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快”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感到可惜,读出劝的.语气)
指名尝试读
分角色来读对话,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的心情。
b、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感觉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又有了第二次的丢羊。
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默读最后一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后悔”“不该不”想象一下养羊人当时后悔的心情。尝试读出当时的心情。你能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改成一般陈述句)
抓住“赶快”“结结实实”指导朗读,从这两个词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的可贵之处: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而且很有信心)
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现在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
小结: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可见,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
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他人的事例,自由谈)
3、养羊人由开始的不在乎,到后来的后悔,到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如果你是养羊人,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他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改正错误。我们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劝告,发现问题及时地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联系实际,说话训练
师: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想说?
生:小组说——全班汇报——写在书本p35中间空白地方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蕴含着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学安排,首先从问答入手。通过介绍学习方法和组词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查字典得知“亡”和“牢”的意思,追究“亡”、“牢”这个词到底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深入找证据,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理解,紧接着,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本课的寓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体会寓意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过程:
一、问答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第9课,请齐读课题。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师:今天学习第一则《 亡羊补牢》
师: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 (很有道理的故事)
师:蕴涵着道理的故事。
(它的特点就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 言:讲道理 则:相当于篇
师:那我们要怎样学好寓言?(学习道理 ) 板书:道理
师:除了学习道理,还要学习什么? (要知道故事 ) 板书:故事)
师:今天我们掌握好这两点就能学习好课文。
师:谁能给《亡羊补牢》的“亡”组词?(亡羊补牢 灭亡死亡) (板书:死亡)
师:请给“牢”组词。 (坐牢 牢记 牢固 监牢 ) (板书:监牢)
师:“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请把你们查下的情况告诉老师?
(字典中“亡”有3种解释 1、逃跑 2、死 3、丢失)
(字典中“牢”也有三种解释 1、养牲畜的圈 2、监牢 3、结实、坚固)
师:那你们觉得“亡”“牢”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猜想。
(“牢” 是牢房的意思 “牢” 是羊圈的意思 “亡”是失去的意思)
师:平时,我们学习的“亡”是死亡的意思,有人认为是失去的意思,有人认为“牢” 是牢房的意思,到底是什么?请你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二、找证据,初读课文
师:找证据必须先读课文,下面请同桌一起读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听到谁读不准,热心帮帮他。
师:小黑板出示三句话:( 目的在于巩固字音)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老师这里有三句话,分别请三个小朋友来,比比谁读得准。
师: 抽生读这三句话
师:分小组朗读这三句话,然后全班再齐读。
三、研读,弄清“亡”和“牢”
师:课文读熟了,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请默读课文,想想“亡”、“牢”是什么意思?你得找出证据,看看从哪个句子找到的,用横线把它划下来。
师:提醒大家,证据可能不止一处。师巡视学习,作适当的点拨。
生:汇报:
(“亡”是丢失的意思:我是从“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找到证据的。)
师:刚才读的句子有几个字没有读好。(指名帮助再读这句话。)
师:要读准“圈”、“叼”等字。
师:“亡”不是“死亡”吗?
汇报:
(是羊被叼走,他丢失了羊。)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齐读句子
(“第二天早上,他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一直都是说羊丢了,没有说羊死了,可能羊还没有死呢。)
师:(齐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羊再也没有丢过。”)
师:小结:现在大家认为“亡”是什么意思? (齐回答:丢失 板书在题目“亡”下面)
师:“牢”是什么意思?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 “牢”是“羊圈”意思。)
师:“补牢”就是“修羊圈”。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说修羊圈就是“补牢”。
师;(解说)“牢”的构字意义:宝盖头是表示房子,以前牛、羊住在一起,“牢”就是给牛羊住的地方。
师:请把刚才找出丢羊和补窟窿的句子再自由练读。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在读这则寓言的时候,老师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想请你们帮忙解答一下:
师: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师:请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生默读课文,思考)
汇报:
(我知道羊圈破了个窟窿。“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师:请齐读这句话。 (看黑板)
(我还知道街坊劝告,他不听。)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师:“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师:街坊是怎么劝的?
(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师:他读得怎么样?
(还应该读出劝告的语气。)
(应该读出街坊对养羊人的关心。)
师:街坊对养羊人这样关心,可养羊人呢?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意思就是说—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指名读,评议。)
师:可以看出养羊人的什么态度?
(可以看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满不在乎,漫不经心,不放在心上。)
师: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板书 想法 已经丢)
(养羊人心里想:羊丢了,就算了,羊圈也不用管了。)
(养羊人想:一只羊也不算什么,丢了就丢了呗。)
师: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 (板书 做法 不补)
师:请同桌分角色朗读。
(指名读,评议。)
师: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他不听劝告的结果是:第二天早上,他去放养,发现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养羊人又少了一只羊。) 板书 ( 结果 又少)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师:两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同桌讨论交流)
师: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请看图说说。)
(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师: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
(不能,因为他要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加上赶快说明他不想再丢羊了。)
师: 养羊人这么做,她在想什么?师: 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师: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板书 后悔)
(指名读)
师: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用上 “要是……就”…… 或者 “如果… 就”……)
(他很后悔,要是我接受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羊了。)
(他很后悔,如果我接受街坊的劝告,就不会丢羊了。)
师: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因为修好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
(因为已经丢了两只羊,不能再丢羊了,不然羊会丢光的。)
师: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板书 再没丢)
师:咱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养羊人的后悔心情。
(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明理
师:我们说过,学习寓言除了读懂故事,还要读懂道理,刚才知道“亡羊补牢”的意思就是丢羊补羊圈,那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丢失了东西要找出原因。)
师:仅仅是丢失东西吗?
(如果……)
师:养羊人因为自己的一些疏忽而损失了羊。
(要乐于听别人的意见)
师:光听意见就行了吗?小组交流交流。
(不要等东西丢失了才懂得珍惜。)
师:怎样能使珍贵的东西不再丢失?
(做错事要及时补救,以后就不再错。)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作业本散了,但为了不让作业本再继续散,我就用订书机把作业本订好了,作业本也就没有散了。)
(这几天我感冒了,妈妈让我去看病,我以为是小病,就没有去医院看病,昨天就发起烧来,为了减少病痛,我早上去看医生,买了药,吃过后,现在好多了。)
师:幸亏去看病了,不然会引起大病的。
师: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齐读)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板书 为时不晚)
六:复述故事
1、师:养羊人因为接受街坊的劝告,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天,他遇到街坊,突然想起街坊的劝告帮助,如果你是养羊人,会对街坊做什么?
(谢谢、道谢)
2、师:把你的同桌视作街坊,你向他道谢。
(生相互视作街坊,道歉)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⑵ 理解寓言的寓意。
⑶ 能正确流利的读课文。
⑷ 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有关寓言的知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水平。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获求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从寓意中得到教育。
⑵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对“牢”、“亡”、“亡羊补牢”意思的理解。
【教学分析】
1、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在学生解决字意时,利用课件出示“牢”字的字义演变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学生生动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义的转变。
2、出示名言,突出重点:
学生揭示寓意时,用课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简练地概括出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道理)两部分。通过名言进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补牢》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3、开阔视野,扩展课外:
在学完本课内容后,学生又产生有关寓言知识的许多问题。于是我就把知识延伸课外,通过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获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
将计算机多媒体融入语文课堂,以学说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智能地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导质疑
今天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他们不知道咱们三一班同学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用心读书,愿意思考,敢于提出问题。是吗?今天,我们就把这一优点充分展示出来好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小寓言(板书:亡羊补牢)谁能读?谁再来试试?齐读一下吧!“亡”是本课的生字,看来你们都认识了。看到这个题你有问题吗?学生自由提问。看到题目你们就提出这么多问题,可真棒。能解决吗?你们想怎么解决?好,旧请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在读书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你和平时一样做个小记号,试着解决一下,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呆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研究。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牢”字字意也有变化。请看大屏。课件出示:“牢”字字义演变。突破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
二、体会、理解文中寓意
(说到寓意)在这儿,老师有一句名言送给同学们:课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学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体(故事本身)和灵魂(寓意)两部分。对《亡羊补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体就是故事本身,谁能把寓言的身体再展示给大家,来读读课文?透过寓言的身体可以看到寓言的灵魂,谁能再说一说《亡羊补牢》这则寓言的灵魂是什么?
你还解决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这么一个小故事,你们却知道这么多,真了不起!其实,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收获。你的问题越多,收获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丰富多彩,透过这则小寓言,你们的小脑瓜里也一定又会想到很多很多,会产生许多的疑问。你想问什么吗?
啊!同学们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想找到答案吗?好,就让我们走进寓言的广阔世界。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
(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 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⑤ 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系,试背。
⑥ 指名背。(指导方法)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 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 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⑼ 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第5节。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 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⑴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⑵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1、比一比,再组词: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背诵这则寓言。
3、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 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看着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葡萄沟教学设计(精选六篇)
价格和行程问题的教学设计范文
咏鹅教学设计9篇
小池教学设计
葡萄沟教学设计(精选六篇)
价格和行程问题的教学设计范文
咏鹅教学设计9篇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小池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范文
珍惜学习机会教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优秀教学设计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三篇
一定要争气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设计(通用三篇)
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有关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